所属成套资源:《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与教案集》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5页。
课题
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实验课
√
课标要求
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量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
合作探究式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意力、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完成情况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知识链接
复习与本课相关知识:
1.比一比谁高谁矮。
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
3.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厘米》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
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如何来测量长度的吗?
生:用尺子。
师:但是古代的测量工具还没那么先进,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师:你知道1庹(tuǒ)、1拃(zhǎ)是什么意思吗?
师:比如当我们需要测量这个木板的长度时,可以一拃一拃地测,1拃、2拃、3拃……
师: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用脚来测量。
师:比如测量一根棍子的时候,一个脚长、2个脚长、3个脚长、4个脚长
引入2:师:用拃作为单位量一量我们课桌的长度,跟同桌互相测量一下。
学生互相讨论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你们有结果了吗?同学们。
生1:我的课桌有5拃长
生2:我的课桌有6拃长。
生3:我的课桌有4拃多一点长。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测量,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测量的都是课桌,测量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几分钟。
生: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样。
师: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有很多种,这里我们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教师板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学习任务二:认识厘米
(1)仔细观察刻度尺,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直尺跟着老师一起来认一认吧!
师: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刻度尺上有哪些信息吗?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生1:我发现刻度尺上有单位是厘米。
生2:有刻度线。
生3:还有数字1、2、3、
师:很棒!你能找出“0刻度”在哪里吗?
生:在最左边的刻度线。
师:同学们找一找厘米所在的位置,这里的厘米就是刻度单位。
师:所以刻度尺上有刻度线、刻度数还有0刻度和什么呢?
生:刻度单位(厘米)。
(2)认识1厘米。
师:同学们,你知道1厘米是多少吗?在刻度尺上找出来吧!
师:厘米我们用“cm”来表示。像这样请你试着用手比一比,比出1厘米来吧!
学生自主在刻度尺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师:想一想:相邻两个刻度单位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生:是1厘米。
(3)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
师:我们了解了1厘米的长度,那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是1厘米吗?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师:像手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约等于1厘米长的物体。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从长度上看)
生:它们都比较短。
师:所以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如何用尺子来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现在大家拿出自己的铅笔,跟着老师一起来测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吧!
第一步:把铅笔放平
第二步:把铅笔的左端和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
第三步: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应的刻度数。
师:此时铅笔的右端对齐的刻度线是多少呢?
生:是9。
师:所以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生:9厘米。
师:在测量时,有一个口诀可以帮我们快速记忆测量方法。口诀是:一放正,二对0,三读数。
3.练习测量面纸条的长度:
教师准备好不同长度的面纸条分发给学生。
师:同学们,大家拿到手中的面纸条,请用刚才测铅笔长度的方法,按步骤测一下面纸条的长度吧!
学生自主测量面纸条的长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最后交流答案。
4.小结。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cm)作单位。
第一步:把物体放正;
第二步: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
第三步: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
问题导入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活动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逐渐认识“厘米”及1厘米的长度。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掌握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更加易于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cm)
↓
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尺子上刻度 0 和刻度 1 之间的距离是 1 厘米。
测量:把尺子的0 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作业设计
1. 完成《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足之处: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各种量法,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而是用一句总结“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刻度”一带而过。
教学建议: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4 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