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展开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 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地区的过渡地带。 自然条件变化大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 恢复土地生产力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 、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29页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下列问题。(1)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2)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提示 人口大量增加,为增加粮食产量,过度垦殖,导致草原基本消失。
思维拓展·再提升我国西北地区冬春季容易起沙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风力强劲。
1.物种多样性与家畜放牧行为近年来,受人类过度放牧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家畜的放牧行为受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牧草和家畜等生物因素、补饲和放牧制度等管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为物种多样性与家畜放牧行为的关系图。
(1)过度放牧对该地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青藏高原家畜的放牧行为集中在哪里?
提示 过度放牧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高度降低、地上生物量减少、产草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等。
提示 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分布格局与其自然本底条件和人口分布格局相一致,东南部的自然条件较好,人口较密集,草地生产力远高于西南部、西北部以及东北部。故推知青藏高原家畜的放牧行为集中在东南部。
2.淤地坝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
(1)淤地坝对于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作用有哪些?(2)淤地坝对该地生态系统有何有利影响?
提示 由图中信息可知,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可以蓄水,调节局地小气候;淤地坝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能够稳定沟床;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减少水土流失,后期淤泥处可形成耕地,增加农业产出。
提示 淤地坝会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减少,改善水质,减少水土流失,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
考点一 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
1.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3.石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2022·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A.哈萨克斯坦B.沙特阿拉伯C.阿根廷D.蒙古(2)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B (2)A
[变式训练] 推测该地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提示 吐鲁番风沙危害严重,尤其是春季,每逢春季,吐鲁番便风沙肆虐,给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遭遇大风天气。
考向一 生态脆弱区的特征及环境问题
(2023·安徽淮北一模)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农业生产灌溉方式有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但区内差异显著。近年来,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2002—2016年高昌区绿洲格局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研究表明,本区部分绿洲规模的扩大是其他绿洲收缩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局部绿洲规模的扩大,绿洲收缩区( )A.年降水量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地表水量减少D.年蒸发量增大
2.为实现绿洲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区( )A.西部灌区扩大林草面积B.东部灌区扩大灌溉农业面积C.应严禁开采地下水资源D.东、西部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面积跨度并不大,区域内气候相对稳定。绿洲收缩区和扩张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不大,收缩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会随局部绿洲的扩大而减少,A、D错;局部绿洲规模扩大,增加了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出现绿洲萎缩,B对;该区域降水少,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水,结合图分析可知,绿洲扩张区主要在河流和沟渠下游,对收缩区影响不大,C错。第2题,西部灌区整体表现出绿洲收缩,扩大林草面积,会增加植被的吸水量,使绿洲水体减少,加剧收缩,A不合理;该区域为干旱区,东部灌区扩大灌溉农业面积,会增加用水量,易加剧水资源短缺,B错;该区域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赖地下水,严禁地下水开采会影响该区域正常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C错;由上题可知,东部联合灌区水资源相对西部较多,可适当进行水资源调配,补充西部水资源,减缓西部绿洲萎缩,D合理。
考向二 荒漠化及其防治(2024·广西南宁高三适应性考试)1995年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腹地成功建成世界上最长的流动沙区公路。该沙漠公路从东北向西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心地区,运用阻、固、输、导的方法设置防护体系,防沙固沙效益显著,成为沙区公路风沙防治的典范。下图示意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防护体系结构组成。据此完成3~4题。
3.塔里木沙漠公路面临最大的威胁来自( )A.风力堆积B.物理风化C.风力侵蚀D.地基沉降4.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防护体系中,甲、乙、丙分别为( )A.防护林、草方格沙障、阻沙栅栏B.草方格沙障、防护林、阻沙栅栏C.阻沙栅栏、草方格沙障、防护林D.防护林、阻沙栅栏、草方格沙障
解析 第3题,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堆积,会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A正确。沙漠公路在修建时已经考虑到温差大导致的物理风化,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采取预防措施,因此这不是主要的威胁,B错误。风力侵蚀对公路破坏较小,短期内破坏不明显,C错误。地基沉降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问题,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D错误。第4题,甲距离路基100多米,且位于沙漠腹地,修建防护林、草方格沙障需要一定的水来使其生长,而一般情况下,紧靠公路两侧缓坡相对来说比较湿润,有利于修建防护林以及草方格沙障,所以甲为阻沙栅栏,乙为草方格沙障,起到固沙作用,最里面最靠近路基的丙为防护林,C正确,A、B、D错误。
考点二 其他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1.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
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段不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3)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
(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C (2)B (3)C
[变式训练] 推测该地农业生产特点。
提示 粗放的农业生产。
考向一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023·湖南永州三模)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墚峁地、沟坡地、川坝地农业的复合系统,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下图示意面向市场需求的沟道农业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的地形部位是( )A.墚峁地B.沟坡地C.川坝地D.黄土塬2.沟坡地开发特色生态产品,其最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美化环境D.调节气候3.实现沟道农业高效化生产的最合理措施是( )A.退耕还林B.打坝淤地C.复垦土地D.种植调整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地形部位最低的川坝地是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适宜植被着生;由于川坝地地势低平,为汇水区,土壤较湿润,水分条件好,抗旱能力强;川坝地平整,且四周有地形阻挡,风力较小,风力侵蚀土壤作用较小,表土不易被侵蚀。所以其生态系统相对最为优越,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沟坡地有一定的地势起伏,容易水土流失;而发展经果林业有利于保持水土,缓解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实现沟道农业高效化生产的主要地形部位是地形部位最低的川坝地,实现沟道农业高效化生产的途径是土地整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沟道土地整治的最合理措施是打坝淤地,通过打坝淤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方便田间耕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作物产量等。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
考向二 其他土地退化现象与治理(2024·河南驻马店高三联考)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灌溉商品粮农业区,也是我国盐碱化典型分布区之一。下图为该地土壤不同含水率与盐碱化程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4~6题。
4.河套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B.耕地集中分布C.不合理的灌溉方式D.气候干旱,降水少
5.与其他盐碱化程度的土壤相比,重度盐碱化土壤含水量较高,是因为( )A.地表径流下渗少B.土壤水分蒸发减少C.地下水位较低D.植被根系吸收盐分多6.为缓解河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应该( )A.采用排灌相结合的方式B.变耕地为草地C.用地膜覆盖以减少蒸发D.大水漫灌压盐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在灌溉过程中采用只灌不排的方式,土壤水分经过大量蒸发,导致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积,C正确;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和气候干旱、降水少都不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A、B、D错误。第5题,读图可知,重度盐碱化的土壤分布区,土壤含水率表层和底层差异较小,原因可能是重度盐碱化地区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积,形成厚厚的盐壳覆盖地表,起到阻挡水分蒸发的作用,使得土壤水分含量较高,B正确;地表径流下渗少,地下水位低都会降低盐碱化区的土壤含水量,A、C错误;植被根系吸收盐分的多少,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第6题,排灌结合,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A正确;变耕地为草地,不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B错误;由于耕地种植面积大,通过地膜覆盖减少蒸发工程量大,成本高,C错误;大水漫灌会增加蒸发量,加剧土壤盐碱化,D错误。
答题指导(十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基本问题的分析思路(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
2.答题思维路径(1)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试题
(2)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
(2023·重庆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米×20米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请用整体性原理给予解释。
沟坡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重力作用明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强降雨,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流水对沟坡区的土壤冲刷作用强烈;植被的生长,根系的倾轧,表层土质紧密状态被打破,变得疏松,综合作用下易发生浅层滑坡。
(2)依据图文材料,论述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在第一场降水72分钟后发生了浅层滑坡,产沙量显著增强后又快速下降;间隔12小时的第二场降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沙量反而下降,说明植被恢复对于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保持作用显著。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丰富程度,极不平衡,生态系统,农牧交错,土壤侵蚀,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50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50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17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生态脆弱区,抗干扰,稳定性,盐碱化,石漠化,半干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