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思维与表达: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交流与反思: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3.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件
5.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看到大家这么认真,所以给我们每个小组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赶紧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它们都是圆柱体,简称为圆柱,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4)课件演示罐头盒、茶叶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种形状的?
(5)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种形状的?
教师活动:
1.谈话引入
2.启发学生举例
学生活动:
1.打开袋子,拿出罐头盒、可乐罐等圆柱体实物进行观察。
2.学生举例。
活动意图: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和实物展示、课件演示,使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2.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教师活动:
1.引导认识圆柱的面,并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高。
3.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它是一个曲面),板书: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再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作个对比。
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实践摸一摸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感知圆柱底面、侧面的特征。
2. 动手操作测量圆柱的高并展示。
3.理解并掌握圆柱的底面有什么特征,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圆柱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小组汇报的
基础上再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把外部感知活动内容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内化。
环节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圆柱体的空间,放飞自己的遐想。
6.作业设计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5 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39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一等奖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创新情境,探究新知,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8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比例尺获奖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8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