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一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 氮气的分子式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氮气分子中有2个N原子,分子式为N2,故选B。
2.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盐酸B. 烧碱C. 碱式碳酸铜D. 碱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烧碱是NaOH,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由Cu2+、OH-和组成,属于盐,C符合题意;
D.碱石灰是混合物,不属于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代于谦的《石灰吟》中此句实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体现了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有2种,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萃取,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4.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溶液C. D. Cu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的条件下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液态不能导电,溶于水自身不能电离,故CO2是非电解质,A不选;
B.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不选;
C.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C选;
D.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选;
故选C。
5. 2023年9月23日晚“数字火炬手”点燃了亚运主火炬,火炬主塔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为燃料,实现了零增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醇是有机物B. 甲醇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火炬燃烧时甲醇作氧化剂D.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外)称为有机物,甲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A正确;
B.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火炬燃烧时,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元素化合价上升,甲醇作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故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所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和虽然都是钠元素形成的微粒,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
B. 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 和互为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和虽然都是钠元素形成的微粒,二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A正确;
B.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FeCl2+Cl2=2FeCl3,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C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和是O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O3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和,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
B.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和,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
C.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和,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Ba2+和OH-,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
8.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 少量的Na保存在装有煤油的广口试剂瓶中
C. 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 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故盛放碱性试剂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则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A正确;
B.钠是活泼金属,极易被氧气氧化,也极易和水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实验室中一般把钠保存在装有煤油的广口试剂瓶中,B正确;
C.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因此需要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所以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错误;
故选D。
9. 在反应3NO2+H2O=2HNO3+NO,其中H2O的作用是( )
A. 是氧化剂B. 是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标出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故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中因H元素和O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无变化,故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10. 欲观察H2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
A. 钠玻璃B. 钾玻璃C. 铜管D. 铁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钠玻璃、钾玻璃、铜管做氢气燃烧实验时,气体燃烧,燃气导管口中所含的金属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焰色反应为黄色)、铜(焰色反应为绿色)等产生的焰色反应会干扰观察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铁管中铁元素的焰色反应无色,所以最好选用铁管。
故选D。
11. 下列变化过程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物质作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以此来解答。
【详解】A.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能实现,A不符合题意;
B.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和KCl,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能实现,B不符合题意;
C.KBr→Br2过程中Br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C符合题意;
D.过程中+4价的Mn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会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A不选;
B.和会反应生成Fe(OH)2沉淀,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B不选;
C.、、、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C选;
D.和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D不选;
故选C。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吸热现象
B.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 金属钠着火,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D. 可以用来做胃药和烘焙糕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放热现象,A错误;
B.和水反应会生成NaOH,不能用给自来水消毒,B错误;
C.钠燃烧后的产物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使燃烧加剧,所以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错误;
D.能够和胃酸反应,可以用来做胃药,受热分解会产生CO2气体,用于制作饼干、糕点、面包等食品,使其口感更加酥脆或松软,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不属于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操作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是蒸馏装置,可用于沸点差别较大物质的分离、提纯,故不选A;B. B 是焰色反应装置,只能用于物质鉴别,不能用于物质分离、提纯,故选B;C. C 是过滤装置,可用于溶解性差别较大物质的分离、提纯,故不选C;D. D是蒸发装置,可用于除去溶剂水等,故不选D。
15. 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月饼包装内有一小包标注了“脱氧剂”的物质,从标注可以看出该物质具有
A. 还原性B. 氧化性C. 碱性D. 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月饼包装内有一小包标注了“脱氧剂”的物质,主要是为了吸收氧气,防止月饼中的油脂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该物质主要表现的性质是还原性,故答案为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6.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稀硫酸和铁的反应: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大理石被盐酸溶解:
D 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离子方程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为碳酸钙,是难溶盐,不可拆,离子方程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根为弱酸的酸根,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加水溶解,过滤、结晶
B. 固体: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 :通过饱和溶液洗气后干燥
D.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结晶分离出MnO2杂质,A正确;
B.受热反应产生和CO2,通过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可以除去固体中的,B正确;
C.能够和饱和溶液反应,不能通过饱和溶液洗气后干燥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错误;
D.和灼热的反应生成Cu和C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除去CO2中的CO,D正确;
故选C。
18. 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 1:1B. 2:1C. 1:2D. 3:2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部分S元素化合从0价升高为+4价,发生氧化反应,部分S元素从0价降为-2价,发生还原反应,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C。
19. 将2.3 g钠投入到97.7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2.3%B. 小于2.3%C. 等于4%D. 大于4%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根据=,解得x=4g;根据=,解得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00%一定大于4%,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放出,溶液的质量等于钠的质量加水的质量减气体的质量。
20.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O中Cu得2e-电子生成Cu,H2失去2e-生成水,该氧化还原双线桥正确,故A正确;
B.KI中-1价的I-作还原剂,Br2是氧化剂,I-失去2e-电子给Br2,故B正确;
C.钠是活泼金属作还原剂,失去2e-, Na失去电子生成Na2S中+1价Na+,S是氧化剂,得到电子,生成-2价,故C错误;
D.该反应是Cl元素发生的归中反应,KClO3中+5价的Cl生成0价的Cl2,HCl中-1价的Cl失去电子生成0价的Cl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1. 固体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离子为,b离子为
B. 的电离方程式为:
C. 该溶液导电时,水合a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方向移动
D. 加入少量固体(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溶液导电性基本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离子带正电荷,形成水合离子时应该是水中带负电的氧原子靠近钠离子,氯离子带负电,形成水合离子时应该是水中带正电的氢原子靠近氯离子,b离子为,a离子为,故A错误;
B.NaCl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B正确;
C.NaCl溶液导电时,阴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水合a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方向移动,故C正确;
D.加入少量固体,发生反应:+NaCl=AgCl+NaNO3,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溶液导电性基本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22. 已知氧化性:,下列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据此分析解题:
A.中Cl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l2>I2,与题干信息一致,反应可以发生,A不合题意;
B.中Br2是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故氧化性Br2>I2,案信息一致,反应可以发生,B不合题意;
C.中Fe3+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Fe3+>I2,与题干信息一致,反应可以发生,C不合题意;
D.中Br2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故氧化性Br2>Cl2,与题干信息不一致,反应不能发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 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a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 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此时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OH-+H+=H2O+BaSO4↓
C.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曲线图
D. cd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ba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不能说明BaSO4不是电解质,A错误;
B.a点溶液导电性为0,说明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2OH-+2H+=2H2O+BaSO4↓,B错误;
C.NaOH+HCl=NaCl+H2O,生成的NaCl为可溶性强电解质,故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导电能力不可能接近于0,C错误;
D.a点之后稀硫酸过量,H2SO4完全电离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不断增大,D正确;
故选D。
24.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的CO2
B. 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碳酸钠
C.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1
D. 循环2中的气体X为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和H2,H2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N2合成氨,氨和CO2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沉淀池中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沉淀和NH4Cl,分离出NaHCO3,煅烧得到纯碱,生成的CO2可以循环使用;母液中通入氨可以分离出NH4Cl,剩余的含NaCl的溶液可以送回沉淀池中循环使用。
【详解】A.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使溶液呈碱性,再向碱性溶液中通入CO2,可以得到更多的,从而生成更多的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池中得到沉淀为NaHCO3,故B不正确;
C.母液分离出NH4Cl后,剩下的主要是NaCl,循环Ⅰ将分离出NH4Cl的溶液送回沉淀池中,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故C正确;
D.煅烧炉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的CO2可以再进入沉淀池中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B。
2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沉淀,不能置换出Cu,故A错误;
B.向包裹固体的脱脂棉通入气体,棉花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反应生成了氧气,说明Na2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能说明有助燃性,脱脂棉能在中燃烧,故B错误;
C.向待测液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引入了氯离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l-,故C错误;
D.向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产生大量能让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O2,说明和水反应后产生了,在的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O2,故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大题,共40分)
26.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二氧化碳;③硫酸铜溶液;④氢氧化铁胶体;⑤固体;⑥铁丝。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
(2)③和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向③中加入⑤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⑤ ②. ② ③. ③④⑥
(2)置换反应 (3)Cu2++2OH-=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一般为酸、碱、盐、典型的金属氧化物和某些非金属氢化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通常为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①液态氯化氢为强酸,属于电解质,液体状态下未发生电离,不能导电;②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发生电离,不能导电;③硫酸铜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中硫酸铜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能导电;④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能导电;⑤为强碱,属于电解质,固体状态下未发生电离,不能导电;⑥铁丝为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①液态氯化氢、⑤固体;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二氧化碳,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③硫酸铜溶液、④氢氧化铁胶体、⑥铁丝。
【小问2详解】
金属活泼性:Fe>Cu,因此Fe与CuSO4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SO4。
【小问3详解】
CuSO4溶液与K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27. 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H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________。
【答案】 ①. D ②. B ③. C ④. A
【解析】
【分析】A.Na2O2+HCl→H2O2+NaCl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Ag2O+H2O2→Ag+O2↑+H2O中Ag2O被还原成单质银,H2O2仅表现为还原性,其中氧元素转化为O2;C.H2O2→H2O+O2↑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中H2O2在反应中化合价由-1变成-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双氧水仅做氧化剂。
【详解】所以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D;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B;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H2O2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反应是A。
28. 现有一固体样品(含NaHCO3、NaCl、Na2CO3·10H2O),为测定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
已知相对分子量:NaHCO3为84、NaCl为58.5、Na2CO3·10H2O为286。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关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打开,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⑤打开活塞,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和U形管D的质量。
【资料】
ⅰ.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
ⅱ.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装置B中除反应外,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称取样品的质量为,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2)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2NaHCO3Na2CO3+H2O↑+CO2↑
(4)28.6%
【解析】
【分析】将混合物加热会产生H2O(g)、CO2等气体,应在C、D中分别吸收。由干燥剂的性质可知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即C中的干燥剂吸水后不能吸收CO2;由D的增重(NaHCO3分解产生的CO2的质量)可求出NaHCO3质量。由C的增重(Na2CO3•10H2O分解产生的H2O及已知的NaHCO3分解产生的H2O的质量)可求出Na2CO3•10H2O的质量;故应在实验前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关键操作应是赶尽B中的空气,所以打开活塞K1、K2,关闭K3就成为操作的关键,缓缓通入则是为了赶出效果更好;实验结束打开K1,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驱赶到D和C中以便充分吸收;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g)、CO2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效果,以此解答该题。
【小问1详解】
由题知干燥管中盛放的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小问2详解】
由于装置A、B内的空气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影响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因此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实验前要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除去装置A、B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小问3详解】
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时,除碳酸钠晶体失去结晶水生成碳酸钠外,碳酸氢钠也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小问4详解】
装置D中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其n(CO2)==0.2ml,二氧化碳只有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n(H2O)=0.2ml,装置C增重的质量是水的质量,n(H2O)总==0.7ml,其中0.2ml的水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所以反应Na2CO3•10H2O Na2CO3+10H2O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7ml-0.2ml=0.5ml,故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l,质量为0.05ml×286g/ml=14.3g,其质量分数为×100%=28.6%,故答案为:28.6%。
29. 最近某咖啡品牌和某白酒品牌联名推出了一款新品咖啡“酱香拿铁”,配料显示酒精浓度低于0.5%,某兴趣小组想要通过化学实验来检测该咖啡中酒精含量,查阅资料可知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能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的变色现象:
(乙醇)
已知:为橙红色,为绿色,有机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到均有可能。
(1)用离子方程式改写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已知和均为可溶性盐)___________。
(2)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
(4)若将酒精逐滴滴入重铬酸钾溶液,如何判断反应恰好进行完全___________。
【答案】(1)2+C2H6O(乙醇)+16H+═4Cr3++2CO2↑+11H2O
(2) (3) ①. K2Cr2O7 ②. CO2
(4)滴入最后一滴乙醇,溶液橙红色变为绿色且半分钟不恢复,说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2K2Cr2O7+C2H6O(乙醇)+8H2SO4═2Cr2(SO4)3+2K2SO4+2CO2↑+11H2O,其离子方程式为:2+C2H6O(乙醇)+16H+═4Cr3++2CO2↑+11H2O,故答案为:2+C2H6O(乙醇)+16H+═4Cr3++2CO2↑+11H2O;
【小问2详解】
2K2Cr2O7+C2H6O+8H2SO4═2Cr2(SO4)3+2K2SO4+2CO2↑+11H2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1个C2H6O中失去电子数为2×6=12,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电子转移总数为12e-,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2K2Cr2O7+C2H6O+8H2SO4═2Cr2(SO4)3+2K2SO4+2CO2↑+11H2O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氧化剂为:K2Cr2O7,氧化产物为:CO2,故答案为:K2Cr2O7;CO2;
【小问4详解】
已知:K2Cr2O7为橙红色,Cr2(SO4)3为绿色,若将酒精逐滴滴入重铬酸钾溶液,判断反应恰好进行完全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乙醇,溶液橙红色变为绿色且半分钟不恢复,说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乙醇,溶液橙红色变为绿色且半分钟不恢复,说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30. 由、、组成的混合物与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问:
(1)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蒸干反应后的溶液,最终得到的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
(2)23.4g
【解析】
【小问1详解】
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O2,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Na2O与H2O反应产生NaOH,Na2O2与H2O反应产生NaOH、O2。15 g由Na2O、Na2O2、NaOH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NaOH,NaOH与200 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反应,产生溶质为NaCl,200 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n(HCl)= =0.4ml,则最后反应产生NaCl的物质的量也是0.4 ml,其质量是m(NaCl)=0.4 ml×58.5 g/ml=23.4 g。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至溶液中
溶液蓝色褪去,有红色固体出现
钠比铜还原性强,钠置换出铜
B
向包裹固体的脱脂棉通入气体
脱脂棉燃烧起来
有助燃性,脱脂棉能在中燃烧
C
向待测液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待测液中含有
D
向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产生大量能让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和水反应后产生了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下列说法正确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5ml,含有原子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