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五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0月,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下图示意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显示,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整体( )
A. 持续上升B. 波动上升C. 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
2. 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最高的地区( )
A. 自然资源丰富B. 城镇化水平高
C. 经济发展较快D. 文化教育先进
3. 为了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未来该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工作重点是( )
A. 筑牢生态屏障B. 缩小城市规模
C. 加快人口流入D. 加速产业升级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有些年份下降,有些年份上升,总体来看呈波动上升趋势,B正确;没有持续上升,有些年份下降,A错误;没有呈现先升后降,也没有呈现先降后升,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显示,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最高,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A正确;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经济发展较慢,C错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B错误;文化教育落后,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下游经济发展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部分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导致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水平最低,未来该地区应该在注重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加速产业升级,注重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减少粗放式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D正确;筑牢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的工作重点,A错误;缩小城市规模不利于该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B错误;加快人口流入会导致土地压力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C错误。故选D。
【点睛】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治理提出建议。上中下游减污降碳耦合度不同,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减污降碳的目标和计划;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减污降碳的效率和效果;提高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让公众参与到减污降碳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支持低耗能高产值产业发展,推动各城市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红色村落是乡村聚落的特殊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以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浓郁的红色文化为底蕴。湘赣边区位于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地带.是湘鄂赣、湘赣和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域,红色村落众多,如下图所示。统计数据显示,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全域平均保存率仅为0.9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众多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农业发达B. 地势险要C. 环境优美D. 水源丰富
5. 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全域平均保存率较低,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化发展B. 政策调整
C. 自然灾害频发D. 人口快速增长
6. 目前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发展应着力于( )
①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②大规模旅游开发和拆旧建新
③加快人口外迁,减少人为干扰 ④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协同共进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4. B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择在湘赣边区这样的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险要,有利于进行游击战争和防御敌人的进攻。这样的地理环境为革命力量提供了隐蔽和防御的条件,因此与红色村落的形成关联性最大。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地区尤其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村落逐渐衰败。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也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维护面临挑战,从而影响了红色村落的保存率,A对;政策调整应当偏向于红色村落的保留,B错;自然灾害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并非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全域平均保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CD错;故选A。
【6题详解】
目前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发展应着力于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和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协同共进。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有助于保护和利用红色村落的独特价值,避免同质化发展,使得每个红色村落都能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历史背景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开发,①对;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协同共进则能够促进红色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结合当地的传统农耕文化,可以增强红色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④对;大规模旅游开发和拆旧建新可能会破坏红色村落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价值,②错;加快人口外迁,减少人为干扰则不利于红色村落的活态保护和社区发展,③错;故选C。
【点睛】在红色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处理居民利益,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水库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基本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积极推进水库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已建各类水库突破10万座,位居世界第一。下图示意中国大中型水库核密度空间分布现状,颜色越深,核密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水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均水资源多B. 灌溉用水量大
C. 工业用水量大D. 降水分布均衡
8. 据图中信息可推知,我国大中型水库核密度( )
A. 西聚东散B. 第一级阶梯密度较大
C. 南小北大D. 大致与人口密度吻合
9. 乙省大中型水库核密度整体较甲省小,主要是因为相较甲省,乙省( )
A. 地势低平B. 清洁能源多C. 城市众多D. 轻工业发达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我国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但人口多,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相对较少,A错误;我国地处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加上干旱面积大,灌溉用水量大,水库数量多,B正确;工业用水量相对不大,C错误;我国降水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分布不均衡,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大中水库的核密度呈现东聚西散,A错误;第三阶梯的梯密度较大,B错误;南大北小,C错误;基本与我国人口密度吻合,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甲是广东,乙是江苏,江苏相对广东的大中型水库核密度整体小,主要是因为江苏的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建设水库的面积小,A正确;两省都是沿海,清洁能源相差不大,B错误;两省城市数量差异小,C错误;轻工业发达对水库建设影响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库是一种水利工程建筑物,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水库通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人工湖泊,以调节水流和蓄积水资源。水库的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水库不仅在防洪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蓄洪水、消减洪峰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还在供水、灌溉、发电、养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闽江河口湿地由塔礁洲、蝙蝠洲、鳝鱼滩等众多湿地组成,如下图所示。已有研究发现,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湿地碳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塔礁洲、蝙蝠洲、鳝鱼滩3处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深层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闽江河口湿地中,盐度最大湿地及成因分别是( )
①塔礁洲湿地 ②鳝鱼滩湿地 ③入海河道狭窄 ④受潮汐盐水影响明显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 塔礁洲、蝙蝠洲、鳝鱼滩3处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深层土壤的原因是( )
A. 水文变化小B. 植被残体多C. 泥沙含量大D. 河道较狭窄
12. 推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蝙蝠洲湿地( )
A. 海面降低,面积持续扩大B. 上游来水减少,泥沙淤积严重
C. 盐度升高,土壤结构破坏D. 海面上升,海洋灾害大幅减少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塔礁洲湿地更远离海洋,相对于鳝鱼滩湿地,它受到潮汐盐水影响会较小,因此盐度不是最大的;鳝鱼滩湿地更接近于海洋,更容易受到潮汐盐水的影响,因此盐度可能是最大的,①错误,②正确;入海河道狭窄可能会影响水流速度和沉积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导致盐度增大,盐度主要与海水入侵和潮汐作用有关,当湿地受到潮汐盐水影响明显时,其盐度会相应升高,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来源于植被的残体,与水文变化大小关系不大,故A错误;湿地植被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体,这些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机碳,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深层土壤,故B正确;泥沙含量大可能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河道较狭窄主要影响水流速度和沉积作用,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而非降低,因此蝙蝠洲湿地面积可能会因海水入侵而缩小,而非持续扩大,故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对上游来水量的影响复杂,不一定导致来水减少,且泥沙淤积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无直接必然联系,故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水蒸发量增加,进而可能使得近海地区盐度升高,这对湿地土壤结构可能产生破坏作用,故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洋灾害(如台风、海啸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而非大幅减少,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挪威所属斯瓦尔巴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37673平方千米,岛上居民约3000人。下图示意斯匹次卑尔根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 夏绿林B. 针叶林C. 灌木D. 地衣
14. 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民居( )
①以平顶为主 ②屋顶坡度大 ③底部多架空离地 ④墙厚窗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5. 相较同纬度的格陵兰岛,冬季斯匹次卑尔根岛气温较高,主要是因为( )
A. 太阳辐射总量较大B. 受暖流增温影响
C. 受西风影响时间长D. 山脉阻挡冷空气
【答案】13. D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斯匹次卑尔根岛纬度较高,为极地苔原气候,只能满足地衣、苔藓等苔原植被生长,排除ABC,故选D。
【14题详解】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这样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降雪量大,民居的屋顶设计需要考虑积雪的问题。因此,民居的屋顶坡度应该较大,以便积雪能够顺利滑落,避免压坏屋顶,①错,②对;同时,由于该地区冻土广泛,民居底部架空可以防止建筑结构受到冻土融冻的影响, ③对;该区域气候寒冷,并不适合开大窗,④错;故选C。
【15题详解】
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欧洲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效应使得该岛冬季气温相对较高,B对;纬度较高,太阳辐射总量较小,A错;区域受极地东风影响时间长,C错;无明显大型山脉,难以阻挡冷空气,D错;故选B。
【点睛】由于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极端气候条件,岛上没有原住民,所有居民都是从其他地区迁移过来的。岛上的居住历史与人类对极地资源的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密切相关。此外,根据《斯瓦尔巴条约》,斯匹次卑尔根岛实行特殊的管理制度,允许签署国公民在岛上自由进出和从事正当的商业、科研等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22年3月,加拿大已知探明石油储量1700亿桶,位居全球第三。加拿大石油以非常规资源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的阿尔伯塔省,该省石油主要为高密度、高杂质的油砂(约2吨油砂才能提炼出1桶原油)。加拿大原油产量的70%都要出口,其中96%出口到美国。下图示意2004~2018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出口价格及美国原油价格。
(1)指出2004~2018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及出口价格状况。
(2)说明加拿大石油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请你为提高加拿大石油出口贸易安全献计献策。
【答案】(1)2004~2018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数量大且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出口价格波动较大,且始终低于美国原油价格。
(2)出口路径单一,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出口占比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开采成本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品位低、品质差,价格低;阿尔伯塔省地处内陆,运力不足(或物流成本高)等。
(3)积极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降低贸易风险;加强输油管线建设,提高运输效率;调整出口结构,丰富能源出口产品类型;提高石油开采和提炼水平,提升石油出口竞争力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出口价格及美国原油价格为背景,涉及能源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2004~2018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数量大,从1亿吨到接近2亿吨,整体呈波动增加,出口价格幅度也较大,且始终低于美国原油价格。
【小问2详解】
加拿大原油产量的70%都要出口,其中96%出口到美国,说明其出口路径单一,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且出口占比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石油主要为高密度、高杂质的油砂(约2吨油砂才能提炼出1桶原油),说明其开采成本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品位低、品质差,价格低;阿尔伯塔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物流成本高,运力不足等。
小问3详解】
积极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特别是对美国的依赖,降低贸易风险;加强输油管线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对单一运输路线的依赖;调整出口结构,丰富能源出口产品类型,在原油加工和深加工方面下功夫,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化工产品、润滑油等,以提高出口产品的利润率;提高石油开采和提炼水平,提升石油出口竞争力;同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加拿大可以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为未来的能源市场做准备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湖是指湖水矿化度较高,湖水中溶解的总盐分含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湖泊。我国盐湖众多,按省份划分主要包括青海盐湖区、西藏盐湖区、新疆盐湖区和内蒙古盐湖区。图1示意2020年我国主要盐湖分布,图2示意1977~2020年我国主要盐湖变化类型。
(1)概括2020年我国主要盐湖分布特点。
(2)Z地区盐湖面积较大,试解释缘由。
(3)指出1977~2020年西藏盐湖区、内蒙古盐湖区的盐湖变化类型结构的差异,并从西藏盐湖区角度解释原因。
【答案】(1)总体上分布范围广、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内蒙古盐湖区盐湖数量众多,但面积较小;西藏盐湖区数量多,且面积较大等。
(2)地形封闭,位于内流区;湖盆面积大;多内流河注入,无径流排出盐分;晴天多,气候干燥,蒸发量大等。
(3)差异:西藏盐湖区以扩张型为主,稳定型次之,萎缩型较少;内蒙古盐湖区以萎缩型、稳定型为主,扩张型较少。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或高原暖湿化),冰雪融水量增大(或降水增多),盐湖补给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盐湖为背景,涉及盐湖的分布特点、盐湖面积扩大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2002年我国的盐湖分布不均,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和青藏地区;内蒙古盐湖区盐湖数量众多,但面积较小;西藏盐湖区数量多,且面积较大等。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Z位于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内,地形封闭,面积大;位于内流区,且四周河流汇入,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积聚;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湖水蒸发大,湖水盐度大。
【小问3详解】
由图例可知,西藏盐湖区以扩张型为主,稳定型次之,萎缩型较少;内蒙古盐湖区以萎缩型、稳定型为主,扩张型较少。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冰雪融化量增多,冰雪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多,使盐湖面积扩大,形成以扩张型为主。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滩是指海岸附近由细颗粒物质形成的浅滩。印度西南部沿海地带在6~9月有泥滩(如下图所示)形成,形成后的泥滩及周边环境相对平静。印度西南部沿海地带渔业资源丰富,每年6月开始,凉爽、缺氧的上升海水在海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区域出现,迫使鱼类向浅层水域集中,使得泥滩及邻近海域成为当地渔民丰产的渔场。
(1)泥滩处海域环境相对平静,试推测原因。
(2)简述泥滩及邻近海域形成渔场的条件。
(3)指出依托泥滩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当地可以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
【答案】(1)泥滩处海水深度浅,上升流不明显,海水上下交换少;为海水与河流水交汇地带,海水与河流水势力相当;距离陆地较近,摩擦力大,风力相对较小,洋流势力相对较弱等。
(2)上升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并迫使鱼类向浅层海域汇集;海水较浅,光照强,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能满足大量鱼类生存;海水温度较高,喜温类鱼类大量向泥滩汇聚;泥滩及邻近海域相对平静,利于鱼类觅食和生存等。
(3)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面旅游观光、垂钓等休闲渔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泥滩为背景,涉及外力作用、渔场成因、产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滩是由于堆积而形成的,此处海水深度浅,上升流不明显,海水上下交换则比较少;根据图示,泥滩为海水与河流水交汇地带,海水与河流水势力相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泥滩侧距离陆地较近,受到地表下垫面的影响,摩擦力大,风力相对较小;由于水浅,洋流势力也相对减弱等原因导致泥滩处海域环境相对平静。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印度西南部沿海地带渔业资源丰富,每年6月开始,凉爽、缺氧的上升海水在海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区域出现,迫使鱼类向浅层水域集中,使得泥滩及邻近海域成为当地渔民丰产的渔场”可知,受到上升海水的影响,上升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并迫使鱼类向浅层海域汇集;同时由于附近区域海水较浅,光照强,浮游生物多,氧气充足,提供了大量的鱼类饵料,能满足大量鱼类生存;地处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喜温类鱼类大量向泥滩汇聚;泥滩附近海域往往大陆架较宽,近海域相对平静,利于鱼类觅食和生存等。
【小问3详解】
因地制宜,当地渔业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水产捕捞;泥滩是水生生物良好的栖息地,可以发展水产养殖;由于当地水产资源丰富,可依托丰富的水产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当地海域面积大,可以发展水面旅游观光、垂钓等休闲渔业等产业活动。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开封五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开封五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6mm,年蒸发量1261mm, 湖泊面积最大的时段为, 推测图中聚落, 廷吉尔西北高地观景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