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17667/0-17250939714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17667/0-17250939714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17667/0-17250939714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生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2)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答案】 ①. 所谓伊人 ②. 在水一方 ③. 悠悠我思 ④. 子宁不来 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 海内存知己 ⑧. 天涯若比邻 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⑩.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⑪. 佁然不动 ⑫. 俶尔远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贱、己、突兀、佁、俶、逝。
2. 《北冥有鱼》“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野马”含义是什么?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及“野马”所在句意加以解释。
【答案】在“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这句话中,“野马”指的是春天林泽中的雾气。根据知识卡片,“野”指郊外偏远的地方。结合《庄子》注疏所说“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意思是在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远远望去,那郊外沼泽中的雾气蒸腾涌动,就好像奔跑的马群。所以“野马”并非指真正的马,而是形容春天沼泽中蒸腾的雾气形态如奔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为: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结合知识卡片内容“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可知,城镇以外的地方叫郊,郊外叫牧,牧以外的地方叫野。故“野”指郊外偏远的地方。
“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追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的意思是,在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远远望去,那水泽之中,(蒸腾的雾气)就好像奔跑的马,所以把它叫做 “野马”。“青春之时”明确了时间为春天,与后文对春天阳气生发的描述相呼应。“阳气发动”解释了特定季节的自然状态变化,为后续雾气的产生提供了原因。“追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生动地描绘了在郊外沼泽地中所看到的景象,雾气蒸腾涌动的形态如同奔跑的马群。据此可知,“野马”指的是春天沼泽中蒸腾的雾气的形态。据此理解和概括回答即可。
3. 请观察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要求字数不超36字)
【答案】示例: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很少,主要原因是手续烦琐、缺少指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图表,左侧为“学生去图书馆情况的调查统计”,其中经常去的占12.3%,偶尔去的占51.2%,有特殊需要去的占10.4%,不去/基本不去占26.1%。右侧图为“学生不经常去图书馆的原因调查”,其中认为手续繁琐的占52.2%,认为缺少指导的占44.5%,认为种类不多的占2.4%,认为书籍陈旧的占1.1%。据此可得: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很少,主要原因是手续烦琐、缺少指导。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 的荒地上。它唤醒了石桥上的尘埃,它 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山野间, 若qiǎng bǎ中的生灵,多么恬静与温馨!在这生命从不xiā shēng nì jì 的盎然中,我远离了闪烁的霓虹灯,远离了 的喧哗。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听井台咯吱咯吱地吟唱,田野gōu hè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故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我沉醉在故乡的怀抱中,为这画卷着迷。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qiǎng bǎ ( ) (2) xiā shēng nì jì ( ) (3) gōu hè ( )
5.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沉睡 驱除 呵护 门庭若市B. 酣睡 驱除 守护 车水马龙
C. 沉睡 驱散 呵护 车水马龙D. 酣睡 驱散 守护 门庭若市
6. 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井台咯吱咯吱地吟唱,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B. 听井台咯吱咯吱地吟唱,看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C. 看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听井台咯吱咯吱地吟唱。
D. 井台咯吱咯吱地吟唱,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答案】4. ①. 襁褓 ②. 销声匿迹 ③. 沟壑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1)襁褓:qiǎng bǎ,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泛指婴幼儿。
(2)销声匿迹:xiā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3)沟壑:gōu hè,坑谷;山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一空,沉睡:指的睡得很熟。酣睡:熟睡,睡得很舒适。句中形容荒地原本安静的状态,用“沉睡”恰当;
二空,驱除:赶走;除掉。驱散:指赶跑;驱逐。“驱散” 比 “驱除” 更侧重于使某种状态消失,这里 “驱散静谧” 更恰当;
三空,呵护:意思指对某人、某物很在意。守护:意思是守卫保护。句中形容云雾对生灵无微不至的照顾,用“呵护”恰当;
四空,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与前面 “闪烁的霓虹灯” 相对应,表现城市的喧闹,用“车水马龙”恰当;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前后主语不一致,修改不恰当;
B.搭配不当,“看”不能与“铃铛叮当作响”搭配,修改不恰当;
C.搭配不当,“看”不能与“铃铛叮当作响”搭配,修改不恰当;
故选D。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题。
7. 在《经典常谈》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进行充分交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红: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他的灵感来源是鸟兽足迹。
B. 小黄:《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道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道家并没有注意到这本书。
C. 小蓝:《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小序》泛说的多,确指的少。
D. 小橙: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共中多是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的。
8. 在学习交流会上,班级同学各抒己见。有同学认为《经典常谈》更值得拜读,也有人同学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有阅读价值。你认为呢?说说你的见解。
【答案】7. B 8. 我认为《经典常谈》更值得拜读。因为《经典常谈》是古文经典名著,阅读古文经典名著不仅可以温习已经学过的古文知识,也可以学习到新知识,增加自己的击文阅读能力。如《<说文解字>第一》,作者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我对于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汉字的文和字有了深层次理解,我更加珍视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认为《经典常谈》更值得拜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辨析。
B.有误,《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而非道家经典的第一部。早期的道家也注意到了这本书,道家和儒家都对《周易》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要明确两本书的不同特点和价值,《经典常谈》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籍,涵盖了诸多经典著作的内容、意义和价值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以主人公保尔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然后分析两本书对于读者的不同意义,可以从知识获取、精神激励、文学欣赏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和需求,表明自己对哪一本书更值得阅读的观点,并给出具体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经典常谈》更值得拜读。《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如《说文解字》《周易》《诗经》等。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精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有助于我们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因此我认为《经典常谈》更值得拜读。
示例二:我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值得拜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定信念,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这本书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坚强,永不放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它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斗志和勇气。因此我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值得拜读。
二、阅读(41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具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②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④,所谓交相问难⑤,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盂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奚:怎么。②决:解决。③就有道而正: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④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资,凭借。⑤交相问难(nàn):互相诘问。难,驳诂。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虽有至道 (2)不知其善也 (3)学学半
10.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致疑/无从致书以观B. 非问无以广识/居天下之广居
C. 舍问,其奚决焉/同舍生皆披绮绣D. 审问而明辨之也/审时度势
1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理 明 矣 而 或 不 达 于 事 识 其 大 矣 而 或 不 知 其 细
13.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广:【甲】【乙】两文都是围绕学习展开论述的,但两文侧重内容不同:_________
小东:你说得对,两文侧重内容不同,我还发现【甲】【乙】两文都使用了①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乙】文哪一句印证了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____________。
【答案】9. ①最好的道理②好,好处③同“敩”,教导
10. 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能够好学的人。 11. A
12.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13. ①. 甲文侧重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侧重论述问学相辅的道理 ②. 道理论证 ③.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2)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好处。
(3)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然后,这样以后。自反,自我反省。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2)而,却。非,不是。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得到\动词,得到;
B.动词,扩大,增长\形容词,宽阔;
C.动词,舍弃\名词,旅舍;
D.形容词,详细\动词,仔细观察,考察;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分析句意可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是并列关系。两句中的“而”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本文侧重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根据乙文中的“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知,本文侧重论述问与学相辅的道理。
第二空:根据甲文中的“《兑命》曰:‘学学半。’”可知,引用《兑命》中的名句,这是道理论证。根据注释可知,乙文中的“就有道而正”是《论语·学而》中的句子,这也是道理论证。
第三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乙文中的“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强调了要向不台自己的人请教,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体现的也是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故这句话可印证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点睛】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揭秘“时间魔盒”原子钟:三千万年误差小于一秒
朱玺
①时间是什么?或许有人会低头看看手表,说出当下的时刻。是的,时钟会告诉我们时间,它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确定时间起点之后,用世纪、年、月、日、时、分、秒未记录时刻值,就好像一把尺子。
②当人类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便开始利用周期性现象对时间进行追踪。远古时期,人类通过草木枯荣判定季节,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来判断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人们探索出了通过滴水来计时的水钟,流沙计时的沙漏等。二战后,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但这个钟需要一个房间的设备,复杂度过高,实用性不强,但代表了人类一个历史性的跨越。1967年,秒长的定义溯源到了原子上。此后,各种原子钟相继问世,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实用性也越来越强,能够满足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
③其实原子钟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例如,原子钟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着“心脏”般的作用。卫星导航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便捷,当我们拿出手机打开导航软件,能够看到自己的地理位置,输入目的地,导航软件能够规划路线,且实时告诉我们需要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④我们先来看一下卫星导航与定位的原理。在三维空间中,建立坐标系,当已知3个点的坐标以及第四个未知点分别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那么未知点的坐标就可以被确定。同理,“当我们在地球上仰望天空,至少能够同时看到3颗卫星,卫星飞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它的运行轨迹被编入星历,同时接收3颗卫星发来的星历,经过解算,可以知道卫星的位置。此外,还需要知道我们与卫星之间的距离,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光传摇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所以只需要知道信号传播时间就可以了。此时,我们发现,导航定位的关键便是时间的测量。
⑤这就需要原子钟隆重登场了,每颗卫星及地面站都配备了一组原子钟。时间信号随呈历一同发送,在解算卫星位置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时得到时间信息以及距离。这样,我们的位置便可以被计算出来。
⑥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等电子产品,通常内置了导航模块,能够实时接收卫星发射的估号并依据一定的算法进行解算。于是,便有了我们对自身位置的实时掌控。如果原子钟提供的时间误差在1微秒,那么定位误差将高达300米。如果要达到术量级的导航,在不考虑其他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原子钟提供的时间误差需保持在3纳秒。也就是说,时间的精密测量决定了导航定位的精度,如果没有原子钟,就无法实现准确导航了。
⑦原子钟究竟有多准呢?让我们来跟常见的机械手表、石英钟对比一下。当我们戴着机械手表开车,绕着北京四环跑1圈,大概1个小时吧,机械手表就偏差了1秒;对于石英钟未说,偏差1秒差不多需要270年,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带着一块石英钟回到清朝,在乾隆下江南偶遇夏雨荷时送给她,那么,到2022年的今天,这块表只偏差了1秒;原子钟偏差1秒需要多久呢,3000万年!假如我们送给地球上最后一只霸王龙一台原子钟,那么到今天,这台原子钟只偏差了2秒。
⑧放眼元素周期表上100多种元素,适合研制原子钟的只有10余种,而这些原子,又有着不同的脾气与秉性,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区别对待。因此,抓住原子之后呢,科学家还要保证它们不被外界磁场、电场、温度变化等打扰。一台原子钟的复杂程度也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可能会用到数十颗螺丝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经过上千次测试验证,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⑨浩瀚宇宙中藏着未知的秘密,我们渴望知道黑洞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渴望看到引力波的痕迹,我们也渴望与地球外的生物对话,这些对未知的向往,使人类从未停止对时间频率测量精度的追求,原子钟精度的纪录还在被不断刷新。一台台服务生活的原子钟,是航天事业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更是航天精神的映照。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2年6月)
14.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 关于时间的流逝速度,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周期性现象来追踪计算。
B. 原子钟对时间的精密测量误差小,从而有利于实现了米量级的准确导航。
C. 手机等电子产品,都内置了导航模块,所以能完成对自身位置的实时掌控。
D. 科研工作者只要熟悉元素周期表里10余种元素,就能顺利制作出原子钟。
15. 请认真阅读文章第②——⑤段,其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李在热爱科学的同学们面前作一次演讲,想以本文有关内容为素材,提炼几点科学家精神,以加深大家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请你协助小李完成此任务。
【答案】14. B 15. 原子钟的研制发展及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的作用。
16. ①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精神;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③不辞辛劳,不懈努力的精神;④团队协作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结合②段“远古时期,人类通过草木枯荣判定季节,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来判断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知,“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周期性现象来追踪计算”有误;
C.结合⑥段“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等电子产品,通常内置了导航模块,能够实时接收卫星发射的估号并依据一定的算法进行解算。于是,便有了我们对自身位置的实时掌控”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D.结合⑧段“放眼元素周期表上100多种元素,适合研制原子钟的只有10余种,而这些原子,又有着不同的脾气与秉性,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区别对待”“一台原子钟的复杂程度也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可能会用到数十颗螺丝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经过上千次测试验证,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②段“二战后,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但这个钟需要一个房间的设备,复杂度过高,实用性不强,但代表了人类一个历史性的跨越。1967年,秒长的定义溯源到了原子上。此后,各种原子钟相继问世,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实用性也越来越强,能够满足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③段“其实原子钟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例如,原子钟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着‘心脏’般的作用”、⑤段“这就需要原子钟隆重登场了,每颗卫星及地面站都配备了一组原子钟。时间信号随呈历一同发送,在解算卫星位置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时得到时间信息以及距离。这样,我们的位置便可以被计算出来”可知,二战后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原子钟,1967 年秒长定义溯源到原子上后各种原子钟相继问世,实用性越来越强,原子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近,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着“心脏”般的作用,每颗卫星及地面站配备原子钟可计算出人们的位置。由此可知,文章第②——⑤段主要内容为:原子钟的研制发展及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的作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精神品质分析。
人类意识到时间流逝后,从通过草木枯荣、日月运动判断时间,到发明水钟、沙漏,再到二战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以及后来各种原子钟的相继问世,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计时方式,勇于挑战未知,努力寻求更准确的计时工具,推动了时间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此可得: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创新精神。
原子钟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追求时间测量的精度。从最初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制的原子钟实用性不强,到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并且还在不断刷新精度纪录。为了实现米量级的导航,对原子钟提供的时间误差要求极高,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极致。由此可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研制原子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台原子钟可能会用到数十颗螺丝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经过上千次测试验证。而且放眼元素周期表,适合研制原子钟的只有 10 余种元素,这些原子又有不同的脾气秉性,需要小心翼翼地区别对待,还要保证它们不被外界因素打扰。这一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科学家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由此可得: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水面上的蝴蝶
耿艳菊
①从一个高架桥上过,桥不长,一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但桥有些高,每次从这里经过,心里总不由得紧张害怕。昨天又经过,因说着一件快乐的事,没想到忽略了紧张害怕,无意中一望,发现桥旁边竟是一处风景很美的地方——古典的亭子,迤逦的河水,柔和的木质小桥,婆娑的杨柳,悠然漫步的行人。如此小桥流水的美景和这生硬的高架桥实在不搭,可不知为何却又觉得十分协调。
②有些懊悔我发现晚了。转念一想,也没什么自责的,以往都是时间和缘分的铺垫,所以现在才没错过美丽的风景。换个角度,一下子就开心了,幸好发现了这美景,以后再经过,因想到旁边就是悠然美丽的景致,恐惧的心情也会缓和一些。
③也是昨天,我走进一条胡同,很古旧的样子,寂静的灰墙青瓦,一家门前慵懒的猫咪打着瞌睡,苍古大树灰苍苍的枝上绽放着新盈盈的叶子。本没什么特别的,在我们这里,每一条老胡同都有这般的静宁和安详,可走在这条胡同里,无端地觉得很是亲切欣喜。
④想起来了,两年前,我曾来过这里,站在这条胡同里,排过两个小时的队,一点点,一步步在胡同里移动。那时,为了打发时间和无聊,还有焦躁,我就认认真具看着经过眼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把它们留在记忆里的同时,它们大概也把我记在了心间吧?如此,我们是老友重逢了,自然格外欢喜亲切了。
⑤下班乘地铁,中途换乘时,要走一个长长的通道,当觉得怎么走啊走,一直走不到头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两根圆圆的大柱子,胖墩墩的,亮亮白白的。眼前就猛然一亮,郁闷路淡的情绪霍地消散了。大柱子前面几步远就是电梯,下去,就到了换乘的地方了。这固然是欢喜的一个因由,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两根圆柱子坚定地风雨不改地立在那儿,像是在迎候着我来一样,看到它们,心中就不由得涌起一种温暖。
⑥从它们身边过,我很想像遇见朋友一样,愉快地拍拍它们,道一声“你好”“谢谢”,却终究没这勇气。不过,我心里默默念着的。它们在我眼中,不是冷冰冰的柱子,而是人问有情有义的存在。
⑦听邻居讲,有一天,小区的孩子没赶上班车去学校,在小区大门口急得哭了。门口的一个保安骑上自己的电动车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我问是不是宁师傅,邻居说就是宁师傅。宁师傅个子不高,人黑黑的,憨厚实试,十分爱笑。小区里的人都很喜欢他。只要是他值班,他就会站在大门口对每一个出门或回家的人热情地打招呼。每每说起宁师傅,内心都觉得温暖安心。有时候心里正烦着一些事,一抬头看到他的笑脸,也便跟着笑了,暂时把烦事抛开了。
⑧宁师傅平平凡凡,兢兢业业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却让我们心生敬意。他和我们大家都是素昧平生,却让我们感受到人世的善良和美好。
⑨我极力想说的这些生活的些微淡影,是人生这棵大树上绽放出的花朵,也是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
⑩纳博科夫在一篇随笔中说: “我似乎是与契诃夫坐在同一条船里,我喜欢这样的并肩相伴。安东·巴甫洛维奇在垂钓,而我在欣赏水面上飞舞的圽堞。”生活的河流,波澜壮阔。
也波涛汹涌,水下面有不堪,有暗礁,我们不可能都像契诃夫一样去垂钓故事,但总可以像纳博科夫那样去欣赏生活的水面上飞舞的蝴蝶。
⑩汪曾祺在一篇散文里说: “他们都顺天而知命,与世无争,不作非分之想。他们勤劳了一辈子,恬淡寡欲,心平气和。因此,他们都长寿。”也许,还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懂得欣赏生活的水面上飞舞的蝴蝶,无论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处境。
(《西安晚报》2024.4.3)
17.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四处生活淡影?请简要概括其中三处。
18.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寂静的灰墙青瓦,一家门前慵懒的猫咪打着瞌睡,苍古大树灰苍苍的枝上绽放着新盈盈的叶子。
19. 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20. 报刊编辑为本文配图时写了这样一句话:“你遇到的温暖与善良,就像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句话加以阐述。
【答案】17. 老胡同让人觉得亲切欣喜;看到地铁通道尽头的大柱子感到温暖;宁师傅笑着问候每个人。
18. 该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胡同静宁和安详的特点,“慵懒”运用拟人化方法表现了猫咪打瞌睡的情状,“绽放”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叶子伸展的情状,用词准确,富有画面感。
19. 总结上文所记叙的生活中一些平凡却美好的景物和人事,点明本文的主旨,照应标题;并引出下文内容。
20. 示例:人生中遇到的温暖与善良是平凡的、美好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并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③段“也是昨天,我走进一条胡同,很古旧的样子,寂静的灰墙青瓦,一家门前慵懒的猫咪打着瞌睡,苍古大树灰苍苍的枝上绽放着新盈盈的叶子。本没什么特别的,在我们这里,每一条老胡同都有这般的静宁和安详,可走在这条胡同里,无端地觉得很是亲切欣喜”、④段“我就认认真具看着经过眼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把它们留在记忆里的同时,它们大概也把我记在了心间吧?如此,我们是老友重逢了,自然格外欢喜亲切了”可知,“我”昨天走进一条古旧的胡同,被其静宁和安详打动,无端觉得亲切欣喜,看着胡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觉得自己与它们如老友重逢般格外欢喜亲切。据此可得:老胡同让人觉得亲切欣喜;
结合⑤段“下班乘地铁,中途换乘时,要走一个长长的通道,当觉得怎么走啊走,一直走不到头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两根圆圆的大柱子,胖墩墩的,亮亮白白的。眼前就猛然一亮,郁闷路淡的情绪霍地消散了。大柱子前面几步远就是电梯,下去,就到了换乘的地方了。这固然是欢喜的一个因由,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两根圆柱子坚定地风雨不改地立在那儿,像是在迎候着我来一样,看到它们,心中就不由得涌起一种温暖”可知,“我”下班乘地铁换乘时走在长长的通道觉得走不到头时,看到两根圆大柱子眼前一亮,郁闷情绪消散,不仅因为柱子前有电梯,还因柱子像在迎候自己而涌起温暖。据此可得:看到地铁通道尽头的大柱子感到温暖;
结合⑦段“听邻居讲,有一天,小区的孩子没赶上班车去学校,在小区大门口急得哭了。门口的一个保安骑上自己的电动车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我问是不是宁师傅,邻居说就是宁师傅。宁师傅个子不高,人黑黑的,憨厚实试,十分爱笑。小区里的人都很喜欢他。只要是他值班,他就会站在大门口对每一个出门或回家的人热情地打招呼。每每说起宁师傅,内心都觉得温暖安心”可知,邻居讲述小区孩子没赶上班车,保安宁师傅骑电动车送孩子去学校,宁师傅个子不高、憨厚朴实、爱笑,值班时热情打招呼,小区里的人都很喜欢他,说起他让人内心温暖安心。据此可得:宁师傅笑着问候每个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老胡同宁静祥和的景象。“寂静的灰墙青瓦”营造出一种古朴、静谧的氛围,给人沉稳之感。“慵懒的猫咪打着瞌睡”,赋予猫咪人的慵懒情态,增添了胡同生活的闲适气息,从侧面反映出胡同生活的慢节奏和宁静。“苍古大树灰苍苍的枝上绽放着新盈盈的叶子”中的“绽放”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叶子伸展的情状。苍古的大树体现出胡同的历史感和岁月沉淀,而新盈盈的叶子又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古老与新生的交融,凸显出胡同虽古旧却依然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作者将生活中的这些 “些微淡影” 比喻为人生大树上绽放的花朵和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形象地表达了这些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善良之人如同花朵般美丽、蝴蝶般灵动,给生活带来了美好与希望。同时,也与标题 “水面上的蝴蝶” 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文章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总结了上文所讲述的高架桥边的美景、古旧胡同的亲切、地铁站的柱子带来的温暖以及保安宁师傅的善良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又为下文引用纳博科夫和汪曾祺的话进行升华做了铺垫,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明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首先明确 “温暖与善良” 的具体所指以及 “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 这一比喻的意义;回归文本寻找与 “温暖与善良” 相关的内容;如文中高架桥边的美景带来的心情转变、古旧胡同的亲切感受、地铁站柱子给予的温暖、保安宁师傅的善良行为等。 分析这些内容与配图句子的联系。阐述这些事例如何体现了温暖与善良,以及它们与 “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 这一比喻的契合点。 组织语言进行有条理的阐述。
示例:报刊编辑所配这句话与文章内容紧密契合。在文中,作者通过多个事例展现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善良。比如作者在经过高架桥时,意外发现旁边的美丽风景,这让原本紧张害怕的心情得到缓和,这份意外之美就如同人生长河中一只飞舞的蝴蝶,给人带来惊喜与愉悦。走进古旧胡同,那种熟悉的静宁和无端的亲切欣喜,仿佛是与老友重逢,这也是一种温暖的体验。在地铁站,那两根圆圆的大柱子,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像是有情有义地迎候着人们,如同蝴蝶般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还有小区保安宁师傅,他平凡普通却热心善良,帮助没赶上班车的孩子,对每个人热情打招呼,他的行为让人们感受到人世的善良和美好,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人生长河中舞动。这些生活中的些微淡影,正是温暖与善良的体现,它们如同人生长河上飞舞的蝴蝶,给生活带来美好与希望,即使生活的河流波澜壮阔且有不堪和暗礁,但这些温暖与善良总能给人以慰藉和力量。
三、作文(50分)
21. 请以《 ,就这么简单》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处补填一个词或短语,然后作文;(2)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诗歌、戏剧除外;(3)内容要积极健康,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幸福,就这么简单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不是金钱的多少,幸福不是地位的高低,幸福不是物质的享受。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脸上,暖暖的。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妈妈早已在厨房里忙碌着。不一会儿,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餐来到我的房间,微笑着说:“宝贝,起床吃早餐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幸福,就是妈妈的关爱。
走在上学的路上,微风轻拂着脸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突然,一辆自行车疾驰而过,眼看就要撞到我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叔叔一把拉住了我,让我躲过了一劫。叔叔关切地问:“小朋友,你没事吧?” 我连忙摇头说:“谢谢叔叔,我没事。”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幸福,就是陌生人的帮助。
来到学校,教室里书声琅琅。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看着我们,开始了一天的课程。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下课后,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讨论问题,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幸福,就是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陪伴。
傍晚,回到家,爸爸已经下班了。他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等着我和妈妈回来。看到我们,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晚餐,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趣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的团聚。
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它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不需要奢侈的享受,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体会。让我们珍惜身边的幸福,让幸福永远陪伴着我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首先分析题目结构,“______,就这么简单”,横线处需要补充一个词或短语,这个词或短语将成为文章的核心主题。 “就这么简单”表达了一种对某事物的感悟,即原本以为很复杂或者难以做到的事情,在经历之后发现其实很容易。这暗示着文章应该有一个从疑惑、困难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立意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可以写“幸福,就这么简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来体现幸福并不需要多么奢华的条件,可能只是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关心等;也可以写“快乐,就这么简单”,讲述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帮助他人获得快乐的经历;还可以写“成功,就这么简单”,强调只要有坚持、努力和正确的方法,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如果以“幸福,就这么简单”为题,可描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欢笑,让你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或讲述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朋友伸出援手,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你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可回忆自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玩耍,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领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如果以“快乐,就这么简单”为题,讲述自己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的过程。看到受助者的笑容,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可描述自己沉浸在阅读中的情景,一本好书让你忘却烦恼,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快乐的真谛。或回忆自己学习一项新技能,如绘画、摄影等,在不断尝试和进步的过程中,获得了满满的快乐。如果以“成功,就这么简单”为题,可以一位运动员为例,讲述他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故事,说明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好成绩的经历,强调成功也需要方法。总之,在选材时要注意紧扣主题,选择具体、真实、感人的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______,就这么简单”的内涵。
尔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另《庄子》注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追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