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距离汕头23km,距离潮州13.5km,距离揭阳22km。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站点选址在三地的地理中心,主要原因是( )
A. 兼顾三地发展,降低建设成本B. 避开地面起伏,降低建设难度
C. 建设城市新区,振兴乡村经济D. 远离城市中心,减少噪声污染
2. 厦深高铁线的开通可以( )
A. 缩短城市空间距离B. 增强城际货物运输
C. 缓解厦门交通拥堵D.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联系材料“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距离汕头23km,距离潮州13.5km,距离揭阳22km”可知,潮汕高铁站位于揭阳、潮州和汕头的地理中心,可以兼顾三地发展,使厦深高铁路线平直,减少路线弯曲,降低建设成本,A正确;与避开地面起伏、建设城市新区及远离城市中心减少噪声污染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高铁开通可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正确;不能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对厦门城市交通影响不大,排除AC;高铁主要承担的是客运,不能增加城际货物运输,排除B。故选D。
【点睛】高铁站一般建站离城市较远的郊区,主要从这几方面考虑:一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二是郊区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可节约建设成本;三是高铁运行速度快,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等。
下图示意江苏省东台市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3. 该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利用( )
A. 沼渣、沼液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B. 粪尿发电降低能源消耗
C. 沼渣、沼液提高土壤矿物养分D. 鱼塘塘泥改善土壤性状
4. 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
①人工成本更低②环境效益更高③经济效益更高④品牌效应更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利用沼渣、沼液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沼渣、沼液工序较为复杂,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效率,A错误;粪尿发电不能直接发电,粪尿进入沼气化工程才能并网发电,增加了能源消耗,C错误;塘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无法改变土壤的矿物质成分,但是可以改善土壤性状,C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与传统的温室大棚相比,该模式主要有规模化和集聚化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成本更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人工成本较高,①错误;产生的污染少,环境效益更高,②正确;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更高,集聚效应更强,③正确;没有进行宣传,无法增强品牌效应,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甲海区盐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水温度逐渐降低B. 陆地淡水影响增强
C. 海水蒸发量增大D. 降水量逐渐减少
6. 乙洋流性质及其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 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 暖流提高附近海区盐度
C. 寒流沿岸地区寒冷干燥D. 寒流增加渔民的渔获量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海区为孟加拉湾,东北部拥有恒河等众多水量较大的河流挟带淡水汇入,稀释了海区盐度,B正确;地处热带,海水温度的差异不明显,A错误;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盐度会增加,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根据乙洋流位置和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可以判断该洋流为索马里夏季的寒流,因此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但因为纬度较低,不至于寒冷,ABC错误;又因为该洋流受西南风(离岸风)影响,所以表层的寒流可以促使深层海水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气候特点及分布、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影响海洋航行及海洋污染物的扩散。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下图为分布在上海郊区的某站点TOD开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区域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 居住区商业区B. 商业区居住区C. 工业区仓储区D. 仓储区工业区
8. TOD模式的开发对当地郊区的影响是( )
①缩短了郊区与市区的距离②调整了周边的土地类型
③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④提高了周边的土地利用率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甲区域面积最大,又在该站点相对外围,因此为居住区。乙区域面积小,离站点最近,地价最高,因此为商业区。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围绕轨道站点的土地开发,调整了站点周边的土地类型,②正确;TOD模式的开发使土地利用更加高效,④正确。TOD模式的开发不能减少空间距离,故并未缩短郊区与市区的距离,①错误;TOD模式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破坏环境,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
下图是2004—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制造业转移趋势图(正值是转入的,负值是转出的)。完成下面小题。
9. 2004—2020年( )
A. 东部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B.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大
C.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小D. 东北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
10. 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源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金密集型
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东部地区先产业流入,而后转入产业流出,A错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大,B错误;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指数几乎就是在0上下波动,因此转移幅度最小,C正确;东北地区先产业流入,而后转入产业流出,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是由东部转出的,与东部地区相比,技术和资金较短缺,劳动力和资源是优势,因此主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①③正确;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是东部地区的产业优势,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市场不断发生变化,促使了部分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转移,也促使了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产业转出地而言,随着产业结构向高一层次升级,企业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
黄皮湿地是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中大片台地上的亚高山湿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台地上形成独特的高山湿生草甸,四周的山体却分布着松树和阔叶林。下图为黄皮湿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 长在湿地中的甲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中的水分B. 光照强弱C.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 当地的风向
12. 若排干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的植被最终演化为( )
A. 高山灌木B. 高寒荒漠
C.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D. 常绿硬叶林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湿地的中部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积水),因此植被分布为草甸。而湿地的四周地势较高,积水减少,分布有乔木。因此长在湿地中的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A正确;光照条件两侧相差不大,B错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相差不大,C错误;受风向影响不明显,若是风力影响应该形成旗形树冠,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该地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上题可知,若减少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最终会演化为图中分布在湿地四周山体的松树和阔叶林,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正确。高山灌木和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更高,环境更为干旱的山顶附近,AB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地区的典型植被,适应更为干旱的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黄皮湿地由上湖和下湖两个区块组成,其中的上湖部分,又被称为天湖,面积2300余亩,平均海拔约有1400米,诸如湿地、石龙奇观、奇松都在这附近。
四川省凉山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川滇交界处,是国家“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土地利用矩阵图可以定量表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下表示意凉山州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列表示200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行表示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3. 2000—2020年,凉山州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退耕还林,使耕地总面积减少B. 退耕还草,使草地总面积增加
C. 草地转化,使林地总面积增加D. 城镇化推进,使林地总面积减少
14. 凉山州实施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①宽谷缓坡大规模退耕还林②推进生态种植养殖结合发展
③推动农业人口的均衡分布④建设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转入转出合计,耕地转化量最大的是草地,而不是林地,林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草地转化,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转入耕地大于转出耕地,耕地面积增加,A错误;转出草地大于转入草地,草地面积减小,B错误;不透水面转化面积较少,城市化不明显,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基于我国国情和表中数据,宽谷缓坡适合种植业发展,①错误;农业人口应该集中分布,③错误;应该推进生态种植养殖结合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②正确;建设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近年来,凉山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林业发展全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凉山生态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来抓,相继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生态凉山、美丽凉山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区域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 沉积作用—水平受力挤压—岩层断裂位移—外力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岩层断裂位移—水平受力挤压—外力风化侵蚀
C. 水平受力挤压—岩层断裂位移—外力风化侵蚀—沉积作用
D. 水平受力挤压—岩层断裂位移—沉积作用—外力风化侵蚀
16. 从埋藏条件看,该地煤炭容易开采,主要是( )
①地质构造单一,环境较稳定
②煤层近乎水平,方便挖掘
③埋藏深,地下水丰富
④断裂发育,煤层破碎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从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和断裂,因此该地区先经历了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岩层,然后再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隆起,导致岩层断裂位移,最终出露在地表的岩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力风化侵蚀。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从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含煤岩层一侧地质条件比较稳定,且地质构造较为单一,①正确;煤层分布较浅,近乎水平,方便进行开采,②正确;而埋藏深、地下水丰富、断裂发育、煤层破碎都是开采的不利条件,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长时间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下表为2023年浙江、辽宁、河南、内蒙古四省(区、市)陆域面积、农林牧渔业产值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7.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市)是( )
A. 浙江、辽宁、河南、内蒙古B. 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
C. 辽宁、内蒙古、浙江、河南D. 辽宁、河南、浙江、内蒙古
18. 甲省(区、市)的林业和渔业产值高于其他省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长周期长,渔产品质好
②海域面积广,有大渔场
③山区面积广,水热条件好
④林渔产品市场广阔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陆域面积最大的为内蒙古,渔业产值最大的为浙江,河南的种植业要比辽宁的产值大,所以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甲省为浙江,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海域面积广,渔业资源丰富,②正确;又因其中该省南部为丘陵、山地,且纬度较低,所以水热条件好,山区面积广,树木生长快,③正确。热量条件好,生长周期短,①错误;林业和渔业发展需要依赖资源禀赋,市场广阔并不能直接决定甲省的林业和渔业生产规模,并且甲省的林渔产品市场也不只是本省,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②纬度低,热量充足,鱼类生长快,生物循环旺盛。③湖泊面积大,(或者是深度大),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④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或者是多条河流注入(或大陆架沿岸),饵料丰富,营养物质丰富。
2024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六)20点后,武汉的摄影爱好者齐聚一堂,用延时拍摄(将一段时间内多次拍摄的照片合成一张图片)得到图左场景图。图右为武汉黄鹤楼周边的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拍摄图左的摄影爱好者最可能站在( )
A. 汉阳江滩B. 武汉革命博物馆C. 紫阳公园D.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
20. 图左拍摄的过程中( )
A. 黄鹤楼的月影越来越长B. 伦敦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C. 拍摄者的月影向北移动D. 纽约建筑物日影往东南移动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六),月球于18点前后从东方地平面升起,因此要拍摄到月亮与黄鹤楼同框场景图,需要选择在黄鹤楼西侧的拍照点,即汉阳江滩,A正确;武汉革命博物馆在北侧,B错误;紫阳公园在南侧,C错误;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在东侧,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拍摄时间为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六)20点后,月亮高度角应该越来越大,方位逐渐往东南移动,因此黄鹤楼的月影应该越来越短,拍摄者的月影向北移动,A错误,C正确;太阳直射点朝南移动,伦敦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B错误;纽约为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当地时间为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六)7点,太阳的方位在东北,日影方位在西南,拍摄过程中,日影往西南移动,D错误。故选C。
【点睛】十五的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共线,日升月落,太阳和月球此起彼落。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地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赣州南部山区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业,2012年赣南脐橙品牌效应凸显,对赣州市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图是赣州市2012—2020年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2012—2020年人口重心( )
A. 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大于南北方向B. 始终位于同时期经济重心的西南方向
C. 移动幅度大于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D. 先向东北移动,后向西移动
22. 赣州市2012—2016年人口和经济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有( )
①南部林果业发展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起到推动作用
②南部临近广东,人口迁出较多,导致人口重心北移
③北部地区平原多,经济水平高,导致经济重心北移
④北部地区水网密,耕作业发达,导致大量人口北移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2—2020年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小于南北方向,A错误:在此期间内,绝大部分年份,人口重心在经济重心的东北方向,B错误;在此期间内,人口重心的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C错误;在该时段内,人口重心先向东北移动,后向西移动,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2012—2016年赣州市人口重心往北移,经济重心往南移,主要是因为南部林果业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①正确;广东经济较为发达,且距离较近,南部人口迁移到广东,导致人口重心北移,②正确。由材料可知,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地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赣州南部山区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业,经济重心在南部山区,而非北部平原地区,③错误;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影响人口的分布,现阶段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弱,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自然灾害,资源状况等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
23.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有效地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服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A. 直接收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B. 实时监测海平面的升降
C. 对温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地图化输出D. 实时测量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GIS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描述。它主要应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虚拟现实与地理模拟、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地理建模等方面。因此对温度、降水等气象数据进行地图化输出需要运用GIS,C正确;由于GI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和数据,无法直接收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A错误;无法实时监测海平面的升降,B错误;无法实时测量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D错误。故选C。
M、N两地分别为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部沿岸城市,同属温带气候。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M地相比,N地( )
A. 夏季降水概率较高B. 冬季降水比例较高
C. 雨季持续时间较短D.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25. 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海陆位置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两地分别为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岸沿岸城市,同属温带气候,又因为M地夏季多雨,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N地冬季降水比例较高,B正确;M地夏季降水概率较高,雨季持续时间较短,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N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湿润,降水多,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用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陆地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因此影响N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圈环流,影响M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综上,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正确;洋流对两地降水有影响,但难以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差异,A错误;不能根据材料分析出地形对两地降水产生影响,B错误;两地都位于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部沿岸,海陆位置相当,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2020年主汛期,淮河流域再次发生暴雨洪涝,是近70年来防洪压力最大的一年。下图一为淮河流域汛期多年平均暴雨量的空间分布。
材料二图二为1954—2020年梅汛期长度以及平均累计降雨量统计对比。
(1)淮河流域汛期暴雨量较多的是____地区和____地区,试分析原因____。
(2)从地形和天气系统角度,分析2020年为淮河流域近70年来防洪压力最大一年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淮河流域上中下游防治暴雨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1) ①. 西南 ②. 东部(东北) ③. 江淮准静止锋滞留时间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北的雨带影响大),带来丰富的锋面雨;地处山地地区,受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东部地区地处沿海,易受台风影响。
(2)淮河上游河道比降大(地势起伏大),洪水汇流迅速;中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2020年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梅雨期长,梅汛期平均累计雨量大。
(3)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上游(中上游)植树造林,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中游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下游扩挖和疏浚入海水道,提高泄洪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淮河流域的旱涝灾频图和汛期降水资料为背景,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汛期等暴雨量的等值线可以看出,西南地区汛期暴雨量大于280mm,东部(东北)地区汛期暴雨量大于280mm,故西南和东北侧汛期暴雨量较多;江淮地区汛期主要是6-7月,该时段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面雨带影响大,即受到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由高程图可以看出,北部多山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暴雨量较大。东部地区由于地处沿海地区,易受台风登陆的影响,有一定的台风雨,降水较多。
【小问2详解】
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的落差较明显,河流比降大,水流速快。中下游地区地处平原,下游河道淤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利于行洪和泄洪。从天气系统角度,由图2可以看出,2020年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梅雨期长达60--70天,持续时间长,平均累计降雨量达到500-600mm,是近几十年的最大值,因此防洪压力最大。
【小问3详解】
该题关键在于从水循环角度,根据上中下游地区的不同地形条件采取不同措施。上游为山地地形,主要兴建水库,拦蓄洪水,对河流的水量进行调节;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及时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将地表径流及时转化为地下径流;中游地势低洼且多湖泊,湖泊可以蓄水,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下游无天然入海通道且淤塞严重,需要扩挖和疏浚入海水道,提高行洪能力,增强泄洪能力。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农牧业发达,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随着世界碳减排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将农业生产的碳排放纳入碳减排计划中。
材料二2019年10月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项目二期工程建成并投运。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经济高效等优势。
材料三图左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图右为农场内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和移除过程示意图。
(1)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巴西农牧业发达的原因。
(2)从农业生产碳排放途径角度,提出农业生产环节碳减排的合理措施。
(3)从能源角度,说明美丽山水电站及特高压输电项目建成对巴西碳减排的作用。
【答案】(1)地处低纬,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平原、高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面积大。
(2)推广免耕直播技术,减少土壤翻动: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严禁毁林开荒;发展精准农业,减少资源消耗;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培育良种,提高抗病虫害等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
(3)水电为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化石能源运输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特高压输电能量损耗少,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西的农业、水电、南美洲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碳排放、水电站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得,巴西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且纬度较低,水分和热量条件优越。由图可知,平原和高原地形较为平坦,起伏小,所以耕地和草地面积广,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问2详解】
该题主要从图右的农场内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着手,由图可知,土壤翻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伐木垦荒和秸秆焚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推广免耕直播技术,减少土壤翻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产生;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含氮温室气体的产生;严禁毁林开荒,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发展精准农业,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耗;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培育良种,提高抗病虫害等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减少施肥产生的温室气体。
【小问3详解】
题目中的关键词有水电站和特高压输电,因此可以从能源的消费结构、能源的运输和特高压输电工程的优点等角度展开。增加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水电为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化石能源运输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汽车尾气等温室气体引起的碳排放;特高压输电能量损耗少,降低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牛田洋围位于汕头湾内,曾是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露出。20世纪60年代初,围垦造田约13.33平方千米,用以种植水稻。垦区采用三耕五耙、七排八灌的耕作法,采取放淡水冲咸、选良种抗咸、挖深沟排咸的科学方法,很快将土壤含盐量由16‰以上降至3‰以下。1992年牛田洋垦区部分退田还渔,改造成海产养殖基地。
材料二201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建设了牛田洋大堤外围滩涂种植红树林项目。图左为牛田洋围的区位图,图右为牛田洋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功能分区图。
(1)简述在牛田洋大规模围海造田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牛田洋围垦区盐碱治理快速取得成效的原因。
(3)1992年后,当地在牛田洋围的南部区域退田还渔并建设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从红树林的防灾减灾的角度,说明在牛田洋围大堤外种植红树的必要性。
【答案】(1)牛田洋地处多条河流入海的冲积带,滩涂面积大;滩涂内部地形平坦;处于内海湾,水较浅,风浪小。
(2)内海湾仅有狭窄水道与南海相通,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盐度低:合理的灌排和翻耕。
(3)南部海拔较低,有多水道水闸与牛田洋相通,易受海水影响;退田还渔顺应当地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洪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生态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4)该地是台风、风暴潮灾害多发地区;红树林的地上根系、树干、林冠等结构能够降低风力和海浪能量,减少风暴潮造成的增水淹没;能够有效促进沉积、固难护岸。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牛田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盐碱地的治理、森林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牛田洋地处多条河流入海的冲积带,拥有大面积的滩涂;滩涂内部地势低平,利于围海造田;位于汕头湾内,水深较浅,受风浪影响小。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内海湾仅有狭窄水道与南海相通,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通过径流的冲淡作用;垦区采用三耕五粑、七排八灌的耕作法,采取放淡水冲咸、选良种抗咸、挖深沟排咸的科学方法,很快将土壤含盐量由16%以上降至3%以下,通过合理的灌排和翻耕,使牛田洋围垦区盐碱治理快速取得成效。
【小问3详解】
由河流流向可知,南部海拔较低,该区域有多水道水闸与牛田洋相通,南部地区易受海水影响,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退田还渔顺应当地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该地因地制宜的充分利了用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洪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农业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并提高生态效益。
【小问4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是台风、风暴潮灾害多发地区;红树林的地上根系、树干、林冠等结构能够降低风力和海浪能量,减少风暴潮造成的增水淹没,减少灾害直接产生的破坏;平时,红树林可以促进大堤外的泥沙沉积,有效保护堤岸。2000年/km²
耕地
不透水面
草地
林地
荒地
转入合计
2020年/km²
耕地
802326
0.10
1317.58
1230.98
0.12
2548.78
不透水面
19.38
65.90
6.26
0.56
0.56
26.76
草地
900.44
0.10
11121.00
136.86
17.62
1055.02
林地
851.56
1522.76
37903.06
0.36
2374.68
荒地
018
15.36
0.02
21.58
15.56
转出合计
1771.56
0.20
2861.96
1368.42
18.66
省(区、市)
陆域面积(km²)
种植业(亿元)
林业(亿元)
牧业(亿元)
渔业(亿元)
甲
10.55
1871.94
198.25
39316
1375.25
乙
118.30
2288.03
116.85
1898.72
32.16
丙
14.87
2284.53
144.64
1691.45
957.02
丁
16.70
6471.19
162.24
2595.99
141.51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m,距离揭阳22km, 2004—2020年,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类型,主要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共8页。
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