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据考古发掘,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带有契刻符号的甲骨,这些符号多见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占卜相关的佩戴饰物。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殷墟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这些契刻符号( )
A.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 反映出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已出现
C. 记录了王室的大事D. 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了实证
2.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据此可知( )
A. 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提升B. 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强
C.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 诸侯王对分封秩序的维护
3. 下表是诸子百家的观点。据此可知,诸子百家( )
A. 思想出现融合现象B. 迎合了地主阶级需求
C. 主张重建社会秩序D. 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
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
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
5. 春秋战国时期,“土”和“壤”的概念开始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 )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 土地私有制度普遍确立
C 粮食生产开始受到国家重视D. 精耕细作观念得到发展
6.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推知( )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基本解决B.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C. 休养生息的政策将会持续推进D. 政府财政殷实的情况不断强化
7. 秦汉时期的民族边疆治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仁德”,倡导感化;二是推广农耕,改造或改变当地生产方式;三是移风易俗,大力进行华夏礼乐和习俗教育。这些措施( )
A. 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B. 体现了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特点
C.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 维护了宗藩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8. 汉武帝之前,汉廷对诸侯王尚未有系统的教化。武帝统治早期,对诸侯王教化表现出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的特点。昭帝之后,对儒家经义的掌握已成为判断诸侯王知识素养高下的标准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
A. 选官制度不断走向成熟B. 郡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D. 注重利用主流观念渗透巩固统治
9.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
A. 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C. “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 “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10.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垦殖的庄园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的流民部曲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流民在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从事的桃花源农业,由国家组织兵员对国有土地进行的军垦农业。这一局面的出现( )
A. 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 动摇了门阀政治的基础D.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11. 依据现有考古墓葬出土资料可知,在隋代入华粟特男子的世俗服饰中,粟特胡服体系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隋代本土服饰虽有出现,但所占比例不大。而在唐代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发现其所穿服饰均是唐代本土服饰。这说明唐代( )
A. 入华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加深B. 民族交融推动服饰多样化
C. 大力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增强
12. 下表是影片《长安三万里》中诗人履历(部分)。他们的这些履历能说明唐朝( )
A. 选官方式多样B. 政府对社会控制较严
C. 盛世潜伏危机D. 诗人与时代相互影响
13. 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 )
A. 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B. 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
C. 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D.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14.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A. 抑制了土地兼并B.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 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 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15.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
A. 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B. 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C. 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D. 官僚队伍来源广泛
16.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的位于东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铁制农具、工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中有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之法。这反映出当时( )
A. 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 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 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 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篡,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作出合理解释。
19. 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物资,在唐朝的盛衰荣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政府还不断缩短成丁为国家服役的年限。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频至半检……”。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坦断绝。千里箭条”。同时为成饭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这又导致了大量人民逃亡、匮户的频繁发生.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蜴等,并于本路自供”。黄梁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尚,唐朝廷就只能重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土地与劳动力结合”的角度来说明唐朝前期是如何促进粮食生产的?
(2)有学者认“安史之乱后,唐朝亡于粮食危机”,据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三、论述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仅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政治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国伯恩斯和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学派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学派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孟子
“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梯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关。”
墨子
“ 仁之事者 ,利人乎即为 ,不利人乎即止。”
孙子
“ 故知兵之将 ,生民之司命 , 国家安危之主也。”
管子
“ 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
李白
因是商人之子无法获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后通过玉真公主引荐入朝为官
高适
参加科举落第;因人推荐进入仕途;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进封渤海县侯
杜甫
参加科举,因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而落榜;后通过向皇帝献赋获得了等候分配官职的资格
孟浩然
通过行卷获得科举考试的状元;安禄山攻占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唐朝柳宗元云, 《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 史载, 据《宋志》记载, 吕思勉评价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