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文件包含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原卷版docx、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2021·福建卷)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 B. C. D.【答案】1.B 2.A 3.A【解析】1.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2.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3.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而增加,C错误,A正确;B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A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A。4.(2022·天津·高考真题)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 )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 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自给率主要受到国内粮食产量和粮食进口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并且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也提高,故AD错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故选C。(2023·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16-17小题。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6.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答案】5.B 6.C【解析】5.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6.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8.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答案】7.B 8.C【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8.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2021·湖北卷)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10.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D 10.B 11.A【解析】9.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D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故选D。10.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①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③正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③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1·河北卷)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 C.冰川覆盖 D.山地坡度13.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14.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答案】12.B 13.C 14.C【分析】12.如表中信息所示,天山西坡冰川物质平衡值为正值,说明冰川增加,其主要与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水有关,阿尔卑斯山西北坡和东南坡物质平衡值为正值,冰川增加,应该是受西风带影响所致,因此导致其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故B项正确;与到海距离、冰川覆盖、山地坡度关系较小,故A,C,D项错误。故选B。13.由图可知,1990年以后,两山冰川平衡物质均呈负值,两山区冰川都呈减少趋势,也就是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故C项正确;天山冰川消融量较阿尔卑斯山小,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天山冰川在退缩,故B项错误;阿尔卑斯山冰川消融速度较快,故D项错误。故选C。14.由图可知,.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呈下降趋势,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故C项正确;图示时段时间跨度较小,山体隆起不明显,故A项错误;臭氧空洞扩大对冰川变化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山地林线上升,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结果,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2019·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16.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17.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答案】15.A 16.D 17.C【分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15.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16.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17.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18.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19.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20.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B.C. D.【答案】18.D 19.D 20.B【分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18.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19.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20.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21.(2023·浙江卷)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深层海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所含有的细菌较少,②正确;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矿物质元素大都能够保存下来,氧气含量较低,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22.(2023·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岩(火成岩),太古宙属前寒武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临近河流。(2)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3)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进口来源集中。【详解】(1)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这一关键信息,排除乙(中生代变质岩)、丁(中生代沉积岩);图中显示,采矿区位于沿海,应远离成矿物质的来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蚀搬运沉积才能形成采矿区的锆砂矿,与甲相比,丙地临近河流,有河流与采矿区相连,具有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2)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3)注意审题: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回答是应注重“供应”安全问题。材料信息表明,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因此国内锆资源储量、产量应都不高,应以进口为主,因此“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而锆资源的开发和供应主要把持在发达国家少数供应商手中,垄断性强,我国进口的来源集中,从而构成严重的供应安全问题。23.(2023·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24.(2022·辽宁·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25.(2022·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尔卑斯山H1N-455H2NE-381H3NW56H4SE27钾盐主要储量国储量(亿吨)储量世界占(%)钾盐主要生产国年产量(万吨)年产量世界占比(%)我国主要进口国年进口量(万吨)年进口量占比(%)俄罗斯49.138.2加拿大139932加拿大19140加拿大32.625.4白俄罗斯72617俄罗斯9821白俄罗斯12.910.0俄罗斯70516白俄斯8919中国3.22.5中国54112其他9320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2021·福建卷)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 B. C. D.【答案】1.B 2.A 3.A【解析】1.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2.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3.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而增加,C错误,A正确;B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A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A。4.(2022·天津·高考真题)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 )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 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自给率主要受到国内粮食产量和粮食进口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并且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也提高,故AD错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故选C。(2023·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16-17小题。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6.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答案】5.B 6.C【解析】5.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6.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8.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答案】7.B 8.C【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8.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2021·湖北卷)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10.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D 10.B 11.A【解析】9.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D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故选D。10.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①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③正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③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1·河北卷)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 C.冰川覆盖 D.山地坡度13.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14.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答案】12.B 13.C 14.C【分析】12.如表中信息所示,天山西坡冰川物质平衡值为正值,说明冰川增加,其主要与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水有关,阿尔卑斯山西北坡和东南坡物质平衡值为正值,冰川增加,应该是受西风带影响所致,因此导致其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故B项正确;与到海距离、冰川覆盖、山地坡度关系较小,故A,C,D项错误。故选B。13.由图可知,1990年以后,两山冰川平衡物质均呈负值,两山区冰川都呈减少趋势,也就是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故C项正确;天山冰川消融量较阿尔卑斯山小,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天山冰川在退缩,故B项错误;阿尔卑斯山冰川消融速度较快,故D项错误。故选C。14.由图可知,.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呈下降趋势,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故C项正确;图示时段时间跨度较小,山体隆起不明显,故A项错误;臭氧空洞扩大对冰川变化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山地林线上升,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结果,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2019·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16.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17.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答案】15.A 16.D 17.C【分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15.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16.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17.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18.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19.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20.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B.C. D.【答案】18.D 19.D 20.B【分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18.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19.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20.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21.(2023·浙江卷)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深层海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所含有的细菌较少,②正确;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矿物质元素大都能够保存下来,氧气含量较低,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22.(2023·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岩(火成岩),太古宙属前寒武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临近河流。(2)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3)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进口来源集中。【详解】(1)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这一关键信息,排除乙(中生代变质岩)、丁(中生代沉积岩);图中显示,采矿区位于沿海,应远离成矿物质的来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蚀搬运沉积才能形成采矿区的锆砂矿,与甲相比,丙地临近河流,有河流与采矿区相连,具有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2)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3)注意审题: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回答是应注重“供应”安全问题。材料信息表明,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因此国内锆资源储量、产量应都不高,应以进口为主,因此“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而锆资源的开发和供应主要把持在发达国家少数供应商手中,垄断性强,我国进口的来源集中,从而构成严重的供应安全问题。23.(2023·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24.(2022·辽宁·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25.(2022·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尔卑斯山H1N-455H2NE-381H3NW56H4SE27钾盐主要储量国储量(亿吨)储量世界占(%)钾盐主要生产国年产量(万吨)年产量世界占比(%)我国主要进口国年进口量(万吨)年进口量占比(%)俄罗斯49.138.2加拿大139932加拿大19140加拿大32.625.4白俄罗斯72617俄罗斯9821白俄罗斯12.910.0俄罗斯70516白俄斯8919中国3.22.5中国54112其他932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