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公开课ppt课件
展开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你是否已切身感受到当地“蓝天白云”的天数明显增多?说说我国为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2 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采取多项强有力措施,以实现“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1.阅读课本P85页,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确立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
(1)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原因?
2.阅读课本P86页,圈画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并巩固记忆
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是指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的范围之内。防治结合是指立足于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
谁污染,谁治理明确污染者的环境治理责任,即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釆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
2.阅读课本P86至P87页,圈画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并巩固记忆
强化环境管理我国现有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我国才能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行政手段 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具体来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法律手段 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经济手段 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使各类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发展。●教育手段 指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技术手段 指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建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2010年,该厂通过了当地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批,正式投入生产。2014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新产品的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改造,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便投入生产。
该化工厂的行为是否遵循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
该企业在2010年投产前遵循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是2014年的扩建没有遵守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排污量增加,但是污染防治措施没有进行相应改造,污染状况超出早期申报的项目和标准,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居民健康等构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经济损失,激发社会矛盾,同时存在着公共安全隐患。该企业的行为,也违反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环保部门可以采取责令停产、限期治理、补缴排污费等行政处罚措施,严重者可追究法律责任。
3.阅读课本P87页,圈画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并巩固记忆
意义: 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等保证实施和贯彻执行,从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了企业和公民行为,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
①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②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③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④积极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⑤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2.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成效
(1)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落实还不到位,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较为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国家陆续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环-化学需氧量(COD)、氨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四项主要污染物-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水域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1)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2)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针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国家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1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7年的21.63%;草场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大气十条》与《水十条》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大气十条》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s)和可吸入颗粒物(PM)。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以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
为激发各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2014年山东省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气环境质量的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改善的市,将得到省级财政补偿;大气环境质量同比变差的市,需要向省级补偿。以某市的“煤改电”示范项目为例,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4062吨、二氧化硫24.6吨、氮氧化物11.7吨、烟尘 7.7吨;项目投资的1/3来自财政补贴,而这部分资金正源自发放给该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目前该省的生态补偿范围已从单一的大气环境扩展至水环境、土壤环境和自然保护区等领域。1.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撬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改善?2.在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如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还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生态补偿机制?
1.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撬动”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体现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是通过行政制度和市场的力量,激发企业和地区开展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谁保护,谁受益”是指开展环境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主体,可以因此获得政府或者其他排污者的资金补偿;“谁受益,谁补偿”是指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要向上游地区或者环境治理主体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不让积极保护环境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企业和地区吃亏,是这项措施的出发点。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推动环境质量的区域协调和联防联治工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
2.在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如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还可以建立哪些方面的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四个方面。①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②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③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④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十条提出:“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说说《国家安全法》提出的上述任务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制定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严格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受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的区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态空间,是最需要保留的“绿水青山”,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阅读课本P93至9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形势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3.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形势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
(1)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2)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3)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对漠视自然、糟践自然、滥用自然和盲目干预自然。 生态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态环境,其他文明就会失去载体。
3.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在思想上,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2)在政策上,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3)在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4)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举措,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36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精品课件ppt</a>,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探究新课,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36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评优课课件ppt</a>,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探究新课,导入新课,“工业的血液”,油气资源,油气田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境压力,谁治理,三同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环境部,污染治理,生态破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