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原卷版).docx
    • 练习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解析版).docx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原卷版)第1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原卷版)第2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解析版)第1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解析版)第2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解析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分层作业,文件包含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基础练考点一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于谦的《石灰吟》(石灰岩)“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完成下面小题。1.诗中描述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2.有关该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类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②该类岩石中石英含量最高③该类岩石中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④该类岩石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砾岩和板岩 D.石灰岩和页岩“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形成“精灵烟囱”的帽子对应右图中的(   )A.甲 B.戊 C.乙 D.丁5.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6.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 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答案】1.B    2.D    3.D 4.B    5.A    6.B【解析】1.于谦的《石灰吟》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或陆地)的环境下由水体中的碳酸氢碳分解沉积而形成,按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岩,不属于岩浆岩、变质岩和喷出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该类岩石是石灰岩(沉积岩)。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一般是喷出岩,石灰岩不具有这个特征,①错误;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岩石中石英含量不高,石英含量最高的岩石是石英岩,属于变质岩,②错误;石灰岩主要是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也可能沉积了大量浅海地区的生物,经过地质转化容易形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③正确;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3.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选项中各种岩石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不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在变质过程中,化石存在的可能性小,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均有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4.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形成凝灰岩)、风化侵蚀。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分析可知,甲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丙是侵入岩,丁是岩浆,戊是喷出岩。“帽子”为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5.根据材料,精灵烟囱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凝灰岩由火山灰沉积形成)。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图中丁是岩浆。丙和戊都是岩浆岩,结合隆起信息可知,丙为侵入型岩浆岩,戊是喷出型岩浆岩。甲由沉积物形成,属于沉积岩,所以乙为变质岩。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侵蚀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形成凝灰岩)、风化侵蚀(注意材料信息: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所以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①②④,故选A。6.玄武岩在“烟囱”的顶部,开凿窑洞的部位并非玄武岩,A错误;该地在高原上,温带大陆性气候,排水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层理清晰是沉积岩的特点,C、D错误;开凿窑洞处主要为凝灰岩,所以我们应主要考虑凝灰岩的优势,最主要还是因为凝灰岩由火山灰堆积形成,所以质地疏松,有利于开凿,B正确。故选B。考点二 地形变化的原因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7.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为(   )A.B.C.D.8.下列地质作用与图中板块运动能量相同的有(   )①岩浆活动②风化作用③风力作用④变质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的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A.甲——海水侵蚀地貌 B.乙——风沙堆积地貌C.丙——冰川堆积地貌 D.丁——流水溶蚀地貌10.甲地的形成过程是(   )①沉积岩形成②岩石风化③地壳抬升④风力侵蚀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读图,回答问题。1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块状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12.野外考察小组判定丙处有断层,其依据有(   )①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成因分类,图中岩石属于______,理由是有______。(2)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从地形上看属于______,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3)乙处地貌类型为______,分析其形成过程。(4)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______其理由是?【答案】7.A    8.D 9.D    10.C 11.C    12.D13. (1)沉积岩  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2)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坚实不易受侵蚀而成山岭(3)冲积扇  河流在出山口流速明显降低,河流携带泥沙大量堆积在此,形成冲积扇。(4)否  丙处为断层,修建大坝地质不稳定,安全性低,且水库中的水容易渗漏。【解析】7.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地势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在消亡边界隆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A正确,排除BCD,选A。8.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四个选项中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属于内力作用。所以①④正确;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②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9.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读图可知甲是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为“雅丹”,其呈垄、槽相间分布。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读图可知丙地为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是位于云贵高原地带的,读图可知其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正确。故选D。10.结合上题分析,甲地貌为风蚀蘑菇,结合材料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水平文理的特点,说明其岩石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是地表先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上升后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最后的风蚀蘑菇,C正确,排除ABD。故选C。11.花岗岩是侵入岩,岩浆侵入切断了石灰岩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A错;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山,B错;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C正确;图示区域地势起伏小,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500米,地形不是以山地为主,D错。故选C。12.图中相对上升的岩块并没有形成陡崖,①错;丙处是断层破碎带,②正确;断层两侧岩层不同,说明岩层错开,③正确;图中相对下沉的岩体并没有形成低地,④错。故选D。考点三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火山灰包含丰富的氮、磷、钾、铜、铁、镁、钙等元素。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15.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答案】14.D    15.C14.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且黄河下游河段火山活动较少,A错误;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说明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误;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所以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正确。所以选D。15.阶地②有火山灰,土壤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威胁,C正确;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布局,要考虑到洪水危害,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而河漫滩离河流较近,容易遭受洪水威胁,A错误;阶地①的土壤不够肥沃,B错误;阶地③地势太高,D错误。所以选C。提升综合练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川藏铁路已经于2014年分段施工,预计2025年建成全线通车,全线运营长度约1900km,累计爬升高度达16000m。铁路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区,堪称“最具挑战的铁路工程”。材料二  目前,线路东段①成都至康定段已通车,线路西段④拉萨至林芝段已完成基本建设。图为“川藏铁路路线及沿线地形图”。(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其成因是由于_____(内力作用)和_____(外力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从自然环境角度,说出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3)分析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优先建设①段的原因。【答案】16. (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沿河谷分布。原因:利于靠近水源便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同),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17. (1)     西部地区     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2)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需要跨越的河流众多;生态环境脆弱。(3)①段的线路短;所经地区地势较平缓,修建、运营难度低;所经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大。【分析】16 (1)读图乙可以看出,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进行分析。河流在流经河湾时,河水在惯性的作用下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凹岸不断被侵蚀而崩塌,而凸岸一侧,由于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不断扩大,形成新的陆地,该处取水方便,又无洪涝灾害,适宜居住而成为聚落。(2)读图乙可以看出,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其原因可以从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沉积,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临近河流,生活取水方便,农业灌溉便利,有利于开展生产和生活。(3)图文材料可知,甲所在地区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选线受限制大。该区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古道建设工程量大,工程难度大,建设成本高。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夏季降水多,降水强度大,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上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施工难度大。本题以川藏铁路为图文材料,涉及地质作用、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7. (1)我国四大地区按照经济划分:包括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图示区域涉及的省份有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属于西部地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河流不断向下侵蚀,形成深谷;其成因是由于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自然环境挑战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河流等角度作答。由于铁路经过区域海拔高,所以气候高寒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铁路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区”,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据图可知,跨越众多河流,工程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3)结合材料①段指的是成都至康定段,据图文材料可知①段相比其他线路段来说,线路短,地势起伏小,建设难度低;距离成都较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需求大。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