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1-17251962372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1-17251962372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1-17251962372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0-17251962354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0-17251962354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分层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23044/0-17251962354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精品练习题
展开1.某校地理小组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块化石,查找资料后认为该化石为古生代晚期的植物化石,该植物为性喜阴湿的蕨类植物。下图为地理兴趣小组发现的化石照片。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首先应( )
A.确定考察地点B.规划考察路线C.准备考察装备D.搜集相关文献
1、A【详解】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应确定考察地点,然后搜集相关文献确定考察目标,接着规划考察路线,最后准备考察装备,A正确,BCD错误。
2.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2、B【详解】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B.路线调查和调查访问
C.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D.代表点观测和问卷调查
4.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宜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北京南部的河流分布状况B.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C.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D.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
5.在对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B.交通路线图
C.降水量分布图D.工业分布图
【答案】3.C 4.D 5.C
3.野外实习不包括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都是调查方法,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河流分布状况是客观存在,对其观察不分季节,A错误;内蒙古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草类茂盛,冬季草类枯黄,所以不适合在冬季到内蒙古草原进行草类生长状况调查,B错误;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也是在夏季才会生长茂盛,冬季气温低,山上很多植物都会枯萎或被冰雪覆盖。不适合冬季调查,C错误;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雪较多,因此适合冬季对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调查。D正确。
5.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人类活动,故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图是调查之前必需收集的,C正确;气温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A错误;交通线路分布和工业分布与水土流失形成没有关系,BD错误。故选C。
【点睛】目前我国的自然地理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室内实验实习,三是野外实习。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在校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经过抽象概括了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6.在北半球,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如图1),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某日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学生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图2)。据此完成问题。
该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 )
A.S1B.S2C.S3D.S4
6、C【详解】罗布泊位于90°E,北京时间7时当地为5时,图2中太阳位置不动,表盘顺时针旋转,将5时刻度指向太阳方向,此时是12时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为210度,角的平分线位于旋转前表盘10时刻度线与11时刻度线之间,即图2中S3的位置,则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S3。如图所示: 故选C。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
8.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A.AB.BC.CD.D
【答案】7.B 8.D
7.该同学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由图中景点指向标可知,果树母本园在指向标的北方,观音阁在指向标的东边;由此可判断,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选B正确。
8.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辽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阳始终在其南边,南边为向阳面;所以朝南的一面生长快,年轮宽,朝北的一面年轮窄。选D正确。
【点睛】阳光充足的一面生长旺盛,每年长得多,所以年轮宽,北半球太阳都偏南,所以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较宽的一面是北。
9.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
9、D【详解】由表中六个观测点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其排列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由题干可知,选择路线与区域总体构造线垂直,故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D项正确。
【点睛】本题做题的关键点一:结合表格中的坐标,总结出观测点的排列方向;关键点二:从材料中关注考察路线是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据此即可解答。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地区的( )
A.年降水量B.海拔高度
C.地质条件D.人口密度
11.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正确的是( )
A.1→3→4→7→8B.6→7→8→1→5
C.5→4→3→2→6D.2→1→3→8
【答案】10.A 11.A
10.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牧草生长受降水因素影响较大,受海拔高度、地质条件及人口分布影响较小。所以需要年降水量数据,故A项正确。
1 1.年降水量影响该地牧草生长量,内蒙古地区降水东西向经度地带分异明显,因此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应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故A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略图,某团队在甲地开展野外考察。完成下面小题。
12.在甲地考察时,团队成员可以( )
A.寻找北极星确定正北方B.用小刀刻画比较矿物硬度
C.观察树木年轮判断方向D.运用地质罗盘获取经纬度
13.有关甲地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火山,黑钙土分布广 ②降水多,淋溶层厚度大
③光热强,叶片呈针刺状 ④乔木高,树基多板状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2.B 13.D
【解析】12.如图示甲地在赤道以南地区,而能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区应是在北半球,所以甲地无法寻找北极星确定正北方,A错误;用小刀刻画矿物,感受矿物是否容易被小刀刻画,可以比较矿物的硬度,B正确;甲地十分靠近赤道,年内光照从南侧和从北侧照射到树木的时间几乎相同,所以树木的年轮并没有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无法通过树木年轮辨别方向,C错误;运用地质罗盘并不能准确获取经纬度,D错误。故选B。
13.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在热带区域分布极少,①错误;甲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多,淋溶层厚度大,②正确;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植被是热带雨林,叶片宽大,并不是呈针刺状,③错误;热带雨林乔木高,树基多板状根,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生活中判别方向的方法很多,阴雨天可以观察树的枝叶,南侧接受阳光照射多,枝叶茂盛,北侧接受阳光照射少,枝叶稀疏;还可以观察蚂蚁的洞穴,蚂蚁的洞穴大都是朝南的,利于阳光照射进洞内,使巢穴干燥;还可以观察岩石,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提升综合练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完成下面小题。
1.该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B.山顶C.山谷D.鞍部
2.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
A.河谷坡度、河谷蒸发量B.河谷水深、河谷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河谷坡度、河谷相对高度
3.图中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A 2.D 3.A
1.读图可知,该考察线路所经过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山顶、鞍部,但没有山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错误;河谷坡度和相对高度可以通过看、测等观察方式获取,D正确。故选D。
3.读图可知,①观测点与甲村的连线所经地形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阻挡了观测视线,导致在①观测点无法看到甲村,A正确。②、③、④观测点地势较高,且与甲村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观测到甲村,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崖、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地区的村村通公路,两边安装有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路灯设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范围内的村村通公路走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5.拍摄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
A.6:00B.12:00C.14:00D.18:00
【答案】4.A 5.C
4.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能路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图中的太阳能面板应朝向正南方,所以可以推测公路的走向大致是南北走向,A正确,BCD错误。
5.根据路灯上的太阳能面板朝向南方,可以判断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路灯影子朝向是偏东北方向,太阳应位于西南方向,并结合影长判断太阳高度,应是午后不久,但又不到日落时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设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以长城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及原因( )
A.谷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B.鞍部,位于交通道路上,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
C.山脊,海拔较高,视野开阔
D.谷地,利用两侧山体作为防御屏障,利于防守
7.地理研学小组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数字地球在长城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B.地理环境条件的变迁对长城的影响研究
C.长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D.古长城的选址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研究
【答案】6.B 7.C
6.读图可知,关城修筑地区为一对山谷线和一对山脊线交汇处,是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地形部位为鞍部。鞍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有道路经过,便于控制内外联系通道,B正确;关城修筑的地形部位是鞍部,不是谷地、山脊,ACD错误。故选B。
7.结合材料“主要考察了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可知,研学小组通过考察发现长城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数字地球在长城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A错误;研学期间地理环境没有变迁,B错误;研学小组研究内容为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没有涉及“古长城的选址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相关内容,D错误。故选C。
【点睛】可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两山顶之间较低的部分,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交汇处是鞍部。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闭合等高线,外低内高是山峰;闭合等高线,外高内低是盆地。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虚线)和考察地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9.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10.根据地形图,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00米B.c处可以看到d处的风景
C.cd之间的路段线路曲折,耗费体力D.两山峰的海拔高度相等
【答案】8.D 9.C 10.A
8.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地区,组织夏令营活动,夏季高温多雨,需要带雨衣,⑥正确;山区定位要带着卫星定位仪,但不用带世界地形图,①错误,③正确,AB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气温不会太低,不用带羽绒服, ⑤错误,C错误。在山区进行考察需要带着地质锤进行地质考察,用植物标本夹采集标本,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9.由所学知识可知,进行野外考察需要先查找相关资料,后规划考察线路,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完后回来撰写报告,所以考察步骤顺序是②③④①,C正确。故选C。
10.读图可知,陡崖e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是100米,所以200≤H<400米,A正确。d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由图中cd间等高线可知,cd之间的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弯曲,可知cd之间为山脊,c处看不到d处的风景,B错误。cd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线路曲折,降低了坡度,不耗费体力,C错误。两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700之间,有可能不相等,D错误。故选A。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最少写出四项)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11、(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文字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
(3) ①沉积 古生
(4) 海洋 陆地 抬升
(1)注意材料信息,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称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只要合理即可。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需要该区域的岩层资料信息,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地质环境复杂,需要携带指南针;作为地质考察,还需要携带地质锤、笔、纸等必需品。
(3)区域岩层多含有化石,岩层是外力沉积形成,属于沉积岩。区域最老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所以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
(4)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后来恐龙繁盛时期为陆地环境,该地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且三叶虫化石等出露,表明区域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野外实习方式包括,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精品课后作业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野外实习方式包括,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练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