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考一轮·知识清单知识清单05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Ⅲ中白雾比Ⅱ中多,说明Ⅲ中反应放热比Ⅱ中更多
D.推测Ⅲ中反应缓慢可能与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2.氢化钠()可在野外作生氢剂,也可用于医药、香料、农药、染料增白剂和高分子工业等。如图实验装置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漏斗可以换为分液漏斗B.装置A中的试剂是稀盐酸和锌粒
C.装置D的作用是尾气处理D.实验开始后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启动A中反应
3.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反应可生成
B.可使酚酞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C.工业上用未经过处理的空气和钠直接反应来制备
D.可用焰色试验来检验中的阳离子
4.研究小组探究Na2O2与水反应。取1.56gNa2O2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液体体积无明显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氢氧化钠浓度近似为1ml/L
B.由③、④可知,越大,溶液红色褪色现象更明显
C.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l/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D.向②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l/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5.常温下,分别向相同浓度的NaHCO3、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盐酸滴入NaHCO3溶液的过程
B.d、e点水的电离程度:d>e
C.a点的KW大于d点的KW
D.b、c、e点均满足:
6.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性质,可用于杀菌消毒等。实验室中用如下方法合成过碳酸钠晶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冰水浴控制三颈烧瓶中反应的温度
B.操作①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C.过碳酸钠晶体内与以氢键结合
D.操作③可用加热法干燥
7.探究同浓度的与溶液和不同盐溶液间的反应,①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②中只产生白色沉淀。(已知:碳酸铝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促进的水解
B.①中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铝和碱式碳酸铝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
C.同浓度的与溶液分别加入酚酞,溶液的红色深
D.②中溶液滴入后,溶液的不变,溶液的降低
8.侯氏制碱法中制取的原理为。下列实验装置合理、操作规范,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9.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铯
②形成的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Li的密度最小
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⑥它们的氧化物都只有和两种形式
⑦粒子半径:
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②⑥D.①②③④⑤⑦
10.第87号元素钫,它位于碱金属族,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锂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金属单质都可以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③钾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 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 ⑤钫单质是强还原剂 ⑥钫在化合物中显+1价 ⑦钫单质的密度应该大于 ⑧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A.①②④⑧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⑧D.①③④⑥
11.下列有关焰色试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取一根洁净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少量NaCl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B.在观测焰色试验时均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以便隔绝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
C.铂丝在做完氯化钠溶液的焰色试验后,用稀硫酸洗净,再蘸取少量的K2SO4溶液,重复以上实验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则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Na+,没有K+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用稀硫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试验不能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装置
实验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0.1ml/L盐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剧烈,产生白雾
浓盐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
i.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ii.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i.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ii.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选项
A
B
目的
制取
除去中的
操作
选项
C
D
目的
制备
分离出
操作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Ⅰ中Na投入到蒸馏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少量白雾,说明剧烈,且放热,故A正确;
B. Ⅰ中Na投入到蒸馏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B正确;
C. 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对照实验Ⅲ和Ⅱ,钠与氢离子反应放热,除了有挥发的水蒸气以外,还有HCl,它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呈现更多的白雾,故C错误;
D. 实验Ⅲ和Ⅱ对照可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反应,之所以反应缓慢,可能与c(Cl-)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故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A中生成氢气,通过B干燥后进入C,氢气和钠反应生成NaH,D中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水、氧气、二氧化碳等进入C装置;
【详解】A.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故安全漏斗可以换为分液漏斗,A正确;
B.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气体,B错误;
C.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氧气、二氧化碳等进入C装置中,C错误;
D.先启动A中反应,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后点燃C处酒精灯,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和反应可生成和NaOH,A正确;
B.具有强氧化性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可使酚酞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B正确;
C.若工业上用未经过处理的空气和钠直接反应来制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与钠反应产生杂质,C不正确;
D.可用焰色试验来检验中的阳离子,焰色为黄色,D正确;
答案选C。
4.C
【详解】A.1.56gNa2O2粉末的物质的量是1.56g÷78g/ml=0.02ml,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液体体积无明显变化)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4ml,其浓度是0.04ml÷0.04L=1ml/L,故A正确;
B.由图③、④可知,在碱溶液中酚酞变红色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1m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再滴入盐酸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大,且越大,溶液红色褪色现象更明显,故B正确;
C.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向①中褪色后的液中滴加5滴6ml/L盐酸,溶液最终不会变成红色,故C错误;
D.由图②、③反应现象分析可知,向②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l/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 相同浓度的 Na₂CO₃和 NaHCO₃, Na₂CO₃溶液碱性强, 曲线①表示盐酸滴入 Na₂CO₃溶液的过程,A错误;
B. e点的pH 小,酸性强,对水的抑制强,水的电离程度小,d、e点水的电离程度:d>e,B正确;
C. 温度相同, Kw相同,a点的Kw等于d点的Kw,C错误;
D. 电荷不守恒,阴离子中还有 Cl-,b、c、e点均满足,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碳酸钠饱和溶液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碳酸钠,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详解】A.三颈烧瓶中反应温度低于5℃,为防止制备过程中过碳酸钠发生分解,因此实验室制备过碳酸钠时可采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故A正确;
B.操作①是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B正确;
C.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性质,晶体内与以氢键结合,故C正确;
D.过碳酸钠具有过氧化氢的性质,则受热易分解,操作③用加热法干燥会造成过碳酸钠分解,应选择降温结晶法干燥,故D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铝离子水解呈酸性,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呈碱性,硫酸铝能促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解,A正确;
B.①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也可以与碳酸根结合生成碱式碳酸铝沉淀,B正确;
C.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加入酚酞试剂红色更深,C正确;
D.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使平衡逆向移动,OH-离子浓度减小,pH变小,D错误;
答案选D。
8.C
【详解】A.使用普通漏斗,气体会逸出,应该改用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A项错误;
B.CO2可溶于NaOH溶液,应该改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项错误;
C.CO2能溶于氨盐水中制备饱和碳酸氢钠,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正确;
D.应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液体溅出,D项错误;
故选:C。
9.D
【分析】Li、Na、K、Rb、Cs都是碱金属元素,位于同一主族,位置从上到下,依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阳离子氧化性依次减弱,密度呈增大趋势,阳离子半径逐渐增大,结合元素周期律解析。
【详解】①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铯,故正确;
②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阳离子氧化性依次减弱,所以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故正确;
③碱金属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正确;
④碱金属密度从上到下呈增大趋势,所以Li的密度最小,故正确;
⑤铯的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⑥锂只有Li2O一种氧化物,故错误;
⑦Rb+、K+、Na+,电子层依次减少,所以半径依次减小,故Rb+>K+>Na+,正确,Cs与C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Cs电子数多,所以半径大,故正确。
综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⑦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①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钠与水反应比锂与水反应剧烈,①错误;
②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若用煤油保存锂,则达不到隔绝空气和水的目的,②错误;
③钾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③正确;
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次外层变成最外层,故锂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二者数目不等,④错误;
⑤钫属于碱金属,碱金属单质都具有强还原性,可作强还原剂,⑤正确;
⑥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显+1价,⑥正确;
⑦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K反常),推测钫单质的密度应该大于铯的,密度大于,⑦正确;
⑧碱金属单质的熔点较低且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所以钫单质的熔点很低,⑧错误。
答案选A。
11.A
【详解】A.铁元素灼烧时我们观察到的颜色是无色,不影响其它元素的焰色反应,故A正确;
B.在观测钾的焰色试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其他物质不需要,B错误;
C.做焰色试验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 C错误;
D.黄光能掩盖紫光,可能含有K+,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应该用盐酸清洗铂丝,盐酸可以溶解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杂质,故B错误;
C.K的焰色试验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其他元素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
D.NaCl与Na2CO3固体的焰色都为黄色,无法利用焰色试验来区分,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B
D
D
C
D
A
题号
11
12
答案
A
D
知识清单13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 这是一份知识清单13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01,典例02,典例03,典例04,典例05,典例06,典例07,典例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清单12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 这是一份知识清单12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01,典例02,典例03,典例04,典例05,典例06,典例07,典例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清单10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 这是一份知识清单10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讲义,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卤素单质的结构,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