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文件包含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原卷版docx、浙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75min 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①②③④相比,③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②中蛋白质异常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D.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根据图中箭头的走向可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①②④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②④③组成体液。【详解】A、由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A错误;B、①②③④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其次是血浆,即图中的①,B正确;C、②是组织液,组织液中蛋白质异常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减少,不会发生组织水肿,C错误;D、①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使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B、体液主要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B错误;C、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和血浆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答案】C【分析】1、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详解】A、中暑是由于外界温度过高,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系,A错误;B、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错误;C、人体任何内、外环境出现变化都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D错误。故选C。4.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浆中的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对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D.乳酸与Na2CO3反应可使乳酸浓度降低【答案】B【分析】曲线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自身适应性调节,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机体供氧逐渐充足,乳酸的产生量下降。【详解】AC、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O2不足,导致细胞厌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厌氧呼吸,AC错误;BD、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O2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浆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使乳酸浓度降低,B正确,D错误。故选B。5.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膀胱腔内的尿液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心室腔内的血浆【答案】D【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膀胱腔内的尿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肺泡腔内的气体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心室腔内的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C.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答案】A【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A正确,BCD错误。故选A。7.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细胞或结构,①②③④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可进入甲、乙、丙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乙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答案】C【分析】由图可以知道,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甲是淋巴管,乙是组织细胞,丁是毛细血管,丙是红细胞。【详解】A、③是组织液,可进入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和红细胞,A正确;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图中①③④是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B正确;C、尿素从组织细胞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错误;D、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最终排出体外,D正确。故选C。8.人类致盲原因之一是青光眼,青光眼是房水过多导致的。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激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泪液是房水直接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答案】D【分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题中显示,房水的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B、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B正确;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题中显示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可见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此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D错误。故选D。9.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时,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引发组织水肿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织水肿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答案】A【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蛋白,A错误;B、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可引发组织水肿,B正确;C、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可引起组织液和血浆的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渗透液升高,相对吸水增多可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10.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C.④ D.②【答案】A【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详解】①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①正确;②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②错误;③由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③正确;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④正确。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A.①③⑥ B.③④⑦C.①②⑤ D.②④⑥【答案】A【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③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CO2为细胞代谢废物、胰岛素为细胞分泌物,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浆,因此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⑥正确;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⑦错误。即②④⑤⑦错误,①③⑥正确。故选A。12.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HCO3-、H2CO3C.K+、Ca2+ D.乳酸、血浆蛋白【答案】B【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正常人的血浆pH近乎中性,为7.35~7.45,血浆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对有关,如缓冲对H2CO3和NaHCO3,当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时,NaHCO3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H2O和CO2,CO2可由肺部排出,因此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HCO3-、H2CO3,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答案】B【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做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详解】A、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B正确;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B、消化道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B。14.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答案】B【分析】分析试题: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泪液的排出途径:泪腺分泌泪液--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详解】A、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B、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B错误;C、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故选B。1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最终幸存者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D【分析】1、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详解】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有利于增加伤者的液体含量,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相对稳定,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可知,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D错误。故选D。16.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可以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干扰兴奋的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D.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答案】B【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用于下一次兴奋时再释放,A错误;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C、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上升,而不利于回收利用,C错误;D、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并不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B。17.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转氨酶可以催化转氨基反应:将一种α-氨基酸(a)的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b)上,产生另外一种α-氨基酸(c)和另外一种酮酸(d)。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心脏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相关组织坏死、细胞破裂时,转氨酶会大量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是内环境的重要组分,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B.健康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到转氨酶及酮酸b和dC.验血前的几天内不必禁止大量饮酒,因为饮酒不会干扰体检结果D.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答案】D【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详解】A、c是在人体内合成的,属于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B、健康人体内也有衰老、凋亡细胞,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释放出少量转氨酶,B错误;C、大量饮酒会损伤机体细胞,特别是肝细胞,使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大大升高,从而干扰检测结果,C错误;D、血液中含有各种代谢物质,其含量通常维持在一定范围,故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D正确。故选D。18.载脂蛋白A-1可在血浆中运输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引起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脉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载脂蛋白A-1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载脂蛋白A-1的分泌需要囊泡协助D.载脂蛋白A-1含量下降的原因一定是载脂蛋白A-1基因的表达量减少【答案】D【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动脉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B、载脂蛋白A-1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可在血浆中运输脂类物质,即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C、载脂蛋白A-1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需要囊泡协助,C正确;D、由题意可知,载脂蛋白A-1是一种血浆蛋白,其含量下降不一定是载脂蛋白A-1基因的表达量减少的结果,D错误。故选D。19.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研究发现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屏障:血-脑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B.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C.脑脊液与组织液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答案】D【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据题可知,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生活的内环境。由于血-脑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故脑脊液中脂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因此它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A正确;B、脑脊液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B正确;C、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脑脊液和组织液化学组成大致相同,C正确;D、由题干可知,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因此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D。20.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就晶体渗透压而言,血浆与组织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C.血浆<组织液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出现【答案】C【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是相等的,根据前面的分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故选C。【点睛】2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 和 。(2)正常人血浆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 等缓冲对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4)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答案】(1) 组织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2) 7.35~7.45 H2CO3 NaHCO3(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4)神经-体液-免疫【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题图分析: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①表示组织液,③表示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详解】(1)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图中①表示组织液、③表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2)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其中主要由HCO3-/ H2CO3 、( HPO42- / H2PO4-)等离子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导致细胞无法获取够的能量导致的。(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 (填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用箭头、图中字母表示)→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 (填字母),唾液中的有些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 (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的 (填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 。(3)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 。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答案】 X和Z Z→Y→Z Y 扩张 Z 组织胺 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分析】图中X是淋巴,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细胞,2是淋巴细胞,3是血细胞。【详解】(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X(淋巴)和Z(组织液)。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Z(组织液)→Y(血浆)→Z(组织液)→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中的物质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增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3)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没有升高,可能不变,可能降低。根据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可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做出判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表格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医院化验单姓名:×××(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禁食,其原因是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动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填“相对的”或“绝对的”)。(3)乙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参与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 (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 (填序号),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5)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答案】 进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 相对的 ①③④ ② ④ 6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分析】分析甲图: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其中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分析乙图: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⑤为红细胞。【详解】(1)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动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3)乙图中①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参与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血浆)。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在细胞溶胶中被利用),至少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层细胞膜都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5)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正确分析图乙;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正确分析图甲,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人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乙酸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累积,血浆中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 等。【答案】 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组织水肿 无机盐 4 HCO3-、HPO42-【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详解】(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加,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A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145~25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75min 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①②③④相比,③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②中蛋白质异常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D.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根据图中箭头的走向可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①②④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②④③组成体液。【详解】A、由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A错误;B、①②③④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其次是血浆,即图中的①,B正确;C、②是组织液,组织液中蛋白质异常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减少,不会发生组织水肿,C错误;D、①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使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B、体液主要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B错误;C、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和血浆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答案】C【分析】1、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详解】A、中暑是由于外界温度过高,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系,A错误;B、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错误;C、人体任何内、外环境出现变化都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D错误。故选C。4.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浆中的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对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D.乳酸与Na2CO3反应可使乳酸浓度降低【答案】B【分析】曲线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自身适应性调节,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机体供氧逐渐充足,乳酸的产生量下降。【详解】AC、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O2不足,导致细胞厌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厌氧呼吸,AC错误;BD、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O2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浆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使乳酸浓度降低,B正确,D错误。故选B。5.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膀胱腔内的尿液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心室腔内的血浆【答案】D【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膀胱腔内的尿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肺泡腔内的气体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心室腔内的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C.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答案】A【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A正确,BCD错误。故选A。7.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细胞或结构,①②③④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可进入甲、乙、丙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乙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答案】C【分析】由图可以知道,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甲是淋巴管,乙是组织细胞,丁是毛细血管,丙是红细胞。【详解】A、③是组织液,可进入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和红细胞,A正确;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图中①③④是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B正确;C、尿素从组织细胞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错误;D、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最终排出体外,D正确。故选C。8.人类致盲原因之一是青光眼,青光眼是房水过多导致的。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激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泪液是房水直接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答案】D【分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题中显示,房水的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B、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B正确;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题中显示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可见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此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D错误。故选D。9.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时,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引发组织水肿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织水肿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答案】A【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蛋白,A错误;B、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可引发组织水肿,B正确;C、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可引起组织液和血浆的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渗透液升高,相对吸水增多可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10.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C.④ D.②【答案】A【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详解】①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①正确;②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②错误;③由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③正确;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④正确。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A.①③⑥ B.③④⑦C.①②⑤ D.②④⑥【答案】A【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③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CO2为细胞代谢废物、胰岛素为细胞分泌物,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浆,因此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⑥正确;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⑦错误。即②④⑤⑦错误,①③⑥正确。故选A。12.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HCO3-、H2CO3C.K+、Ca2+ D.乳酸、血浆蛋白【答案】B【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正常人的血浆pH近乎中性,为7.35~7.45,血浆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对有关,如缓冲对H2CO3和NaHCO3,当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时,NaHCO3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H2O和CO2,CO2可由肺部排出,因此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HCO3-、H2CO3,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答案】B【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做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详解】A、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B正确;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B、消化道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B。14.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答案】B【分析】分析试题: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泪液的排出途径:泪腺分泌泪液--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详解】A、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B、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B错误;C、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故选B。1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最终幸存者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D【分析】1、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详解】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有利于增加伤者的液体含量,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相对稳定,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可知,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D错误。故选D。16.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可以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干扰兴奋的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D.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答案】B【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用于下一次兴奋时再释放,A错误;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C、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上升,而不利于回收利用,C错误;D、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并不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B。17.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转氨酶可以催化转氨基反应:将一种α-氨基酸(a)的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b)上,产生另外一种α-氨基酸(c)和另外一种酮酸(d)。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心脏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相关组织坏死、细胞破裂时,转氨酶会大量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是内环境的重要组分,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B.健康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到转氨酶及酮酸b和dC.验血前的几天内不必禁止大量饮酒,因为饮酒不会干扰体检结果D.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答案】D【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详解】A、c是在人体内合成的,属于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B、健康人体内也有衰老、凋亡细胞,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释放出少量转氨酶,B错误;C、大量饮酒会损伤机体细胞,特别是肝细胞,使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大大升高,从而干扰检测结果,C错误;D、血液中含有各种代谢物质,其含量通常维持在一定范围,故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D正确。故选D。18.载脂蛋白A-1可在血浆中运输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引起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脉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载脂蛋白A-1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载脂蛋白A-1的分泌需要囊泡协助D.载脂蛋白A-1含量下降的原因一定是载脂蛋白A-1基因的表达量减少【答案】D【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动脉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B、载脂蛋白A-1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可在血浆中运输脂类物质,即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C、载脂蛋白A-1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需要囊泡协助,C正确;D、由题意可知,载脂蛋白A-1是一种血浆蛋白,其含量下降不一定是载脂蛋白A-1基因的表达量减少的结果,D错误。故选D。19.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研究发现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屏障:血-脑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B.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C.脑脊液与组织液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答案】D【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据题可知,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生活的内环境。由于血-脑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故脑脊液中脂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因此它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A正确;B、脑脊液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B正确;C、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脑脊液和组织液化学组成大致相同,C正确;D、由题干可知,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因此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D。20.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就晶体渗透压而言,血浆与组织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C.血浆<组织液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出现【答案】C【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是相等的,根据前面的分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故选C。【点睛】2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 和 。(2)正常人血浆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 等缓冲对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4)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答案】(1) 组织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2) 7.35~7.45 H2CO3 NaHCO3(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4)神经-体液-免疫【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题图分析: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①表示组织液,③表示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详解】(1)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图中①表示组织液、③表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2)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其中主要由HCO3-/ H2CO3 、( HPO42- / H2PO4-)等离子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导致细胞无法获取够的能量导致的。(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 (填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用箭头、图中字母表示)→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 (填字母),唾液中的有些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 (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的 (填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 。(3)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 。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答案】 X和Z Z→Y→Z Y 扩张 Z 组织胺 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分析】图中X是淋巴,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细胞,2是淋巴细胞,3是血细胞。【详解】(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X(淋巴)和Z(组织液)。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Z(组织液)→Y(血浆)→Z(组织液)→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中的物质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增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3)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没有升高,可能不变,可能降低。根据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可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做出判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表格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医院化验单姓名:×××(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禁食,其原因是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动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填“相对的”或“绝对的”)。(3)乙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参与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 (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 (填序号),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5)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答案】 进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 相对的 ①③④ ② ④ 6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分析】分析甲图: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其中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分析乙图: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⑤为红细胞。【详解】(1)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动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3)乙图中①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参与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血浆)。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在细胞溶胶中被利用),至少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层细胞膜都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5)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正确分析图乙;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正确分析图甲,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人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乙酸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累积,血浆中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 等。【答案】 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组织水肿 无机盐 4 HCO3-、HPO42-【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详解】(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加,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A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145~25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