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图示意1975—2015年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第1~2题。
1.引起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2.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
(2023年广东深圳模拟)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受局地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下关进入洱海南部的西南风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如图示意大理局部区域地形及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气旋式环流多形成于( )
A.日出后B.正午时分
C.日落后D.傍晚时分
4.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谷风和湖风叠加 ②山风和陆风叠加 ③周边山脉的阻挡 ④准静止锋的控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由题干可知,气旋式环流是西南风进入洱海南部后受局地环流的因素影响偏转而成,大理洱海盆地周边地势高差明显,局地环流(山谷风、湖陆风)强,洱海南部夜间两侧受山风和陆风的影响,风向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C项正确。第4题,洱海周边地势高差大,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局地环流强。夜间,西南风经过下关进入洱海南部后遭受东侧山脉阻挡以及偏东的山风和陆风叠加,使得西南风转为偏东风,偏东风受西侧山脉阻挡以及偏西的山风和陆风叠加影响,再次偏转成西风,构成气旋式环流,②③正确。
(2023年浙江嘉兴模拟)图甲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乙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Ⅰ、Ⅱ、Ⅲ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据此完成第5~6题。
甲 乙
5.造成①②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B.下垫面性质
C.气压D.气压梯度力
6.能正确表示图甲中虚线框内由近地面到高空排序或气温数值大小的是( )
A.Ⅱ、Ⅲ、ⅠB.aC.Ⅰ、Ⅱ、ⅢD.e>f>g>h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读图甲可知,①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②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甲中显示②地有6级以上大风,①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①②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气温不是造成①②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图甲中显示,①地位于陆地,②地位于海洋,②地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①②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第6题,读图乙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乙中等温线a、b、c、d数值大小排列是a
(2023年浙江杭州检测)如图为我国某滨湖中学地理小组中午在校园观测绘制的从近地面到高空的风向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该校园和湖泊的位置关系是( )
A.湖泊位于校园的西南侧
B.校园位于湖泊的东南侧
C.湖泊位于校园的西北侧
D.校园位于湖泊的西北侧
8.风向在海拔2 000米附近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空气运动所受摩擦力变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改变
C.地转偏向力数值明显变小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数值变大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从图示看,近地面校园吹西南风,而此时为中午,陆地温度较高,应该吹湖风,因此湖泊在校园的西南方向,而校园则在湖泊的东北方向,A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2 000米附近,风向由近地面的西南转为东南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其方向改变会使风向改变,B项正确。
(2023年江苏苏州模拟)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与坡谷海拔分别约为2 200米和900米,山谷风显著。如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
A.日出前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10.该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
A.南B.西C.东D.北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结合不同海拔测点中风向的转变,白天10时左右风向发生转变,吹偏南风为谷风,18时左右风向又发生转变,吹偏北风为山风,由此可知,冬季该地谷风出现在中午前至日落前,B项正确。第10题,由图可知,该山坡总体上白天的谷风以偏南风为主,夜晚的山风以偏北风为主,且海拔928米处谷风(偏南风)强烈、山风(偏北风)较弱,故该山坡朝向南面,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年河南安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地面受热不均会导致等压面发生弯曲。如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时刻1 010 百帕和1 0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其中乙地、丙地位于同一等高面上。
(1)据图判断甲地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2)比较乙、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解释原因。
(3)判断丙地的风向,并在图中用→绘制丙地的风向。
【答案】(1)天气状况:晴朗。理由:甲地等压面向上凸出,为高压,是气流下沉形成的,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2)风力:丙地大于乙地。原因:同一等高面上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或同一等高面上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东南风。绘图如下:
12.(2023年北京海淀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如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3)绘制该时段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
(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增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
(3)绘图略,注意只绘制海陆间热力环流。原因: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4)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__风,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力大小的判读,图示时刻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共4页。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提能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