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 3.2.2原子晶体 作业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 3.3金属晶体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 3.4离子晶体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 3.4离子晶体 作业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章末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 金属晶体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第三节 金属晶体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B.原子晶体都是单质
C.金属在常温下都以晶体形式存在D.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不可能是固态
【答案】A
【详解】
A.离子晶体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故A正确。
B.原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单质,例如二氧化硅和碳化硅都是化合物,又是原子晶体,故B不正确。
C.金属汞在常温下是液体,所以不是晶体,故C不正确。
D.分子晶体在常温下有可能是固体,如硫单质,碘单质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考查晶体类型判断,及晶体的性质,注意特殊情况。
2.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①二氧化硅 ②碘 ③镁 ④蔗糖 ⑤冰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C
【详解】
①二氧化硅是非金属化合物,但其性质具有高熔沸点、高硬度的特点,属于原子晶体;
②碘是非金属单质,属于分子晶体;
③镁是金属单质,属于金属晶体;
④蔗糖是非金属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⑤冰是非金属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综上所述可知,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②④⑤,故答案为C。
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B.合金中不存在金属键
C.金属的硬度都很大
D.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铝,因为它在地壳中分布最多
【答案】A
【详解】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强烈的静电作用,故A正确;
B.合金中存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金属键,故B错误;
C.金属的硬度有的很大,如铬,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有的很小,如钠,用小刀就可以切割,故C错误;
D.由于铝很活泼,所以并没有被人类很早使用。1825年丹麦科学家奥斯勒用钾还原氧化铝得到少量金属铝,从那以后,铝才逐渐被人类认识并使用,且地壳中分布最多的元素为O,Al为最多的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和钾都采取图1的堆积方式
B.图2为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非密置层放置,按此方式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堆积
C.图3是干冰晶体的晶胞,在每个CO2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有8个
D.图4是一种金属晶体的晶胞,它是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以密置层采取ABCABC…堆积的结果
【答案】D
【详解】
A.图1表示的堆积方式为A3型紧密堆积,K采用A2型密堆积,A项错误;
B.图2在二维空间里的非密置层放置,在三维空间可以堆积形成A2型密堆积,得到体心立方堆积,B项错误;
C.干冰晶体的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配位数为12,即每个CO2周围距离相等的CO2分子有12个,C项错误;
D.图4晶胞类型为面心立方,则为A1型密堆积,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密置层采取ABCABC…堆积,D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
B.某物质含有阳离子,则一定含有阴离子
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A
【详解】
A.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故A正确;
B.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不含有阴离子,故B错误;
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AlO2-,故C错误;
D.不一定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B.合金的熔点高于其组成金属
C.金属晶体的硬度大
D.合金指的是不同金属间相互熔合的产物
【答案】A
【详解】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作用,A正确;
B.合金的硬度高于其组成金属,而其熔点低于其组成金属,B错误;
C.金属晶体的熔点和硬度由金属键的强弱决定,金属晶体的硬度不一定大,要看金属键强弱,C错误;
D.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D错误。故答案选A。
7.金属单质中不存在( )
A.自由电子B.金属阳离子C.金属键D.离子键
【答案】D
【详解】
金属晶体存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作用,故存在自由电子、金属阳离子、金属键,不存在离子键,答案为D。
8.下列有关化学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的较强作用,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B.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D.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所以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答案】D
【详解】
A.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因为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共价键是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强但是比化学键要弱,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如水、乙醇、甲醇等),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如),故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的熔、沸点均较低
B.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均不超过4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
D.金属元素均位于周期表中的d区
【答案】C
【详解】
A.有的金属单质熔点很高,如:钨的熔点高达3380℃,有的金属熔点低,如:汞在常温下是液体,故A错误;
B.有些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大于4,如:Ni的价电子数为10,Fe的价电子数为8,故B错误;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常作还原剂,故C正确;
D.金属元素不一定位于周期表中的d区,如:碱金属位于s区,故D错误;
选C。
10.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在金属晶体中都是自由电子
B.钠型和铜型的原子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最高
C.金属晶体中大量自由电子的高速运动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堆积精密对光的反射
【答案】C
【详解】
A.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在金属晶体中是自由电子,且被所有金属原子所共用,故A错误;
B.钠型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为68%;铜型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74%,铜型的原子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最高,故B错误;
C.金属自由电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增大,与金属离子碰撞频率增大,传递了能量,故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故C正确;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自由电子能够选择性吸收可见光,不能被吸收的可见光在金属表面反射后形成各种颜色,故D错误;
答案选C。
11.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Zn采用②堆积方式B.①和③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8
C.对于采用②堆积方式的金属的晶胞质量为gD.金属锻压时,会破坏密堆积的排列方式
【答案】C
【详解】
A.②为体心立方堆积,而金属Zn采用六方最密堆积,图中③为六方最密堆积,故A错误。
B.①是简单立方堆积,原子配位数为6,③是六方最密堆积,原子配位数为12,故B错误。
C.②晶胞中原子数目=,故晶胞质量。故C正确。
D.金属晶体具有延展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密堆积层的阳离子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破坏密堆积的排列方式,也不会破坏金属键,故D错误。
12.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4为非密置层堆积,图2和图3为密置层堆积
B.图1~图4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
C.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原子数分别为1、2、2、4
D.图1~图4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大小关系是图1<图2<图3=图4
【答案】D
【详解】
A.图1、图2为非密置层堆积,图3、图4为密置层堆积,故A错;
B.图1~图4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故B错;
C.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8=1、8+1=2、8+6=4、8+1=2,故C错;
D.图1~图4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故D正确 ;
答案选D。
13.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硬度小于铝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
C.镁的硬度大于钾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答案】B
【详解】
A.铝的原子半径比镁小,价电子数比镁多,因此铝的金属键较强,硬度较大, A正确;
B.镁原子半径小于钙原子,价电子数相等,因此镁的金属键较强,镁的熔沸点高于钙,B错误;
C.镁原子半径小于钾,价电子数比钾多,因此镁的金属键较强,镁的硬度大于钾,C正确;
D.钙原子半径小于钾,价电子数比钾多,因此钙的金属键较强,钙的熔沸点高于钾,D正确;
故选B。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B.金属键越强,则该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C.金属钨的熔点高于金属钠,是因为钨的金属键更强
D.金属导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属键被破坏的过程,不能用“电子气理论”来解释
【答案】C
【详解】
A.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含有阳离子,但不含阴离子,故A错误;
B.金属性强的元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弱,外层电子更活跃,容易脱离原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金属键就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C.金属键越强,熔点越高,故C正确;
D.组成金属晶体的微粒为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可发生定向移动,故能导电,能用“电子气理论”来解释,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5.铁原子有两种堆积方式,相应地形成两种晶胞(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晶胞乙的堆积方式是___________,晶胞甲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详解】
晶胞乙中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所以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胞甲中含有铁原子个数为×8+1=2,假设铁原子半径为r,晶胞的边长为a,则有(4r)2=(a)2+a2,解r=a,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π。
16.Al 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
已知 Al的原子半径为 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1)晶胞中 Al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一个晶胞中 Al 原子的数目为_____,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是_____。
(2)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1)12 4 74% (2)
【分析】
根据晶胞结构得出金属Al为面心立方,根据面心立方得出配位数,空间利用率,再根据晶胞结构先计算晶胞参数,再计算密度。
【详解】
(1)根据晶胞的结构得出晶体Al是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是74%;故答案为:12;4;74%。
(2)晶体Al是面心立方,则晶胞参数,该晶体的密度为;故答案为:。
【点睛】
晶胞密度的计算是常考知识,根据密度公式分别找出质量和体积,先找出一个的质量,再乘以晶胞中有几个,再根据晶胞参数计算晶胞体积。
17.根据下列四种晶体的晶胞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I分析,铜晶胞平均含有的铜原子数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Ⅱ分析,干冰晶胞平均含有的CO2分子数是___________。
(3)根据图Ⅲ分析,碘晶体中碘分子的排列有种不同的方向_________种不同的方向。
(4)根据图Ⅳ分析,晶体M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4 (2) 4 (3) 2 (4)AB(或BA)
【详解】
(1)铜晶胞平均合有的铜原子数为。(2)干冰晶胞平均含有的CO2分子数为。(3)根据碘晶胞中碘分子的排列方向可知,碘晶体中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方向。(4)晶体M的晶胞中,N(A):N(B)=(8×):1=1:1,故M的化学式可能为AB(或BA)。
【点睛】
该题考查晶胞的结构,难点注意碘分子有两种不同取向。
18.(1)如图甲所示为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AX3的是__________。
(2)图乙为一个金属铜的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_________个。
②该晶胞称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六方晶胞
B.体心立方晶胞
C.面心立方晶胞
③我们在晶体结构中可以划出一块正立方体的结构单元,金属原子处于正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侧面上,(图示如下图)这类金属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是_____________。
【答案】(1)b (2) 4 C 74%
【详解】
(1) a:每个白色小球被3个黑色小球共用,每个黑色小球被6个白色小球共用,则黑色小球和白色小球个数之比为3:6=1:2,则化学式为AX2;
b:每个白色小球被2个黑色小球共用,每个黑色小球被6个白色小球共用,则黑色小球和白色小球个数之比为2:6=1:3,则化学式为AX3;
故答案为b;
(2)①用“切割分摊法”可知,顶点的铜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面心的铜原子被2个晶胞占有,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8×1/8+6×1/2=4;
故答案为4;
②铜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该晶胞称为面心立方晶胞;
故答案为:C;
③根据侧面图可知,晶胞面心的铜原子与顶点的铜原子相切,设正立方体边长为a,则晶胞体积为a3,铜原子半径,每个正立方体包括金属原子8×1/8+6×1/2=4(个),铜原子的总体积,即球体体积共,则空间利用率为;
故答案为:74%。
【点睛】
本题第(3)问,金属晶体中原子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是一个难点,首先明确该晶胞中面对角线上的三个原子是相切的位置关系,则晶胞边长a与铜原子半径r有以下关系,那么就可以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铜原子的总体积为,进而计算空间利用率为,熟练掌握这一类面心立方晶胞的晶胞边长a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现有四种金属晶体:Na、Zn、P、Au,如图所示为金属原子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最低的基本堆积模型是___(填编号),符合该堆积模型的金属晶体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放置得到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其中非密置层的配位数是_____,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基本堆积模型是_____(填编号),符合该堆积模型的金属晶体是_____(填化学符号)。
(3)按ABCABCABC……方式堆积的基本堆积模型是____(填编号),符合该堆积模型的金属晶体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1)① P(2) 4 ② Na (3) ④ Au
【分析】
(1)根据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分析判断;
(2)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2种放置方式,可形成密置层(如)和非密置层(如),据此分析判断;
(3)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体中原子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而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简单立方堆积(P型)空间利用率为52%,空间利用率最低,而体心立方堆积,属于钾、钠和铁型,空间利用率68%;六方最密堆积,属于镁、锌、钛型,空间利用率为74%,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u型)空间利用率为74%,故答案为:①;P;
(2)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2种放置方式,可形成密置层(如)和非密置层(如),密置层的配位数为6,非密置层的配位数为4,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基本堆积模型是体心立方,符合该堆积模型的金属晶体是钠、钾等,故答案为:4;②;Na;
(3)Cu、Au的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体中原子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而成,故答案为:④;Au。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和典型实例。本题的易错点为(2),正确画出图示是解题的关键。
20.金晶体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5个金原子紧密堆砌(如图其余各面省略),金原子半径为R,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
(1)金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__________个金属原子。
(2)金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答案】(1)4 (2)
【分析】
(1)利用均摊法计算每个晶胞中含有的金原子个数;
(2)每个金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金晶体的边长a=,再根据晶胞的边长计算其对角线长度,对角线长度就是金原子半径的4倍,半径已知,即可求出密度。
【详解】
(1)金晶胞是面心立方,所以每个金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8×1/8+6×1/2=4;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4;
(2)每个金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金晶体的边长a=;对角线长度就是金原子半径的4倍,金原子半径为R,再由晶胞的边长计算其对角线长度,
所以a2+a2=(4R)2,即()2+()2=16R2,求出密度ρ=√2M/8NAR3g·cm-3;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M/8NAR3。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a href="/hx/tb_c221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精品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223配合物作业原卷版docx、223配合物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a href="/hx/tb_c221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精品习题</a>,文件包含211共价键作业原卷版docx、211共价键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性质体现了金属通性的是,金属晶体具有延展性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