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
    A. 热量B. 降水C. 地形D. 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森林,一般分布在热带狭窄的海拔较高的小范围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相对闭塞,与周围地区物种交换较少,热带云雾林特有物种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热量、降水不是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A、B错误;该地区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D错误。所以选C。
    2. 热带云雾林是热带森林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林中特有物种丰富。林木多矮小、弯曲,附生植物发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带云雾林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热带云雾林树木矮小、弯曲,反映其生长地( )
    ①海拔高,风力强劲②降水多,湿度过大③土层薄,土壤贫瘠④坡度大,灾害频发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热带云雾林树木矮小、弯曲,反映其生长地海拔高,风力强劲,①正确;降水多,湿度过大,不会导致树木矮小弯曲,②错误;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林木矮小,③正确;坡度大,灾害频发,不是树木矮小、弯曲的原因,④错误。故选A。
    【点睛】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由于云雾林中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苔藓类和寄生、附生植物发达,终年云雾缭绕。尽管降雨量少,但具有湿度高的特征。特殊的地形和小气候,造成云雾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3. 热带云雾林是热带森林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林中特有物种丰富。林木多矮小、弯曲,附生植物发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带云雾林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热带云雾林将( )
    A. 整体上移B. 整体下移C. 面积扩大D. 面积缩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热带云雾林主要在山顶,所在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全球变暖导致水汽蒸发加剧,云雾不易形成,热带云雾林面积减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选D。
    【点睛】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由于云雾林中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苔藓类和寄生、附生植物发达,终年云雾缭绕。尽管降雨量少,但具有湿度高的特征。特殊的地形和小气候,造成云雾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黄河上游某古老江心洲平均海拔约4600米,面积还在持续增大。据调查,该江心洲上不同树龄的灌木植被仍然保持着原生自然状态,没有乔木植被发育。下图是该江心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 )
    A. 东部B. 西部C. 南部D. 北部
    5. 该江心洲没有乔木植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瘠薄B. 热量不足C. 水分过多D. 风力强劲
    【答案】4. D 5. B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黄河上游江心洲的位置,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植被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4题详解】
    据图可知黄河上游在此处发生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北侧为凸岸南侧为凹岸。因此北侧泥沙淤积,且越向北侧泥沙淤积越古老。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北侧,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此处位于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形成,土壤相对较为肥沃,A错误。该地周边有河流流经,水分充足, C错误。由于该地因此位于黄河上游河谷地区,风力并不强劲,且风力强劲与否也并非是其没有乔木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乔木对于热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该处海拔4600米,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乔木难以分布,B正确。故选B。
    【点睛】乔木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量,水分,土壤等。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被誉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的丹灶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此挂牌成立;2017年开始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截至目前,丹灶镇吸引了超过12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打造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2017年丹灶镇开始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其主导因素是( )
    A. 原料B. 市场C. 科技D. 劳动力
    7. 丹灶镇打造其氢能产业链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目的是( )
    A. 获取国家财政补贴B.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C. 减轻市场竞争压力D. 加强企业信息交流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2014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此挂牌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电池需求量大,2017年开始氢燃料电池的生产主导因素是市场,B正确;材料没有显示原料方面的优势,A错误;丹灶镇科技力量不具有优势,C错误;劳动力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维护自己的创新能力带来的利益,进而减轻市场竞争压力,C正确;获取国家财政补贴是次要目的,A错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加强企业信息交流不是主要目的,BD错误。故选C。
    【点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容易宣传推广、容易打开市场、有利于市场拓展,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有利于拓展,有利于发展。
    8. 被誉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的丹灶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此挂牌成立;2017年开始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截至目前,丹灶镇吸引了超过12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打造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丹灶镇成为氢能产业高地,主要得益于( )
    A. 用地规模的变化B. 人才结构的变化
    C. 人力成本的变化D. 环境质量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截至目前,丹灶镇吸引了超过12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打造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据此分析,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应该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之前的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应该是廉价劳动力,后来大力发展了研发,因此人才结构的变化促使丹灶镇成为氢能产业高地,B正确。用地规模的变化、人力成本的变化、环境质量的变化不是促成丹灶镇成为氢能产业高地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9.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量
    C. 蒸发量D. 地表径流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如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10.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 1961~1979年B. 1970~1989年C. 1980~1999年D. 2000~2020年
    11.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B. 灌溉面积扩大C. 湖岸线较稳定D. 绿洲面积增加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图中六个时段中,1970—1979年、1980—1989年两个时段,入湖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明显小于蒸发量,这两个时段湖泊水位较低,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另外四个时段,入湖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接近或大于蒸发量,此时湖泊水位较高,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少,B正确,ACD错。故选B。
    【11题详解】
    由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推进,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小明在夏至日这一天外出度假(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候机期间,在天文台网站输入度假地经纬度后,得到当日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路径图(下图),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度假地可能位于( )
    A. 西雅图(48°N,122°W)B. 汉堡(53°N,11°E)
    C. 朱诺(54°N,131°W)D. 慕尼黑(47°N,12°E)
    13. 抵达后,小明希望在卧室观看日落地平线景观,最理想的时间(卧室钟表时间)为( )
    A. 21:24B. 21:40C. 20:24D. 20:40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即是地方时12:00时,北京时间大致是19:20,时间相差7:20,经度相差110°,北京是120°E,故当地大约是10°E。当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0°,根据H=90°-纬度差,可求出纬度差=30°,跟北回归线相差30°的,应该是53°26′N或6°34′,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路径图上每两个圆圈间隔1小时。该日太阳高度大于0° ,大约是17个小时,根据日落 = 12+昼长/2,求出当地日落时间为 20:30,度假地使用夏令时,即将原区时时间调快一小时,即是当地时钟时间为21:30,最适合欣赏日落地平线景观的是21:40,此时最漂亮,其余时间尚未开始,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14.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与毗邻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及其差异的季节变化图(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近年来,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明显。据此完成问题。
    该区域耕地与毗邻林地的最大温差出现在( )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耕地与毗邻林地之间最大温差出现在第320天附近,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第320天应在11月中旬附近,D选正确,排除ABC。故选D。
    15.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与毗邻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及其差异的季节变化图(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近年来,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该区域耕地与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量②地表反照率③天空云量④水分蒸发(腾)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可以看到,林地与耕地之间的温差较大值出现在2月、6月、11月,其变化呈现多峰值变化。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应为自6-7月份向两侧月份递减,与图示温差分布规律并不相符,排除①;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差出现了三次高峰值,可能是此时耕地作物收获,耕地植被缺失,地表反照率差,温度较高,②正确;该地位于南方,属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云量较多也应该出现在夏秋季节,这与图示温差分布规律并不相符,排除③;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差出现了三次低峰值,耕地与林地的温度最为接近,与此时耕地作物丰富有关,耕地作物多,蒸腾和蒸发强烈,地表反照率强,温度较低,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与毗邻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及其差异的季节变化图(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近年来,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明显。据此完成问题。
    大量耕地撂荒可能导致该区域( )
    A. 冬夏温差增大B. 日照时数增加C. 平均气温降低D. 年降水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大量的耕地撂荒,原本的撂荒耕地会发展为草地或林地,从图上可以看到耕地较林地平均地表气温较高,大量耕地撂荒使自然植被增多,可以使该地平均气温降低,受植被影响会使冬夏温差进一步变小, 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日照时数主要受天气和白昼长短的影响,与该地区耕地种植并无关联,B选项错误。大量耕地撂荒,原本耕地会发展为草地或林地,蒸腾作用变化并不大,对于该区域总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耕地抛荒撂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务农人口老化;二是收入太低,农民无积极性;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四是流转机制不健全。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小问2详解】
    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下图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

    (1)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分析锋面在此次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注意:南昌市位于锋线上或靠近锋线的锋后,锋面是冷锋,向南运动)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锋面、雷暴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应该是冷锋过境,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锋面形成的原因是4月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冷空气风力大,势力较强;南下时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小问2详解】
    据“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莱屿列岛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部,这里很多岛屿上都没有植被覆盖,但岛上却遍生花岗岩石蛋,其中有一个石蛋整体看过去像一只背负巨蛋、窥探岸边蛋状石块的窃蛋龙(下图),顶部巨石长18米、宽10米、高8米,体积1080立方米,重约2800吨,巨石与基座间只有不到一平方米的接触面,它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一块风动石(风动石是指停留在巨石表面的近似球状或椭球状的岩块,风来石微动,风止石岿然)。

    (1)从水源角度解释莱屿列岛许多岛屿无植被覆盖的原因。
    (2)简述风动石的形成过程。
    (3)从岩性和岩表角度推测风动石“风来石微动,风止石岿然”需要满足的条件。
    【答案】(1)岛屿面积小,储水条件差;花岗岩地貌,土层浅薄,土壤含水量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2)莱屿列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裂隙;岩浆沿裂隙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形成石蛋;在长期球状风化中,上下岩块逐渐分离,连接部分变小并形成一个支点。
    (3)基座岩性坚硬;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不平整(有浅浅的凹坑);风动石的形状近似椭圆或圆球状。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南沿海的风动石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地质作用、岩石性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莱屿列岛许多岛屿无植被覆盖的原因有许多方面,题意表明应从水源角度解释。莱屿列岛的各个岛屿面积小,下雨后,地表水迅速进入海洋,陆地上储水条件差,地表水源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生长;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岩石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大多裸露,土层浅薄,土层涵养水源少,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当地位于福建省,纬度低,平均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加上当地风力强劲,使得蒸发量更大,地表相对干燥,不利于植被生长。
    【小问2详解】
    风动石的形成过程应从岩石形成、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等方面表述。莱屿列岛离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较近,地壳运动活跃,地层多裂隙,地壳相对薄弱,因此岩浆易沿裂隙侵入,然后冷凝形成大量花岗岩,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当地花岗岩及上覆岩层抬升至高处,外力侵蚀带走上覆盖岩层,使得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受球状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石蛋,在长期球状风化中,石蛋与基岩之间连接部分变小,并逐渐分离,从而形成风动石。
    【小问3详解】
    满足风动石“风来石微动,风止石岿然”的条件有很多,本题意要求从岩性和岩表角度进行分析,指向比较明确。风动石及基岩由花岗岩构成,基座岩性坚硬,能够保证“风止石岿然”;要做到“风来石微动”,风动石与基座之间接触面小,且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不平整(有浅浅的凹坑);风动石的形状近似椭圆或圆球状,可使风动石与基座的接触面小,较大的外力可以使其晃动。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渍土在我国广泛分布,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盐渍土中盐离子会减少土壤的空隙度、透水性和透气性,加重土壤的毛细作用(指水分和养分在毛细管内的流动和移动),盐分浓度过高还会严重阻碍植物生长。黄河三角洲濒临渤海湾与莱州湾,地势低平多盐渍土,严重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1)说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形成过程中的水盐运动。
    某实验团队为治理盐渍土,以消除毛细现象、阻断水盐迁移通道为原则,在黄河三角洲某试验区盐渍土下铺设了高孔隙材料以及致密性隔水材料(下图)。

    (2)说明铺设高孔隙材料以及致密性隔水材料治理盐渍土的原理及过程。
    (3)当地使用建筑垃圾和秸秆填充高空隙层,利用黄河淤泥充当致密层,这体现人地协调。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水入侵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降水量较大时,地下水位升高,溶解在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干旱时,蒸发导致盐分在土壤表层集聚,地下水位下降。
    (2)原理:(切断了地下水毛细上升通道,排出了下渗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过程:上部耕作层土壤中的水通过高孔隙材料层后,遇致密性隔水材料阻挡,经过明沟排出,减少地下水位上升;高孔隙材料以及致密性隔水材料切断了地下咸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抑制耕作层土壤结盐。
    (3)就地取材,利用黄河淤泥,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利用建筑垃圾和秸秆,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盐渍土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盐运动、盐渍土的治理、人地协调观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黄河河口三角洲濒临渤海湾与莱州湾,地势低平,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时,容易导致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盐度升高;雨季降水量较大时,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当降水较少的干旱时节来临时,随着气温升高,地下水蒸发加剧,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分蒸发在土壤表层集聚,随着水分的蒸发,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地下水水位再次低于海平面,海水再次入侵。
    小问2详解】
    原理:利用铺设高孔隙材料切断了地下水毛细上升的通道,消除了毛细现象,减少了盐分向地表集聚;致密性隔水材料隔绝了耕作层中的地下水与地下咸水之间的交换,通过明沟排出了耕作层地下水,从而降低耕作层地下水位。
    过程:上部耕作层土壤中的水下渗进入地下,通过高空隙材料层后,遇致密性隔水料阻挡,不能下渗,只能顺着高孔隙材料层流入明沟排出,减少了地下水位上升;高孔隙材料破坏了土壤的毛细管道,切断了地下水沿毛细管道上升到地表的通道,减缓了土壤中盐分随水分蒸发向地表集聚的速度;致密性隔水材料切断了地下咸水与耕作层地下水之间的交换,阻断了水盐迁移的通道,抑制了耕作层的土壤结盐。
    【小问3详解】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河淤泥作为致密层,取材于自然,减少人工复合材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利用建筑垃圾和秸秆,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关试卷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聚落, 开幕式当天,太阳直射点, 冬奥会期间, 四国中, 此次航行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聚落, 开幕式当天,太阳直射点, 冬奥会期间, 四国中, 此次航行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