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填空。
    (1)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岳阳楼记》)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5)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行路难》)
    (7)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9)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渔家傲 秋思》)
    (10)___________,西北望, 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十五从军征, ________。(《十五从军征》)
    (13)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①.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 佳木秀而繁阴 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⑦. 人有悲欢离合 ⑧. 月有阴晴圆缺 ⑨.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⑩.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⑪. 弓如霹雳弦惊 ⑫. 八十始得归 ⑬. 以中有足乐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苟、繁阴、济、侧畔、勒、雕、霹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 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长得惟妙惟肖。
    C.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 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形容“情节”,使用不当;
    B.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此处形容孪生兄弟长得相似,使用不当;
    C.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此处形容家风的影响,使用不当;
    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此处形容村干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使用正确;
    故选D。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 装载 吹捧 印证B. 承载 青睐 印证
    C. 装载 青睐 印记D. 承载 吹捧 印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装载”指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资)。此处与“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搭配,用“承载”更合适,强调数字空间年俗活动能够承受这些情感和认同;
    第二空,“青睐”指用正眼相看,指喜爱或重视,“吹捧”指吹嘘捧场,多含贬义。此处说数字空间年俗活动备受喜爱,用“青睐”更恰当;
    第三空,“印证”多为动词,指证明与事实相符,“印记”是名词,指痕迹。此处说这种双向奔赴证明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道理,用“印证”更恰当;
    故选B。
    二、名著阅读(共22分)
    4.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______。
    【答案】 ①. 英 ②. 斯威夫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他曾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文学创造者之一”。斯威夫特在晚期的作品中,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的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5. 同学们在班级交流《格列佛游记》的阅读感受,请你参与。
    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A.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一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B.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海中,C.格列佛从木箱爬出完成自救,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1)一位同学打算概括大人国国王的形象,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个词( )
    A. 猜忌阴险B. 博学睿智C. 幽默亲切D. 贪慕虚荣
    (2)以上文字是同学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ABC中有一处与原著不符,请找出并改正。
    【答案】(1)B (2)C处有错,应改为: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格列佛被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大人国国王是一个性格儒雅、聪明、善于思考、思想深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的君主。他公正无私,治国有方。格列佛曾向他提出一项对其极有利的建议——使用火药,但国王拒绝了,这说明他蔑视权利,主张和平。他酷爱音乐,博闻强识,但由于环境的限制,与世隔绝,对于外界事物所知不多,有些固执己见。他待人热情、正义、仁慈、容易接近、不喜欢阴暗、虚伪、残暴的人,心中都是美好的念头。在格利佛的心中,他是理想君主的形象。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故C处有错,应改为: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格列佛被救。
    6. 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这匹小马性情温和,也很忠诚,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我才敢于如此冒险。我刚到这里的时候遭到了这些可憎动物的骚扰……在我还有三个月就要离开慧骃国的时候,恰好赶上它们的全国代表大会,主人以我们区代表的身份去参加大会。这次会议要继续讨论以前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它们国家也只有这么一个问题。
    (1)选段中“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它”指的是谁?
    (2)慧骃国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它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栗色小马
    (2)是否要把野猢这一物种从地球上清除干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联系语境“这匹小马性情温和,也很忠诚,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我才敢于如此冒险”可知,“它”指的是“小马”,即栗色小马。栗色小马在《格列佛游记》中是格列佛的伙计,帮助他建造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从而使他能够离开慧骃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慧骃国每隔四年,在春分时节,要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用以讨论这个国家自古以来的一个问题,即:是否要把野猢这一物种从地球上清除干净。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作为一个人类,被慧骃(马)们邀请参加他们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慧骃们讨论了是否要将野猢(人类)这一物种从地球上清除干净的问题。一些慧骃提出了阉割小野猢和教化驴子的建议,以解决他们认为的人类带来的问题。这次讨论反映了慧骃们对于人类存在的态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
    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 《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 《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 《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8. 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答案】7. B 8. 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新笋》后两句意为:急忙唤起奴仆上山在那烟雨之中挖掘竹笋。不然的话,明天就会被春风吹得变成高高低低的绿色竿子。由“明朝吹作碧参差”可知,作者想象的是第二天竹笋长成竹子的情形。本项“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有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两首诗的题目“新笋”和“咏新荷”可知,这两首诗分别描写的是新生的竹笋和新生的荷。两者都属于新生事物。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可知,春风把竹笋都吹出了地面,满山遍野聚在一起,人们都还不知道。作者描写了新生的竹笋满山遍野,景物清新而富有生机。根据第二首诗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可知,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无意吟诗,反倒是有写诗的兴致,那些将舒未舒的新生荷叶就像是还没有题诗的纸笺一样。所写画面同样清新且富有生机。
    第一首诗中的“急唤苍头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第二天竹笋长成竹子的情形,于是急忙唤起奴仆上山在那烟雨之中挖掘竹笋。第二首诗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同样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无意吟诗,反倒是有写诗的兴致,那些将舒未舒的新生荷叶就像是还没有题诗的纸笺一样。所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作者的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四、记叙文阅读(共20分)
    阅读《小巷有花守流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有花守流年
    陈莉
    ①回乡下老家看母亲。驱车行进在弯曲的省道上,而后下坡,翩然落入小村的臂弯里。
    ②小巷蜿蜒,似一条安静的小溪,我们在小溪上从流飘荡。转个弯,一片花丛扑入眼帘,有鸡冠花、江西腊、太阳花。轻纱般的烟霭中,这片花仿佛是小巷眉心的一点朱砂痣。
    ③儿时的小村,也有这样曲折的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后也开着五彩的花朵。那时,我家门口的柴垛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密密地结成一张网,牢牢地网住人的视线;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还有石竹、波斯菊、大丽花……都是好养活的草花,在乡下恣意地开着,虽粗陋简朴,却有鲜丽的花影相守,有爱花种花的人相伴,这样的小村,就是人间好风景。
    ④最难忘的是流水落花图。村南的半山坡上栖着几户人家,门前绕着一条水渠,水渠旁团团开着一棵美丽的粉红月季。我和几个小伙伴跟着母亲,端着脸盆,从远远的家里走来,蹲在水渠沿上洗衣裳。流水清凉,笑语盈盈。忽然,一片粉红的花瓣从上游飘来,顺着水势,轻盈地旋转着,灵巧地滑过我们的指尖。又一片滑过,有人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一瓣粉红捉在掌心。更多的花瓣顺流而下,我们便纷纷扔下衣服,去奔跑,去追逐,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娇俏的花朵,与微风嬉戏,和乡村相拥。偶一回头,看到母亲年轻的脸上,正开着一朵褐红色的花,那是被太阳光抚触过的颜色,是被泥土亲吻过的颜色,健康、动人……
    ⑤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却老了;我们星散四方,我们的父母却留在了原地。离开的和留下的,每颗心都守在故乡身旁。
    ⑥后来的某一天,父亲去了,母亲一夜之间仿佛矮了一截。她说:“我不去你们家,我要守在这里,我离不开土。”
    ⑦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夕阳西下,母亲站在家门口,向我挥手告别,虽面容沧桑,却眼神坚定。秋风飘起她额前的几根银丝,舞起她身后的一丛花影,我的眼前逐渐模糊起来。随着时光行走,这一幕,已经藏在我记忆深处,剪影一样,越来越清晰。
    ⑧今年春天,母亲在家门口移栽了一棵蜀葵花,说是在田里干活时捡到的,不知是哪里的风携了谁家的种子,萌芽在母亲的田埂上。夏天时,蜀葵开了几串通红的花,为整条小巷温柔地点亮一盏灯,照着我回家的路。
    ⑨再回家时,那棵蜀葵已经老去,开不出美丽的花了,我略感失望。母亲懂我的心思,莞尔一笑,转身回屋,用纸托着两包黑色的花籽出来:扇贝形的,是蜀葵花籽;地雷样的,是紫茉莉花籽。
    ⑩“这个是从咱家摘的,那个是从别家摘的。满街都是花,不愁明年没花看。”母亲说。
    ⑪这时我才明白,花开是短暂的,她们像海浪一样,哗啦一声,撞在小村的胸口,然后无声地退去;她们又是恒久的,一代代繁衍生息,不卑于渺小,不惧怕风雨。你来,她们在;你走,她们仍旧在。
    ⑫如今,每次回老家看母亲,走在静静的小巷里,看到人家门前的重重花影,总感觉旧时光里的花草之魂纷纷穿越而来,唤起心中久违的亲切和感动。
    ⑬我知道,在每一片花影身后的院墙内,定然有人在忙碌着什么,心里在坚守着什么。他们像这些花儿一样,甘为小巷添一分妩媚,增一缕暗香;与小村共饮一杯烟火,共度一段流年。虽无言,却执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 将下面一段文字还原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在哪两段之间?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烟霭薄薄的,流淌在四周的群山间,流淌在小村的梦里。我也化为薄烟,在小村的梦里流淌,恍惚又回到儿时的故乡。
    10.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
    11. 请结合第④段分析,为什么“流水落花图”最令“我”难忘。
    12. 文章题目“小巷有花守流年”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9. 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烟霭中小巷花丛景象的描绘;引出下文对儿时故乡生活的回忆,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10.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茉莉俏皮可爱的情态和纤小娇弱、香气幽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1. 这幅图景中有故乡美好的田园风光,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有追逐流水落花自由快乐的趣事;有母亲年轻、健康、动人的容颜;有难忘的亲情和友情的相伴。
    12. 小巷中的花一代代繁衍生息,装点着家乡的美景;母亲也如花般守护着故土,守望着一份浓浓的亲情;还有执着坚守的家乡人,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辛勤忙碌着,默默奉献着;母亲与家乡人对故土的坚守,让心系故乡的游子有了情感归宿和精神家园。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语句衔接能力。
    首先,第②段描写了烟霭中带有花丛的小巷景象,“烟霭薄薄的,流淌在四周的群山间,流淌在小村的梦里。我也化为薄烟,在小村的梦里流淌”,与第②段中的“轻纱般的烟霭中,这片花仿佛是小巷眉心的一点朱砂痣”相承接,继续对烟霭进行描述,使文意连贯;
    其次,“恍惚又回到儿时的故乡”这一句,自然地引出了第③段对儿时故乡的回忆,包括各种花朵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场景。为后文对儿时生活的详细叙述及怀念之情做了铺垫;
    因此,综合来看,这段文字放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中,“抿着小嘴”“张开”这些本是人的动作,被赋予在紫茉莉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紫茉莉仿佛具有人的神情和动作,俏皮可爱。“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则突出了紫茉莉的纤弱以及香气的清幽。结合第③段“儿时的小村,也有这样曲折的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后也开着五彩的花朵”“在乡下恣意地开着,虽粗陋简朴,却有鲜丽的花影相守,有爱花种花的人相伴,这样的小村,就是人间好风景”可知,这样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紫茉莉的喜爱,而花是故乡的一部分,也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④段描绘的“流水落花图”展现了故乡美好的田园风光。文中提到“村南的半山坡上栖着几户人家,门前绕着一条水渠,水渠旁团团开着一棵美丽的粉红月季”,这样的环境营造出了宁静而美好的乡村氛围;
    由第④段“我和几个小伙伴跟着母亲,端着脸盆,从远远的家里走来,蹲在水渠沿上洗衣裳。流水清凉,笑语盈盈”可知,展现了乡村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亲密和融洽,是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
    由第④段“更多的花瓣顺流而下,我们便纷纷扔下衣服,去奔跑,去追逐,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娇俏的花朵”可知,“流水落花图”中有追逐流水落花自由快乐的趣事,体现了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由第④段“偶一回头,看到母亲年轻的脸上,正开着一朵褐红色的花,那是被太阳光抚触过的颜色,是被泥土亲吻过的颜色,健康、动人”可知,图中还有母亲年轻、健康、动人的容颜,母亲的美好形象成为了这幅图中难忘的一部分;
    综合以上因素,“流水落花图”融合了美好的风光、和谐的生活、快乐的趣事以及亲情和友情,所以最令“我”难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 标题意蕴分析。
    由第③段“儿时的小村,也有这样曲折的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后也开着五彩的花朵”“在乡下恣意地开着,虽粗陋简朴,却有鲜丽的花影相守,有爱花种花的人相伴,这样的小村,就是人间好风景”可知,“小巷有花守流年”意味着小巷中的花不断地生长、绽放,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正如文中所述,各种花朵在小村的房前屋后盛开,装点着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这是花在守护着家乡的岁月和风景;
    由第⑤段“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却老了;我们星散四方,我们的父母却留在了原地。离开的和留下的,每颗心都守在故乡身旁”,第⑥段“我不去你们家,我要守在这里,我离不开土”可知,题目“小巷有花守流年”还蕴含着母亲如这些花一样守护着小巷,坚守在故乡,守护着亲情;
    由尾段“我知道,在每一片花影身后的院墙内,定然有人在忙碌着什么,心里在坚守着什么”可知,那些执着坚守的家乡人,为了美好的生活辛勤忙碌、默默奉献,他们也像花一样,守护着家乡,守护着生活;
    由第⑫段“如今,每次回老家看母亲,走在静静的小巷里,看到人家门前的重重花影,总感觉旧时光里的花草之魂纷纷穿越而来,唤起心中久违的亲切和感动”可知,母亲与家乡人对故土的坚守,使得像作者这样心系故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份情感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故乡始终是他们心灵的依靠与精神家园。

    相关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思悟,诗文·积淀,表达·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