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写作:写景如在眼前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1.了解景物描写的知识,认真观察景物,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2.掌握写景状物的技巧,能写出情景交融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通过写景实践,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常常为许多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美景所陶醉:鲁迅回忆的童年乐园,孙犁描绘的荷花淀风光,朱自清眼里淡雅的荷塘,老舍心中温情的冬景……山川风物,四时美景,生动形象,如在眼前。他们写景的手法和技巧,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和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作写景如在眼前,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朗读,并谈谈景物描写好在哪里?
1.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笔直的公路,黄黄的草,矮矮的山丘,窄窄的路有一条路它通向未知的远方,路的两旁有金灿灿的麦田。从路旁向远方眺望,只能望见一座座连绵起伏不绝的高山,哦,远处好像还有几处人家。我站在路旁抬头仰望天空,他是那么的一望无际,朵朵棉花糖似得白云浮在天空。突然一阵微风轻抚过麦田,麦苗轻摇,好似与他嬉戏
3.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天空飘落下来,校园里白茫茫的一片。
4.我站在四楼教室外的栏杆前,抬头仰望天空,鹅毛般的大雪片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煞是美丽。再向校园里望去,校园已经穿上了一件洁白的外衣。
学生朗读,并找出两句中最喜欢的一句,说明理由?
所谓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A句: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句: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很明显,A句是景物叙述,B句才是景物描写;A句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B句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1.景物描写作用:①交待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理、性格、 品质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为下文做铺垫。2.记叙文中写景的注意点:①写景篇幅不宜太多。②写景一定要为文章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3.写景的位置:①在开头写景,渲染某种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②文中写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在文末写景,展现人物性格、升华主题、使作品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
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 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用以帮助人物表达当时的思想情感。
注意观察和描写的层次清楚: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内到外 从大到小 从春到冬 从东到西 从主到次 从近到远 从早到晚 等等 (空间顺序 和 时间顺序) 注意: 写景抒情,要情景交融。
用眼观察 :主要为了接收事物的形体、色彩、光线、动静。 (1)辨形 (2)辨色 (3)辨光用鼻“观察” :把鼻子闻到的各种味道辨别出来。用耳“观察” :主要写听觉“接收”的声音。用舌“观察” :从中得到味觉。用身“观察” :这是写触觉。粗糙、细腻、光滑、坎坷、冷、暖、干湿,这些得用自己的身体(包括手、脚)接触以后才能得到。
《听潮》中对海景的描绘:“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里通过人的听觉(“音响”)、视觉(“细雨”“朝雾”“暮烟”)、嗅觉(“腥气”)、味觉(“咸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和动作。
观察(事物):形、色、声、态、气(味)。观察事物要细致,要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触、听、味、嗅觉等方面去入手 。观察的方法: 定点观察法 移步换景法
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在平视,写景秩序井然。
好处: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移步换景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
好处: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 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
1.《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动静结合,写出了景色的不同的特点。
作者运用实写和想象虚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
《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百上千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描写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1.写景如在眼前,要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方面、多视角的描写。
景物特点,可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以及声响、气味等方面进行描写,使景物具体、生动。还要注重多角度观察、多视角描写,使景物层次分明,立体可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紧紧扣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乐”字,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用“碧绿”“紫红”写菜畦、桑葚的色彩,用“长吟”写蝉声的悠长,用“肥胖”写黄蜂的形态,用“窜”写“叫天子”起飞动作的轻捷。描写视角上,先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一石井栏一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一叫天子),精彩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这一儿时乐园的多姿多彩和神奇有趣。
2.写景如在眼前,应注重景与情的自然融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因此,写景时还应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融入景物,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荷花淀》开头部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将月下白洋淀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洁白的云彩”“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花荷叶香”,渲染了一种温馨、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出了水生嫂勤劳淳朴、温柔善良的美好形象。对午后淀上风光的描述:“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寥寥几笔,既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又表现了白洋淀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给读者以独特的心灵触动和情感共鸣。
3.写景如在眼前,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可以采用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或者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渲染氛围,营造意境。
《荷塘月色》写“月下荷塘”:“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抓住茂密的荷叶、多姿的荷花、缕缕的荷香等,先静后动,再结合想象,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共同描绘出一幅迷人的诗意画面。
4.写景如在眼前,还需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风景,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平时更应注重广泛阅读,善于学习,勤于练笔,只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1.要有明确的立意,独特的感受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一定要注意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主要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能写出几分相似,也是毫无生气,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当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客观景物才有了灵性,富有生命气息。
2.多角度地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观察景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立足点固定不变,平视、仰视、俯视或环视不同的景物画面,这叫定点换景法;二是立足点不断变化,观察的对象也不断变化,这叫移步换景法。观察景物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充分感受景物的特点。
3.安排合理的顺序 安排合理的写景状物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可按空间顺序写,可按时间顺序写,也可按季节变换的顺序写,还可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有时也可以将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用。
4.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综合 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夏秋冬,皆有美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以《我爱_______季》为题,抓住景物特征,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不少于600字。
1.自己喜欢的季节,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喜欢季节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2.要抓住喜欢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还可以写某个景物在这一季节的特点。要倾注情感,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写作:写景如在眼前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写作:写景如在眼前评优课ppt课件</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写作技巧,概念梳理,布置作业,为何要写景,如何写景,写景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写作:写景如在眼前优秀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写作:写景如在眼前优秀授课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景物描写,四调动多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一棵开花的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写作:写景如在眼前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写作:写景如在眼前优秀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导入,写作指导,例文展示,例文解析,写作练习,例文赏析,例文评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