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第1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第2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第3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共4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称】第1课时 6~9的认识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34~35情境图。
    [教师]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覆盖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孕育了无数的生物,你认识这些海底生物吗?
    [教师]同桌一起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数一数,每种生物各有多少?
    (1)同桌合作数一数。
    (2)汇报交流。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读6~9各数
    1.认识“6”。
    [教师]图中哪些生物的数量是“6”?“6”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预设1:一只手有5根手指,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一根手指表示6条鱼。
    预设2:我可以画6个○表示6条鱼。
    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6”,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教师]想一想6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
    预设:还可表示6根香蕉、一盘有6个鸡蛋、一朵花有6片花瓣、老师和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6个人等。
    [教师]数一数图中还有哪些生物的数量是6?引导学生圈一圈。
    2.认识“7”。
    [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7”?你有什么办法表示7?
    预设1:再按顺序数一遍。
    预设2:从6开始往后数1个。
    [教师]“7”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预设1:一只手有5根手指,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两根手指表示7条鱼。
    预设2:我可以画7个○表示7条鱼。
    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7”,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教师]想一想7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
    预设:七仙女故事中有7个仙女,北斗七星有7颗星星,七巧板有7块板,一周有7天等。
    [教师]数一数图中还有哪些生物的数量是7?引导学生圈一圈。
    3.认识“8”。
    [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8”?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表示8?
    预设1: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三根手指表示“8”。
    预设2:我可以画8个○表示“8”。
    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8”,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教师]想一想8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
    预设:章鱼有8只脚、8罐饮料、8大行星、8把椅子等。
    4.认识“9”。
    [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9”?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表示9?
    预设1: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四根手指表示“9”。
    预设2:我可以画9个○表示“9”。
    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9”,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教师]想一想9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
    预设:九宫格盘字有9个格子,9个小朋友在唱歌,九宫格输入法,三阶魔方每一层都有9个小正方体等。
    (二)动手操作,体会6~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5,6与它们相比较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先拨5个算珠,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6个算珠。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5添上1是6,5在6的前面,6在5的后面。
    [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
    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6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7个算珠。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6添上1是7,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
    [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
    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7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8个算珠。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7添上1是8,7在8的前面,8在7的后面。
    [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
    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8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9个算珠。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8添上1是9,8在9的前面,9在8的后面。
    (2)课件出示尺子。
    [教师]在尺子上找一找6、7、8、9的位置,说一说6~9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预设:6在7的前面,7在8的前面,8在9的前面;7在6的后面,8在7的后面,9在8的后面;7在6和8之间;8在7和9之间。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38页做一做第3题选取。
    先数一数一共有几只海马,再找出右边的6只海马圈起来
    2.变式训练:
    (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先观察方框里的数的排列顺序,在填写其他数,再让学生说一说数的顺序。
    (2)看数接着画。(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先确定一共画几个,再接着画。
    (3)看数,圈一圈。(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先确定圈几个,再动手圈,圈的方法不唯一。
    3.思维训练:按规律写门牌数。(课件展示)
    先找规律,再写门牌号。
    四、跨学科学习。
    教师介绍数字简谱。
    [教师]你认识简谱了吗?你能看简谱跟着唱一唱吗?
    (1)课件出示《小松树》数字简谱,带领学生认谱。
    (2)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试唱。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 。
    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8、9。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1.2 比大小、第几
    【课题名称】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能熟练地数出6~9各数,会读、写这写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过观察情景图,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3.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用数学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读、写6~9,会比较6~9的大小。
    [难点]能够区分6~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小正方体、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学生]学具: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一(3)班的同学们在聊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第2页课件展示)
    预设1:最快可以说成第1。
    预设2:6比9小,所以6岁比9岁小,9岁比6岁大。
    [教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数字的奥秘。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
    课件出示课本37页小正方体图:
    [教师]先数出每组小正方体的数量,再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数出像正方体的个数。
    (1)5和6相比,谁大谁小?
    (2)6和7相比,谁大谁小?
    (3)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再交流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通过小正方体图直观地进行比较,也可能通过数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5<6,6>5,6<7,7>6,7<8,8>7,8<9,9>8。
    (二)区分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课件出示课本37页鱼缸图:
    让学生先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再汇报交流。
    预设:一共有7个鱼缸,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9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4个鱼缸。
    [教师]第6缸和6缸有什么不同?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回答出6缸是指一共有6缸,第6缸是指排在了第6的位置上,只有一缸。
    [教师]你能像上面这样提一个问题让同桌回答吗?
    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并回答,教师巡视指导,选几名学生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三)教学6~9的写法
    1.6~9的书写要求。
    [教师]现在我们对6~9这些数字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像什么。
    课件出示数字形状和书写要求:(第20-23页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播放6和7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些数字。
    预设: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
    2.完成教科书P40的书写练习。
    指导学生在教科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先数一数各种物品的数量,再规范的书写数字。
    2.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先数出每种动物的数量,再比较大小
    3.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先数一数,再按要求圈一圈,巩固基数、序数相关知识
    4.变式训练:
    (1)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明确谁和谁比,谁大谁小,填什么符号。
    (2)猜一猜。(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认真读题,重点考察数序。
    (3)按要求做一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注意区分“几”和“第几”。
    5.思维训练:按顺序填数,你有不同的填法吗?(课件展示)
    按不同的数数顺序填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2.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3.“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课后作业】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教学后记】
    1.3 6、7的组成
    【课题名称】第3课时 6、7的组成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9页—4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加深对7以内数的认识。
    2.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难点]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数字卡片。
    [学生]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填一填:
    [教师]同学们,这些空你们会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5各数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6和7的组成)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分一分。
    [教师]这里有6朵小花,我们要把它们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写一写,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分的结果。
    预设:大多数学生会有序分一分,少数学生还是没有按顺序分,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5,另一部分是1,所以6可以分成5和1。你能根据这个例子找到6的其他组成吗?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吧!
    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的组成。
    2.找规律,记一记。
    [教师]同学们找到了6的5种分法和组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都记下来呢?
    预设1:从6可以分成1和几开始,从小到大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组成。
    预设2:从6可以分成5和几开始,从大到小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组成。
    预设3:可以把两个不相同数字的位置交换,记1组就能记住2组。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接下来,检验同学们的时刻来了,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记住6的各组组成,看谁记得又准又快。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6的组成吧!
    指名回答,开始速度稍慢,后面速度慢慢加快。
    [设计意图]在6的组成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可以把6的组成不重不漏地写出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优越性;同时利用6的组成中的一组让学生联想到另外一组,为后面学习7的组成打下基础。
    3.自主探究7的组成。
    [教师]现在有7朵小花,我们要把它们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写一写,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分的结果。让学生先利用学具圆片自主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汇报交流小花的分法。
    预设1: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6个,右边放1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6和1。
    预设2: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5个,右边放2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5和2。
    预设3: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4个,右边放3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4和3。
    根据学生所说的分法,课件出示。
    [教师]同学们看到每一组后,还会想到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看到一组可以想到另一组,例如:看到7可以分成6和1,就能想到7还可以分成1和6……
    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7的组成。
    4.比一比,记一记。
    师:谁能很快记住7的组成?赶紧比一比吧!
    指名回答,开始速度稍慢,后面速度慢慢加快。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6的组成的经验之上,自主探究7的组成。在分圆片的活动中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发现7的另外3组组成,初步渗透类比的思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一说6和7的组成。
    2.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6可以分成3和3,3和3组成6。
    3.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3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用数数的方法,有的学生会用数的组成来解答。教师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变式训练:
    (1)请你凑成6。(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主要考察6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6。
    (2)请你凑成7。(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主要考察7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7。
    (3)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6可以分成3和3,3和3组成6。
    5.思维训练:数一数,填一填。(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由下往上看,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1.4 8、9的组成
    【课题名称】第4课时 8、9的组成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加深对8和9的认识。
    2.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经历探索、发现简单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积极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学习并掌握8、9的组成。
    [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组组成联想到另外一组”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数字卡片。
    [学生]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填一填:
    [教师]同学们,这些空你们会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7各数的分与合,你知道8的分与合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三、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探究8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先数出8个圆片,如果要将这8个圆片分为两部分,有几种分法?我们一起在桌上摆一摆。
    [教师]我这样分(移动1个圆片,学生跟着移一移),这时8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8分成了7和1。)
    [教师]我再按顺序移动1个圆片,这时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8分成了6和2。)同学们,你们会按顺序再移动1个圆片吗?
    学生移动圆片,指名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按顺序再移动1个呢?试一试,并说一说结果。
    指名说一说分与合。
    [教师]看到每种分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分法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看到其中的一组可以想到另一组。例如看到8可以分成7和1,就可以想到8可以分成1和7……
    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8的组成:
    [教师]你们能有顺序地记住8的组成吗?谁来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指名回答。
    指导学生读一读8的组成,例如,8可以分成1和7,1和7可以组成8……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8的组成。在分圆片的活动中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发现8的另外3组组成,使学生感受“有序分”的优势,并利用“有序”的规律记忆。
    2.总结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8的分与合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又想到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可以先给同桌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学具来摆一摆、分一分,依次移动一个学具,就能有序得到8的4种分法。再由这几种分法想到另外几种分法,这样就能很快记住8的分与合。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总结类似于知识的总结、回顾,这可以迁移到接下来要学习的9的组成中。
    3.自主探究9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数出9个三角形学具,摆一摆,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并记录9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9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交流。
    预设: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用三角形学具进行操作,依次向右移动一个三角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9的分与合。例如,9可以分成8和1,8和1组成9。学生摆出4组后,就能联想到另外4组。
    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9的组成:
    4.记忆9的组成。
    [教师]你能有顺序地记住9的组成吗?谁来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指导学生读一读9的组成,例如,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序记忆,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交流。
    预设:这两题都是表示数的组成的变式题,有些学生可能会不清楚该怎么做。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变式的意思后再填写,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图表示的意义。
    3.变式训练:
    (1)请你凑成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主要考察8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8。(第1小题要先数出图形个数再连线)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主要考察数的组成,要求学生认真读题。
    (3)摘花(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9可以分成5和4,4和5组成9。
    5.思维训练:填一填。(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数观察,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8、9的分与合,可以只记住前面4组,然后交换每组中两数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其余几组。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6、7题;
    【教学后记】
    1.5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5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掌握6~9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数字卡片。
    [学生]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6~9的认识
    [教师]关于6~9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
    预设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
    预设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 8、9。
    [教师]仔细数一数图中的物品有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教师]智慧火车开来了,说一说火车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缺的数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
    2.比大小、第几
    [教师]你会比较数的大小吗?
    师生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也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教师]在数学中“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填一填。(第6-7页课件展示)
    3.6~9的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6~9的组成吗?一起说一说。
    预设:可以用口令形式问答进行回顾。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提示:连点不连数,要求用尺子连线。
    2.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提示:先找出排列顺序,再接着画,每个横线只画一个,然后数一数、比一比。
    3.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仿照题目中的问题相互提问题并解答。
    4.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6?
    预设:让学生从打乱顺序的数字卡片中找出相加得数是6的两张卡片。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找出来并说一说6的组成。全班交流,以找得最快最全的小组为获胜组。
    [教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仿照上面的问题)
    5.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5题。
    提示:根据已知的数先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再比较数的大小。
    6.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6题。
    要求学生能圈出相邻的(横、竖、斜)能组成8和9的两个数。
    7.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7题。
    考察6~9的组成,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8.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8题。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观察,利用数的组成完成。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区分“几”和“第几”。
    2.划去一支铅笔,使每条线上的铅笔总数都是8。(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找到总数不是8的那条线作答。
    3.思维训练:每片扇叶上能填几?(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数找规律,再按照规律填未知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2.1 6和7的加、减法
    【课题名称】第6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4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圆片、0~7的数字卡片。
    [学生]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6和7的组成。
    以对口令形式回顾6和7的组成。
    2.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四、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
    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
    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
    [教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上面左图。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
    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展示学生摆的圆片,引导学生理解5和1组成6,所以5+1=6;1和5组成6,所以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教师小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列举算式,回归图形。
    [教师]请大家用6个圆片分别摆一摆,还能写出哪些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写算式。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2+4=6,4+2=6,3+3=6。如果没有学生说出0+6=6,6+0=6,教师可以加以提示。
    [设计意图]用数的组成来支撑加法算理,同时通过让学生列举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再回归到图,巩固了加法的“一图二式”。
    (二)自主探究,构建减法模型
    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上面右图。
    [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1:一共有6朵花,去掉左边的1朵花,右边还剩下5朵花。
    预设2:一共有6朵花,去掉右边的5朵花,左边还剩下1朵花。
    [教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6-1=5,6-5=1这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计算6-1和6-5时,怎样算才能算得快?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法。例如,计算6-1等于几,因为1和5组成6,所以6-1=5。也可以这样想: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5=6,所以6-1=5。对于不同的说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在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设计意图]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一图二式”。
    (三)理解“一图四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一组图。
    [教师]你能根据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
    预设: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算式的得数是怎么来的。四道算式分别为:4+2=6,2+4=6,6-2=4,6-4=2。
    [教师]请大家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四道算式都可以根据2和4组成6来计算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二组图。
    [教师]你能列出四道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思吗?
    学生拼摆学具,完成填空后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能根据图意写出5+2=7,2+5=7,7-2=5和7-5=2,并表述每道算式的意思,教师着重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得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3.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三组图。
    [教师]你能根据图列出几道算式呢?
    预设:根据第三组图,学生只能写出3+3=6,6-3=3这两道算式。
    [教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等于几吗?怎样算6-3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可以想6的组成,因为3和3组成6,所以3+3=6;又因为3+3=6,所以6-3=3。
    [教师]不是说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怎么第三组图只列出了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呢?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一幅图就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体会这一情况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一图二式”的基础上,通过拼摆学具继续进行6、7的加减法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根据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44页做一做。
    [教师]仔细观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算式后相互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2.变式训练:
    (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仔细观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2)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3)看图列式并计算。(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一图四式。
    (4)看图列减法算式并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说一说图片表示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3.思维训练:( )里最大能填几?(课件展示)
    写出所有的算式判断:
    算式结果等于4时,括号里的数最大,是7。
    算式结果等于2时,括号里的数最大,是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根据数的组成和想加算减法可求出6、7的加、减法。
    2.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个别情况下写两道算式。
    【教学后记】
    2.2 用加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7课时 用加法解决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图意,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和列式,并正确进行运算。
    [难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兔爸爸和兔妈妈带领小兔子们采蘑菇。它们采了好多蘑菇。看!它们多开心。
    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图: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4只兔宝宝。
    预设2:学生能回答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1:一共有几只兔子?
    预设2:一共有6只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兔子?
    预设3:一共有6只兔子,右边有2只,左边有几只兔子?
    [教师]兔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帮兔妈妈解决问题吧!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大括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大括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它了,那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板书:合起来)
    教师示范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带领学生一起做。
    [教师]在这里,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
    预设:学生会说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教师]对,我们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大括号表示的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2.认识问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问号)这是问号,你们知道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是表示要求的问题。
    教师画大括号并在大括号下面画出问号,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板书:一共有几只?)
    3.完整表达图意。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试一试。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左边有4只兔子”和“右边有2只兔子”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一共有几只兔子”是要解决的问题。
    4.画一画,加深对图画问题的理解。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这道题的意思吗?
    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图意。教师可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板书:
    5.列式解答并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一共有几只要怎样解答呢?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教师指名汇报。
    预设1: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4+2=6(只)。
    预设2:右边有2只兔子,左边有4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2+4=6(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求一共有几只,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6.检验反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要怎样检查呢?
    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说在图中再数一数,检查是不是一共有6只兔子。
    [教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要注意看数有没有抄错,答案有没有算错。
    7.总结解决图画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在解决图画问题时,要先看懂图意,明确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再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想的时候还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形代替原图来表示图意,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解答完后,还要检查答案是不是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并适时指出重点: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设计意图]抓住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学生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8.举一反三。
    [教师]这道算式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
    学生交流汇报。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4+2”表示的事情,比如:左手有4颗棋子,右手有2颗棋子,一共有几颗棋子?
    [教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并列式解决吗?
    预设:左边有3条金鱼,右边有3条金鱼,一共有几条金鱼?可以列算式3+3=6(条)
    [教师]这个算式里面有两个“3”,这两个“3”意思一样吗?
    预设:两个3意思不一样,一个表示左边的3条金鱼,一个表示右边的3条金鱼。
    小结:通过看图,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了解大括号和问号在图中的含义,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2+5=7(只)或者5+2=7(只)。(教师可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2、5、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变式训练。
    (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列式解决。(重点理解大括号和“?”表达的意思)
    (2)摆一摆,再填空。(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
    (3)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说一说每一幅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3.思维训练:怎样才能使两个小朋友的气球同样多?(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认识了“ ”。
    2.认识了“ ”,表示求一共有几只(个)……,要用加法来计算。
    【课后作业】
    1.从教材48页练一练第5、6题中选取;
    【教学后记】
    2.3 用减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8课时 用减法解决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6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中加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内容,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后求还剩多少,是用减法计算。
    2.过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口述图意及列式计算。
    [难点]明确问题,知道要求的是哪一部分,并正确地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青蛙。看,几只青蛙蹲在荷叶上休息,两只顽皮的青蛙做起了游戏,它们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激起几朵浪花。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情境图。
    [教师]下面我们就去帮青蛙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完整表达图意。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图中荷叶上蹲着5只青蛙,跳走2只青蛙,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吗?
    预设:一共有几只青蛙?
    [教师]怎样列式解决呢:
    预设:5+2=7,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只”表示要求还剩几只。
    [教师]谁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还剩几只要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并汇报。
    预设1:5+2=7,还剩5只。
    预设2:7-5=2,还剩5只。
    预设3:7-2=5,还剩5只。
    [教师]这几位同学都说还剩5只,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呢?谁的对?谁的错?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后汇报。
    预设:学生会说不能用加法计算,因为一共有7只已经告诉我们了。
    [教师]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回答:减法)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就是从7只里面减去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这里有两道减法算式——7-5=2,7-2=5,它们都是对的吗?
    预设1:7-5=2这道算式也不对,这道算式等号后面是2,求的是跳走了几只,不是求还剩几只。
    预设2:7-2=5这道算式是正确的。因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从7只里减去2只,就剩下5只青蛙。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和表达,为自己点个赞吧!谁再来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2=5(只)
    3.检验反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应该要怎样检查呢?
    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
    预设:用得数5只加上跳走的2只,看是不是等于7只。
    小结:当“?”在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求的是一部分,表示用下面的总数减去上面已知的那部分,用减法计算。
    4.举一反三。
    [教师]这道算式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
    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7-2=5、7-5=2”表示的事情。
    [教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并列式解决吗?
    (第一幅图)预设:一共有7个茄子,右边有3个,筐里有几个?7-3=4(个)
    (第二幅图)预设:一共有6个松果,松鼠拿走一部分后,还剩5个,松鼠拿走了几个松果?6-5=1(个)
    小结:通过看图获取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明确问号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问号在大括号上面一侧,表示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6-4=2(只)。
    教师可追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变式训练:
    (1)看图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2)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2-4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三道题都是看图列式计算,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出图意,进一步理解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这是一道文字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深入理解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思维训练:填一填。(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第1.2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第3题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观察,也可以画图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已知“ ”,表示一共有6只(个)……,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课后作业】
    1.从教材48页练一练第5、6题中选取;
    【教学后记】
    2.4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9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7页—4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通过看图能明确条件和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学具:0-7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6和7的加、减法。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口算”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预设: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师挑选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第3-5页课件展示)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吗?
    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掌握“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再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大括号。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左边有4个●,右边有3个●,一共有几个●?
    [教师]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圆?你会列式计算吗?
    预设:4+3=7、3+4=7。
    4.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这幅图的意思谁会说?
    预设:左边有3个拨浪鼓,右边有个拨浪鼓。一共有几个拨浪鼓?列式:3+3=6(个),一共有6个拨浪鼓。
    [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变式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预设:不一样,一个“3”表示左边的3个拨浪鼓,一个“3”表示右边的3个拨浪鼓,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几个拨浪鼓?,把两边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5.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这道题谁会解决?
    预设:一共有7块糖果,盒子外面有2块糖果,盒子里面有几块糖果?知道总数求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7-2=5(块),盒子里面有5块糖果。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汇报。
    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如果出现错例,可以让其他学生说说应该怎样算。
    [设计意图]把计算练习趣味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2.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转盘中间的数减去旁边的数,并将所得到的差写在对应的格子里。
    预设: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
    3.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3题。
    同桌合作,拿出两张数字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出算式和结果。
    4.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1:原来有5个盒子,又搬来1个盒子,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盒子?算式是5+1=6。
    预设2:原来有6个盒子,搬走了2个,还剩几个盒子?算式是6-2=4。
    [教师]这两幅图都是小熊搬盒子,为什么一会儿用加法计算,一会儿用减法计算呢?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解决,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解决?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5.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6.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6题。
    [教师]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指名汇报。
    7.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7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趣味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算式卡片、得数卡片分别发给学生,由拿算式卡片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卡片的学生,或者拿得数卡片的学生去找拿算式卡片的学生。
    一部分学生玩游戏,另一部分学生当小裁判,说说同学找对了没有。
    8.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8题。
    [教师]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预设1:我看见有1个小朋友在摘向日葵。
    预设2:我看见院子门的左边和右边都有花。
    预设3:还有2个小朋友抱着玉米。
    预设4:图中还有茄子。
    [教师]同学们,图中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大括号”和“问号”呢!你们能在观察图后,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选择一个问题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利用秋天的情境图呈现的多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理解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进而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并体会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9.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两边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
    三、巩固提升
    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用“三句话”描述题意,并列算式解决问题。
    2.看图说意义并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并能够比较流利地说清图意。在完成两幅图的计算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讨论,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列算式解决问题。
    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教师]同学们,图中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大括号”和“问号”呢!你们能在观察图后,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选择一个问题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后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求总数用加法解决问题。
    3.求部分用减法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47页练一练中选取;
    【教学后记】
    2.5 8和9的加、减法
    【课题名称】第10课时 8和9的加、减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关于8、9的加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小棒、1~8的数字卡片。
    [学生]学具:小棒、点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6和7的加、减法计算。
    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填一填,回顾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拍手游戏。
    师生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说6、7的组成。
    3.一图四式。
    [教师]观察图,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预设:学生能根据图意快速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4.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7以内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探究8的加减法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50页上面左图。
    [教师]看一看图中漂亮的花朵。你能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5朵红花,3朵黄花。
    [教师]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呢?
    预设:学生能根据图列出4道算式:5+3=8,3+5=8,8-5=3,8-3=5。说加法算式时对应的图意会比较清楚,但要说清楚减法算式对应的图意还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道算式。
    [教师]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加法算式的含义同学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谁来说说减法算式的意思呢?
    预设1:一共有8朵花,其中红花有5朵,黄花有几朵?用算式8-5=3表示。
    预设2:一共有8朵花,其中黄花有3朵,红花有几朵?用算式8-3=5表示。
    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教师]仔细观察5+3=8,3+5=8这两道加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3,得数都是8,但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教师]仔细观察8-5=3,8-3=5这两道减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
    [教师]怎样把这四道算式的结果又快又准确地写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吗?
    预设:根据图来计算出结果。
    [教师]同一幅图,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列出四道算式,而且我们根据其中的一道算式可以得出另外三道算式的结果。
    [教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预设:根据8的组成来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当没有图的时候,我们计算时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会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明确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优越性。
    3.列举算式。
    (1)列举和是8的加法算式。
    [教师]除了5+3=8,3+5=8,你们还能写出哪些和是8的加法算式?如果有困难,可以用8根小棒摆一摆。
    预设:学生会说出1+7=8,7+1=8,2+6=8,6+2=8,4+4=8。如果学生没有说出0+8=8,8+0=8,教师可以加以提示。
    (2)根据加法算式写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写出了这些和是8的加法算式,你们能根据这些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吗?
    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写算式。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8-1=7,8-7=1,8-2=6,8-6=2,8-4=4,8-0=8,8-8=0。
    [教师]有一组算式比较特别,只能写出一道减法算式,你知道为什么吗?
    预设:学生在交流中明确8可以分成4和4,这里两个部分数字相同,所以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用数的组成来支撑算理,同时让学生列举算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探究9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50页上面右图。
    [教师]仔细观察,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预设:学生能比较快地列出5+4=9,4+5=9,9-5=4,9-4=5这四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写算式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写全所有的算式呢?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算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的?怎样算才算得快?
    预设1:根据一道算式,就能写出其他三道算式。
    预设2:根据9的组成来计算。
    2.根据9的组成写出其他算式。
    师:刚才有图的帮忙,写四道算式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图,你能根据9的组成,有条理地写出所有的算式吗?
    预设:可以先请学生示范解题,再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促进思维进一步提升,并逐步清晰地认识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组题都是根据一个数的组成计算的。例如,7和1组成8,就可以计算7+1=8,1+7=8,8-1=7,8-7=1这四道算式;或者只要算出7+1=8,根据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就能写出其他三道算式的结果。
    2.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同桌合作,一个人盖住点子卡片一部分,另一个人说减法算式。
    3.变式训练:
    (1)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看图列算式(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能根据图意快速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9最大,把它作为加法算式的得数,3和6相加得9,作为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1)看图数出结果。
    (2)利用8和9的组成。
    (3)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后记】
    2.6 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1课时 解决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难点]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51页情境图。
    [教师]森林里,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看,它们多开心!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七、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提取数学信息
    [教师]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仔细观察这幅图,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预设1: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
    预设2:树根处有6朵蘑菇。草地上有2朵蘑菇。
    预设3: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
    (二)解决问题
    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出示小鹿的情境图)
    [教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教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
    [教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检验反思。
    [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
    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在讲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
    (三)建立模型
    1.解决蘑菇的问题。
    出示蘑菇的情境图。
    [教师]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一算。
    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预设:树根处有6朵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朵蘑菇,一共有几朵蘑菇?
    [教师]一共有几朵蘑菇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答呢?(教师板书完整信息)
    预设:学生说出:6+2=8(朵)。
    [教师]为什么前面两道题我们都是用减法计算,而这道题用加法计算?
    预设:学生会说出:要求一共有几朵蘑菇,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预设1:一共有8朵蘑菇,树根处有6朵,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几朵?解答:8-6=2(朵)。(教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一共有8朵蘑菇,减去树根处的6朵,就等于树根旁边的草地上的2朵了,所以用减法。)
    预设2:一共有8朵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朵,树根处有几朵?解答:8-2=6(朵)。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提出这么多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它们。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解决天鹅的问题。
    出示天鹅的情境图。
    [教师]关于天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从哪里知道游走了3只?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同学们真棒!不仅找到了两条相关的数学信息,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预设学生回答:8-3=5(只)。
    [教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学生说出:从8只里面去掉3只,求剩下几只,要用减法计算。
    [教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解答对不对。
    预设:学生可能用游走的3只加上剩下的5只,得到原来一共有8只天鹅。可以判断解答的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有了之前解决小鹿问题的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提出问题并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对比交流。
    师:对比小鹿和天鹅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会发现两道题都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问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的是小鹿图直接给出了问题,天鹅图没有给出问题,需要自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了小鹿的问题后,对于天鹅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6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完成第1小题比较轻松,能完整表述题意。学生可能出错的是第2小题,因为图中的2只母鸡是干扰信息,学生可能出现8-4=4(只),10-4=6(只)这两种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共有10只鸡,你却要用8去减?”在讨论中得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2.变式训练:
    (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列式计算,最后检验算式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3)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检验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4)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要正确找出隐藏的数学信息,计算后要检查检验算式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吃了一半后,还剩4块,说明糖的一半是4块”。第2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对折一次后是3米,说明绳子的一半是3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分析题意:求“一共……”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求“还剩……”就是在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7题;
    【教学后记】
    2.7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12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2页—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8和9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8、9的加减法。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第一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青椒?筐里青椒的数量和外面青椒的数量合起来就是青椒总量。列算式是:6+3=9(个),一共有9个青椒。
    (第二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筐里蘑菇的数量和外面蘑菇的数量合起来就是蘑菇总量。列算式是:4+5=9(个),一共有9个蘑菇。
    3.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筐里有多少个青椒?从9里减去右面的3个青椒,就是筐里青椒的数量。列算式是:9-3=6(个),筐里有6个青椒。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计算练习趣味化,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下练习计算,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3.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教师]大家知道怎么玩转盘游戏吗?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转盘中间的数减去旁边的数,所得到的差写在对应的格子里。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教师可以任意挑选减数,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指名学生回答是怎样算的。
    4.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4题。
    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汇报,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5题。
    [教师]请你根据图意填写算式中方框里的数。
    预设: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数量填出答案,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才能填写正确呢?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例如想7和1组成8,方框里填1。
    6.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6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完成第1小题比较轻松,能完整表述题意。学生可能出错的是第2小题,因为图中的2只母鸡是干扰信息,学生可能出现8-4=4(只),10-4=6(只)这两种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共有10只鸡,你却要用8去减?”在讨论中得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7.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7题。
    预设:有了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会最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这里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其它的信息再提问题;有关小朋友、蝴蝶、花朵等的信息都隐含在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收集信息再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入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8题。
    [教师]比一比,填一填。
    预设:因为图中蜻蜓和荷花的排列是一一对应的,学生能很轻松地填出答案。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蜻蜓和荷花谁多谁少,再说说谁多几个或少几个。以一幅图两句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蜻蜓比荷花多几”,就是“荷花比蜻蜓少几”。
    三、巩固提升
    2.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正确的已知信息,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仔细观察图,找到已知信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4.看图提一道加法问题和一道减法问题,并解答。(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有了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收集信息再提出问题。加法问题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减法问题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指导学生按要求提出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第52页练一练中选取;
    【教学后记】
    3.1 10的认识
    【课题名称】第13课时 10的认识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4页-55页。
    【教学目标】
    1.体会10的基本含义,会读、写10以内的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0的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及掌握10的组成。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数字卡片10、小棒、圆片。
    [学生]学具:三角形学具、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数朋友?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好不好?(全班一起从0数到9)这些数朋友里,谁最大?谁最小?(学生回答:9最大,0最小。)
    [教师]在数学王国里,9总是以为自己是老大,老是欺负最小的0。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数学王国郊游的时间,9是队长,它走到0面前说:“你呀,没头没脑,代表一个都没有,你就排在最前面吧。”0听完后,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数字1走到0身边,和它一起想了一个办法让9哑口无言,你们知道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吗?
    预设:启发学生回答1和0组合成了10。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那10是否比9大?如果大,大多少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学习10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54页情境图。
    [教师]这幅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海洋馆。图中有什么?请你数一数。
    预设: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数数时可能未做到有次序地数,从而造成遗漏或重复,教师需再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如从左往右数或从上往下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有9个同学和1位老师,一共是10个人,一共有10只蝠鲼。
    [教师]我们在图中找到了数字10,现在请大家用学具来摆一摆10。
    学生动手摆10,教师指定两名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学具摆10进行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摆对了吗?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一下。
    [教师]大家的学具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10呢?
    预设:学生明确: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是10,所以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经历抽象出10的过程,从实物到学具,再到数字10,经历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2)生活中的10。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上有没有10?找一找。
    预设:学生会说自己的手指、脚趾都可以用10来表示。
    [教师]老师发现教室里也有10,我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和我玩一个游戏。(先点9名同学上去站成一排,提问:再增加几人就是10人?学生回答:1人。再点1名同学上台和前面的9人站成一排。)现在请听指令做动作,请从左数第10个人跳两下,请从右数第10个人和大家招招手。
    学生按要求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图中通过观察找到数字10,紧接着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数数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9和10谁大、谁小呢?我想要用计数器拨出10,可以怎么拨?
    预设:有的学生说1个1个地拨,拨9个珠子后再拨1个珠子就是10个;有的学生说2个2个地拨;还有的学生说5个5个地拨。教师引导学生边拨边数。
    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同学们经常用到直尺,观察一下,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所有数都大。
    (2)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
    [教师]请你说出这两幅小正方体图各有多少个,再比较大小。
    预设:由于式子中未写出“9”“10”比较的对象,学生可能会不清楚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意来填写并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数器、直尺图、小正方体图进一步体会10在9的后面,10比9多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探究10的组成
    (1)在操作中掌握10的组成。
    [教师]如果让你把10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呢?请你用10根小棒摆一摆,再填数。(课件出示教科书55页上面的题)
    预设: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如果有困难,教师先示范一遍,再让全班学生按照顺序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①交流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教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②小游戏“凑10”。
    师:我们来活动活动小手指,玩一个凑数游戏,我的手指比出一个数,你们手指比出另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要能凑成10。
    例如:教师说“我出5”,学生说“我出5”,师生一起说“5和5凑成10”。
    师生一起玩游戏。
    [设计意图]“凑10”游戏,用手指和口令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学习10的写法。
    [教师]你会写10吗?首先观察一下10像什么。(第26页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10。(播放10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写10。
    预设: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在田字格的左半边写1,右半边写0。特别强调先写1再写0,从左往右书写。
    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并展示其作品,对于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
    学生完成教科书55页的书写练习。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55页做一做。
    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同桌合作完成。
    2.教材第55页。
    简单介绍我国古代怎样用算筹表示数。
    3.变式训练:
    (1)请你补充完整,凑成10。(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补充完整后说一说几和几凑成10。
    (5)比一比。(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先数一数,在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6)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借助尺子图填空。
    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把10先分成5和5,再分每个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0、1、2、3、4、5、6、7、8、9、10。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3题;
    【教学后记】
    3.1 10的加、减法
    【课题名称】第14课时 10的加、减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6页。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10的组成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关于10的加减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圆片。
    [学生]学具:0-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口令。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对一个数,同学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合起来要正好是10。
    师生一起玩游戏。
    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迅速说出另一个数。
    2.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九、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学习“9+1=10”及相应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10个白色圆圈。
    [教师]你喜欢涂色吗?来给圆片涂色吧。
    预设:10个圆片,涂了1个,还剩9个没有涂。
    [教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1:有1个蓝色的圆圈,9个白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1+9=10。
    预设2:有9个白色的圆圈,1个蓝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9+1=10。
    预设3:有10个圆圈,拿走1个蓝色的圆圈,还剩9个白色的圆圈,10-1=9。
    预设4:有10个圆圈,拿走9个白色的圆圈,还剩1个蓝色的圆圈,10-9=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四道算式。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的呢?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是运用1和9组成10来进行计算的。1和9、9和1都可以组成10,反过来,10可以分成1和9,也可以分成9和1。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图四式”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或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来完成计算。
    2.学习“8+2=10”及相应的加减法。
    [教师]还可以怎样涂色呢?
    预设:10个圆片,涂了2个,还剩8个没有涂。
    [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根据之前的经验,多数学生很轻松能说出四道算式,并说出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考。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是运用2和8组成10来进行计算的。2和8、8和2都可以组成10,反过来,10可以分成2和8,也可以分成8和2。
    [教师]请仔细观察加法算式,再联系图的意思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根据图意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写出一道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使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3.自主学习“3+7=10,4+6=10,5+5=10”及相应的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56页上面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会说出:3+7=10,10-3=7,10-7=3;4+6=10,10-4=6,10-6=4;5+5=10,10-5=5。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教师]你们是怎么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的呢?
    预设:有了9+1=10,8+2=10的学习经验,学生能更快地计算出这些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实物图或点子图,直接想10的组成来完成计算。
    4.加深记忆
    (1)儿歌记忆
    课件出示凑十歌,齐读记一记
    (2)找朋友
    拿出卡片0-10的数字卡片,找一找哪两张卡片相加得10。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5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教材第56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订正。
    预设:抓住学生的错题进行交流,问一问怎样算,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说出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当想不出结果时,可以配合手指算一算,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变式训练:
    (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7)算一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指出几道算式,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8)送信。(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再连线。
    (9)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计算得数是10的加、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组成计算外,还可以想加算减法。
    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可以想比7小的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10的加、减法
    2.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3.计算得数是10的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组成计算外,还可以根据相对的加法算式计算,即想加算减法。
    【课后作业】
    3.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4、5题;
    【教学后记】
    3.3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15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7页—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10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
    2.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与加、减法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数字10的序数含义。
    课件出示计数器:
    [教师]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再添上一颗呢?
    2.10的组成。
    (1)玩游戏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对一个数,同学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合起来要正好是10。
    师生一起玩游戏。
    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迅速说出另一个数。
    (2)比大小
    [教师]请你说出计数器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
    预设:由于式子中未写出“9”“10”比较的对象,学生可能会不清楚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意来填写并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加减法
    [教师]你能根据10的组成写出加减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解决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有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预设:一共有10只小兔子,外面有3只,房子里有几只?用减法计算,10-3=7(只),所以房子里有7只小兔子。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填写比较轻松。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例如,为什么要在8和10之间的方框里填9?还可以让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如排在6和8中间的数是几,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记忆。
    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学生按要求数数)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从10倒着数到0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在火箭发射的时候。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57页第2题火箭发射图,再填一填,实际感受火箭发射倒计时数数的情境。
    3.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学生汇报时可以一边做手势一边说组成。
    4.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熊猫拿了两张卡片,一张是4,如果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猜一猜另一张是几。(另一张是6)你还能找出其他相加得10的两张卡片吗?
    [设计意图]通过选卡片游戏,巩固10的组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5题。
    [教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我们干什么?把答案填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预设:学生知道是用10分别减去下面的数,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比赛之前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6.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6题。
    预设:这道题的后半部分有多种答案。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目的。
    7.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要求用三句话说清题意。
    8.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8题。
    [教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预设:图中有10个小朋友,7+3=10。
    教师追问:为什么选择用加法进行计算?
    预设:学生会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左边的女生和右边的男生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进行计算。
    [教师]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7+3=10表示什么?
    预设:学生说出:7表示左边的7个女生,3表示右边的3个男生,7+3=10表示把左边的7个女生和右边的3个男生合起来。
    [教师]表达得真清楚,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看看除了小朋友外,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
    学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预设1:图中的小鸟可以用7+3=10来表示,因为左边有7只小鸟,右边有3只小鸟,一共有10只小鸟。
    预设2:图中的花可以用7+3=10来表示,因为有7朵红色花,有3朵黄色花,合起来是10朵花。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用7+3=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用7+3=10来表示,只要一部分是7,另一部分是3,求一共有多少就可以用7+3=10来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找出情境中能用此算式表达的具体事物。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
    9.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9题。
    有了第8题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用10-4=6讲数学故事。答案不唯一,如:花丛里一共有10只蝴蝶,一阵风吹来,飞走了4只,还剩下6只蝴蝶。
    三、巩固提升
    3.(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仔细观察图,找到已知信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1.从教材第57页练一练中选取;
    【教学后记】
    3.4 连加、连减
    【课题名称】第16课时 连加、连减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59页情境图上面的部分。
    [教师]看,小男孩在给小鸡喂食。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看见了什么?
    预设:学生说出:有5只小鸡在吃米。
    [教师]继续观察,你又看见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预设1:跑来了3只小鸡。
    预设2: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教师]你觉得谁说得更准确?想一想,3只小鸡是怎样来的?是一起来的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3只小鸡是分两次来的。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叙述图意,感知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意在为学生完成从一步加法到两步加法的迁移提供基础。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尝试列式表达模型。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会说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们会列式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又跑来1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要把5只、2只、1只全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2+1。(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2”“1”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会说出:有3个数,两个加号。
    [教师]请同学们给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样把3个数合起来,也可以用加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教师]这道算式读作:5加2加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算式)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叙述事情发展顺序到用算式表达图意,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出算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师]5+2+1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5+2=7,再算7+1=8。(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5+2=7算的是什么,7+1=8算的是什么。)
    [教师]对,我们先算5+2=7,再算7+1=8。(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7”要写出来。)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小结:三个数相加,我们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用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设计意图]计算顺序是连加教学的难点,学生可能通过数数或者生活经验得到算式的结果,但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比较模糊。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最终抽象出算式的计算顺序。
    3.迁移,建立连减模型
    (1)尝试列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59页情境图下面的部分。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小鸡,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
    [教师]根据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会说出:剩下多少只小鸡?
    [教师]你会列式吗?
    预设:学生说出8-2-2。
    [教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里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师](教师指着8-2-2)这个算式读作“8减2减2”(学生齐读),8-2-2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8-2=6,再算6-2=4。(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8-2=6算的是什么,6-2=4算的是什么。)
    [教师]对,我们先算8-2=6,再算6-2=4。(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6”要写出来。)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补充课题:连减)
    师小结: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的算式叫作连减算式。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对比归纳。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减,与连加的运算顺序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连加的经验,无论是算式模型的表达,还是运算顺序的实践,学生可以从中迁移,进而建立连减经验。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59页做一做。
    [教师]请大家按照图意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2.变式训练:
    (1)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3.思维训练。
    (1)(思维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可以用10减去已知数。
    (2)(思维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可以帮助学生画图理解,不要忘记加小强本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减)叫作连加(连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课后作业】
    4.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后记】
    3.5 加、减混合
    【课题名称】第16课时 3.5 加、减混合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教师]这里有两组口算练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学生回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60页情境图的第一组图。
    (1)理解图意。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吗?
    预设:学生完整表达: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情境图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题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
    (2)尝试列式。
    [教师]同学们,求现在有多少只天鹅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用算式把天鹅飞来、飞走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
    [教师]请你结合图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就用4+3来表示,又飞走2只,就再减去2,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情境图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混合算式的认识。
    (3)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从图上可以看出4+3-2的结果是多少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预设:学生说出:先算4+3=7,再算7-2=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
    [教师]“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
    预设:联系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7表示飞来了3只天鹅后一共有7只天鹅,又飞走2只,就用7-2。
    [设计意图]结合图中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60页情境图的第二组图。
    (1)理解图意。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2)尝试列式并计算。
    [教师]同学们,求现在有多少只天鹅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用算式把天鹅飞走、飞来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3。
    [教师]请你结合图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就用4-2来表示,又飞来3只,就再加上3,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着算式4+3-2和4-2+3)第一个算式大家会算了,第二个算式又该怎么算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预设:学生说出:先算4-2=2,再算2+3=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2。
    (3)观察比较,总结运算顺序。
    [教师]请仔细观察4+3-2和4-2+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1:第一道算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第二道算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预设2:它们都是从左往右算。
    [教师]这两道算式中都有加法和减法,我们把这一类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算。(板书:从左往右计算)
    学生完成教科书P60情境图中算式的填写。
    (4)小结。
    师:关于加减混合运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你认为计算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要记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教师]看到你们这么会解决问题,小鸭子们也来了,它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请你仔细观察,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出:水里原来有6只小鸭,来了3只,又走了4只,现在水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6+3-4=5。(教师追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变式训练: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0)看图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先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义,再列算式。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
    (11)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12)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7→8增大,先加7+2=9;9→8减小,所以9-1=8。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叫作加、减混合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4题;
    【教学后记】
    3.6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18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页—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掌握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应用正确的方法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了解连加的含义。
    [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
    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一共有多少,就是要把三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了解连减的含义。
    [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
    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还剩多少,就是要从整体中减去其中的两部分,用减法计算。
    3.加、减混合
    [教师]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会计算吗?
    预设: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请你观察,每组算式的连加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的第一步计算是第一个算式,第二步计算是第二个算式,连加算式就是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了。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图意并说出计算过程。
    3.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题。
    指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再计算。
    预设:学生明确连续加2和连续减2的意思后,能准确计算。
    4.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让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代表进行计算。
    预设: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
    5.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6.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6题。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图意并说出计算过程。
    7.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行与列,知道每一行是哪三个数相加,每一列是哪三个数相加。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准确地计算。
    8.教材第62页“你知道吗?”
    简单介绍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计算。
    三、巩固提升
    4.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5.看谁做的都对(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第1、2题计算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6.(变式训练第3-4题课件展示)
    第3、4题看图列式计算,先说一说图是什么意思,再列式计算。
    4.(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解决。
    5.填数,使横行、竖行的3个数相加都等于8(变式训练第6题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横与竖列,知道每一行是哪三个数相加,每一列是哪三个数相加。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6.看谁填得对(变式训练第7题课件展示)
    填未知数,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知的数。
    7.(变式训练第8题课件展示)
    教师提示: 10去掉1是9,找到和是9的两组数填空。答案不唯一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根据图意判断用连加还是连减。
    2.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来计算。
    【课后作业】
    1.从教材61页练一练中选取;
    【教学后记】


    4.整理和复习
    【课题名称】第19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2.在观察、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整理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减法的能力。
    [难点]主动探索和发现加法算式表的排列规律。
    【课前准备】
    17.[教师]教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
    18.[学生]学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二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6-10的认识以及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
    [教师](课件出示“知识图”)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知识图”。你也画一画、写一写吧!
    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轴:
    [教师]10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
    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
    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
    2.复习比较大小。
    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3.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
    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用手指出数,另一人用手指出的数必须与它凑成6。
    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大家用这种游戏方式玩一玩7、8、9的组成的游戏。(学生玩游戏)
    师生一起玩10的组成的游戏。
    小结: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4.复习6-10的加减法。
    [教师]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解决?
    预设:左边兔子采了3朵蘑菇,右边兔子采了四朵蘑菇,求两只兔子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几朵,用加法计算,列算式是:3+4=7(朵)或者4+3=7(朵)。
    [教师]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预设: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如2和5组成7,所以2+5=7;9可以分成4和5,所以
    9-4=5。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吗?
    预设:4+5=9、5+4=9、9-5=4、9-4=5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5.复习连加、连减。
    [教师]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6.复习加、减混合。
    [教师]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预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7.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表。
    [教师](教师快速将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这些都是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动物们说,这么多的算式,看得眼花缭乱,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重新排列,让小动物们能很快记住这些算式吗?
    小组讨论,自主排列加、减法算式。
    预设:学生可能会根据计算结果分类,也可能根据结果的大小顺序进行分类。教师注意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最后课件呈现整理后的加、减法表。
    教学提示:整理加、减法算式表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算式、去整理,也可以出示整理好的、不完整的加、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让学生补充完整。
    (1)[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加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第二个加数都相同。
    预设2:横着看,每一行算式的得数都相同;从左往右各行第一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少1,第二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
    预设3:斜着看,每一行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相同,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2)[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减数相同,被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
    预设2:横着看,每行从左往右,被减数相同,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
    预设3:斜着看,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或变小,得数不变。
    (3)[教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试试看。
    教师任意指算式,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教师]计算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每一行的结果都相等;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字依次多1,第二个数字和上面的一样,结果依次多1。
    教学提示任意指一道算式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使学生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4)[教师]分别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1:一个数加0还得原数。
    发现2:一个加数依次多1,另一个加数不变,得数依次多1 。
    发现3:一个数减0仍得这个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纵、横两个方向对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表进行有序观察、探索,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
    三、综合应用
    1.照样子填数。(综合应用第1题课件展示)
    根据数的组成填数。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综合应用第2题课件展示)
    小组比赛计算,集体订正,交流时说一说计算顺序。
    3.在○里填上“>”“<”或“=”。(综合应用第3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4.看图列式计算。(综合应用第4题课件展示)
    第1题:根据图意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结合图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出综合算式。
    5.数一数,填一填。(综合应用第5题课件展示)
    注意区分“几”和“第几”。
    6.(综合应用第6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7.变式训练(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式计算。
    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这道题根据等量代换找关系。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10以内数的顺序。
    2.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后记】
    5.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20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5页—6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提高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学习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请用你勤快的小手写一写。
    学生书写0-10数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关于这些数,你知道哪些知识?
    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
    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
    [教师]我们知道数到几就是第几个,读读这道题,你会吗?
    课件出示习题,同桌相互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比较大小。
    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3.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
    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用手指出数,另一人用手指出的数必须与它凑成6。
    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用这种游戏方式玩一玩7、8、9的组成的游戏。(学生玩游戏)
    师生一起玩10的组成的游戏。
    小结: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4.复习6-10的加减法。
    [教师]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预设: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如2和5组成7,所以2+5=7;9可以分成4和5,所以
    9-4=5。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吗?
    预设:5+4=9、4+5=9、9-4=5、9-5=4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5.复习连加、连减。
    [教师]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6.复习加、减混合。
    [教师]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预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
    按照数的顺序连线。
    2.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
    3.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教师]说说为什么第一题选择用加法解决,第二题选择用减法解决。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在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明确大括号摆放的位置不同,但意思
    是相同的,都表示“合起来”的意思。第一题是求上面和下面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一共有9只蜗牛,爬走了2只,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4.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仔细观察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用什么信息解答,再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预设:可能有的学生会将图中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加起来,如7+3+3,如果出现这种错例,
    让学生明确要求的是一共有多少只熊猫,与小鸟的数量无关,3只小鸟的信息是多余的。如果没有出现错例,教师也要追问“为什么不用3只小鸟的信息”。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经历从复杂信息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分析
    进一步明确方法,认识到所选择的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有直接的联系。
    5.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5题。
    [教师]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时注意结合图意说清算式的含义。
    6.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6题。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7.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7题。
    先根据数的组成找到有关系的3个数,再写加减法算式。
    8.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8题。
    可以写出所有的数,再选择最小的数。
    三、巩固提升
    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找到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算式解决。
    2.算出每个图形算式的得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等量代换,把图形换成数字再计算。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教学提示:把给出的十个数分成五组,使每组中两个数相减的得数相等,从而组成等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1.从教材65页练一练中选取;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上册(2024)10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2024)10的认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