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图表专项7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学案
展开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山坡不同走向及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及迎风坡和背风坡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自然带分布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以太行山为例:
(3)同一山体两侧垂直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①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比阴坡高。如图1所示。
②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
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图2所示。从降水与蒸发两方面综合考虑:阳坡降水量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量也大于阴坡,因而组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差,因此阳坡森林的分布上限比阴坡低。
③具体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组合状况,看是热量起主导作用还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主导作用。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判读流程]
图表信息获取
判读流程:a.亚热带季风 横断山脉 b.较高 气候
c.背 焚风效应
尝试解答:(1)D (2)C
秦岭正处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域,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秦岭中部太白山的落叶阔叶林由3层(基带、典型垂直带和先锋性亚带)结构和5个亚带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带幅最宽的“超级垂直带”。先锋性亚带以极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将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范围向上扩展了大约500 m。下图为秦岭太白山山地垂直分异图。据此完成1~3 题。
1.与北坡相比,秦岭太白山南坡自然带更完整,其直接原因是( )
A.海拔差异大 B.自然带数量多
C.自然带类型多样 D.地形更平缓
2.根据秦岭太白山先锋性亚带的分布位置,推测其植被特点为( )
A.耐旱性强 B.耐寒性强
C.竞争性弱 D.针叶林为主
3.秦岭太白山形成山地“超级垂直带”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区域气候的稳定性 ②落叶木本植物的多样性
③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④山地垂直带谱的不完整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C 2.B 3.B 第1题,读图可知,南坡自然带类型多样,基带为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C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先锋性亚带以极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将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范围向上扩展了大约500 m,即落叶阔叶林向高海拔扩展,占据了针叶林的部分空间,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故其植被耐寒性强,B正确。第3题,“超级垂直带”指的是秦岭中部太白山的落叶阔叶林空间占据范围广。秦岭正处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域,①错误,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落叶阔叶林由3层(基带、典型垂直带和先锋性亚带)结构和5个亚带组成,落叶木本植物种类多,②正确。山地垂直带谱的不完整性影响的是自然带的类型,④错误。故选B。
山地虽然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却拥有全球87%的物种。尤其在热带山地,不单单是乔木,群落里的各层片(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垂直地带性,导致植被类型发生多次更替,形成复杂的山地垂直带谱。下图为美洲、欧洲、日本代表性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山地物种多样性丰富主要是因为( )
A.人为干扰相对少
B.土地肥力比较高
C.环境保护力度大
D.水热条件变化大
5.影响阿尔卑斯山和富士山常绿针叶林带分布下限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基面高度
C.洋流 D.山体坡向
4.D 5.A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拔的变化,山地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
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呈现垂直变化,因此山地物种多样性丰富主要是因为水热条件变化大,D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阿尔卑斯山常绿针叶林带分布下限海拔比富士山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纬度较高,在北纬45°到北纬48°之间,而富士山位于北纬35°附近。而垂直自然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富士山纬度更低,相同自然带出现的下限海拔更高。因此影响阿尔卑斯山和富士山常绿针叶林带分布下限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纬度位置,A正确。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练习题 第41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形专项突破11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练习题 第41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形专项突破11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共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6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6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共5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典图判读7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典图判读7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