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公园里面花香四溢,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分解成原子2.(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电子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2022秋·湖南株洲·九年级统考期中)2022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三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福建舰”成功下水,在其建造时用到了大量钛合金,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分别为A.26、22 B.22、26 C.48、22 D.26、484.(2023春·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中)观察下列图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化学性质相似B.②③所代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C.④中X=8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g5.(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6.(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漫天沙尘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氧气和液氧均有助燃性: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微粒间的间隔改变7.(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在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汽化,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上述文字中隐含的分子性质: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的体积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食物腐败一分子发生变化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了—分子很小C.酒精挥发一分子间间隔变大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9.(2022·山西吕梁·统考模拟预测)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至-183℃,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降温过程中氧分子变小 B.液氧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降温后,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液态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10.(2023·安徽·校联考二模)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B.水蒸气冷凝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蒸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1.(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 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物为混合物 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12.(2022秋·江西萍乡·九年级统考期中)江西萍乡的武功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8.1%,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也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 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下列有关负氧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保持静止状态 B.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C.纯净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D.负氧离子与氧气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13.(2022秋·吉林四平·九年级统考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夏天轮胎易爆胎——轮胎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氯原子与氯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一滴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氧化反应B.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纯净物C.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二、填空题(共56分)15.(8分)(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16.(14分)(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中,A、B、C、D、E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17.(12分)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指定的化学符号。①3C ;②钙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④2个钠离子 。(2)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粒子具体名称或者符号,下同);不变的微粒是 。18.(14分)(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a表示的是 ,b表示的是 。(2)图2是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读图可以看出,原子在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改变的是 ,一定不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钠原子和钠离子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因是 。三、科学探究题19.(1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 ____.【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__,该实验说明了_ _____.【分析讨论】①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 ____.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_____.【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_____.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_ _____.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公园里面花香四溢,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分解成原子【答案】A【详解】公园里面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A。2.(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电子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C【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但是实际上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不符合题意;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错误,不符合题意;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符合题意;D、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秋·湖南株洲·九年级统考期中)2022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三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福建舰”成功下水,在其建造时用到了大量钛合金,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分别为A.26、22 B.22、26 C.48、22 D.26、48【答案】B【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48-22=26。故选B。4.(2023春·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中)观察下列图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化学性质相似B.②③所代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C.④中X=8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g【答案】C【详解】A、①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④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①④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B、②是铝离子,铝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③是氖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38=2+8+18+X+2,X=8,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故选C。5.(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答案】A【分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判断元素种类根据原子的质子数。【详解】A、氧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是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B错误;C、中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C错误;D、核外电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D错误。故选A。6.(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漫天沙尘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氧气和液氧均有助燃性: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微粒间的间隔改变【答案】A【详解】A、沙尘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氧气和液氧均有助燃性,是因为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改变,微粒间的间隔改变的缘故,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7.(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在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汽化,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上述文字中隐含的分子性质: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的体积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详解】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降低,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汽化,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B。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食物腐败一分子发生变化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了—分子很小C.酒精挥发一分子间间隔变大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答案】D【详解】A、食物腐败后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了,说明分子很小,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的体积变大,由液态变为气态,选项正确;D、热胀时,物质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随之变大,遇冷时,物质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随之变小,即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错误;故选D。9.(2022·山西吕梁·统考模拟预测)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至-183℃,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降温过程中氧分子变小 B.液氧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降温后,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液态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详解】A、降温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C、降温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液态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故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故选D。10.(2023·安徽·校联考二模)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B.水蒸气冷凝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蒸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答案】B【详解】A、海水变为淡水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说法正确;B、水蒸气冷凝为水,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本身不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D、光热作用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说法正确。故选B。11.(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 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物为混合物 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中一个氢分子未参与反应,故生成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2秋·江西萍乡·九年级统考期中)江西萍乡的武功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8.1%,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也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 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下列有关负氧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保持静止状态 B.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C.纯净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D.负氧离子与氧气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保持运动状态,错误;B、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故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正确;C、纯净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负氧离子带电荷,氧气分子不带电荷,化学性质不同,错误。故选B。13.(2022秋·吉林四平·九年级统考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夏天轮胎易爆胎——轮胎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氯原子与氯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一滴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A【详解】A、夏天轮胎易爆胎,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数目不变,符合题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氧气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C、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D、一滴水中约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1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氧化反应B.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纯净物C.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答案】C【详解】A、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化合反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A说法错误;B、由示意图中物质的构成可知,第一个图中是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第二和第三个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说法错误;C、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说法正确;D、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6分)15.(8分)(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答案】(1)①②⑥ (2)①②④ (3)⑤ (4)③【详解】(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①②⑥;(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④;(3)一个质子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质量都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⑤;(4)质子一定带正电荷,离子可能带正电荷,故填:③。16.(14分)(2022秋·甘肃甘南·九年级校考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 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中,A、B、C、D、E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答案】(1)氮元素(2) 101 157(3) 7 得 C BC【详解】(1)物质由元素组成,则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中子数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258-101=157,故填:101;157;(3)①由图可知,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故填:7;得;②A的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2+7=9,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的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C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E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因此属于阳离子的是C;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则属于稳定结构的是BC,故填:C;BC。17.(12分)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指定的化学符号。①3C ;②钙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④2个钠离子 。(2)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粒子具体名称或者符号,下同);不变的微粒是 。【答案】(1) 3个碳原子 Ca O 2Na+(2)氢分子、氧分子或O2、H2氢原子、氧原子或O、H 【详解】(1)①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3C表示3个碳原子;②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2)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故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该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8.(14分)(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a表示的是 ,b表示的是 。(2)图2是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读图可以看出,原子在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一定改变的是 ,一定不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钠原子和钠离子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因是 。【答案】(1) 原子 分子(2)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层数 属于 核内的质子数相同(或核电荷数相同)【详解】(1)铜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由图可知: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结构中的电子数一定改变,电子层数可能改变,而质子数一定不变,因此化学变化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或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三、科学探究题19.(1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 ____.【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__,该实验说明了_ _____.【分析讨论】①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 ____.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_____.【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_____.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_ _____.【答案】 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在不停地运动 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析】[进行实验]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实验改进]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讨论](1)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2)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试液都放在了棉花团上;[拓展延伸](1)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2)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分子的远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