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原卷版+解析)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3走进化学实验室(专题训练)【十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训练)【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训练)【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41页。
\l "_Tc16452" 【题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l "_Tc31833" 【题型3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4
\l "_Tc846" 【题型4 科学探究的意义】7
\l "_Tc846" 【题型5 猜想与事实验证】7
\l "_Tc846" 【题型6 化学的研究领域】8
\l "_Tc846" 【题型7 蜡烛燃烧实验】9
\l "_Tc5338" 【题型8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12
\l "_Tc31833" 【题型9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12
\l "_Tc846" 【题型10 化学反应的实质】12
\l "_Tc16452" 【题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2022秋•红山区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B.接种疫苗标志
C.新冠病毒D.二氧化碳分子
2.(2022秋•河间市校级期末)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3.(2023•兰州模拟)下列叙述与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不一致的是( )
A.比较法: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B.推理法: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定量实验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控制变量法: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
4.(2022春•南关区校级期末)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B.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5.(2021•南岗区校级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组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l "_Tc5338"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6.(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2022秋•淄川区期末)小明在家里装修后的垃圾里发现一块透明的材料。他想知道该材料的材质,根据断口比较锋利,他猜测是玻璃。“他猜测是玻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A.发现问题B.查阅资料C.猜想与假设D.设计实验
8.(2022秋•桓台县期末)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是( )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认真听讲D.交流反思
9.(2021秋•襄都区校级月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两个小题.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是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2)按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取用盐的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质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10.(2021秋•东平县校级月考)下面是某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11.(2022秋•潞州区月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超市出售两种食用盐,一种标明是加碘盐,一种是低钠盐,这两种盐哪一更咸?小组同学开始探究:
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
(1)问题一:这样的盐水能不能尝? 。
(2)问题二: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填字母序号)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得出结论 D.设计实验方案
(3)问题三: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字母序号)。
A.食盐的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12.(2021秋•泰山区期中)为验证铁粉做干燥剂干燥食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包使用过一段时间的铁粉干燥剂和一小包纯净铁粉,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何验证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
(2)对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进行外观观察,发现干燥剂中有棕红色物质,而纯净铁粉是黑色;
(3)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发现纯净铁粉能完全被磁铁吸引,而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有部分物质不能被吸引;
(5)实验中用到的都是物理方法,操作简单,还有哪些化学方法也可以证明铁粉做干燥剂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呢?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
\l "_Tc31833" 【题型3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3.(2022秋•绥宁县期末)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
A.氢气 氧气 氮气 B.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C.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氧气 氢气
14.(2023春•南宁期中)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15.(2023春•青原区校级月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增多的是( )
A.N2B.O2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稀有气体
16.(2022秋•兴城市期末)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17.(2022秋•福清市期中)(多选)某实验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类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B.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吸气时要关闭B,打开A
D.可以证明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
18.(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1)小团同学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加 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小结同学通过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伸入① ,并观察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② 。
19.(2022秋•淮南月考)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导管口 (选填“A”或“B”,下同)吸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_(“无明显变化”或“变浑浊”,下同),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多”或“少”,下同).
(2)然后由导管口 吹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3)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20.(2023•绿园区开学)小明、小强、小琳三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如图A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填序号)。
A.猜想和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实验结论
(2)小琳同学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如图C所示,小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21.(2022秋•安新县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图乙实验操作能证明石蜡燃烧有 生成,证据是 。
(2)图丙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2022秋•濮阳县期中)小华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1的现象是:甲瓶中木条继续燃烧,乙瓶中木条熄灭,说明
;
(2)实验2的现象是 ,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23.(2021秋•渑池县期中)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该实验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什么相同?
。
(2)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l "_Tc846" 【题型4 科学探究的意义】
24.(2021•长春模拟)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B.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
C.探究盐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是H+
D.探究滴加了酚酞试液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25.关于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正确认识。
科学探究要坚持 的态度。
科学探究 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 修改实验数据。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应该质疑原知识或者
原知识。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 ,科学探究的始点 ,
是判断某条发现是否可信的依据。
\l "_Tc846" 【题型5 猜想与事实验证】
26.(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小明在化学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缺失的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氯化钠”。对于可能是氯化钠,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直接将“氯化钠”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D.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27.(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H2SO4)生成
B.探究氢氧化铜(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
C.探究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镁(Mg(OH)2)
D.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28.已知:①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②水具有灭火作用。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
(1)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 。
(2)你的假设是 。
(3)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 。
A.实验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和同学讨论
(4)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 。
\l "_Tc846" 【题型6 化学的研究领域】
29.(2023春•五常市月考)2022年初至今,德尔塔、奥密克戎高传染病毒至第三波疫情爆发、地区战争爆发!虽然我们的生活也因此遭受影响,但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科学知识战胜困难。如图在生活事件中不能体现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大力研发合成新药物,治疗新冠肺炎
B.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缓解民生问题
C.大力研发合成新材料,摆脱特种材料的依赖(如“金属镍”)
D.大力开发新能源,去化石能源化,逐渐化解能源危机
30.(2023•平遥县一模)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目前仍处于无人探测阶段,下列探测目标与化学有关的是( )
A.探测地月空间环境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C.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D.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
31.(2023•思明区三模)2022年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创新海水电解制氢技术
B.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
C.温和压力条件下合成乙二醇
D.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32.(2022秋•岳麓区校级月考)(多选)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
A.开发新能源B.开发计算机新软件
C.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33.(2022秋•沂源县校级期中)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 物质。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 、 、环境保护、 等。
34.(2022秋•龙江县校级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 、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l "_Tc846" 【题型7 蜡烛燃烧实验】
35.(2023春•裕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放热,石蜡熔化
C.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D.吹灭蜡烛后产生一缕白烟
36.(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37.(2022秋•栖霞市期末)(多选)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
A.如图实验: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
B.如图实验: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
C.如图实验: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
D.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
38.(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请你仔细观察一支燃着的蜡烛,完成下列问题。
(1)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液态,石蜡熔化属于 (“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3)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是 。
39.(2022秋•张店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外焰、内焰、焰心)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元素.
40.(2022秋•高青县期末)小芳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41.(2022秋•河口区期末)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填字母)温度最高。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3)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一股白烟,班级同学对白烟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探究:a.甲同学猜想白烟是二氧化碳,他进行的实验是: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 。甲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白烟是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
42.(2021秋•冷水滩区校级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两个空集气瓶,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瓶口均用玻璃片盖好。(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①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 ;(填字母)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 ;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
(4)试解释家用燃气灶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圆支架的原因:
;
\l "_Tc5338" 【题型8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43.(2021•淄博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44.(2021秋•恩施市期中)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
及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l "_Tc31833" 【题型9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5.(2022•西峡县一模)图示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和用途无关的是( )
A.氨气易溶于水B.氨水可作氮肥
C.氨气能与水反应D.氨水显碱性
46.(2021秋•上思县期中)在一空瓶中放入燃着的木条后盖严,木条火焰逐渐熄灭.说明 .燃烧后,在冷却的瓶中放下一只小虫,再盖严,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l "_Tc846" 【题型10 化学反应的实质】
47.(2022秋•溆浦县校级期中)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B.原子C.质子D.元素
48.(2022秋•莱西市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经常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所以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
49.(2021秋•徐汇区期中)(多选)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不一定发生变化
B.原子一定不发生变化
C.元素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
50.(2021春•乐清市期中)如图是两个与水有关的实验,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选填“A”或“B”);从微观角度看实验B中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训练)【十大题型】
TOC \ "1-3" \h \u
\l "_Tc16452" 【题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4
\l "_Tc31833" 【题型3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8
\l "_Tc846" 【题型4 科学探究的意义】15
\l "_Tc846" 【题型5 猜想与事实验证】17
\l "_Tc846" 【题型6 化学的研究领域】19
\l "_Tc846" 【题型7 蜡烛燃烧实验】21
\l "_Tc5338" 【题型8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28
\l "_Tc31833" 【题型9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9
\l "_Tc846" 【题型10 化学反应的实质】30
\l "_Tc16452" 【题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2022秋•红山区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B.接种疫苗标志
C.新冠病毒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B
【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解:A、图中为原子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B、图中为接种疫苗的标志,不属于模型,故选项正确。
C、图中是新冠病毒模型,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D、图中是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2秋•河间市校级期末)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答案】B
【分析】根据观察的定义分析解答.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解答】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错误;
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正确;
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看到,如细胞的结构,故错误;
D、说法错误。
故选:B。
3.(2023•兰州模拟)下列叙述与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不一致的是( )
A.比较法: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B.推理法: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定量实验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控制变量法: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
【答案】B
【分析】A、根据对比实验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属于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D、根据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接触面积、酸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与呼出气体中不相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低于呼出气体,故A正确;
B.纯净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含有多种物质的属于混合物,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多少来区分,不是推理法,故B不正确;
C.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五分之一,采用定量实验法测定,故C正确;
D.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接触面积、酸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故D正确。
故选:B。
4.(2022春•南关区校级期末)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BC 。
A.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B.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答案】ABC。
【分析】对比试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溶液的体积、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而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不需要控制。
【解答】解:为了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选项条件中必需控制的是: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保证每滴体积相等)、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和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保证淀粉﹣碘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最终根据滴数来判断含量高低,故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故选:ABC。
5.(2021•南岗区校级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组归为 B 组(填“A”或“B”),理由是 它们均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C的实验设计及目的并对比A、B实验的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实验C是利用不同的物质红磷与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是否发生燃烧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从而得到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因此属于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
A组无对比实验设计,因此不是采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B组的两个实验均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铁的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所以C组实验应归与B组,两者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填:B;它们均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l "_Tc5338"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6.(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
故选:D。
7.(2022秋•淄川区期末)小明在家里装修后的垃圾里发现一块透明的材料。他想知道该材料的材质,根据断口比较锋利,他猜测是玻璃。“他猜测是玻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A.发现问题B.查阅资料C.猜想与假设D.设计实验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猜测是玻璃,是对问题提出的猜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C。
8.(2022秋•桓台县期末)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是( )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认真听讲D.交流反思
【答案】C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环节,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科学探究主要的八个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故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环节是认真听讲。
故选:C。
9.(2021秋•襄都区校级月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两个小题.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是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C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2)按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A.取用盐的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质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2)按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2)为了比较哪种盐更咸,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盐,这样得到的结论可靠,取用盐的颗粒大小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C;(2)B.
10.(2021秋•东平县校级月考)下面是某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提出问题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获得结论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 猜想与假设 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收集证据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反思与评价 环节.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收集到了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证总结评价,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
(5)反思与评价.
11.(2022秋•潞州区月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超市出售两种食用盐,一种标明是加碘盐,一种是低钠盐,这两种盐哪一更咸?小组同学开始探究:
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
(1)问题一:这样的盐水能不能尝? 能尝 。
(2)问题二: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D 。(填字母序号)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得出结论
D.设计实验方案
(3)问题三: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填字母序号)。
A.食盐的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答案】(1)能尝;
(2)D;
(3)B。
【分析】(1)根据生活中的盐可以品尝来分析;
(2)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来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需要考虑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1)这样的盐水为超市出售的两种食用盐配制而成,所以此盐水是能品尝的;故答案为:能尝;
(2)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故答案为:D;
(3)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为了比较哪种盐更咸,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盐,所以在配制食盐水时,需要考虑食盐的用量、取用水的量,食盐是否完全溶解,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取用盐的颗粒大小;故答案为:B。
12.(2021秋•泰山区期中)为验证铁粉做干燥剂干燥食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包使用过一段时间的铁粉干燥剂和一小包纯净铁粉,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何验证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
(2)对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进行外观观察,发现干燥剂中有棕红色物质,而纯净铁粉是黑色;
(3)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发现纯净铁粉能完全被磁铁吸引,而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有部分物质不能被吸引;
(5)实验中用到的都是物理方法,操作简单,还有哪些化学方法也可以证明铁粉做干燥剂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呢?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1)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2)(4)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3)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5) 。
【答案】(1);(2)(4);(3);(5)。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何验证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2)对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进行外观观察,发现干燥剂中有棕红色物质,而纯净铁粉是黑色,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
(3)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含有不同的物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
(4)分别用磁铁吸引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与纯净铁粉,发现纯净铁粉能完全被磁铁吸引,而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有部分物质不能被吸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
(5)实验中用到的都是物理方法,操作简单,还有哪些化学方法也可以证明铁粉做干燥剂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呢?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评价。
故答案为:
(1);(2)(4);(3);(5)。
\l "_Tc31833" 【题型3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3.(2022秋•绥宁县期末)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
A.氢气 氧气 氮气
B.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C.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氧气 氢气
【答案】B
【分析】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故选:B。
14.(2023春•南宁期中)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答案】D
【分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结合气体的检验方法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故A描述正确;
B、空气中氮气的占比约为78%,人体吸入空气,其中的氮气在人体内没有发生反应,呼出时氮气不会减少,故呼出气体中含量最高的仍是氮气,故B描述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通过测量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描述正确;
D、人体吸入空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故D描述错误;
故选:D。
15.(2023春•青原区校级月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增多的是( )
A.N2B.O2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稀有气体
【答案】C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故选:C。
16.(2022秋•兴城市期末)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答案】B
【分析】根据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出现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呼出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7.(2022秋•福清市期中)(多选)某实验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类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B.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吸气时要关闭B,打开A
D.可以证明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
【答案】AC
【分析】A、根据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C、根据使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吸气时,打开A,关闭B,吸入空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呼气时,打开B,关闭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吸气时,关闭B,打开A,可使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故D正确。
故选:AC。
18.(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1)小团同学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加 相同滴数 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小结同学通过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伸入① 燃着的木条 ,并观察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② 少 。
【答案】(1)相同滴数;
(2)燃着的木条;少。
【分析】(1)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2)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小团同学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2)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小结同学通过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并观察现象,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样品中木条熄灭,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少。
故答案为:
(1)相同滴数;
(2)燃着的木条;少。
19.(2022秋•淮南月考)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导管口 A (选填“A”或“B”,下同)吸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_(“无明显变化”或“变浑浊”,下同),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少 (“多”或“少”,下同).
(2)然后由导管口 B 吹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多 .
(3)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导管B吹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故答案为:(1)A;无明显变化;少;(2)B;变浑浊;多.
20.(2023•绿园区开学)小明、小强、小琳三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如图A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C (填序号)。
A.猜想和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实验结论
(2)小琳同学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如图C所示,小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答案】(1)C;
(2)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分析】(1)根据猜想和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进行分析;
(2)根据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1)A、猜想和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假设,如假设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不符合题意;
B、设计实验方案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不符合题意;
C、进行实验,是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属于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D、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故实验目的是: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1)C;
(2)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1.(2022秋•安新县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 。图乙实验操作能证明石蜡燃烧有 二氧化碳 生成,证据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图丙实验的目的是 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
【答案】(1)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蜡烛燃烧会生成水;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分析】(1)根据图甲实验罩的是干燥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水的,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图乙实验罩的是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能够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证据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丙实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少的气体中,木条会熄灭,而呼吸作用是一种吸入空气,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甲实验罩的是干燥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水的,当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或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图乙实验罩的是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当观察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证据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图丙实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少的气体中,木条会熄灭,而呼吸作用是一种吸入空气,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图丙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故答案为:(1)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蜡烛燃烧会生成水;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22.(2022秋•濮阳县期中)小华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1的现象是:甲瓶中木条继续燃烧,乙瓶中木条熄灭,说明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
(2)实验2的现象是 盛有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答案】(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2)盛有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分析】(1)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实验1的现象是:甲瓶中木条继续燃烧,乙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2的现象是盛有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故答案为:
(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2)盛有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23.(2021秋•渑池县期中)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该实验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什么相同? 温度相同,加入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和体积相同 。
(2)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答案】(1)温度相同,加入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和体积相同。
(2)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分析】(1)考查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
(2)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实验中唯一变量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所以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因此控制温度相同,同时加入澄清石灰水的量也要相同;
故答案为:温度相同,加入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和体积相同。
(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所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含有二氧化碳量少,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l "_Tc846" 【题型4 科学探究的意义】
24.(2021•长春模拟)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B.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
C.探究盐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是H+
D.探究滴加了酚酞试液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答案】D
【分析】根据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锈蚀需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是有意义的,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是有意义的,故选项错误。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盐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是H+,是有意义的,故选项错误。
D、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色,探究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是没有意义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5.关于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正确认识。
科学探究要坚持 实事求是 的态度。
科学探究 不能 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 不能 修改实验数据。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应该质疑原知识或者 再探究、大胆的修正 原知识。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 交流合作 ,科学探究的始点 问题 , 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是判断某条发现是否可信的依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不能受原有知识的影响,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不能修改实验数据。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假设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应该质疑原知识或者再探究、大胆的修正原有知识。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交流合作,科学探究的始点问题,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是判断某条发现是否可信的依据。
故答案为:
实事求是;不能;不能;再探究、大胆的修正;交流合作;问题;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l "_Tc846" 【题型5 猜想与事实验证】
26.(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小明在化学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缺失的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氯化钠”。对于可能是氯化钠,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直接将“氯化钠”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D.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答案】D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B、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C、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D、根据固体溶解的情况分析。
【解答】A、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错误;
B、不能直接用手触摸药品,故选项错误;
C、因为不确定是否时氯化钠,不能直接将标签贴在试剂瓶上,故选项错误;
D、加水振荡,固体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不变,说明可能时氯化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7.(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H2SO4)生成
B.探究氢氧化铜(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
C.探究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镁(Mg(OH)2)
D.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答案】C
【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镁和二氧化碳中含有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不会存在氢元素;根据氢氧化铜的元素组成,分解后可以生成氧化铜。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正确;
B、不溶性碱受热能分解,氢氧化铜受热能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规律,故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不可能Mg(OH)2,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生成物中就不能出现氢元素,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故正确;
故选:C。
28.已知:①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②水具有灭火作用。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
(1)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 火焰变微弱的原因是什么? 。
(2)你的假设是 烧杯内O2浓度降低或热的CO2聚集在烧杯中 。
(3)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 A 。
A.实验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和同学讨论
(4)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 进行对比实验 。
【答案】(1)火焰变微弱的原因是什么?
(2)烧杯内O2浓度降低或热的CO2聚集在烧杯中;
(3)A;
(4)进行对比实验。
【分析】可以从水能降温或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方面来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根据现象可以提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是什么?
(2)因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导致了火焰变微弱;
(3)用一氧化碳代替甲烷重做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采用的是实验法;
(4)用一氧化碳代替甲烷重做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说明火焰变化不是水造成的,为了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1)火焰变微弱的原因是什么?
(2)烧杯内O2浓度降低或热的CO2聚集在烧杯中;
(3)A;
(4)进行对比实验。
\l "_Tc846" 【题型6 化学的研究领域】
29.(2023春•五常市月考)2022年初至今,德尔塔、奥密克戎高传染病毒至第三波疫情爆发、地区战争爆发!虽然我们的生活也因此遭受影响,但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科学知识战胜困难。如图在生活事件中不能体现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大力研发合成新药物,治疗新冠肺炎
B.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缓解民生问题
C.大力研发合成新材料,摆脱特种材料的依赖(如“金属镍”)
D.大力开发新能源,去化石能源化,逐渐化解能源危机
【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制造新的药物,制造新材料,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等。
【解答】解:A、大力研发合成新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是通过化学制造的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体现了化学对人类贡献,不符合题意;
B、通过政府补贴缓解民生问题,与化学贡献无关,符合题意;
C、大力研发合成新材料,新材料的获取需要通过化学制造而得,从而可摆脱特种材料的依赖,体现了化学对人类贡献,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发新能源,新能源的开发需要利用化学知识,从而可减少使用化石能源,逐渐化解能源危机,体现了化学对人类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2023•平遥县一模)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目前仍处于无人探测阶段,下列探测目标与化学有关的是( )
A.探测地月空间环境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C.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D.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C、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属于地理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D、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1.(2023•思明区三模)2022年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创新海水电解制氢技术
B.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
C.温和压力条件下合成乙二醇
D.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创新海水电解制氢技术,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C、温和压力条件下合成乙二醇,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2022秋•岳麓区校级月考)(多选)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
A.开发新能源B.开发计算机新软件
C.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AD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可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符合题意。
B、开发计算机新软件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运动,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防治环境污染,是利用化学保护环境,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D。
33.(2022秋•沂源县校级期中)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在 分子 、 原子 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改造 和 应用 物质。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 功能材料研制 、 能源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生命过程探索 等。
【答案】分子;原子;改造;应用;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生命过程探索。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应用物质和功能材料研制物质。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故答案为:
分子;原子;改造;应用;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生命过程探索。
34.(2022秋•龙江县校级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 性质 、 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答案】性质;组成。
【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故答案为:
性质;组成。
\l "_Tc846" 【题型7 蜡烛燃烧实验】
35.(2023春•裕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放热,石蜡熔化
C.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D.吹灭蜡烛后产生一缕白烟
【答案】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吹熄蜡烛时有一缕白烟飘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时产生少量黑烟,石蜡熔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时,吹灭蜡烛后产生一缕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6.(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答案】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吹熄蜡烛时有一缕白烟飘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外焰温度最高,则最外层先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7.(2022秋•栖霞市期末)(多选)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
A.如图实验: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
B.如图实验: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
C.如图实验: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
D.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
【答案】AD
【分析】A.根据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来分析;
B.根据石蜡具有可燃性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来分析。
【解答】解:A.蜡烛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瞬间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而成的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能被点燃,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左侧质量变小,所以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右偏转,选项说法错误;
D.将一冷碟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38.(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请你仔细观察一支燃着的蜡烛,完成下列问题。
(1)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液态,石蜡熔化属于 物理 (“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 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3)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证明有水生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是 二氧化碳 。
【答案】(1)物理;
(2)焰心;a;外焰;
(3)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火焰的分层情况、各层火焰的温度来分析;
(3)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可以看到a外焰处最先炭化。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常用干冷的烧杯检验水蒸气。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液滴。所以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证明了水生成。
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物理;
(2)焰心;a;外焰;
(3)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二氧化碳。
39.(2022秋•张店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外焰 (填外焰、内焰、焰心)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碳、氢 元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据此判断石蜡的硬度与水的密度大小.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蜡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小;(2)外焰;(3)碳、氢.
40.(2022秋•高青县期末)小芳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碳 、 氢 元素。
【答案】(1)小;
(2)碳;氢。
【分析】(1)根据蜡烛浮在水面上,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点燃蜡烛后,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反应生成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
(1)小;
(2)碳;氢。
41.(2022秋•河口区期末)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a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a (填字母)温度最高。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水 。
(3)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一股白烟,班级同学对白烟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探究:a.甲同学猜想白烟是二氧化碳,他进行的实验是: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白烟是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
【答案】(1)a;a;
(2)水雾;水;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如图所示,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a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a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a;a;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水;
故答案为:水雾;水;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同学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但有的同学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42.(2021秋•冷水滩区校级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两个空集气瓶,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瓶口均用玻璃片盖好。(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①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 C ;(填字母)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二氧化碳 、 水 ;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4)试解释家用燃气灶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圆支架的原因: 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
【答案】(1)C;
(2)二氧化碳;水;
(3)外焰;内焰;焰心;外焰;
(4)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
(2)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进行分析;
(3)根据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4)根据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所以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水;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故答案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
(4)燃气灶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圆支架的原因是: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故答案为: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l "_Tc5338" 【题型8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43.(2021•淄博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B
【分析】A、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C、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D、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产量,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故A说法正确;
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合成得到新的物质,故B说法错误;
C、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故C说法正确;
D、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产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4.(2021秋•恩施市期中)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 、 结构 、 性质 及其 变化规律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用途,制法等方面的内容,
故答案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l "_Tc31833" 【题型9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5.(2022•西峡县一模)图示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和用途无关的是( )
A.氨气易溶于水B.氨水可作氮肥
C.氨气能与水反应D.氨水显碱性
【答案】B
【分析】根据喷泉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当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或极易溶于液体时,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导致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喷泉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喷泉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能形成喷泉,与氨水可作氮肥无关,故选项正确。
C、能形成红色的喷泉,是因为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故选项错误。
D、能形成红色的喷泉,说明生成的氨水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6.(2021秋•上思县期中)在一空瓶中放入燃着的木条后盖严,木条火焰逐渐熄灭.说明 氮气不支持燃烧 .燃烧后,在冷却的瓶中放下一只小虫,再盖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虫死亡 ,原因是 氮气不供给呼吸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进行解答,氮气不支持燃烧以及氮气不供给呼吸.
【解答】解:在一空瓶中放入燃着的木条后盖严,木条火焰逐渐熄灭,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燃烧后,在冷却的瓶中放下一只小虫,再盖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虫死亡,原因是氮气不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氮气不支持燃烧;小虫死亡;氮气不供给呼吸.
\l "_Tc846" 【题型10 化学反应的实质】
47.(2022秋•溆浦县校级期中)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B.原子C.质子D.元素
【答案】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质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化学变化中均不变;故发生改变的是分子。
故选:A。
48.(2022秋•莱西市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经常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所以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放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化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的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但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
故选:A。
49.(2021秋•徐汇区期中)(多选)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不一定发生变化
B.原子一定不发生变化
C.元素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BD
【分析】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A错;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也可能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BD。
50.(2021春•乐清市期中)如图是两个与水有关的实验,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A (选填“A”或“B”);从微观角度看实验B中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和变化的实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图中的实验可知,A是水的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实验B中发生变化的实质是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故答案为:A;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A组
B组
C组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
氢气性质的探究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A组
B组
C组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
氢气性质的探究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4.3水的组成(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4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4.2水的净化(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3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4.1爱护水资源(专题训练)【三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