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训练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2单元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1-35.5 K-39 Ca-40 Cu-64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气体不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是( )
    A.氧气B.氮气C.氢气D.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干冰C.盐酸D.生铁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B.支持燃烧
    C.供给呼吸D.通常不易溶解于水
    4.自然界的氧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B.氧气和臭氧都含氧分子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水受热蒸发会分解生成氧气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C.用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可获得更高的温度
    D.工业上利用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粉末药品B.滴加液体
    C.量取液体D.氧气检验
    7.氧化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反应的原理不涉及氧化反应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暖宝宝发热取暖
    C.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
    D.铁粉作为“双吸剂”用于食品保鲜
    8.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分离液态空气法
    9.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收集氧气
    10.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
    B.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木炭代替
    C.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D.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1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活动不是利用空气资源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工业制氧
    C.植物光合作用D.生产石油
    12.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助燃性B.不易溶于水
    C.无色无味D.密度比空气大
    13.地球有了大气,人类才能呼吸。空气中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氩气D.二氧化碳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5.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B.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
    16.洁净的空气可以让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17.“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向高空
    B.增加城市绿地,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C.回收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
    D.空气喷雾车向空中喷水雾防控扬尘污染
    18.实验分析能力是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物理性质不变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20.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是( )
    A.AB.BC.CD.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6分)
    21.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 ;
    (2)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会变浑浊 ;
    (3)燃烧和呼吸 ;
    (4)“霓虹灯”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
    (5)食品包装袋内会充入 防腐.
    2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
    (2)锥形瓶底部应放入的药品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 ;
    (3)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连接方法是b接 (填“c”或“d”)。
    23.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为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25.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 (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 ,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 (填字母),写出C中反应的实验现象:
    。写出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A中水的作用是 ,C中水的作用是 。
    (4)写出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和 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1)填写下表:
    (2)步骤①的目的是 。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类型 。
    27.有如图所示4种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 .
    (2)若用装置A制备氧气,则所缺少的一种仪器的名称是 .
    (3)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或 (用图中字母回答).
    (4)装置A中,若试管内的固体药品是高锰酸钾,则需要一团 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 .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
    ,收集的适宜时间是 .
    集气时导管伸入集气瓶的位置是(填序号) (A.刚过集气瓶口 B.集气瓶底部).实验即将结束时(此时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应先 ,后 .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2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让每一个出生在雾霾里的孩子,都可以健康的成长。雾霾天气是大气受到污染引起的,请回答: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 。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请写一条大气污染的危害?
    (3)对于防止大气污染,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一条即可)
    29.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两个容积相等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氧气,夹紧止水夹,迅速将分别盛有适量燃烧着的硫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乙瓶中,塞紧瓶塞,待燃烧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则可见水很快进入 瓶中,原因是什么?

    30.双氧水分解存在多种催化剂,实验人员针对硫酸铜催化双氧水分解做了如下4次实验。4次实验均向该装置试管中加入1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1、2、3均向试管内加入1mLCuSO4溶液和1mL水,实验4仅加入1mL水,实验数据见下表。
    (1)图中细口瓶应选择 (填“甲”或“乙”)。
    (2)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 。
    (3)由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硫酸铜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
    (4)写出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不可振荡反应液,确保反应液平稳释放O2
    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到第9min反应结束
    C.细口瓶中不装满水对氧气速率的测定没有影响
    D.上述实验过程中,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均在不断增大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A卷•达标通关卷)
    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2单元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1-35.5 K-39 Ca-40 Cu-64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气体不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是( )
    A.氧气B.氮气C.氢气D.稀有气体
    【答案】C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没有氢气,不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能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干冰C.盐酸D.生铁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盐酸由氯化氢、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B.支持燃烧
    C.供给呼吸D.通常不易溶解于水
    【答案】D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分析、判断是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氧化性需要通过氧化反应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支持燃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供给呼吸,是指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缓慢氧化反应的过程。因此,该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不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自然界的氧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氧气和臭氧都含氧分子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水受热蒸发会分解生成氧气
    【答案】C
    【分析】A、根据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能形成酸雨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臭氧中不含氧分子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
    D、根据水受热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能形成酸雨,故A错误;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臭氧中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水受热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分解生成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C.用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可获得更高的温度
    D.工业上利用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答案】C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少量的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A说法不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少量氧气的集气瓶中不会复燃,氧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故B说法不正确;
    C、用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使可燃物燃烧更剧烈,可获得更高的温度,故C说法正确。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粉末药品B.滴加液体
    C.量取液体D.氧气检验
    【答案】D
    【分析】A、根据化学药品大多具有腐蚀性或者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药品大多具有腐蚀性或者对人体有害,在取用药品时,绝对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得伸入试管内部或者将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造成试剂污染,故B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检验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7.氧化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反应的原理不涉及氧化反应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暖宝宝发热取暖
    C.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
    D.铁粉作为“双吸剂”用于食品保鲜
    【答案】C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因为农家肥和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暖宝宝发热取暖,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住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D、铁粉作为“双吸剂“用于食品保鲜,是因为铁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分离液态空气法
    【答案】C
    【分析】A、氯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麻烦,操作不当,可能爆炸;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麻烦;
    C、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下进行,无污染;
    D、分离液态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解答】解:A、氯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麻烦,若混有可燃性物质,可能爆炸,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不简便,注意事项太多,所以不符合“安全、环保、节能、简便”,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下进行,无污染,安全、环保、节能、简便,可为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室不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收集氧气
    【答案】D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0.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
    B.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木炭代替
    C.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D.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答案】D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活动不是利用空气资源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工业制氧
    C.植物光合作用D.生产石油
    【答案】D
    【分析】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原理、结合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动植物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利用空气资源,故选项错误。
    B、工业制氧,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是利用空气资源,故选项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是利用空气资源,故选项错误。
    D、生产石油,与空气的成分无关,不是利用空气资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助燃性B.不易溶于水
    C.无色无味D.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无色无味,描述的是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密度比空气大,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地球有了大气,人类才能呼吸。空气中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氩气D.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不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氩气不能供给呼吸,不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B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B.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
    【答案】D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为Fe2O3与CO反应生成Fe与CO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原理为高温煅烧CaCO3生成CaO与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为NaHCO3的俗称,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原理为NaH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H2O与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原理为Al与O2反应生成Al2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洁净的空气可以让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答案】A
    【分析】根据课本所学的空气污染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等,故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向高空
    B.增加城市绿地,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C.回收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
    D.空气喷雾车向空中喷水雾防控扬尘污染
    【答案】A
    【分析】A、根据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向高空,空气具有流动性,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B、根据增加城市绿地,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C、根据回收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喷雾车向空中喷水雾防控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向高空,空气具有流动性,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故A错误;
    B、增加城市绿地,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这一理念,故B正确;
    C、回收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这一理念,故C正确;
    D、空气喷雾车向空中喷水雾防控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这一理念,故D正确。
    故选:A。
    18.实验分析能力是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始终收集不到O2,可能是因为装置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液过程中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所得液体偏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加入的红磷必须足量,不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物理性质不变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D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A、有的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够减慢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是(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由图示可知,X、Y之间的关系为交叉关系,分析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即可。
    【解答】解:图示所示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A正确。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B错。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
    D、空气含有稀有气体,属于包含关系,故D错。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6分)
    21.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 水蒸气 ;
    (2)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会变浑浊 二氧化碳 ;
    (3)燃烧和呼吸 氧气 ;
    (4)“霓虹灯”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稀有气体 ;
    (5)食品包装袋内会充入 氮气 防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即变潮,说明饼干吸收了水;
    (2)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来考虑;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支持呼吸的性质分析;
    (4)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内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这是稀有气体的特点;
    (5)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即变潮,说明饼干吸收了水,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就是碳酸钙,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呼吸和燃烧需要氧气,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4)霓虹灯是一种低气压冷阴极气体辉光放电光源,工作气体一般均采用稀有气体;
    (5)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一种不活泼气体一般是氮气;
    故答案为:
    (1)水蒸气;
    (2)二氧化碳;
    (3)氧气;
    (4)稀有气体;
    (5)氮气.
    2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锥形瓶底部应放入的药品是 二氧化锰 ,该装置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 ;
    (3)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连接方法是b接 d (填“c”或“d”)。
    【答案】(1)长颈漏斗;
    (2)二氧化锰;节约药品;
    (3)d。
    【分析】实验室三大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都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收集装置氢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根据三大气体的性质及制取时所用药品来解答.
    【解答】解:(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此装置制氧气用的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装置在锥形瓶里,双氧水从长颈漏斗中加入;该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收集气体时应该短进长出,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连接方法是b接d。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二氧化锰;节约药品;
    (3)d。
    23.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表达式;
    (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燃烧放出热量来分析。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可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难溶于水(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故填: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3)结合曲线,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填: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
    2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其目的为 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通过图中设计的实验,考查了铁与硫燃烧的现象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硫在纯氧中的现象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过小资料中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或水反应,这样可以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加强环保意识。
    【解答】解:(1)图1是氧气与铁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书写时要注意配平;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温度过高而炸裂集气瓶。故答案为:3Fe+2O2Fe3O4;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图2中是硫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应在瓶底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故答案为: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25.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 磨砂面 (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 将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 A (填字母),写出C中反应的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写出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
    (3)A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C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
    (4)写出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是 都属于化合反应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或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磨砂面。
    (2)将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碳+氧气二氧化碳。
    (3)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4)都属于化合反应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或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等。
    【分析】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答】解:(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故答案为:磨砂面。
    (2)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将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将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碳+氧气二氧化碳。
    (3)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C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4)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都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等。
    故答案为:都属于化合反应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或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等。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1)填写下表:
    (2)步骤①的目的是 对比 。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反应的类型 分解反应 。
    【答案】【猜想】
    质量;化学性质。
    【实验】
    (1)产生气泡;0.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对比。
    (3)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质量;化学性质。
    【实验】
    (1)填表: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0.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步骤①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有无变化。
    故答案为:对比。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27.有如图所示4种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 略向下倾斜 .
    (2)若用装置A制备氧气,则所缺少的一种仪器的名称是 酒精灯 .
    (3)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B 或 C (用图中字母回答).
    (4)装置A中,若试管内的固体药品是高锰酸钾,则需要一团 棉花 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为空气 ,收集的适宜时间是 等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 .集气时导管伸入集气瓶的位置是(填序号) A (A.刚过集气瓶口 B.集气瓶底部).实验即将结束时(此时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应先 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后 熄灭酒精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来确定制取方法;
    (4)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5)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略向下倾斜;
    (2)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所以缺少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故填:B;C;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需要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故填: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导管放到试管口即可,实验即将结束时(此时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为了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所以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等;故填: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为空气;等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A;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2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让每一个出生在雾霾里的孩子,都可以健康的成长。雾霾天气是大气受到污染引起的,请回答: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 C 。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请写一条大气污染的危害?
    (3)对于防止大气污染,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一条即可)
    【答案】(1)C;
    (2)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3)种花种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形成PM2.5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大气污染的危害来分析;
    (3)根据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1)A.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会形成PM2.5;
    B.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烟尘会形成PM2.5;
    C.太阳能发电不会形成PM2.5;
    故答案为:C;
    (2)大气污染的危害有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故答案为: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3)对于防止大气污染,作为中学生的能做到的具体措施有种花种草、绿色出行、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故答案为:种花种草(合理即可)。
    29.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两个容积相等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氧气,夹紧止水夹,迅速将分别盛有适量燃烧着的硫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乙瓶中,塞紧瓶塞,待燃烧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则可见水很快进入 乙 瓶中,原因是什么?
    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得集气瓶中压强降低,大气将水压入瓶内直到气压平衡。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红磷和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的状态、瓶内压强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在甲瓶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二氧化硫占据氧气的体积,使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甲瓶中;乙瓶中的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从而使水进入瓶中直到气压平衡。
    故答案为:乙,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得集气瓶中压强降低,大气将水压入瓶内直到气压平衡。
    30.双氧水分解存在多种催化剂,实验人员针对硫酸铜催化双氧水分解做了如下4次实验。4次实验均向该装置试管中加入1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1、2、3均向试管内加入1mLCuSO4溶液和1mL水,实验4仅加入1mL水,实验数据见下表。
    (1)图中细口瓶应选择 甲 (填“甲”或“乙”)。
    (2)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 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
    (3)由实验 3、4 (填实验序号)可知硫酸铜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
    (4)写出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双氧水→水+氧气 。
    (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不可振荡反应液,确保反应液平稳释放O2
    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到第9min反应结束
    C.细口瓶中不装满水对氧气速率的测定没有影响
    D.上述实验过程中,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均在不断增大
    【答案】(1)甲。
    (2)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3)3、4。
    (4)双氧水→水+氧气。
    (5)AC。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1)图中细口瓶应选择甲。
    故答案为:甲。
    (2)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3)由实验3、4可知硫酸铜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是因为除去是否加入硫酸铜外其它条件相同。
    故答案为:3、4。
    (4)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双氧水→水+氧气。
    故答案为:双氧水→水+氧气。
    (5)A.不可振荡反应液,确保反应液平稳释放O2,该选项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到第9min反应平稳,测量的是生成气体的速率而不是体积,该选项不正确。
    C.细口瓶中不装满水对氧气速率的测定没有影响,该选项正确。
    D.上述实验3中,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在增减不一,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C。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O2
    装置漏气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多
    仰视读数
    C
    红磷燃烧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大
    红磷太多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稀有气体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空气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得固体是 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实验序号
    水浴温度/℃
    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mL•min﹣l)
    第3min
    第6min
    第9min
    第12min
    1
    20
    2.4
    2.7
    2.8
    2.8
    2
    30
    9
    10
    10
    10
    3
    40
    90
    63
    28
    23
    4
    40
    1.0
    1.2
    1.3
    1.3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O2
    装置漏气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多
    仰视读数
    C
    红磷燃烧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大
    红磷太多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稀有气体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空气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得固体是 0.2 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得固体是0.2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实验序号
    水浴温度/℃
    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mL•min﹣l)
    第3min
    第6min
    第9min
    第12min
    1
    20
    2.4
    2.7
    2.8
    2.8
    2
    30
    9
    10
    10
    10
    3
    40
    90
    63
    28
    23
    4
    40
    1.0
    1.2
    1.3
    1.3

    相关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B卷真题通关卷)(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B卷真题通关卷)(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训练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训练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A卷达标通关卷)(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