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精品练习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精品练习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共16页。
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分值:100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答案,共48分)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2、今年漫长的雨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农村饮用的地下水浑浊,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吸附3、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4、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而沉淀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钙、镁离子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7、电解水时水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1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不变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式为水氢气+氧气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0% C. 10.9% D. 11.1%12、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1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1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15、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D.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二、理解与应用(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7、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2)沙滤池可将 过滤除去。(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搅拌,如果观察到 ,则样品为软水。18、(1)水厂工人在清理拦污栅的垃圾时经常发现有:①菜叶②纸皮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的有 (填序号)。(2)地球上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从“节水、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回答的合理答案均得分)。19、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2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l)在 ℃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3)B中混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下列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1)操作中,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其中主要原因是 。 (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 ,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2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 能。②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③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mL。四、分析与计算(3个小题,共8分)23、 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8.6%,求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24、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2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分值:100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答案,共48分)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答案】B【解析】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错误;B、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故选B。2、今年漫长的雨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农村饮用的地下水浑浊,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吸附【答案】C【解析】A、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C、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正确;D、吸附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还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故选C。3、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4、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答案】D【解析】A、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范围4.8~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马铃薯;B、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C、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D、莲适宜生长的pH范围8.0~9.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因此此土壤适宜种植甘草。故选D。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答案】A【解析】A、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正确;B、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C、蔗糖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D、pH约为7.8的鸡蛋清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而沉淀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钙、镁离子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答案】C【解析】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入氯气,能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C、通过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电解水时水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1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不变【答案】C【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比为1:2,故A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B错误;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C正确;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故D错误.故选:C。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答案】B【解析】当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不再溶解;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溶解,所以B能区分;同理,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C能区分,t ℃时蒸发少量水,饱和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D能区分;当加入一定量的水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式为水氢气+氧气【答案】B【解析】A、由实验操作图,a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说明a端试管内产生的为氢气,从而可判断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故A是正确的判断;B、左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右端试管内气体,因此可判断左端试管内为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是不正确的判断;C、水通电分解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C为正确判断;D、水在电解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D是正确的判断;故选B。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解析】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水都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3温度也可以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1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0% C. 10.9% D. 11.1%【答案】A【解析】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900g+100g)×x ; x=9.8%。故选A。12、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答案】C【解析】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 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 时,溶液显酸性,pH 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 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故答案是C。1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答案】A【解析】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乙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说明丙显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1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答案】B【解析】结合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图示,不考虑水分蒸发,①→②充分溶解后固体有剩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加热形成③中没有剩余固体,③中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不相同的,有图直观看出:③中蔗糖全部溶解,②中蔗糖部分溶解,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B。15、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D.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答案】C【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故B错误;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NH3是气体,NH3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C。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D【解析】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5g a的溶液,故A错误;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c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错误;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故选:D。二、理解与应用(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7、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2)沙滤池可将 过滤除去。(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搅拌,如果观察到 ,则样品为软水。【答案】(1)明矾;(2)难溶性杂质;(3)疏松多孔;(4)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解析】(1)明矾具有吸附小颗粒泥尘的作用,是常用的絮凝剂;(2)过滤池有过滤作用,能除去不溶性杂质;(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则样品为软水。18、(1)水厂工人在清理拦污栅的垃圾时经常发现有:①菜叶②纸皮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的有 (填序号)。(2)地球上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从“节水、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回答的合理答案均得分)。【答案】(1)②④⑤;(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解析】(1)②纸皮 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②④⑤;(2)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是可利用的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因此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9、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解析】固体有剩余,说明溶液饱和;还能溶解溶质则不饱和;有的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的物质减少。2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l)在 ℃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3)B中混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答案】(l)t1;(2)150;(3)蒸发结晶。【解析】(l)据图可以卡出,在t1℃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2)t3℃时,A的溶解度为50g,故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故填:150;(3)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B中混有少量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填:蒸发结晶。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下列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1)操作中,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其中主要原因是 。 (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 ,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答案】(1)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2)爆鸣;声音小;爆炸;纯度;【解析】(1)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在检验氧气时,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故填: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填:爆鸣;声音小;爆炸;纯度;2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 能。②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③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mL。【答案】①化学;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③4。【解析】①电解水时,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与a试管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与b电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③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收集到a气体8mL,则在相铜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4ml。四、分析与计算(3个小题,共8分)23、 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8.6%,求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答案】 40.1 (克/100克)【解析】C%=[S/(100+S)]×100%28.6% =[S/(100+S)]×100%S = 40.1 (克/100克)答: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1克/100克水。24、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答案】氯化钠固体 16kg、水 84kg【解析】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需要水的质量:100kg-16kg=84kg。2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答案】195g【解析】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50g+x)×20%=50g×98%x=195g答:需加水195g。 作物马铃薯茶树水稻莲pH4.8~5.55.0~5.56.0~7.08.0~9.0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作物马铃薯茶树水稻莲pH4.8~5.55.0~5.56.0~7.08.0~9.0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
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分值:100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答案,共48分)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2、今年漫长的雨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农村饮用的地下水浑浊,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吸附3、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4、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而沉淀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钙、镁离子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7、电解水时水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1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不变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式为水氢气+氧气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0% C. 10.9% D. 11.1%12、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1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1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15、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D.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二、理解与应用(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7、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2)沙滤池可将 过滤除去。(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搅拌,如果观察到 ,则样品为软水。18、(1)水厂工人在清理拦污栅的垃圾时经常发现有:①菜叶②纸皮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的有 (填序号)。(2)地球上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从“节水、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回答的合理答案均得分)。19、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2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l)在 ℃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3)B中混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下列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1)操作中,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其中主要原因是 。 (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 ,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2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 能。②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③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mL。四、分析与计算(3个小题,共8分)23、 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8.6%,求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24、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2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分值:100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答案,共48分)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答案】B【解析】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错误;B、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故选B。2、今年漫长的雨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农村饮用的地下水浑浊,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吸附【答案】C【解析】A、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C、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正确;D、吸附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还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故选C。3、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4、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答案】D【解析】A、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范围4.8~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马铃薯;B、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C、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D、莲适宜生长的pH范围8.0~9.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因此此土壤适宜种植甘草。故选D。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答案】A【解析】A、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正确;B、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C、蔗糖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D、pH约为7.8的鸡蛋清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而沉淀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钙、镁离子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答案】C【解析】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入氯气,能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C、通过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电解水时水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1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不变【答案】C【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体积比为1:2,故A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B错误;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C正确;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故D错误.故选:C。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答案】B【解析】当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不再溶解;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溶解,所以B能区分;同理,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C能区分,t ℃时蒸发少量水,饱和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D能区分;当加入一定量的水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式为水氢气+氧气【答案】B【解析】A、由实验操作图,a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说明a端试管内产生的为氢气,从而可判断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故A是正确的判断;B、左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右端试管内气体,因此可判断左端试管内为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是不正确的判断;C、水通电分解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C为正确判断;D、水在电解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D是正确的判断;故选B。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解析】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水都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3温度也可以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1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0% C. 10.9% D. 11.1%【答案】A【解析】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900g+100g)×x ; x=9.8%。故选A。12、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答案】C【解析】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 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 时,溶液显酸性,pH 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 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故答案是C。1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答案】A【解析】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乙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说明丙显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1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答案】B【解析】结合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图示,不考虑水分蒸发,①→②充分溶解后固体有剩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加热形成③中没有剩余固体,③中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不相同的,有图直观看出:③中蔗糖全部溶解,②中蔗糖部分溶解,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B。15、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D.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答案】C【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故B错误;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NH3是气体,NH3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C。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D【解析】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5g a的溶液,故A错误;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c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错误;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故选:D。二、理解与应用(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7、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2)沙滤池可将 过滤除去。(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搅拌,如果观察到 ,则样品为软水。【答案】(1)明矾;(2)难溶性杂质;(3)疏松多孔;(4)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解析】(1)明矾具有吸附小颗粒泥尘的作用,是常用的絮凝剂;(2)过滤池有过滤作用,能除去不溶性杂质;(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则样品为软水。18、(1)水厂工人在清理拦污栅的垃圾时经常发现有:①菜叶②纸皮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的有 (填序号)。(2)地球上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从“节水、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回答的合理答案均得分)。【答案】(1)②④⑤;(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解析】(1)②纸皮 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②④⑤;(2)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是可利用的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因此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9、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解析】固体有剩余,说明溶液饱和;还能溶解溶质则不饱和;有的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的物质减少。2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l)在 ℃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3)B中混有少量A,可用 的方法提纯B。【答案】(l)t1;(2)150;(3)蒸发结晶。【解析】(l)据图可以卡出,在t1℃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2)t3℃时,A的溶解度为50g,故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故填:150;(3)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B中混有少量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填:蒸发结晶。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下列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1)操作中,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其中主要原因是 。 (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 ,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答案】(1)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2)爆鸣;声音小;爆炸;纯度;【解析】(1)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在检验氧气时,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故填: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填:爆鸣;声音小;爆炸;纯度;2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 能。②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③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mL。【答案】①化学;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③4。【解析】①电解水时,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与a试管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与b电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③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收集到a气体8mL,则在相铜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4ml。四、分析与计算(3个小题,共8分)23、 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8.6%,求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答案】 40.1 (克/100克)【解析】C%=[S/(100+S)]×100%28.6% =[S/(100+S)]×100%S = 40.1 (克/100克)答: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1克/100克水。24、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答案】氯化钠固体 16kg、水 84kg【解析】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需要水的质量:100kg-16kg=84kg。2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答案】195g【解析】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50g+x)×20%=50g×98%x=195g答:需加水195g。 作物马铃薯茶树水稻莲pH4.8~5.55.0~5.56.0~7.08.0~9.0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作物马铃薯茶树水稻莲pH4.8~5.55.0~5.56.0~7.08.0~9.0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