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解析卷),共7页。
第四章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第2题,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区域,造成的损失不同,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的强度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的差异造成的。下图所示区域地震频发,这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4.下列关于这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D.甲点为震源【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第4题,等震线为地震破坏程度近似的各点所连成的线,同一等震线上的各点到震中的距离不一定相等,这是因为破坏程度还与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有关。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答案】 5.D 6.D【解析】 第5题,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第6题,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7.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答案】 5.D 6.D【解析】 第7题,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包括: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8.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答案】 8.D【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9.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地区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部分县城被淹没,电力、交通、通信中断。关于本次泥石流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泥石流流域示意图A.地形与泥石流形成无关B.人类活动与泥石流形成无关C.图中河流流向最有可能是自东北向西南D.降水不丰富的地区不会形成泥石流【答案】 9.C【解析】 第9题,坡度的缓陡与泥石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人类活动若破坏了地表植被则泥石流会增多;降水不丰富的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几率较小,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形成泥石流,像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就是这种情况。10.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 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答案】 10.D【解析】 第10题,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1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其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震级较低B. 提前预报C. 防震意识强D. 救援及时【答案】 11.B【解析】 第11题,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该次地震并没有做到提前预报。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局地大暴雨,引发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12~13题。12.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具体内容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③④⑤13.同学们进行互救学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12.C 13.A【解析】 第12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13题,题干问的是救落水人上岸的方式,而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14.下图为泥石流多发区域,灾后重建居民点,最安全的选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4.A【解析】 第14题,①处位于地势较高且开阔平坦的山脊处,相对②③④三点来说,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15.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答案】 15.C【解析】 第15题,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个人参与。二、综合题(共40分)16.下图为“某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6分)(2)简述该国地震多发的原因。(4分)【答案】 (1)特征: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该国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主要沿断层分布。(2)原因:该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解析】 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时要注意从成因着手,先找到成因,再分析其分布特征。17.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 (1)本题注意“红层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结合相关材料回答。(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8.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2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2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圩堤溃决,损失惨重。(1)分析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主要人为原因。(8分)(2)该省的鄱阳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防治该流域洪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有哪些?请各举四例。(8分)【答案】(1)流域内毁林开荒,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抬高河(湖)床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2)工程性措施: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中游围湖造田,使洪灾较严重。第(2)题,解答该题应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举例分析。
第四章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第2题,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区域,造成的损失不同,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的强度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的差异造成的。下图所示区域地震频发,这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4.下列关于这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D.甲点为震源【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第4题,等震线为地震破坏程度近似的各点所连成的线,同一等震线上的各点到震中的距离不一定相等,这是因为破坏程度还与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有关。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答案】 5.D 6.D【解析】 第5题,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第6题,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7.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答案】 5.D 6.D【解析】 第7题,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包括: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8.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答案】 8.D【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9.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地区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部分县城被淹没,电力、交通、通信中断。关于本次泥石流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泥石流流域示意图A.地形与泥石流形成无关B.人类活动与泥石流形成无关C.图中河流流向最有可能是自东北向西南D.降水不丰富的地区不会形成泥石流【答案】 9.C【解析】 第9题,坡度的缓陡与泥石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人类活动若破坏了地表植被则泥石流会增多;降水不丰富的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几率较小,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形成泥石流,像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就是这种情况。10.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 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答案】 10.D【解析】 第10题,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1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其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震级较低B. 提前预报C. 防震意识强D. 救援及时【答案】 11.B【解析】 第11题,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该次地震并没有做到提前预报。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局地大暴雨,引发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12~13题。12.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具体内容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③④⑤13.同学们进行互救学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12.C 13.A【解析】 第12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13题,题干问的是救落水人上岸的方式,而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14.下图为泥石流多发区域,灾后重建居民点,最安全的选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4.A【解析】 第14题,①处位于地势较高且开阔平坦的山脊处,相对②③④三点来说,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15.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答案】 15.C【解析】 第15题,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个人参与。二、综合题(共40分)16.下图为“某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6分)(2)简述该国地震多发的原因。(4分)【答案】 (1)特征: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该国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主要沿断层分布。(2)原因:该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解析】 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时要注意从成因着手,先找到成因,再分析其分布特征。17.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 (1)本题注意“红层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结合相关材料回答。(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8.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2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2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圩堤溃决,损失惨重。(1)分析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主要人为原因。(8分)(2)该省的鄱阳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防治该流域洪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有哪些?请各举四例。(8分)【答案】(1)流域内毁林开荒,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抬高河(湖)床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2)工程性措施: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中游围湖造田,使洪灾较严重。第(2)题,解答该题应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举例分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