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效备课】名师团队打造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共60页。
打破乌桓族,扫清袁绍势力统一北方后,经过碣石山所作课研所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初中语文学习目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方法的特点感悟诗歌所寄托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学常识古诗浅析深层探究拓展延伸壹贰叁肆包括对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描述生字词等等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受乐府民歌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已旧调、旧题来表现新内容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写作背景《观沧海》是后人所加,原文是《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古诗朗读听朗读,注意停顿包括对古诗的赏析写作意境的描述感情的把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译文:东行到达碣石山,来观看大海。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译文:(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得茂盛。一阵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大浪汹涌而起。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对古诗的深层分析写作手法和特点写作的深意简单说说,作者观海的地点在哪里,从何看出?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观海的地点是“碣石山”。不难看出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尝试分析以下诗句的作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观沧海时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属于静态描写,写出岛上树木、百草的生机勃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又开始由静转动,展现大海的宏大气势,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想象做好了铺垫。这四句属于典型的景物描写,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生动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静态与动态描写把握客观与主观分辨反衬与对比这两句属于乐府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通常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本诗中却与诗境融为一体,可以看出作者超群的诗歌技巧。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统一北方建功立业写实想象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壮丽景象日月星汉博大胸怀对古诗的课外拓展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学写作技巧何谓“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乐府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男女之间爱与恨的心声一边是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另一边是高官厚禄,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战争和徭役的灾难乐生恶死的愿望不仅涉及到战场上凄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业生产的荒废。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而是把情完全包含在景物描写中。描写海上实景,写大海的壮美辽阔,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是虚景,体现出的是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无论虚实,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诗人在写景时,注重结合景物的状态描写。如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的;山岛耸立,是静态的;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威严;另一方面将写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如眼前的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等为写实,日月星辰为虚景,创造了虚实相生的开阔意境。背诵并默写《观沧海》,下节课“华山论剑”小组之间轮流提问对上下句。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初中语文——李白Mu lu文学常识古诗翻译深层探究拓展延伸文学常识/作者的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的了解,写作背景等Zuo zhe jian jie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也十分高明不畏权贵、傲岸不羁是他的性格Zuo pin jie shao作品介绍特点: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雄奇飘逸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善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创造出意境《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Xie zuo bei jing写作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边塞诗人,人称“七绝圣手”王昌龄 (698— 757)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李白听说王昌龄从江宁丞贬为龙标县尉,作此诗赠王昌龄Shi wen lang du诗文朗读古诗翻译/这首诗的字词理解,诗句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ke wen fan yi课文翻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深层探究/对古诗的深层理解和概括,包括作者的感情把握Shi wen li jie诗文理解首句写景并点明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了暮春环境,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次句点题,从“过五溪”衬托出贬谪之地的偏僻,其中不难看出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挂念。简单说说,诗中前两句有什么作用?Shi wen li jie诗文理解李白的诗歌天马行空,此处发挥了想象力将月亮拟人化,拜托月亮将自己的“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思念和同情。说说诗中后两句的作用?Jie gou shu li结构梳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景叙事借景抒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已过五溪借月抒情随君赴远同情友人关心友人拓展延伸/对作者的写作手法的拓展,文学常识的拓展 wen ti tuo zhan文体拓展古代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出现之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近体诗是唐代时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xie zuo te se写作特色首句写景,独选飘忽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点明了特定的时令,又含有飘零之感、离恨之意,切合当时的情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xie zuo te se写作特色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关怀之情,于是突发奇想,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付明月把自己的关心和同情带给远方的友人,想象新颖奇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ke hou zuo ye课后作业任选一种课上讲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字数不限预习第三首诗《次北固山下》contents第壹部分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xíng)阳县主簿。曾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200卷王湾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现存仅10首代表作:《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是北方人,往来吴越之间有感于江南山水,写下本诗诗中也寄托着王湾浓浓的思乡之情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第贰部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译文: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思念故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第叁部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为首联。起到点题的作用,“客路”一词暗含羁旅漂泊的孤独感,与尾联“归雁”遥相呼应。简单说说,诗中首联是哪几句,在诗中有何作用?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所以两岸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之态。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潮平岸阔”的画面;颔联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试说明描写的特点?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水和两岸齐平,使得长江显得更加宽阔宏大。【考点:描绘诗歌画面】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中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感慨时间过得飞快;尾联紧紧联系颈联,看到北归的大雁,引起思乡之情,希望归雁传书,对应了首联,使得全诗呈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说说颈联和尾联的作用?【考点:诗人的感情把握】次北固山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点题:客路青山、舟行绿水写景:潮平岸阔、风正扬帆写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思乡:北归大雁、捎书洛阳思乡第肆部分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的体制沿袭律诗的形式特征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本诗写景富有特色,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写了江南早春特有的景色,又蕴含着因光阴似箭而引发的思乡愁绪。寓情于景,景中含理另外,在景中还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每人至少列出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预习最后一首诗《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 ] 马致远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小令。(重点)感悟“秋思”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姓名:马致远字号:字千里、号东篱户籍:大都(今北京)职业:编剧(主攻杂剧、散曲)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地位:“元曲四大家”“曲状元”“马神仙”“秋思之祖”作者信息宋词唐诗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杂 剧散 曲元 曲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 剧散 曲套数小令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瘦骨如柴的马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天净沙·秋思[ 元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元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iaaiaa天净沙·秋思[ 元 ] 马致远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写旅人眼中所见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萧瑟荒凉枯藤∕老树∕昏鸦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写旅人眼中所见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萧瑟荒凉古道∕西风∕瘦马1、描绘出了一种怎样的景象?凄苦之景思考一下,诗中有何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古道西风瘦马”“我”的境遇“小桥流水人家”别人的生活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侧面描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么?抒情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思乡之情天净沙 ·秋思写景抒情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天涯游子思乡游子之叹羁旅之思结构概括:写作特色: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这首小令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有机组合成一个意象群,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意境,对天涯游子的孤寂和羁旅愁思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恰到好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下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