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一单元) 试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一单元) 试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一单元试卷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一单元试卷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测评卷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一单元)(40分钟 1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秋·南平期末)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测定月壤组成 B.开发新型燃料C.计算卫星轨道 D.研制航天材料2.(2023秋·石家庄质检)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B.二氧化碳是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C.蜡烛是固体,放入水中会下沉D.蜡烛燃烧生成水3.(2024·株洲期末)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4.在探究物质变化的活动中,可作为发生化学变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有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C.有新物质生成 D.发光放热5.(2023·武汉中考)《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6.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 )7.(2023秋·德州质检)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8.(2023秋·泰安质检)下列关于实验室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安全,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向人的方向B.倾倒试液时,标签未朝向手心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试剂或尝试剂D.为了节约试剂,用剩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9.(2023·北京中考改编)下列标志应标识在NaOH固体试剂瓶上的是 ( )10.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 ( )11.下列关于仪器连接和气密性检查正确的是 ( )12.对下列实验操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不能用量筒作为反应容器——某些反应会放热或吸热容易导致量筒测量不准确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壁凝结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将用过的胶头滴管及时冲洗——防止药液腐蚀胶帽D.受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受热时液体溅出13.(2023秋·珠海期末)以下是珠海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加热2 mL水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1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D.若不慎被红热的金属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凉水冲洗或浸泡,并涂烫伤膏15.小明同学加热2~3 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①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②点燃酒精灯③加热 ④往试管中加入2~3 mL蒸馏水⑤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C.④⑤①②③ D.④③⑤①②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2分)16.(6分)观察如图所示几种微观粒子的球棍模型(球表示各种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等,分子是由 构成的。 (2)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 (3)二氧化碳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构成的符号用 表示。 17.(10分)(2023秋·惠州质检改编)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c: ;f: ;g: 。 (2)将与其用途相对应的仪器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②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 ; ③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④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 ⑤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⑥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 。 18.(7分)化学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化学改变世界的作用。(1)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可以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 的转化。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 ,同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如图,科学家们已经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 ,以及复制、改造和 分子。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 物质。 19.(2分)化学实验离不开各种仪器,如表是我们初中常用的实验仪器:若按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类,应将仪器D归为 (填“A”“B”或“C”)组,理由是 。 20.(7分)(1)把块状试剂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用 把试剂或金属颗粒放入 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2)实验室加热约150 mL 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 、 、 、 (填写仪器名称)。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21.(13分)认真观察4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描述镁条燃烧(如图1)的现象 ;其中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2)如图2:A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B处变化不同的原因是 。 (3)图2中B处与图3发生的变化中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请你判断是否都是化学变化 (填“是”或“否”);由此可得出,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图4甲实验:点燃蜡烛,把一根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根据图中现象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乙实验:能观察到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澄清的石灰水 ,由此推断出蜡烛燃烧产生了 ,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石蜡固体先熔化变为蜡油,进而蒸发变为石蜡蒸气,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此推断出化学变化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22.(10分)(2023秋·六盘水质检)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一】(1)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焰、 焰、 三层,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2)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外焰处的铁纱窗 ,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3)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 。 (4)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 ,澄清石灰水变 。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 ③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C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A组B组C组仪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