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讲 课时三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x
    • 练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训练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练习).docx
    • 教师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docx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2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3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4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5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6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7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8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训练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练习)第1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训练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练习)第2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第1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第2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第3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第1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第2页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讲 课时三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讲 课时三8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1.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 2. 理解原理,深化概念3. 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1. 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 2. 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 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基带、雪线、林线、垂直带谱
    自然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思考:观察图片,分析随海拔升高水热条件有什么变化?
    随海拔升高,热量越来越少,水分先变多后变少
    分异规律: 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 带变化相似
    思考:观察图片,归纳总结影响山地垂直带发育程度的因素。
    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处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思考:观察图片,归纳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不同山脉的分布特点。
    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 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草甸和草原①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它不同于湿生植被的沼泽和旱生植被的草原。草甸是地方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②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类型。
    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
    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补给量大于或等于消融量,因此常年积雪;雪线以下的地带,全年冰雪补给量小于消融量,因此为季节性积雪。
    (1)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①气温高,融雪快,雪线高②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低
    降水丰沛,积雪多,雪线低降水稀少,积雪少,雪线高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3)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4)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5)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思考: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雪线高低,并说明理由。
    珠穆朗玛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等温线较为吻合,在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
    思考:读图,阐明影响林线的因素。
    热量因素—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林线分布越低
    热量因素—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林线分布较高; 背阴坡林线分布较低
    热量因素—海拔:同纬度山体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林线分布越低
    水分因素—纬度: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林线分布较低
    水分因素—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少,林线分布较低
    水分因素—海陆位置同纬度山体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林线分布较低
    土壤: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薄,林线分布较低风力:风力强劲,林线低
    (2021·河北地理)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题。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Ⅰ-Ⅱ-Ⅲ B.Ⅰ-Ⅱ-ⅣC.Ⅱ-Ⅳ-Ⅴ D.Ⅳ-Ⅴ-Ⅵ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______ 2.______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简述垂直带分布的特点。
    答案 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基带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山地垂直带的丰富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处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有关;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且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考向1 通过“垂直带的分布”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日照模拟)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死火山,海拔5 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肯尼亚山山顶冰川大量萎缩,预计20~30年后会消失殆尽。甲、乙两图分别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肯尼亚山植被带平面分布及垂直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自然地带A.基带为森林带,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降水多B.低海拔潮湿森林带位于东南侧迎风 坡,降水多C.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 逐渐增大D.东南坡垂直带谱多于北坡,人类活动干扰少
    2.肯尼亚山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A.山顶昼夜温差变小 B.山坡谷风增强C.山麓河流水量增加 D.山麓演变成荒漠
    考向2 通过“林线”考查“区域认知”(2024·重庆市育才中学模拟)气候变化影响山地林带的上限和下限。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3~4题。3.该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硬叶林 D.针叶林
    (2024·重庆市育才中学模拟)气候变化影响山地林带的上限和下限。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3~4题。4.气候暖湿化期间,该山地森林带A.上限上移,下限上移 B.上限上移,下限下移C.上限下移,下限上移 D.上限下移,下限下移
    1.通过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垂直带,因位于垂直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若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则说明山地位于热带地区
    2.通过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垂直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垂直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垂直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垂直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垂直带的数目多于北坡(不考虑水分条件),或基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垂直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2024·江苏南通模拟)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A.天山 B.祁连山C.长白山 D.阴山
    (2024·江苏南通模拟)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2.与纬度地带性自然地带的分布相比,该山地的差异是出现了A.苔原带 B.岳桦落叶林带C.针叶林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大联考)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因东西坡降水差异,两坡针叶林种群有较大差异。如图为“贡嘎山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数字①③代表的自然地带分别为A.高山寒漠带、常绿阔叶林带B.高山苔原带、常绿硬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常绿硬叶林带D.高山灌丛带、常绿阔叶林带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大联考)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因东西坡降水差异,两坡针叶林种群有较大差异。如图为“贡嘎山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4.沿东坡海拔4 900 m由低处往高处眺望,依次看到A.终碛堤、冰斗、U形谷B.U形谷、冰斗、角峰C.终碛堤、刃脊、冰斗D.刃脊、终碛堤、角峰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大联考)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因东西坡降水差异,两坡针叶林种群有较大差异。如图为“贡嘎山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5.贡嘎山东坡针叶林耐寒喜湿,推测西坡针叶林A.喜温喜湿 B.耐寒耐旱C.喜温耐旱 D.耐寒喜湿
    (2023·山东淄博模拟)苔藓植物是喀喇昆仑山区地被层植物主要的建群种,垂直分异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该地牧场采取轮牧方式。下图分别示意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地带及其种数垂直分布规律。据此完成6~8题。
    6.喀喇昆仑山山麓地带苔藓植物种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 B.光照较弱C.人类干扰 D.风力强劲
    7.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种数峰值区A.以灌丛草甸植被为主,植被盖度高B.分布下界受热量因素影响大C.腐殖质层较薄,土壤分层差且贫瘠D.降水较多,坡面水分条件好
    8.该区域夏季牧场适合选择在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2023·湖南岳阳模拟)如图为“我国两座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某地理科考小组在P山收集了不同自然地带主要植被叶片,在Q山观测了山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1~3题。1.收集到的叶片①②③④(如下图所示),与P山自然地带甲、乙、丙、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④-甲,③-乙,②-丙,①-丁B.①-甲,③-乙,④-丙,②-丁C.③-甲,①-乙,②-丙,④-丁D.④-丁,③-丙,②-乙,①-甲
    (2023·湖南岳阳模拟)如图为“我国两座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某地理科考小组在P山收集了不同自然地带主要植被叶片,在Q山观测了山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1~3题。2.P山可能位于A.新疆 B.山西 C.广东 D.四川
    (2023·湖南岳阳模拟)如图为“我国两座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某地理科考小组在P山收集了不同自然地带主要植被叶片,在Q山观测了山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1~3题。3.地理科考小组发现Q山地的河流,常在4~5月发生洪水,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此类洪水的来源主要为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2024·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植被稀疏,但零星生长的植被特有性强,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高。下图示意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及雪线分布。据此完成4~6题。4.图示流石滩最可能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 B.高山草甸带C.疏草寒漠带 D.灌丛草甸带
    (2024·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植被稀疏,但零星生长的植被特有性强,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高。下图示意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及雪线分布。据此完成4~6题。5.图示流石滩最可能位于A.北半球的迎风坡 B.北半球的阴坡C.南半球的背风坡 D.南半球的阳坡
    (2024·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植被稀疏,但零星生长的植被特有性强,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高。下图示意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及雪线分布。据此完成4~6题。6.流石滩生长的植被演化出新物种概率高的原因是A.植被生长季较短 B.物种之间交流困难C.人类活动干扰小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24·广东珠海模拟)秦岭—大巴山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如图示意沿秦巴山地某南北方向剖面上的物种丰富度。据此完成7~9题。7.剖面32°N处亚热带物种数约为A.5~6 B.9~10 C.17~18 D.25~26
    (2024·广东珠海模拟)秦岭—大巴山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如图示意沿秦巴山地某南北方向剖面上的物种丰富度。据此完成7~9题。8.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亚热带物种自南向北分布海拔降低B.不同植被主体约在33.3°N分界C.温带物种自南向北分布海拔升高D.汉江谷地物种总数量相对最少
    (2024·广东珠海模拟)秦岭—大巴山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如图示意沿秦巴山地某南北方向剖面上的物种丰富度。据此完成7~9题。9.沿线总物种丰富度秦岭较大巴山更高体现了A.纬向地带分异 B.经向地带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 D.坡向分异
    (2023·福建龙岩一中模拟)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如图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据此完成10~12题。10.贡嘎山东坡山麓地区所处的水平自然地带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23·福建龙岩一中模拟)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如图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据此完成10~12题。11.推测图中S0样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A.荒漠 B.草原 C.灌木 D.乔木
    (2023·福建龙岩一中模拟)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如图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据此完成10~12题。12.相较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海螺沟植被演替从初始到形成成熟顶级群落的速度要快很多的原因是A.人类干扰更少 B.海拔更低C.光照更充足 D.水热组合条件更好
    13.(2023·陕西安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答案 (1)M自然地带名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林线分布特点:总体上北高南低。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云南西部边陲,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体北高南低,垂直高差大,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也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如图示意高黎贡山自然地带垂直分布。(1)指出M自然地带的名称,并说明高黎贡山林线的分布特点。(4分)
    答案 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山谷高差大,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谷地地形导致热量不易散失,蒸发旺盛;土壤及空气中水分含量少等。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云南西部边陲,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体北高南低,垂直高差大,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也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如图示意高黎贡山自然地带垂直分布。(2)说明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形成干暖河谷灌丛带的理由。(6分)

    相关课件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讲 课时三7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讲 课时三7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7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7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7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课时37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