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关于人类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猿分界重要的标志是直立行走B. 研究人类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
C.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祖先D. 达尔文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答案】B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A正确。
B.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C正确。
D.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正确。
故选B。
2. 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盲症——缺少维生素A; ②佝偻病——缺少含铁的无机盐;
③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④脚气病——缺少维生素D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详解】①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晚看不清东西,①正确;
②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缺少含钙的无机盐引起,②错误;
③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③正确;
④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④错误,故B①③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在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中,甲表示女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B. 图B中,丙表示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卵巢迅速发育
C. 由两图可知,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要晚
D. 青春期男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男孩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遗精,女孩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月经。
【详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图A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要早,可见曲线甲表示的是男生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
B.女性比男性的发育要早,可见丁表示女性卵巢迅速发育,丙表示男性睾丸迅速发育,故B错误。
C.由图A和图B可以看出,不论是身高的生长速度还是性器官的发育,女孩都是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开始迅速的生长和发育,可见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大约早1到2年,故C错误。
D.青春期男女生的睾丸和卵巢迅速发育,分泌性激素,促使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4. 吃春饼是我国“立春”节气民间饮食风俗之一。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从均衡膳食的角度分析,吃春饼时搭配最佳的一组食物是( )
A. 米饭红烧肉B. 面包炸薯条
C. 牛肉炒菠菜D. 黄瓜西红柿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详解】合理膳食应该做到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主要含有淀粉(糖类),应增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牛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菠菜富含维生素,所以吃春饼时搭配牛肉、炒菠菜比较合理,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温度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最大的,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时活性都会下降。
6.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③小肠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
B. 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C. 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
D. 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答案】B
【分析】图一中AC段为呼气,CE段为吸气;图二中的①膈肌舒张、②膈肌收缩;图三中的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Ⅰ吸气、Ⅱ呼气、A二氧化碳、B氧气。
【详解】A.图一A→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对应图二中②→①,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的上下径变短容积变小,肺随之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完成呼气,A错误。
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虽然逐渐增大,仍然低于外界气压,所以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
C.图三中Ⅰ吸气和Ⅱ呼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C错误。
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8. 下图为血液分层图和显微镜下的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表示血浆,可运载血细胞
B. Ⅱ成分中包含血细胞①和③
C. 若出现炎症,②的数量会增多
D. 若③数量偏少,不利于凝血止血
【答案】B
【分析】图中Ⅰ血浆、Ⅱ白细胞和血小板、Ⅲ红细胞、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A.观图可知:Ⅰ表示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所料和废物,A正确。
B.Ⅱ表示②白细胞和③血小板,B错误。
C.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若出现炎症,②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C正确。
D.③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若③数量偏少,不利于凝血止血,D正确。
故选B。
9. 体检抽血时,医护人员通常用橡皮管将上臂捆扎,以便于抽血。穿刺的血管和部位分别是( )
A. 动脉、橡皮管下方B. 静脉、橡皮管上方
C. 动脉、橡皮管上方D. 静脉、橡皮管下方
【答案】D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详解】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所以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后,在捆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则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因此抽血时,穿刺的血管是静脉,因其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抽血的部位在橡皮管下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通过调节眼球中②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 遇到强光时,眼球中的①会变小以减少对③过强的刺激
C.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捂耳,可使④两侧气压平衡
D. 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⑤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答案】C
【分析】题图中:①是瞳孔,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鼓膜,⑤是咽鼓管。
【详解】A.人体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故通过调节眼球中②晶状体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A正确。
B.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强光下①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③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B正确。
C.咽鼓管连通咽喉部和鼓室,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易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口或闭口堵耳,都可以保持④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C错误。
D.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呼吸道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⑤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甲和乙是人体眼的成像情况,丙和丁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则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近视应该选择的透镜分别是
A. 甲和丁B. 甲和丙C. 乙和丙D. 乙和丁
【答案】D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乙图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近视,应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图甲表示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故选D。
12. 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是动脉管壁B. 物质a可以代表废物
C. 物质b可以代表氧气D.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
【答案】D
【分析】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到血液中,完成物质交换。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图中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可判断其为①毛细血管的,A错误。
B.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所以a是氧气,B错误。
C.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到血液中,完成物质交换,因此b代表废物,C错误。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3. 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行人看到红灯主动停下”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习惯。下列反射活动中与此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 人遇强光就眯眼
B. 幼儿看到白大褂医生就哭
C. 亲人相见,热泪盈眶
D. 合唱队员引吭高歌颂祖国
【答案】A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行人看到红灯主动停下,属于条件反射。
【详解】A.人遇强光就眯眼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
B.幼儿看到白大褂医生就哭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亲人相见,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合唱队员引吭高歌颂祖国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属于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作为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2023年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的口号是“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B. 紧急情况下,AB型血的人也不可输入A型或B型血
C. 成分输血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D.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防止发生红细胞凝集
【答案】B
【分析】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详解】A.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正确。
B.紧急情况下,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入A型或B型血或O型血,B错误。
C.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C正确。
D.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当血型不同时就会造成红细胞凝聚反应,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I周围神经系统、Ⅱ脊神经、Ⅲ脊髓B. I消化腺、Ⅱ口腔、Ⅲ肝脏
C. I心脏、Ⅱ动脉、Ⅲ静脉D. I呼吸道、Ⅱ喉、Ⅲ气管
【答案】D
【分析】如图,I包括II和III,II和III是并列关系。
【详解】A.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肝脏是消化腺,口腔属于消化道,不属于消化腺,B错误。
C.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不包括动脉和静脉,C错误。
D.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血管,a、b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虚线表示肺循环,实线表示体循环
B. 体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
C. 血管①肺动脉,流动脉血
D. 心房和心室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答案】A
【分析】题图中:①是肺动脉,②是肺静脉,③是主动脉,④是上下腔静脉。
【详解】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虚线表示肺循环,实线表示体循环,A正确。
B.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起点是左心室,B错误。
C.①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错误。
D.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D错误。
故选A。
17. 如图是人体部分结构和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大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B. 消化道中,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C. 过程B表示物质c被吸收,此过程发生在胃部
D. 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答案】C
【分析】图中A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B血液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葡萄糖。
【详解】A.图中A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样肺的通气时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呼出体外,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A正确。
B.淀粉在消化道的消化过程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B正确。
C.淀粉最终在小肠内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过程B表示物质c葡萄糖被吸收,此过程发生在小肠, C错误。
D.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流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D正确。
故选C。
18. 李明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划破了小腿,伤口红肿发炎。为了消炎防止感染,医生建议李明按处方口服消炎药。消炎药最先达到的部位是( )
A. 左心室B. 右心室C. 左心房D. 右心房
【答案】D
【分析】(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口服消炎药,药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通过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 如图可用来描述人体的某些生命活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②为氨基酸,则X表示小肠
B. 若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出球小动脉,则X表示肾小球
C. 若血管②中的尿素含量高于血管①,则X表示肾脏
D. 若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则X表示神经中枢
【答案】C
【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组成。
【详解】A.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若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②为氨基酸,则X表示小肠,故A正确。
B.肾小球一端连接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接出球小动脉,所以若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出球小动脉,则X表示肾小球,故B正确。
C.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水、无机盐、尿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血液中的尿素会减少,所以若血管②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低于血管①肾动脉,则X表示肾脏,故C错误。
D.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若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则X表示神经中枢,故D正确。
故选C。
20.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每年约产生4亿吨塑料垃圾。在全球已产生的7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据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为此开展“人民战塑”行动,以响应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地球日主题的是:(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B. 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 少喝瓶装水D. 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答案】A
【分析】“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的是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个理念呼吁人们采取行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以确保地球的可持续性和所有生物的共同繁荣。具体措施有: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等。
【详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符合题意。
B.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是一种环保行为,它有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B不符合题意。
C.生产瓶装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少喝瓶装水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处理,资源重复利用,防止污染,节约资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读下图理解图甲是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概念图,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1)A是________;B是图乙中的[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C是________,它一般是在图乙中的________内形成的。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图乙中的[________],该场所中,胎儿和母体通过________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①. 精子 ②. ③
(2)①. 受精卵 ②. 输卵管
(3)①. ② ②. 胎盘
【分析】图甲中A精子、B卵巢、C受精卵,a分娩;图乙中①输卵管、②子宫、③卵巢、④阴道。
(1)从图中可知,A是精子;B是图乙中的③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①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C受精卵是在图乙中的①输卵管内形成的。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②子宫,该场所中,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22. 如图是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标号①~⑩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⑤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的酶能消化图示中的______等物质,过程⑥和⑤相比,过程______(填标号)属于内分泌腺的分泌过程,它分泌的物质是______,直接进入血液,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通过过程②④可以让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主要由血细胞中的______负责运输。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一定会流经心脏的______心室。
(4)过程______排出的废物有尿素以及水、无机盐等。
【答案】(1)①. 糖类、脂肪、蛋白质 ②. ⑥ ③. 胰岛素
(2)红细胞 (3)右 (4)⑦⑧
【分析】题图中:①呼气、②吸气、③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④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⑤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⑥胰岛分泌胰岛素进入循环系统、⑦排汗、⑧排尿、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⑩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1)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⑤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⑥内分泌腺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蛋白酶、胰多肽酶、胰脂肪酶等,能消化图示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进入循环系统,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途径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可见,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一定会流经心脏的右心室。
(4)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⑦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⑧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过程⑦⑧排出的废物有尿素以及水、无机盐等。
23. 足球是很多同学都喜欢的一项运动,甲图是世界杯中的一个的精彩画面,乙图为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比赛中运动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反射类型是___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字母)。
(2)球飞过来的过程中,球员看见球的感受器位于______内。
(3)如果乙图表示某球员突然踩到铁钉而迅速抬脚,则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球员凌空射门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由______来调节。
(5)如果乙图C处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运动员踩到铁钉后将表现为( )
A. 不感觉疼,但能抬脚
B. 不感觉疼,也不能抬脚
C. 感觉疼,且能抬脚
D. 感觉疼,但不能抬脚
【答案】(1)①.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②. F
(2)视网膜 (3)A→B→E→C→D
(4)小脑
(5)D
【分析】图乙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D效应器。图中的G是脊髓白质,F是大脑皮层。
(1)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可见,比赛中运动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反射类型是人出生以后形成的复杂反射(或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图中的F(大脑皮层)。
(2)眼球中的视网膜,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可见,球飞过来的过程中,球员看见球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内。
(3)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结合题图可知,如果乙图表示某球员突然踩到铁钉而迅速抬脚,则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4)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可见,球员凌空射门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由小脑来调节。
(5)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图乙中的[C]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当运动员踩到铁钉后不能抬脚。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传导给大脑,人会感觉到疼痛,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 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粪便都会呈现红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粪便呈现红色可以推测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_(填“易”与“不易”)被分解。
(2)形成尿液的结构是图一中[ ]______,它的基本单位是由图二中______(填数字)组成。
(3)甜菜红素可通过图二中[ ]______的过滤作用成为原尿中的成分,在流经4时,甜菜红素大部分______(填“能”或“不能”)被4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4)图二中5处与2处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成分是______。
【答案】(1)不易 (2)①. ①肾脏 ②. 1、3、4
(3)①. 1肾小球 ②. 不能
(4)二氧化碳
【分析】图一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图二中:1肾小球、2肾动脉、3肾小囊、4肾小管、5肾静脉。
(1)如果甜菜红素被人体分解,则不会呈现出红色。可见,从粪便呈现红色可以推测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易被分解。
(2)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图一中的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图二中的1肾小球、3肾小囊和4肾小管组成。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粪便都会呈现红色,说明甜菜红素可通过图二中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成为原尿中的成分,而且在流经4肾小管时,甜菜红素大部分不能被4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4)
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释放出二氧化碳;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尿素等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所以,图二中5肾静脉与2肾动脉相比较,肾静脉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营养物质、氧气和尿素,而明显增多的是二氧化碳。
25. 喜欢吃零食是很多小孩子的天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天性的诱导,才让很多垃圾食品成为小孩儿口中的零食。有些同学不禁疑问:辣条会不会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有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可关仓鼠的笼子等)
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作出假设: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制订与实施计划:
(1)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__;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每组用5只仓鼠,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5只大小、生长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是为了__________。
(3)“辣条”的制作过程要经过腌制或油炸,其营养成分会被破坏,虽便宜美味,但营养单一,且添加剂多,卫生无保障。结合实验结论请给我县中小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4)学生经常吃小卖部的高糖及高脂食品代替正餐容易导致肥胖,原因是摄入多余的糖类将会转变成作为备用能源物质的__________储存起来,进而导致肥胖。
【答案】(1)①. 辣条 ②. 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2)①. 避免偶然性 ②. 控制单一变量
(3)合理营养、不吃辣条等食品(答案合理即可)
(4)脂肪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该生物小组探究的是辣条对仓鼠身体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辣条。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遵照辣条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1)由图表中可以看到甲、乙组两组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甲组投放普通鼠粮,乙组投放掺入辣条的鼠粮,其余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辣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甲组的仓鼠活动能力均正常,而乙组有2只仓鼠死亡,3只活动能力弱,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2)不能用1只仓鼠,如果只用1只仓鼠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5只仓鼠做实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小误差。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选择5只大小、生长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经常吃辛辣食物,会对胃肠造成一定刺激,影响身体健康,应该合理饮食,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辣条。
(4)
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摄取的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起来。因此,学生应避免经常吃小卖部的高糖及高脂食品代替正餐,以免导致肥胖问题的发生。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鼠粮
4个月以后的结果
甲组
各5只大小、生长情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5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
2只已经死亡,3只活动能力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