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资源枯竭型城市2014~2023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生率、户籍人口死亡率、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该市2014~2023年间人口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7年是该市户籍人口最多的年份
B. 2020年是该市人口总数最少的年份
C. 死亡率是导致自然增长率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D. 常住人口减少的人口数小于户籍人口减少的人口数
2. 近年来,该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承载力下降 B. 经济发展缓慢
C. 人口老龄化加剧 D. 产业结构优化
3. 该市的支柱产业最可能是( )
A. 制造业 B. 物流业 C. 旅游业 D. 采矿业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2014~2023年间户籍人口逐年减少,2014年是该市户籍人口最多的年份,A错误;2023年是该市人口总数最少的年份,AB错误;图中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死亡率波动较大,因此死亡率是导致自然增长率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正确;对比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可知,户籍人口约减少20万人,常住人口约减少35万人,常住人口减少的人口数大于户籍人口减少的人口数,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近年来,该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均明显减少。该城市为我国东北某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经济发展缓慢,刺激了大量人口迁出,因此近年来,该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B错误;当今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环境承载力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不是该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AC错误;产业结构优化会吸引人口迁入,导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加,不符题意,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该城市为我国东北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说明是因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因此该市的支柱产业最可能是采矿业,而不是制造业、物流业和旅游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世界屋脊”地质地貌复杂。近十年来,青藏地区交通快速发展,一条条团结线、幸福路在雪域高原延伸,宛如高原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金色哈达”。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段盘山公路景观,右图示意某段桥梁和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左图中盘山公路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线路坡度 B. 防止道路塌方
C. 延长道路长度 D. 方便观赏风景
5. 右图中铁路交通线桥梁隧道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
A. 聚落分布少 B. 地势海拔高 C. 高山峡谷多 D. 生态环境脆弱
6. 一条条团结线、幸福路宛如高原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金色哈达”,其意义在于( )
①加强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增加人口容量 ④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左图中盘山公路经过山区,地形起伏大,通过盘山公路迂回前进来降低线路坡度,提高安全性,而不是为了方便观赏风景,A正确,D错误;盘山公路并不能防止道路塌方,B错误;增加道路长度会延长通行时间,不是主要作用,C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铁路交通线桥梁隧道相连部位穿过高山峡谷,为了降低线路坡度,选择架桥穿越河谷,修建隧道穿越山地,C正确;聚落分布少、地势海拔高和生态环境脆弱均不是图示路段桥梁隧道相连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便利了藏区的对外联系,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①正确;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②正确;交通运输建设对增加人口容量影响较小,③错误;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可能会破坏地区生态环境,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随着鄂尔多斯地块抬升,汾渭地堑下陷,晋陕黄河段形成深邃的峡谷。距今25万年时,在外力作用下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浑河从黄河上游的干流演变为黄河的支流。下图为晋陕黄河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 )
A. 断层活动 B. 侧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冰川作用
8. 晋陕黄河形成深邃的峡谷后,谷深的南北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及成因是( )
A. 南段谷深大于北段 南段落差大 B. 北段谷深大于南段 北段位于上游
C. 南段谷深大于北段 南段支流多 D. 北段谷深大于南段 北段河谷狭窄
9. 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
A. 风化作用 B. 岩浆活动 C. 风沙作用 D. 溯源侵蚀
【答案】7. B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可知,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且长时间基本不发生变化,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受此影响晋陕黄河流速缓慢,导致河流外力作用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形成宽广的河谷。因此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侧蚀作用,与断层活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与北段相比,南段临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下切更强。同时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因此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汉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后古湖湖水下泄形成河道,使晋陕黄河往西(北)方向延长,因此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溯源侵蚀,D正确;风化作用、岩浆活动和风沙作用均不能使河流延长,与河套古湖贯通,ABC错误。故选D。
甘肃省兰州城区地处黄河谷地,南北为山地,黄河穿城而过,土地狭窄。2012年在兰州城区北部约65千米的秦王盆地建设兰州新区,该新区建在一片半荒漠化的广阔土地上,与城区间有山岭阻隔。左图为兰州城区示意图,右图为兰州新区与兰州城区相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兰州城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 B. 水源 C. 粮食 D. 能源
11. 选择在秦王盆地建设兰州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离主城区近 B. 淡水资源充足
C. 土地平坦开阔 D. 与主城区联系紧密
12. 兰州新区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招商引资 B. 治理污染 C. 植树造林 D. 水利设施
【答案】10. A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甘肃省兰州城区地处黄河谷地,南北为山地,黄河穿城而过,土地狭窄,因此土地成为影响兰州城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有黄河流经,水源较充足,B错误;城区粮食主要靠外运调入粮食,兰州铁路运输较为便利,便于粮食运入,C错误;兰州能源较为充足,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兰州新区距离兰州主城区达65千米,距离较远,与主城区有山岭阻隔,联系不紧密,AD错误;该新区建在一片半荒漠化的广阔土地上,淡水资源并不充足,但土地平坦开阔,B错误,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兰州新区建在一片半荒漠化的广阔土地上,淡水资源并不充足,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利设施,D正确;招商引资是新区基础设施完善后解决的问题,A错误;该地目前没有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该地水资源不足,不适合植树造林,C错误。故选D。
下图是2024年5月7日10时在我国某地(30°N,115°E)拍摄的地球仪及其影子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拍摄者最可能位于地球仪的( )
A. 正东方向 B. 正南方向 C. 正西方向 D. 正北方向
14. 此时,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城市是( )
A. 纽约(74°W) B. 温哥华(123°W)
C. 里约热内卢(43°W) D. 堪培拉(149°E)
15. 拍摄当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②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③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 ④西北地区沙尘活动频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拍摄照片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7日10时,而该地位于115°E,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因此拍摄照片时该地地方时为9:40,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地球仪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因此拍摄者位于地球仪的正西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5月7日10时。此时西2区为7日0时,西2区往东至东12区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纽约(74°W) 位于西5五区,与北京不属于同一天,A错误;温哥华(123°W) 位于西8区,与北京不属于同一天,B错误;里约热内卢(43°W)位于西3区,与北京不属于同一天,C错误;堪培拉(149°E)位于东10区,与北京属于同一天,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拍摄当日为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①正确;地球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②错误;5月还处于春季,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③错误;春季气候干燥,西北地区西北风强劲,沙尘活动频繁,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叶日中花原产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沙漠的干旱地区,耐旱耐盐碱,喜日光,耐寒但不耐热,温度超过30℃植株往往出现簇生、叶片卷缩瘦小等现象,雨水过多地区不适宜栽培。冰叶日中花叶形奇特,花色艳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含有多种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他蔬菜中少有的营养物质。山东寿光地区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成功引进该品种,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成为我国主要的生产基地,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数量越来越多。冰叶日中花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种植,但山东寿光生产的冰叶日中花具有叶片更厚、味道更足的特色。下图为山东寿光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冰叶日中花在寿光成功引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和畅销的原因。
(2)简述山东寿光利用互联网销售冰叶日中花的好处。
(3)与我国南方相比,从气候角度分析山东寿光种植的冰叶日中花特色鲜明的原因。
【答案】(1)成功引种的条件: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温室种植;政府政策大力扶持。
畅销的原因:营养价值及观赏价值高,用途广泛;面向全国,市场广阔。
(2)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的灵活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功引种的条件:山东寿光地区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成功引进该品种,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成为我国主要的生产基地。畅销的原因:冰叶日中花叶形奇特,花色艳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含有多种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他蔬菜中少有的营养物质,营养价值及观赏价值高,用途广泛;是我国主要的生产基地,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数量越来越多,产品面向全国销售,市场广阔。
【小问2详解】
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的灵活性;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沟通,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小问3详解】
与我国南方相比,山东寿光生产的冰叶日中花具有叶片更厚、味道更足的特色。主要是因为冰叶日中花喜日光,耐寒但不耐热,温度超过30℃植株往往出现簇生、叶片卷缩瘦小等现象,雨水过多地区不适宜栽培。山东寿光纬度更高,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雨季较短,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晴天多,云量少,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东部某大型企业拥有稳定的煤炭供应和运输优势,2001年以煤业为核心,2014年延伸发展坑口发电(火电)业务,2019年收购某铝业公司形成“煤—电—铝”一体化经营格局。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低碳的要求,该企业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始向新能源发展,进一步优化电解铝产业形成“绿—电—铝”一体化经营格局(更多的使用绿色能源发电用来电解铝),与传统的“煤—电—铝”产业并存发展。下图示意该企业电解铝产业的成本构成和“绿—电—铝”产业实景。
(1)分析该企业在内蒙古东部发展“煤—电—铝”产业的区位优势。
(2)列举内蒙古地区主要的绿色能源资源,并分析“绿—电—铝”相较于“煤—电—铝”经营格局的优势。
(3)分析该企业现阶段“煤—电—铝”与“绿—电—铝”产业并存发展的原因。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电力成本低;土地平坦开阔,且价格较低;劳动力多且价格低;交通运输便利;靠近辽中南及京津唐工业基地,市场广阔。
(2)太阳能、风能;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3)内蒙古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不稳定;火电稳定,可解决绿电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两者需协同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有稳定的煤炭供应,电力成本低;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土地开阔,用地充足且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多且价格低;内蒙古东部有运输优势,交通运输便利;靠近辽中南及京津唐工业基地,市场广阔。
【小问2详解】
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位于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优势:太阳能和风能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用担心资源会枯竭。
【小问3详解】
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位于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但太阳能和风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绿电难以保证电力稳定供应;火电为煤炭发电,供电稳定,可解决绿电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两者需协同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普遍认为,流动的水、可溶性岩石、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冰洞底部长有冰柱(下图),石笋欠发育。该山地石灰岩纯度低,洞内终年低温,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研究表明,第四纪时洞内曾有大量积水。我国大多数冰洞受气温影响,冰体冬季生长,夏季融化,而该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较多,冰柱受其影响却夏季生长,冬季消融。
(1)分析该冰洞洞底石笋欠发育的原因。
(2)说明冰洞底部冰柱的形成过程。
(3)推测冰柱夏季生长,冬季消融的原因。
【答案】(1)该地石灰岩纯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第四纪溶洞内多积水,且有冻土,不利于石笋发育;溶洞低温环境,溶蚀与沉积作用弱。
(2)洞顶有裂隙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渗;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随着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
(3)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变矮变细;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笋是碳酸钙淀积作用形成的,该地石灰岩纯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不利于石笋发育;该冰洞洞内有积水,且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不利于石笋发育;石笋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而该冰洞洞内终年低温,溶蚀与沉积作用弱。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洞内终年低温,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长此以往,随着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
【小问3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冰柱是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形成的,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变矮变细;而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
[地理][期末]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409、杭州增加了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