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鲁迅在45岁时温情回望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以及那些在她成长之路上留下印记的人。有愚昧迷信不识字,但却对鲁迅特别用心,尽己所能去爱护鲁迅的长妈妈。有方正质朴、严而不厉、和蔼仁善,深受鲁迅爱戴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再跟着作者的回顾,去认识一位他的师长——藤野先生。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难点)
透过事件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重点)
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绯红”“诘责”“油光可鉴”“抑扬顿挫”等词语。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
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被要求离职,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 特点:①所写的事件是“我”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典型的;②注重细节描写;③既写回忆对象(如本文中的藤野先生)的事件,也写回忆者的经历,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④以写过去为主,但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鲁迅与藤野先生于1926年分别,当时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的世界观发生巨大飞跃的前夕。 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写成的。后选入《朝花夕拾》。
( )落第( )丢三落四( )落枕
( )食宿( )星宿( )一宿
( )厌恶( )恶心( )凶恶
( )解剖押解( )浑身解数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文中是讽刺的说法。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曰,叫。
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相应地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通读全文,按照地点的转移,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填写表格。
受优待 受歧视 (匿名信事件)受刺激(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
(第1一2段)“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3一4段)“我”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名。(第5段)“我”在仙台颇受优待。(第6一10段)“我”初识藤野先生。
(第11一15段)藤野先生帮“我”添改讲义。(第16一19段)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第20一22段)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第23段)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第24一28自然段)“我”遭遇“匿名信”事件。(第29一31自然段)“我”经历“看电影”事件。(第32一35自然段)“我”与藤野先生惜别。(第36—38自然段)“我”对藤野先生的别后思念。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根据这些事件与刻画“藤野先生”之间的关系, 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 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告别先生第二类 离别后作者做的有关藤野先生的事件 装订收藏讲义、悬挂照片、深夜怀念先生第三类 字里行间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东京所见所闻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1、找找初识藤野先生时作者对他的印象,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小结:运用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2.细读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关键段落,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从语言细节上,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示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语言细节:1.“每一星期”(频率高);2.“从头到末”“都”“不但…也…” “一一订正”(范围广);3.“许多”(数量多); “添改”“增加”“订正”(方法多); “一直继续”(时间长)。伟大品质: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语言细节:陈述现状——肯定安慰——指出事实——提出要求。“要全照着”,表明藤野先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特别讲原则。伟大品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语言细节:“又”(频率高); “很高兴”“极有抑扬的声调”(热情); “很担心”“怕你”(程度深); “现在总算”(时间长)。伟大品质:对教学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学生。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语言细节: “听说”“问我”“看一看”(求实精神);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专业志趣)。伟大品质: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
【小结】1. 概括事件,要找到主语和关键动词,并用“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格式表达。2.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件,作用是传神地刻画了先生形象: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 真诚关心学生,没有民族偏见;选材方法一:选材要严。选择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3.品析人物形象,要从细品语言细节开始。
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按“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的模式表述
注意:有字数限制时,可省略次要信息,保留“何人”“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由_____________,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藤野先生。
3、请同学们从上述示例中任选一件,抓住描写藤野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词句,说说作者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感到悲伤、惋惜,但是尊重作者的决定。 可以从“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叹息”等词句中看出来。
4、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词
5、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6、作者离开仙台后,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一条叙事线索: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
1、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 作者远大的抱负与当时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含在这些句子中,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自然地由东京生活过渡到仙台生活。内容上:独句成段,起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作者对东京的厌恶,引出下文去仙台的内容,与第1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前后照应。
作者为什么要到“别的地方”去呢?
补充材料一:《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的第9篇。在第8篇《琐记》中曾用“乌烟瘴气”形容南京水师学堂的生活,文中还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补充材料二: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补充材料三: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3年毅然剪掉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自题小像》这首诗,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3、细读课文第1-3段,读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之情交织。“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如此不学无术,与他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让他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悲伤感与孤独感,于是有了到别处去看看的念头。
4、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是怎样的优待呢?找出关键句仔细品味。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5、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揭示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与不平。“也无怪他们疑惑”,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6、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7、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两件事改变了作者的救国道路——弃医从文。 第一件事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激发作者树立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人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8、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
无论是离开东京的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还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另一条叙述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鲁迅的文章像投抢、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鲁迅的语言风采。
答:“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的极端厌恶之情。
一、找出文中的反语,品析表达效果。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答:这里“精通时事”是反语,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③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答:“爱国青年”是反语,指的是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自私狭隘、狂妄自大的日本青年。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正人君子”是反语,指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小结: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本文中的反语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而且透过反语还可以体味出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反语修辞是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这既是因为当时受时代影响不敢直书其志,又是鲁迅先生对语言高度锤炼的结果。
二、合作讨论:说说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深刻含义。①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②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句中的“偏”字一方面写出当时作为弱国国民的中国人处境的悲惨,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国民的愚昧的批判态度。“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或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爱国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
①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②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答:①“一直”表明了时间之长,体现了藤野先生由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②“不过是”一词表明只达到了基本要求,心里不满意。这个词一方面表现了“我”有要求进步的愿望,另一方面为下文“匿名信事件”埋下了伏笔。
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
三、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小结:鲁迅先生十分注重对文字的修改及锤炼,常常以一二词即可高度表达其思想感情,字里行间饱含深刻意蕴。
【语言表达精确,意蕴深刻】
1.作者开篇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有何作用?这句话与后文哪句话相呼应?
答:作者在东京的见闻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出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为下文写自己离开东京,与藤野先生认识埋下伏笔。
呼应:与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相呼应。
四、揣摩重要语句的作用
“酒醉似的喝采”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在中国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都幸灾乐祸、麻木不仁,这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2.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
一次次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作者念念不忘,可见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影响之大。这一切不仅源于藤野先生的正直、无偏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还源于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情怀。以至于20多年过去,藤野先生的影响仍在,还会给作者鼓舞与力量。
1.双线并行,脉络分明
3.语言简洁幽默、饱含感情
2.选材典型,特征突出
在东京——无比憎恶,心生离意
怀念先生(明)爱国之情(暗)
弃医从文——匿名信、看电影
与先生惜别——善意的谎言,赠照片
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
(一)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吴天一,88岁,塔吉克族,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七一勋章”。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2022年3月,吴天一荣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称号。
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二)叶嘉莹:蕴玉抱清辉 叶嘉莹先生传灯中国古典文化近八十载,设帐南开逾四十年,海内外享有盛誉。有人评价她:叶嘉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她倾尽毕生心血教书育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广种诗词之花,让唐诗宋词走向世界、润泽人心。而她却常说,自己只是一个老师,一个普通的教书匠。 七十余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熔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1年,叶嘉莹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称号。
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绯红( ) 驿站( )诘责( ) 畸形( )2.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这部文集中以记人为主的文章有三篇,即《 》记师恩,《 》记友情,《 》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邮差(chāi)B.泄漏(xiè)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ì )C.绯红(fēi)芋梗(ɡěnɡ)发髻(jì) 系住(jì)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3.下列红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1.重读《植树的牧羊人》《皇帝的新装》《邓稼先》 《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叶圣陶先生二 三事》,选取文中的语言细节描写,说说这几篇文章 在写人上有哪些不同。2.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尝试着给鲁迅笔下的老师 各写一篇小传。
人教部编版(2024)藤野先生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1331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藤野先生教课内容ppt课件</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在东京,离开仙台怀念先生,双线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1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藤野先生优秀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种类和作用,回忆性散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