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第1页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租地农场,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学目标
    1.梳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等新事物出现的历史脉络。认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进而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认识其重大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唯物史观)
    3.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
    (二)教学方法
    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
    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什么制度?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11-14世纪发生重大变化,引入本节课课题。




    自主学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 一些新的变化
    2.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3.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
    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5.中世纪晚期,欧洲城市出现了哪一新的阶层?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租地农场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 一些新的变化?
    2.封建庄园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呢?
    依据法律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支配。(2)依据法律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影响:(1)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2)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3.
    ①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②14世纪,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③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材料研读: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如何理解马克思这句话?
    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特点:① 土地集中;
    ② 雇佣关系;
    ③ 产品面向市场;
    合作探究:比较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的区别?
    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结合材料探究,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材料1.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农村中,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本来是供农民家庭自身消费的,但为了筹集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钱,农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业品。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材料2.城市中的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
    -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3.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引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用: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比较异同】近代社会的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有何异同?
    三、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结合教材P63,指出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这新的力量的组成成分以及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问题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材,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阅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表格整合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锻炼学生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能力、论从史出的意识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随堂练习
    1.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D )
    ①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② 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③ 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13世纪西欧农村出现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作为当时一种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具有的特点是( C )
    A. 由集中转向分散 B. 生产效率不高
    C. 适应了市场需求 D. 强化王权的需要
    3.16世纪英国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歌谣反映( C )
    A.西欧城市的兴起B.庄园经济的衰落
    C.手工工场的发展D.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4 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和城市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 A )
    A.规模扩大并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B.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C.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 D.市民阶层中的富裕者发展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课堂限时练,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题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再次熟悉基础知识,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标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租地农场与富裕农民,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