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键断裂、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
B.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C. 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人体细胞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D. 性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这体现了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有的还含有P、S等元素。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多种多样,氨基酸数量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3、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详解】A、蛋白质加热变性,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肽键不被破坏,A错误;
B、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多样的空间结构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因而蛋白质具有功能多样性,B错误;
C、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人体内合成,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C正确;
D、性激素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2. 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结合水B. 囊泡C. 细胞骨架D. t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不具备运输功能,A正确;
B、囊泡可运输分泌蛋白等,B错误;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错误;
D、tRNA可运输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类分子无关
D. 玉米中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
1、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2、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3、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
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即细胞识别与糖链有关,C错误;
D、玉米中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鲜重最多的是水,D正确。
故选D。
4. 衣原体是一类原核寄生生物,缺乏细胞呼吸相关酶,不能产生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因此需从寄主吸收( )
A. 葡萄糖B. 脂肪C. 糖原D. 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直接的能源物质。
【详解】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衣原体缺乏细胞呼吸所需的酶,不能进行细胞呼吸,缺乏能量,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因此衣原体需要从宿主细胞体内摄取的物质是ATP,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是一个内腔不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有关
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构成,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
D. 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等结构,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被动运输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A错误;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
C、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C错误;
D、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等结构,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是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是跨膜运输方式,D错误。
故选B。
6. 野生铁皮石斛是名贵的中药,因过度利用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某科研团队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了种苗培育和有效物质工厂化生产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抑制愈伤组织生根
B. 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
C. 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用无菌水清洗可降低两者对外植体的伤害
D.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外植体细胞分裂和脱分化的关键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 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这些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
【详解】A、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促进愈伤组织生根,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步骤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可通过再分化形成成芽、根等器官,B正确;
C、酒精和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长时间处理会毒害外植体,故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用无菌水清洗可降低两者对外植体的伤害,C正确;
D、生长素促进生根,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外植体细胞分裂和脱分化的关键激素,D正确。
故选A。
7. PCR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应用广泛,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构象等有关
B. 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质粒用限制酶切割后,可通过电泳检测质粒是否被切开
C. 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该酶主要在复性过程中起作用
D. 采用PCR技术对一个DNA进行扩增,第n次循环共需要引物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PCR可以在体外进行DNA片段的扩增。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一次PCR一般要经历30次循环。
【详解】A、DNA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除了与DNA分子大小、构象等有关外,还与凝胶的浓度有关,A正确;
B、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质粒用限制酶切割后,因为质粒被切开后可能成为多个DNA片段,相对分子质量彼此不同,因而可通过电泳检测,B正确;
C、PCR通过90℃以上的高温解旋,50℃左右的温度下模板与引物结合,72℃时合成新的DNA链,因此,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该酶主要在延伸过程中起作用,催化子链合成过程,C错误;
D、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第n次复制形成2n个DNA,相当于新合成2n-1个DNA分子,合成一个DNA分子需要两个引物,因此需要的引物数目为2n-1×2=2n,D正确。
故选C。
8. 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该酶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下列选项中,均合理的一项是( )
①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②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③若已确定该酶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④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A. ①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碘液遇淀粉变蓝。
【详解】①酶具有专一性,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加入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淀粉没有被分解,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①合理;
②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水浴加热后溶液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没有被分解,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②合理;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因为斐林试剂使用过程中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③不合理;
④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④合理。
综上分析,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9. 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成分一样
B. 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成分通常为纤维素和果胶等;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而乳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二者细胞壁成分不一样,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线粒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正确;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具有拟核,C正确;
D、酵母菌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10. 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记载。“旨蓄”就是储藏的美味食品,也就是腌制的酸菜、泡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来进行发酵的
B. 制作泡菜过程中,食盐用量过低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C.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都是好氧细菌
D. 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A、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来进行发酵的,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百分比为0.4%~0.8% 时, 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A正确;
B、泡菜腌制时间过长,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都容易造成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B正确;
C、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都是厌氧细菌,C错误;
D、乳酸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故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D正确。
故选C。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胚胎工程技术在医学和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对胚胎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受精的标志是精子的头部穿过卵子的细胞膜
B. 为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胚胎移植前应对受体动物注射免疫抑制剂
C. 进行DNA分析鉴定动物性别时,需在内细胞团处进行取样
D. 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2、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详解】A、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A错误;
B、受体一般不会对来自供体的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移植一般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B错误;
C、进行DNA分析鉴定动物性别时,需在滋养层处进行取样,取内细胞团细胞分析鉴定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C错误;
D、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D正确。
故选D。
12. 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是由其上的蛋白质决定的
B. 生物膜系统保证了原核生物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C. 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
D.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
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使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是由其上的蛋白质决定的,且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则其担负的功能越复杂,A正确;
B、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及众多有膜细胞器,故其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 高尔基体能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该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实现了膜的组成成分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转入外源基因的烟草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
D. 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制成生物武器之后可能很难对付
【答案】A
【解析】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安全的表现: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A、转入外源基因的烟草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植物存在“基因污染”问题,A错误;
B、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C正确;
D、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制成生物武器之后可能很难对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安全问题,D正确。
故选A。
14.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常会比实际活菌数目少
B. 3号试管中的样品溶液稀释倍数为104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个
D. 该实验需设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用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统计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取其平均值,进行计数。计数公式为(C÷V)×M。(C为平均菌落数,V为涂布液体积,M为稀释倍数)。
【详解】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故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A正确;
B、据图可知,将10g土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定容至100mL后,此时土样稀释倍数为10倍,再经3次10倍稀释得到3号试管中的样品,故3号试管中样品的稀释倍数是 104 倍,B正确;
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6÷0.1≈1.7×109个,C错误;
D、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上的菌落种类数目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则说明起到了选择作用,D正确。
故选C。
15. 精准爆破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ADC(抗体偶联药物)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该物质由抗体(导弹体)、药物(核弹头)和接头三部分组成,ADC的作用机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B. 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 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需要消耗ATP
D. 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水解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原 理是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DC是把抗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药物相结合,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 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
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为胞吞,需要消耗ATP,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将药物与抗体水解,释放药物,药物将癌细胞裂解,D错误。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 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 ATP分子中的2个特殊化学键不稳定
【答案】CD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A错误;
B、细胞内的ATP是少量的,不能大量储存,B错误;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C正确;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中易断裂水解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CD。
17. 中国科学院团队对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如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B. 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
C. 图中的③过程是指动物胚胎的体外培养过程
D. 中中、华华的性别由卵子的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C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将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为对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育成新胚胎,再进行③胚胎移植过程,最终获得克隆猴。
【详解】A、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过程,重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
B、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过程,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才能参与受精,故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中的③过程是指动物胚胎的移植到受体母猴的子宫内的过程,即胚胎移植过程,C错误;
D、中中、华华是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来自纤维细胞,因此性别由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D错误。
故选CD。
18.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也属于跨膜运输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扩散和主动转运,扩散包括被动转运和易化扩散,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不是跨膜运输,A错误;
B、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内流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
D、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识记各种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19. 如图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引物1-4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上的结合位置如甲图所示,限制酶BamHI、EcRI、HindIII在质粒上的识别位点如乙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PCR过程完成4轮循环,理论上至少需加入引物28个
B. 若已经合成了甲图所示4种引物,应选择引物2和3扩增目的基因
C. 过程①中应使用限制酶BamHI切割质粒
D. 对于转化失败的大肠杆菌及其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以防其污染环境
【答案】AB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因此PCR过程完成4轮循环,理论上至少需加入引物24+1-2=30个,A错误;
B、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5′→3′延伸子链,因此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择引物1和4,B错误;
C、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若使用EcRⅠ切割质粒会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上游,目的基因不能正确表达,若使用HamdⅢ切割质粒将破坏标记基因,不利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因此该过程中应使用限制酶 BamHⅠ切割质粒,C正确;
D、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对于转化失败的大肠杆菌及其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D正确。
故选AB。
20.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固定与的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
C. 类囊体产生ATP和参与固定与的还原
D.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题干信息“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说明,乙醇酸是在暗反应中合成的,合成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
B、该反应体系既能在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又能利用16种酶等物质进行暗反应,因此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有CO2、H2O等,B错误;
C、类囊体产生的ATP参与C3的还原,O2不参与CO2固定与C3的还原,C错误;
D、该反应体系中有类囊体,在光照条件下还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说明该反应体系中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55分。
21.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固定的化学物质是______。
(2)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形成3-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______中,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______。(填具体场所)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______。(填写化学键名称)
(4)和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植物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源于______作用。
(5)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驱动生命世界的运转。这一过程可以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为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或五碳化合物)
(2)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细胞质基质(写细胞质不得分)
(3)肽键 (4) ①. 光能(或太阳能) ②. (细胞)呼吸
(5)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经固定形成PGA,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一部分TP在叶绿体基质中再生成RuBP,另一部分进入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蔗糖在维管束中可以向上或向下运输。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固定成NH3,NH3直接参与豆科植物细胞中氨基酸的合成。
【小问1详解】
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色素能吸收光能,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直接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小问2详解】
据图所示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3-磷酸甘油酸(PGA),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位于叶绿体基质;然后PGA被还原,形成TP,TP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TP合成为蔗糖,可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小问3详解】
NH3中含有N元素,可以组成氨基酸中的氨基,氨基酸的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小问4详解】
CO2和N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过程发生在光反应,光反应过程需要光,因此,该过程中产生ATP的能量来自光能(或太阳能);植物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源于呼吸作用。
【小问5详解】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式为:CO2+H2O(CH2O)+O2。
22. 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主要由于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可以运动,由此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______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性,这些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
(4)下图为唾液腺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图中序号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
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核通过控制细胞质中有关细胞器和细胞膜的活动可以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2) ①. 蛋白质 ②. 流动
(3) ①. 选择透过 ②. 协助扩散
(4)①③④⑤⑥
【解析】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问1详解】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小问2详解】
荧光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该实验直接证明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由此也很好地解释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线粒体外膜包含“孔道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体现了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些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需要孔道蛋白且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故这些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小问4详解】
分析唾液腺细胞结构模式图可知,①~⑥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核完成唾液淀粉酶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内质网是初级加工场所、高尔基体是再次加工场所、线粒体为以上过程提供能量、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些结构中只有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①③④⑤⑥。
23. 我国是全球第一柑橘种植和消费国,白地霉侵染引起的酸腐病在贮运过程中会导致柑橘腐烂。科研人员研究了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抑菌效果,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白地霉从柑橘中获得其生长繁殖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______等营养物质。
(2)将桔梅奇酵母与白地霉菌种用______法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平板上进行培养,再用无菌水分别制备菌种悬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______下计数,并稀释至实验所需浓度。
(3)为探究桔梅奇酵母对酸腐病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人员在柑橘果实中部等距离刺两个孔,其中一孔接种白地霉和桔梅奇酵母菌悬液。一段时间后统计果实发病率并测量白地霉菌丝生长情况如下图:
另一个孔作为对照组的处理是接种______。综合图1、图2结果,表明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抑菌机制为______。
(4)铁是真菌生长的必需元素,是细胞内重要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普切明酸是桔梅奇酵母产生的一种水溶性铁螯合剂,能快速在培养基中扩散并与其中的形成稳定红色复合物。研究者配制含有不同浓度(单位:mg/L)的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3所示。
桔梅奇酵母菌落周围出现红色抑菌圈的原因是______;随培养基中浓度的增加,红色抑菌圈颜色加深但变窄,原因是普切明酸与高浓度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白地霉的抑制效果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1)氮源(或N源)
(2) ①.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显微镜
(3) ①. 等量白地霉悬液 ②. 桔梅奇酵母通过抑制白地霉菌丝的生长来显著降低酸腐病害(写出抑制白地霉菌丝的生长)
(4) ①. 桔梅奇酵母产生的普切明酸固定培养基中的生成红色复合物,白地霉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从而生长受到抑制 ②. 增加 ③. 减弱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白地霉引起的酸腐病会导致柑橘腐烂分解,从而为白地霉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的碳源、氮源、水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小问2详解】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因此,可将桔梅奇酵母与白地霉菌种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平板上进行培养,再用无菌水分别制备菌种悬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稀释至实验所需浓度。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桔梅奇酵母对酸腐病的生物防治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梅奇酵母的有无,因变量是酸腐病的发病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在柑橘果实中部等距离刺两个孔,其中一孔接种白地霉和桔梅奇酵母菌悬液,另一孔应接种接种等量白地霉悬液。综合图1、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接种桔梅奇酵母后果实的发病率均有所降低,且菌丝长度保持在较低水平不再生长,表明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抑菌机制为桔梅奇酵母通过抑制白地霉菌丝的生长来显著降低酸腐病害。
【小问4详解】
普切明酸是桔梅奇酵母产生的一种水溶性铁螯合剂,能快速在培养基中扩散并与其中的Fe3+形成稳定红色复合物。桔梅奇酵母菌落周围出现红色抑菌圈的原因为桔梅奇酵母产生的普切明酸固定培养基中的Fe3+生成红色复合物,白地霉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Fe3+,从而生长受抑制。普切明酸与高浓度的Fe3+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颜色加深),且由于供白地霉生长利用的Fe3+增多,导致对白地霉的抑制效果逐渐变弱(抑菌圈变窄)。
24.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可用与植物细胞融合操作不同的方法是在______诱导下完成,③过程中涉多次筛选:先是用特定的______进行初步筛选;再对上述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和______,经过多次筛选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的特点。
(3)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______。
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 改变动物的核基因
C. 用于保存物种D. 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4)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A. 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 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 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D. 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2) ①. 灭活的病毒 ②. 选择培养基 ③. 克隆化培养 ④. 抗体检测 ⑤.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特定)抗体 (3)B (4)D
【解析】
【分析】图甲过程①是注射特定抗原,过程②是诱导细胞融合,过程③是筛选杂交瘤细胞,过程④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
图乙a为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母细胞中,b为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另一母羊子宫。
【小问1详解】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图甲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乙是克隆羊培育过程,二者都要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小问2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以用PEG 融合法、电融合法,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在灭活的病毒诱导下完成;过程③是筛选杂交瘤细胞,经诱导融合的杂交细胞有多种,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初步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经过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筛选出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3详解】
图乙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用于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用于保存物种,该过程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并没有改变动物的核基因,故选B。
【小问4详解】
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故选D。
25. 胃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疾病有关。Hp的Ipp20基因能指导合成其特有的Ipp20蛋白,科研人员培育出转Ipp20基因山羊(将Ipp20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Hp疫苗。所用质粒和Ipp20基因两端序列以及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如图所示,已知Ipp20基因内部不含MfeI酶切序列而外部两端含有,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Ipp20基因的常用方法是PCR技术,PCR反应缓冲溶液中添加的作用是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如果选择MfeI一种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缺点是______,如果选择EcRI和HindIII,利用PCR扩增Ipp20基因时,需要在两种引物上分别添加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从而扩增出两端带有两种限制酶识别序列的Ipp20基因。依据图中已知碱基序列,在PCR扩增仪中加入的引物的碱基序列为5′______3′,和5′______3′。
(3)转Ipp20基因山羊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Hp疫苗,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选择______基因的启动子,通过______的方法导入山羊的受精卵中。
(4)重组质粒导入山羊受精卵内,对受精卵______(填“有”或“无”)性别要求?理由是______。
【答案】(1)激活DNA聚合酶
(2) ①. 目的基因和载体可能自身环化以及反向连接 ②. GAATTCATGGGC ③. AAGCTTCTAGTG
(3) ①. 山羊乳腺中特异表达的(乳腺蛋白) ②. 显微注射
(4) ①. 有 ②. 转基因山羊必须是雌性,才能分泌乳汁获得Ipp20蛋白(或只有雌性才能分泌乳汁)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小问1详解】
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因为真核细胞和细菌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小问2详解】
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会使目的基因两端的黏性末端和切割后质粒两端的黏性末端都相同,而发生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自我环化以及反向连接。Ipp20基因两端没有EcRI和HindⅢ识别序列,设计引物时需要在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识别序列,以便PCR扩增目的基因后能够被切割质粒的同种限制酶酶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结合图中目的基因转录的方向和限制酶识别序列的方向,图中目的基因左侧为5'的单链做模板时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与模板碱基配对的引物序列为5'-ATGGGC-3',5'端加上限制酶识别序列5'-GAATTC-3',最终为5'-GAATTCATGGGC-3',同理,目的基因上面那条链做模板时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与模板碱基配对的引物序列为3'-GTGATC-5',5'端加上限制酶识别序列5'-AAGCTT-3',最终为5'-AAGCTTCTAGTG-3'。
【小问3详解】
乳腺生物反应器需使目的基因在雌性山羊乳腺中表达出蛋白质,所以需要选择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以从乳汁中获得目的蛋白,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山羊的受精卵中。
【小问4详解】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个体必须是雌性,才能分泌乳汁获得Ipp20蛋白,故对受精卵有性别要求。限制酶
EcRI
BamHI
HindIIⅢ
Mfe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5′-3′)
G↓AATTC
G↓GATCC
A↓AGCTT
C↓AATTG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