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分区
展开考点1 亚洲大部地区
1.东亚地理特征
(1)区域定位
(2)地形与气候特征
①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②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1] 温带大陆性 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干旱。
(3)河流特征
大河东流;东部岛屿、半岛河流短促;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
(4)经济特征
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
2.东南亚地理特征
(1)区域定位
(2)地形与气候特征
①地形:中南半岛[2] 山河 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
②气候:终年高温;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3)河流特征
大河南流,上游侵蚀作用显著,水能丰富;下游沉积,多平原;河流主要有湄公河、红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4)经济特征
加工业和旅游业发展快;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3] 季风水田 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
3.南亚地理特征
(1)区域定位
(2)地形与气候特征
①地形:三大地形区,即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②气候:大部分为[4] 热带季风 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特征
两大河流:印度河和恒河,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分别注入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4)经济特征
民族工业发展快,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耕地面积广。
4.中亚地理特征
(1)区域定位
(2)地形与气候特征
①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地形区有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等。
②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特征
多内流河,以[5] 高山冰雪融水 补给为主,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4)经济特征
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矿产资源丰富。
情境1 日本德岛县上胜町的“树叶经济”
日本德岛县上胜町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镇。起初,当地的居民靠种植果树和伐木为生,但因木材行业不景气和罕见寒流的巨大冲击,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来,当地政府组织居民根据时令,采摘不同的树叶,并根据形状、大小及颜色对树叶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包装出售给收购公司,再由收购公司卖给高级餐厅,供餐厅装饰菜品使用。当地居民由此获取了不菲的收入。在“树叶经济”的带动下,小镇重焕生机。
(1)判断上胜町种植业和采伐业的衰落,给当地带来的人口问题。
【提示】从经济衰落引发的人口外流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年轻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
(2)简述当地发展“树叶经济”的优势。
【提示】从当地资源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森林资源丰富。
情境2 “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农民在垦荒前择时烧荒(指烧掉荒地上的树木、灌丛、野草等植被的行为)。
(1)分析东南亚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原始土壤的特征分析。
【参考答案】 原始土壤肥力低下,且当时没有有效的施肥方式,“刀耕火种”将草木烧成灰烬作为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
(2)推测农民择时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
【提示】根据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降雨会阻碍土著居民烧荒,所以需要选择降水较少的时期进行烧荒。
情境3 “高草稀树”
热带稀树草原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具有“高草稀树”的特点。缅甸东、西、北部为山地,中部和南部为平原,中部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
(1)分析缅甸中部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地形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缅甸东、西、北部为山地,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夏季西部山脉阻挡了西南季风,位于背风地带的中部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不利于乔木的生长,故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
(2)说明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所属的地带性类型。
【提示】从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的形成因素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缅甸中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是山脉阻挡西南季风导致中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形成的,应属于非地带性分异。
命题点 亚洲地理特征分析
[2023江苏地理卷]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距今4 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D )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草原之路”沿线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扩散,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故选D。
2.距今2 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B )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解题思路】 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不会因为“绿洲之路”的贯通整体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 )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
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解题思路】 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化能够助推沿线人地关系演变,但不是主要驱动力,B错误。故选A。
命题拓展
试分析现阶段西亚农牧业中心和东亚农牧业中心的农业地域类型。
【参考答案】 西亚气候较为干旱,现阶段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东亚气候较为湿润,现阶段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2 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
1.中东地区的地理特征
(1)自然环境特征
①地形特征:以[1] 高原 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漠广布。主要地形区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
②气候特征:炎热干燥,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2] 地中海 气候。
③水文特征:河流少,多无流国。主要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
④资源:水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2)人文地理特征
①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
②工业:以[3] 石油开采 业为主。
西亚地区虽然临海但气候干热的原因
2.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
(1)自然环境特征
①地形特征:以[4] 平原 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主要地形区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②气候特征:[5] 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面积广,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大。
③水文特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等。
④资源:北海的石油,德国的煤炭,英国的煤、铁等。
(2)人文地理特征
①农业:[6] 畜牧业 发达,产值高。
②工业:工业发达,自英国向东至波兰,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工业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不利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阴雨天气,日照少,所以光照条件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2)有利影响
少日照多阴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并可种植精饲料作物,为乳畜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饲草料,形成了世界除大城市周边以外的最广阔的乳畜业分布区。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1)自然环境特征
①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裂谷带、刚果盆地等。
②气候特征:热带草原面积广阔,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类型大致呈[7] 南北对称 分布。
③水文特征:刚果河水量大,赞比西河、尼日尔河水量小,季节变化[8] 大 ;湖泊主要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④资源:南非的金,尼日利亚的石油,赞比亚的铜等。
(2)人文地理特征
①农业:主要为种植园农业,可可、咖啡、油棕产量丰富,粮食供应不足。
②工业:以单一[9] 商品经济 为主。
情境1 首届没有在夏季举办的世界杯比赛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足球世界杯盛大开幕。这是首届没有在夏季举办的世界杯比赛。为降低草坪维护成本,卡塔尔采用我国某大学研发的地下渗透灌溉技术。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南部的卡塔尔供水工程承担了本届世界杯的供水任务,该工程包括海水淡化、储存、输送等系统工程。下图为卡塔尔位置示意图。
(1)分析本届世界杯选择在11月下旬举办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卡塔尔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1月下旬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气温相对较低,可有效节约能耗、节约用水。
(2)推测卡塔尔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提示】从卡塔尔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海水淡化;开采地下水;利用再生水(或污水处理);进口水。
(3)与喷灌、滴灌相比,简述地下渗透灌溉技术的主要优点。
【提示】注意是与喷灌、滴灌相比。
【参考答案】 灌溉用水可以直达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阳光对管道的暴晒,延长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
情境2 瑞士冰川快车
瑞士冰川快车将圣莫里茨和采尔马特这两个著名的高山滑雪度假区连接在一起,从采尔马特到圣莫里茨的路途上,冰川快车穿越陡峻的峭壁、清澈的湖泊和如画的乡村,跨越291座桥,穿过91条隧道,被称为“世界上最慢也是最受欢迎的快车”。下图示意瑞士冰川快车线路。
(1)说出瑞士冰川快车穿行的山脉。
【提示】结合材料中的地图分析。
【参考答案】 阿尔卑斯山脉。
(2)简述瑞士冰川快车行驶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提示】结合行驶路线和观光性质分析。
【参考答案】 该铁路沿线桥梁、隧道多,为保证运行安全,行驶速度较慢;该段铁路主要用于旅游观光,为保障游客的观赏需求,列车行驶速度较慢。
命题点 欧洲西部地理特征分析
[2023湖北地理卷,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1示意试验区位置,图2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图1 图2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4分,任答2点即可)
【解题思路】 该地野火高发可以从当地的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多且富含油脂。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同时通过放牧利用牲畜食草,可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4分)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4分)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项目的技术方案为冬季机械疏伐,春季移除易燃物,引入食草动物放牧。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对林下环境、野火发生频率、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4分)
【参考答案】 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4分,任答4点即可)
【解题思路】 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植被等)和经济条件(资金等)方面分析。
命题拓展
说出林区野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
【参考答案】 破坏森林及林下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大气污染;对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退化。
考点3 美洲与两极地区
1.北美与拉丁美洲的地理特征
2.两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影响南极气候的因素
(1)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2)从海拔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3)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4)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风速较大。
情境1 “冬季温暖之都”
材料一 温哥华岛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曾遍布冰川,目前该地冰川仅存留于山顶地区。
材料二 温哥华市有加拿大“冬季温暖之都”之称,维多利亚市位于温哥华岛的南端,该市集中了温哥华岛50%以上的人口,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下图为温哥华岛简图。
(1)温哥华岛西南侧海岸分布有典型的峡湾地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提示】注意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
【参考答案】 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温度升高,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
(2)温哥华市有加拿大“冬季温暖之都”之称,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从温哥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纬度较低;受西部暖流增温增湿影响明显;受温暖的西风影响;因东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为沿海城市,受海洋影响大,冬季降温慢。
情境2 智利和阿根廷之间的跨国公路
智利和阿根廷之间的某跨国公路穿越安第斯山脉,公路两端海拔较低,智利一端年降水量约162毫米,途中最高点海拔4 799米。该公路在每年4月至11月封路禁行,开放通行期间交通较为繁忙。
试分析12月该公路开放通行初期平均行车速度较其他时段慢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通行初期繁忙程度和地面的泥泞程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该公路开放通行期间交通较为繁忙,跨国交通需求量较大,公路恢复通行初期,车流量会明显偏大;此时当地处于春夏交接时节,气温回升,高山积雪融化,路面较为泥泞。
命题点 美洲地理特征分析
[2023浙江1月选考,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美地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国内资金缺乏,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大量吸引外资,现已发展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外国投资目的地和贸易大国。汽车产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形成特色显著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墨西哥拟利用本国丰富的锂矿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 下图为墨西哥略图。
(1)说出制约该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地形条件。(3分)
【参考答案】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崎岖不平;(2分)沿海狭窄平原上多河谷。(1分)
【解题思路】 要注意题干要求分析制约高速公路建设的地形条件,从地形角度分析即可。读图可知,墨西哥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区,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上,多河谷分布,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架桥,制约作用明显。
(2)简述该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劣势。(3分)
【参考答案】 依赖美国市场,出口市场单一;(1分)产业链短,吸纳就业少;(1分)附加值低。(1分)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国“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说明出口市场比较单一,高度依赖美国;从汽车产业链的生产环节来看,墨西哥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主要负责汽车的组装加工,生产利润低,产业链短,能够发展的相关产业较少,吸纳就业人数少,且产品附加值低。
(3)分析该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6分)
【参考答案】 吸引外资;开采锂矿,提炼锂;研发技术,制造零部件,装配整车;出口市场多元化。(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该国“国内资金缺乏”,因此需要吸引外资;材料信息“目前,墨西哥拟利用本国丰富的锂矿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说明该国重视对锂矿资源的开采、提炼;该国进口零部件进行装配,受制于国外,需要依靠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制造零部件,装配整车,来提高产业能力,提高附加值;该国“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需要拓展汽车消费市场,不能过度依赖美国,促使市场多元化,从而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命题拓展
简述墨西哥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
【参考答案】 与美国本土毗邻,靠近市场,出口产品运输费用较低;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土地丰富且廉价;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改善基础设施;锂矿资源丰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知识拓展 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
(2)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规律总结 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纬度较低,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导致汇水区域过于集中。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河流主要有印度河、恒河,其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
知识拓展 中亚干旱的原因及影响
热点情境 分区经济——“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
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并将苏伊士运河及周边地区全部划为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大力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同年,中国政府提出《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目前,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是该区域唯一完成全方位配套的、可以让企业直接入驻的工业园区,特区也为入区投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如公司注册登记及相关政府文件的办理,还免征多种税费。下图为泰达合作区周边区域示意图。
探究设问 (1)指出埃及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可能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
(2)推测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
(3)分析泰达合作区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4)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说明泰达合作区能够吸引大量企业入驻的原因。
【解题思路】 第(1)问,从提升运河航运效率和通行能力、大力发展与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工业区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苏伊士运河这条国际重要航道延伸出来的产业、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带动的工程建设以及埃及资源方面分析。第(3)问,地理位置优势可从海陆位置、区域位置、交通位置、国内位置等角度进行说明。第(4)问,注意从生产成本的角度。
【参考答案】 (1)拓宽、加深苏伊士运河;港口、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
(2)地处国际交通枢纽位置,可发展物流业(或商贸业)﹔利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的契机,可发展制造业(装备制造、造船等)﹔当地石油、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可发展能源工业。
(3)地处亚非两大洲、印度洋(红海)和大西洋(地中海)的交汇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位于苏伊士运河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或坐落于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享有埃及优惠的政策﹔紧临苏伊士运河,距港口、铁路、机场都很近,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国际市场﹔距新首都较近,有利于深入埃及国内市场。
(4)周边多荒漠,地租成本低;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石油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建设成本低﹔政策支持,内部交易成本低;政策优惠,税收低。
[2023湖南长沙模拟] 德国杜伊斯堡位于欧洲经济的心脏地带,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是中欧班列沿线班次最多、运量最大和货值最高的欧洲枢纽,也是中国在德国的物流中心,落户杜伊斯堡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100家。图1示意杜伊斯堡位置,图2示意我国中西部三条跨洲货运铁路线。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杜伊斯堡成为中欧班列货物集散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A )
①为欧洲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
②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的集散
③水路、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
④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及矿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题思路】 杜伊斯堡位于欧洲经济的心脏地带,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的集散,①②正确;读图可知,该地区有水路、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交通发达,有利于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方便货物的集散,③正确;杜伊斯堡工矿业发展与成为货物集散枢纽城市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
2.中欧班列依托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的起运站点,采用“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上门提货及散货拼箱、在欧洲派送上门”的运营模式,刺激了中欧班列货运的迅猛发展。据此推测下列不属于该运营模式优势的是( D )
A.专业化程度高,运营效率高
B.增加货物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C.满足国内企业和欧洲客户的需求
D.费用高但时效快,所以性价比高
【解题思路】 “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上门提货及散货拼箱、在欧洲派送上门”的运营模式专业化程度高,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效率的提高,可以增加货物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上门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企业和欧洲客户的需求。中欧班列依托的是铁路运输,运费相对较低,D符合题意。
1.[2023北京地理卷,11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2分)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污染物不易沉降。(3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气候条件、大气运动等方面分析。如下图: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炭。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炭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2)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炭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炭对当地积雪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炭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炭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2分)旅游
和科学考察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2分)
影响:黑炭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2分)
【解题思路】 黑炭来源主要从直接和间接来源两方面分析。直接来源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前往南极半岛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也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间接来源方面,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炭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炭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堆积。影响主要从太阳辐射方面分析。
2.[2023湖南地理卷,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磨坊是利用水能进行谷物加工的小型生产车间。波兰维斯瓦河下游位于波德平原,年降水量不足500 mm。从12世纪开始,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沿河(溪)流建设了大量水磨坊,自18世纪末以来水磨坊逐渐被废弃。随着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地河流水文水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图1示意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的分布,图2示意水磨坊景观。
图1 图2
(1)指出早期在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建设水磨坊的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年降水量适中,河流径流量能够满足水磨坊的需求;河谷具有一定的落差,河流的流速能够产生一定的水能;耕地面积广阔,具有加工谷物的需求;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对能源的需求有限;有水磨村落提供劳动力。(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解题思路】 该地区的年降水量适中,虽然不足500 mm,但河流的径流量仍能满足水磨坊所需的水源。河谷具有一定的落差,使得河流的流速能够产生一定的水能,推动水磨坊设备运转。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耕地面积广阔,有充足的谷物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早期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对能源的需求有限,因此水磨坊对当地更合适。水磨坊所在的村落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为水磨坊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了支持。
(2)说明自18世纪末以来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谷物加工需求增长;年降水量有限,径流量有限;地处平原,河流落差有限,水能资源不足;火力等其他能源的使用;为保障农业开发,部分溪流被填埋;森林破坏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磨池泥沙淤积,水磨坊难以正常运转;堤坝被洪水冲毁,年久失修。(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题思路】 年降水量不足500 mm,河流的径流量受到影响,导致水磨坊的水源供应不足。地处波德平原的维斯瓦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可利用的水能资源有限。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谷物加工需求增长,水磨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谷物加工需求。同时,为满足农业开发的需要,部分溪流被填埋,导致水磨坊失去了水源。森林破坏引起河流含沙量的增加,磨池泥沙不断淤积,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转。
(3)针对水磨坊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对水磨坊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4分)
【参考答案】 采用仿古的材质,修缮水磨坊、堤坝,恢复其正常功能和原始风貌;开发水磨坊谷物加工体验旅游;建设水磨坊博物馆、展览馆;人工清除磨池的淤泥;加强管理,及时监测水磨坊的运转状况。(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解题思路】 可以从发展旅游业方面提出开发利用建议。可以采用仿古的材质对水磨坊和堤坝进行修缮,恢复其正常功能和原始风貌。可以开发水磨坊谷物加工体验旅游,吸引游客参观、了解水磨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建设水磨坊博物馆和展览馆,展示水磨坊的工作原理、历史变迁和影响,加强对水磨坊文化的传承和宣传。需要人工清除磨池的淤泥,恢复其运转能力。应加强管理,定期监测水磨坊的运转状况,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通过这些合理的建议,可以有效利用水磨坊景观,保护和传承水磨坊文化的价值。
考点1 亚洲大部地区
[社会热点/2024山西阳泉检测]足球场的草坪草大都是经人工培育挑选出的野生禾本科植物,有冷季草、暖季草两种类型可供足球场根据所在纬度进行合理选择。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选用由95%的天然草和5%的合成纤维交织而成的混合草坪,在草场养护上,为实现节能减碳,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发电提水灌溉,灌溉设备铺设在地下,采用地下渗透灌溉技术把水和肥料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并利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手机软件实现智能控制灌水。图1为卡塔尔位置图,图2为多哈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卢塞尔体育场选用的天然草类型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B )
A.冷季草,干旱缺水B.暖季草,干旱缺水
C.冷季草,光照不足D.暖季草,光照不足
【解题思路】 顾名思义,暖季草即适合在温暖环境中栽培的草,冷季草即适合在较寒冷环境中栽培的草。读多哈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全年气温在20 ℃以上,不适合冷季草的生长,A、C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日照充足,但降水少,不能满足天然草的生长,B正确、D错误。
2.卢塞尔体育场选用混合草坪的主要优势是( C )
A.草坪茂密,提高生存力B.便于采光,提高抗旱性
C.稳固草根,提高耐用性D.颜色差异,提高美观性
【解题思路】 混合草坪由95%的天然草和5%的合成纤维交织而成,合成纤维数量较少,对提高草坪茂密程度和调整草坪颜色作用不大,A、D错误;天然草和合成纤维修剪成同样高度组成混合草坪,对采光没有影响,B错误;合成纤维可以固定天然草根部,帮助天然草生长,天然草与合成纤维可以共同承受剧烈运动的冲击,这样草坪就兼具了天然草的运动性能和环保性能,同时又保留了合成纤维的部分耐用性能和绿化效果,C正确。
3.节能减碳措施的综合效益有( A )
A.地下渗透灌溉技术,减少蒸发
B.绿色能源发电,电力稳定
C.灌溉设备铺设地下,降低成本
D.手机软件智能控水,节约研发费用
【解题思路】 灌溉设备铺设在地下,采用地下渗透灌溉技术把水和肥料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而不是直接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可以减少热带沙漠地区的水分蒸发,但其成本比在地表布局更高,A正确、C错误;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发电受天气、昼夜状况影响,电力不稳定,B错误;手机软件智能控水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研发费用较高,D错误。
[2024贵州毕节统考]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机碳与生物、冻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表反映勒拿河不同阶段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吨/年)。据此完成4—6题。
4.与上游相比,勒拿河下游( A )
A.结冰期较长B.水温较高
C.含沙量较大D.流量较小
【解题思路】 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上游位于纬度较低的南部,下游位于纬度较高的北部,故与上游相比,下游地区水温更低,结冰期更长,A正确,B错误;勒拿河上游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大降低,C错误;勒拿河属外流河,下游有支流汇入,下游整体流量比上游大,D错误。
5.与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一致的是( D )
A.气温季节变化B.降水量季节变化
C.生物量季节变化D.径流量季节变化
【解题思路】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5—6月最高,7—10月次之,11月至次年4月最少。从气温来看,勒拿河流域7—10月的气温较5—6月高,A错误;勒拿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而溶解有机碳输出量5—6月最高,B错误;从生物量来看,勒拿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高的季节(7、8月份)生物量应最多,C错误;勒拿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其流量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少,与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D正确。
6.5—6月,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B )
A.水库建设增多B.冻土退化加剧
C.雨水下渗增加D.生物总量增加
【解题思路】 水库建设增多会使第二阶段全年溶解有机碳输出量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从表中数据来看,第二阶段只有5—6月的数据变化最为明显,其他月份变化不大,A错误;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勒拿河流域的冻土退化现象越发严重,勒拿河春季流量大,冻土加速退化,使得原本被冻土冻结的有机碳流动性增强,输出能力增强,B正确;勒拿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5—6月降水不是最多的,雨水下渗不严重,C错误;生物总量的增加对其他月份也会造成显著影响,D错误。
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由未被彻底分解的沼泽植物残体堆积而成的。一般而言,泥炭地含水量较高,不易发生火灾,但也有潜在的火灾风险。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的泥炭沼泽森林。随着棕榈油市场的扩大,当地居民将泥炭地的水排干,焚烧原有植被并进行开垦,扩大棕榈的种植面积。但由于泥炭地林火持续时间长,当地在获得棕榈油加工收益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1)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苏门答腊岛泥炭沉积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植被生长茂盛,为泥炭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降水量大,沼泽水位稳定,植物残体出露少;水热充足,植物更新速度快,植物残体多,堆积量大。(每点2分)
【解题思路】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结合材料中泥炭沉积所需要的条件,再结合对苏门答腊岛的区域认知进行分析总结即可。具体如下:
(2)简析苏门答腊岛林火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热带雨林植被茂密,发生火灾后易形成燎原之势,难以被扑灭;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干旱时间变长;人为放火烧林,导致火灾频发;泥炭沼泽地水被排干后,泥炭在地表出露,水分蒸发,干燥易燃。(每点2分)
【解题思路】 林火的发生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天干物燥、风助长火势)、可燃物(植被的干燥度、油性植物的占比)、火源(雷电、人为放火)等因素;而林火持续时间长与可燃物的数量有密切关联。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广布,林火发生后,很难被扑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当地干旱时间变长,林火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当地居民为种植棕榈树,焚林垦荒,火源增多。泥炭沼泽森林被破坏,沼泽地排水后,泥炭在地表裸露,水分蒸发后的泥炭成为新的可燃物。
(3)分析泥炭沼泽转变为棕榈林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森林面积减小,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燃烧的植被和泥炭,排放二氧化碳;泥炭层裸露,排放温室气体甲烷;棕榈种植时施用化肥,生成新的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暖。(每点2分)
【解题思路】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角度分析。当地为了抢占棕榈油市场,大规模砍伐、焚烧森林导致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同时,焚烧森林这一过程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水后裸露的泥炭层,排放温室气体甲烷,更加剧了气候变暖。种植棕榈树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也会产生温室气体。
考点2 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
[角度创新/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检]冰岛自1941年以来就一直研究香蕉种植。目前,冰岛惠拉盖尔济(64°N,22°W附近)利用绿色能源进行香蕉温室种植,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冰岛香蕉温室种植主要利用的稳定低碳能源是( C )
A.风能B.潮汐能C.地热能D.太阳能
【解题思路】 冰岛惠拉盖尔济纬度较高(64°N附近),受副极地低压带影响,风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潮汐能发电并不稳定,且可利用时间较短,B错误;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能丰富,C正确;冰岛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能不丰富,D错误。选C。
2.冰岛种植香蕉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是( B )
A.日照时间短B.热量不足
C.降水量小D.土壤贫瘠
【解题思路】 冰岛纬度高,夏半年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很长,A错误;冰岛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B正确;冰岛位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较多,C错误;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活动频繁,受火山灰影响,有的区域土壤肥力较高,D错误。选B。
3.与进口香蕉对比,冰岛本地香蕉种植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发挥植物固碳作用 ②减少交通运输产生的燃料消耗 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④降低储藏保鲜产生的能源消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题思路】 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也可以发挥植物的固碳作用,①错误;本地种植香蕉可减少香蕉进口,减少交通运输产生的燃料消耗,②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信息指出冰岛本地香蕉种植减少了化肥的使用,③错误;本地种植香蕉减少了香蕉进口途中储藏保鲜产生的能源消耗,④正确。选D。
[2024广东梅州调研]肯尼亚奥卡瑞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带,是非洲首个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的地热田。断裂破碎带是深层流体(主要是地下天然蒸汽和热水)上涌的主要通道。奥卡瑞地热田的生产能力受热源、断裂和裂缝分布、地层岩性影响。该地地热电站需消耗大量的水对其设备进行冷却,水源主要是附近的湖泊。该地年降水量约为714 mm,雨季主要在3—5月和10—11月。地下蒸汽被大规模开采后,需要在地面进行人工回灌。下图示意肯尼亚裂谷带附近地层剖面。据此完成4—5题。
4.奥卡瑞地热电站用水压力较大的月份有( C )
A.3月、10月B.5月、6月
C.2月、9月D.5月、12月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3—5月为该地雨季,雨季过后湖泊水位开始下降,在10—11月的雨季来临之前,湖泊水位较低,6—9月和12月至次年2月为当地旱季,而该地地热电站冷却水源为附近湖泊,因此该地地热电站在旱季后期、雨季来临前的2月和9月用水压力较大,C正确。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部分考生忽略材料中给出该地雨季有两个时段,而依据所学知识,认为该地位于南半球,5月、6月较干旱,地热电站用水困难。
5.该区域地热田生产能力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 )
A.东部大于西部 断层分布
B.南部大于北部 热源
C.东部大于西部 火山锥数量
D.南部大于北部 地层岩性
【解题思路】 该区域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带(为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裂发育,裂缝众多。雨季降水较丰富,雨水下渗后,被地球内部的热能加热,以水蒸气和热水的形式沿断裂带裂隙溢出地表。读图可知,东部断层较西部多,地下蒸汽和热水溢出较西部多,从而导致东部地热田的生产能力大于西部。该区域地热田热源相同,东部和西部的火山锥数量和地层岩性差别不大,且地热田南部和北部生产能力差别不大。综上,选A。
6.[2023山东潍坊市级抽考,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谢赫峰为戈兰高地最高峰,海拔约2 814米,其神奇之处在于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盐度最高的湖泊,约旦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近年来,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谢赫峰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冬季盛行西风,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山顶附近降雪量大;(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气运动较弱,受低纬度热空气影响较弱,积雪融化慢。(2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谢赫峰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西风挟带的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山峰的海拔较高,因此多为降雪;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低纬度热气流北上难度大,该处升温慢。
(2)判断死海水位比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冬季。(2分)约旦河流域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对死海的补给量大;冬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任答一点得2分)
【解题思路】 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补给水源,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该地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对死海的补给量大,且冬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故冬季死海的水位较高。
(3)说明死海南部盐滩出现的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河流带来大量盐分在湖盆积累;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南部湖盆地势较高。(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气温、河流补给、地形等方面分析。例如,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盆裸露成为盐滩。
考点3 美洲与两极地区
[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马拉斯盐田由几千个面积不足4平方米、深度不超过30厘米的盐池组成,每个盐池属于一个家庭,当地岩盐生产沿用了数百年前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市场。下图为秘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秘鲁( D )
A.位于低纬度,西临大西洋
B.南北长约为1 170千米
C.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D.人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秘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秘鲁位于低纬度,西临太平洋,A错误。秘鲁南北跨纬度约20°,直线距离大致为2 220千米,B错误。以安第斯山脉为界,秘鲁东北为亚马孙平原,属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沿海地带主要为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因而该国降水量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特点,C错误。西部沿海地带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受秘鲁寒流影响,气温适宜,渔业资源丰富,加上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密度较大;而东部主要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密度较小,D正确。
2.马拉斯盐田的盐池面积较小的原因有( A )
①开发空间小 ②生产工艺传统
③家庭式生产 ④岩盐品质优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马拉斯盐田距离6 384米的山峰较近,说明该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开发空间狭小,不利于建设大面积盐池,因而盐池面积小,①正确;每个盐池属于一个家庭,当地岩盐生产沿用了数百年前的传统手工工艺,所以盐田采用家庭式生产,生产工艺传统,生产规模小,②③正确;岩盐品质与盐池面积大小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
[生活情境/2024云南昆明统考]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美国本土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3—5题。
3.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A )
①空气压缩 ②空气受热抬升
③气流下沉 ④冷空气受排斥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解题思路】 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热空气上升后被高压向下推,气流下沉,在气流下沉过程中,热空气被压缩,气温升高;内部空气因被压缩密度变大,外界冷空气无法进入,冷空气受排斥。A正确。
4.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B )
A.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
B.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
C.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
D.生产生活过程中耗电减少
【解题思路】 空气下沉,内部空气流动性弱,污染物不易扩散,加剧空气污染,A错;高温导致蒸发加剧,森林中的植被、土壤变得更干燥,同时极端高温可能导致某些燃点低的物质自燃,从而引发森林火灾,B对;由于热穹顶内部空气较稳定,外面冷空气受排斥,昼夜温差不大,且极端高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C错;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极端高温,空调等制冷设备大范围、长时间工作,耗电增加,D错。
5.热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现象的是( C )
A.俄罗斯西部B.阿拉斯加
C.东非高原D.东欧地区
【解题思路】 由于热穹顶现象发生地点位置具有相似性,因此可推断热穹顶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地区。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故不太可能会发生热穹顶现象,C符合题意。俄罗斯西部、阿拉斯加、东欧地区与材料中发生热穹顶的美国本土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地区位置相似,A、B、D不符合题意。
巴芬岛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一年有8—10个月是冰雪覆盖的冬天,夏天短暂而凉爽。有一条被冰川覆盖的山脊纵贯全岛,岛上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1 500—2 000 m。多山的巴芬岛海岸线曲折,峡湾多,岛上的村落沿着海岸线分布,居民是祖祖辈辈坚守在这里的因纽特人,他们平时靠渔猎为生。当地现代房屋多为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下图为巴芬岛区域图。据此完成6—8题。
6.巴芬岛自然带主要属于( A )
A.苔原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
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题思路】 读图文材料可知,巴芬岛位于北极圈附近,东侧为大面积冰川,一年有8—10个月是冰雪覆盖的冬天,夏天短暂而凉爽,可推断自然带主要为苔原带,A正确。亚寒带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分布纬度更低,B、D错误。冰原带全年寒冷,冰雪覆盖,C错误。
7.当地多采用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体现了当地( C )
A.多大风天气B.地质条件复杂
C.有较深的冻土D.多风暴潮
【解题思路】 该地气候寒冷,多冰雪覆盖,冻土层较深厚,冻土致使地基不稳,因此当地多采用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以减轻冻土的影响,C正确。架空桩基不利于抵御大风和风暴潮天气,A、D错误。该地处在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B错误。
8.推测巴芬岛岛内居民出行采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 )
A.雪橇、雪地摩托B.雪橇、小汽车
C.马车、有轨电车D.马车、雪地摩托
【解题思路】 巴芬岛气候寒冷,全年被冰雪覆盖时间长,因此多使用能在雪地行走的雪橇、雪地摩托等,A正确。小汽车不适宜在冰雪路面行走,B错误。马匹不适宜生活在寒冷的地区,C、D错误。
综合训练
[角度创新/2024湖南岳阳联考]阿拉达高原地处非洲中部贝宁首都波多诺伏周边,自2000年以来其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改变了碳排放和碳储量,对
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下图示意2000—2018年阿拉达高原土地利用方式转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8年可能造成碳排放明显增加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 A )
A.建设用地B.经济作物用地
C.粮食作物用地D.人工生态林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8年建设用地占比增加,其生产活动会导致碳排放增加,A正确;经济作物用地减少,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B错误;粮食作物用地虽然增加,但粮食作物用地不会造成碳排放的显著增加,C错误;人工生态林的增加会增强固碳作用,D错误。故选A。
2.2000—2018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可能是因为( D )
A.天然森林占比基本不变B.粮食生产消耗大量化肥
C.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减小D.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人工油棕林占比大幅增加,其固碳作用导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与天然森林相比,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较弱,导致阿拉达高原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D正确。
[2023福建泉州三模]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阿赖山脉之间,因锡尔河流经而成为中亚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盛产棉花。该盆地从山前地带到盆地中部土壤黏粒比重逐渐增大。图1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地形(单位:米),图2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各月降水量。据此完成3—5题。
图1 图2
3.推测该盆地夏季棉田单位面积灌溉量( B )
A.中部多、边缘少B.中部少、边缘多
C.东部多、西部少D.东部少、西部多
【解题思路】 具体分析如下:
4.当地夏季灌溉农田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C )
A.大气逆辐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D.水汽凝结散热
【解题思路】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当地夏季灌溉农田导致地面的状况发生变化,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慢,使地面辐射减弱,近地面大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C正确;夏季灌溉农田改变的是地面状况,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B错误;水汽凝结散热会释放热量,D错误。
5.近年来盆地内扩大棉花种植规模,对凯拉库姆水库的主要影响是( C )
A.入库径流挟沙量增加
B.水库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入库径流的水质下降
D.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题思路】 近年来盆地内扩大棉花种植规模,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流入凯拉库姆水库的水量减少,挟带的泥沙也会减少,A错误;水库水位季节变化变小,B错误;棉田施用的农药、化肥会随径流汇入水库,入库径流的水质下降,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D错误。
[2023武汉质检]鸻鹬类候鸟能够进行超远距离迁徙,其在繁殖季对能量和食物要求较高,过高的气温会降低鸟蛋的孵化率。赤狐是对其生存影响极大的天敌。下图示意鸻鹬类候鸟迁徙路线。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鸻鹬类候鸟迁徙路线的根本因素是( B )
A.盛行风向B.温度差异
C.种群规模D.距海远近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候鸟的迁徙路线主要在南北方向上,跨越了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等多个风带,迁徙方向与风向并不完全一致,A错误;过高的气温会降低鸟蛋的孵化率,因此鸻鹬类候鸟需要在气温较高的地区过冬,但需要在凉爽的地区进行繁殖,因此影响其迁徙路线的根本因素是温度差异,B正确;种群规模大小与迁徙路线关系不大,C错误;据图可知,迁徙路线有的跨越大陆,有的跨越大洋,因此距海远近不是根本因素,D错误。
7.鸻鹬类候鸟选择西伯利亚作为繁殖地,是因为西伯利亚( D )
A.人类捕杀少B.鸟类天敌少
C.大气质量高D.气候凉爽
【解题思路】 过高的气温会降低鸻鹬类候鸟鸟蛋的孵化率,而西伯利亚的夏季气候凉爽,适宜鸟蛋的孵化,D正确;人烟稀少,人类捕杀少,大气质量高的地区不只有西伯利亚,这并不是西伯利亚的独有优势,A、C错误;赤狐是鸻鹬类候鸟的主要天敌,结合图中赤狐的分布范围可知,西伯利亚地区鸟类天敌并不少,B错误。
8.全球气候变暖对鸻鹬类候鸟生存的影响是( A )
A.繁殖地范围向北扩大
B.天敌在其繁殖地消失
C.不再进行大规模迁徙
D.食物丰富度减少
【解题思路】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夏季变凉爽,繁殖地范围向北扩大,A正确;结合图中赤狐的分布范围可知,赤狐并没有在其繁殖地消失,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夏季变凉爽,但候鸟仍需要迁徙到气温较高的地区过冬,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后,高纬度地区物种会更加丰富,鸟类食物丰富度不会减少,D错误。
9.[情境创新/2023河南开封二模,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威尼斯地处地中海北部边缘的潟湖中(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隔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威尼斯在过去百年发展中不断下沉。
潟湖与海水相连通,水位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大。为减轻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早期意大利政府将很多汇入潟湖的河流改道使其外流。近年来,意大利斥巨资在威尼斯潟湖与外海之间设置水闸,采用摇动浮起闸门方案(需要时闸门可升起阻断洪水,不需要时落下沉入水底)。2021年2月末,受暖高压等因素影响,威尼斯的水位波动下降,以至于城中河道出现干涸,人们惊呼威尼斯水乡风光不再。下图为威尼斯所在区域图。
(1)说明威尼斯在过去百年中不断下沉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板块挤压导致地壳下沉;海水侵蚀岛屿四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每点2分,共6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板块运动、海水侵蚀以及气候变暖等角度分析。此处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导致地壳下沉;海水侵蚀岛屿根基导致其下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表相对下沉。
(2)分析图示沙坝的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 河流入海挟带了大量泥沙;(2分)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降低,(2分)又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形成沙坝。(2分)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沙坝位于波河入海口附近,其形成与流水的搬运和堆积作用有关。河流入海挟带了大量泥沙,入海后水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泥沙便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沙坝。
(3)分析该城市河道出现干涸现象的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该时期受暖高压控制,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海水落潮时,水位较低,潟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每点2分,共4分)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2021年2月末,暖高压控制北地中海,该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暖干燥,降水少,河水补给少,地中海的海水落潮时,潟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因而威尼斯河道出现干涸现象。
(4)分析河流改道对潟湖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有利影响: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2分)
不利影响:淡水汇入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生物消失(或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每点2分,共6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河流改道,汇入潟湖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但汇入潟湖的淡水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水生生物生境随之变化,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汇入潟湖的水量减少,湖水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
(5)说明摇动浮起闸门方案相比传统高水闸方案的优点。(6分)
【参考答案】 摇动浮起闸门非洪灾时在水下,不会破坏自然风景;有利于湖水与海水之间的交换,降低湖水水质恶化风险;对航运影响小,减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每点2分,共6分)
【解题思路】 摇动浮起闸门在非洪灾时落下沉入水底,不会破坏自然风景,有利于湖水与海水之间的水体交换,提高湖水净化能力,且有利于航运。
10.[2023河北联考,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人口约7.83万,超过4/5的土地为冰雪所覆盖,岛屿中部为厚实的冰雪高原。格陵兰岛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尤其以国际稀缺的战略性资源稀土为最,但其经济曾长期依赖渔业和旅游业。2009年格陵兰岛获得自治权后,政府推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众多国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下图示意格陵兰岛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1)推测格陵兰岛人口主要分布区位置,并说明其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2分)原因:西南沿海地区纬度相对较低,且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地带,气候相对温暖;(2分)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相对温暖湿润。(2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纬度、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
(2)指出格陵兰岛资源开发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参考答案】 工业基础薄弱,配套产业不完善;(2分)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2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技术人才稀缺。(2分)
【解题思路】 由材料“格陵兰岛人口约7.83万”可知,格陵兰岛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有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技术人才稀缺;由材料“但其经济曾长期依赖渔业和旅游业”可知,格陵兰岛地区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有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缺;2009年格陵兰岛才开始自治,并开展招商引资,说明格陵兰岛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
(3)简析众多国家对格陵兰岛资源开发兴趣浓厚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格陵兰岛资源丰富,参与资源开发的国家可为本国增加资源(特别是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进口渠道,提升国家资源安全;(2分)格陵兰岛政府推出资源开发优惠政策,吸引国外投资。(2分)
【解题思路】 可从对本国资源供给安全性和格陵兰岛的政策等角度阐述。核心考点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亚洲大部地区
亚洲地理特征分析
2023江苏,T17—19
2020浙江1月,T27
【综合思维】
近年高考试题多以大比例尺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从时空综合、要素综合的角度对要素进行拆分、再综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常以具体的区域为背景,呈现大比例尺地图,从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角度设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和人地协调观念
中东、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
欧洲西部地理特征分析
2023湖北,T17
2021全国甲,T36
美洲与两极地区
美洲地理特征分析
2023浙江1月,T26
命题分析预测
“无情境不成题”是现行高考命题的普遍现象。不同尺度的世界分区地图成了情境的常见构成要素。试题往往以地图中所呈现的各类要素作为洞察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载体,用意不在判断和定位,而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目的,实质上考查的还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备考策略
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不用死记硬背,重要的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平时要多翻地图册,比较不同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描述其形成、变化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于一些重点区域,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地区,要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变化,从中体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
因素
具体影响分析
大气环流
1月,本区大部分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天气干旱少雨;北部受西风影响范围小,降水较少
7月,本区受来自陆地到海洋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较少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40°N以南的中低纬地区,故气温高
海陆分布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阿拉伯半岛虽西邻红海,但红海面积小,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地形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
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与河流
气候
北
美
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等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山区(山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中部为平原区,东部为高原山地区。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1] 冰川 作用形成的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
拉
丁
美
洲
[2] 美国 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北部是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巴拿马运河:沟通[3] 太平洋 和大西洋。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气候湿热(成因:纬度较低、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温带气候区面积狭小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以[4] 北冰洋 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
地表状况
绝大部分为[5] 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气候类型
及特征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干燥、烈风为其主要特征(原因从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热量交换方面考虑)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自然带
冰原带
[6] 苔原 带和冰原带
矿产资源
煤、铁、锰等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生物资源
动物主要有[7] 企鹅 、鲸、磷虾等
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
我国的
科考站
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南极圈内)
黄河站(北极圈内)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海水污染
气候
成因及特征分析
热带雨
林气候
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全年高温;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热带季
风气候
雨季:每年5月至10月,因受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旱季:11月至次年4月,因受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
的影响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对植被
的影响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季雨林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对农业
的影响
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全年皆可种植与生长
旱季水量不足,雨季种植,旱季收获;旱涝灾害频繁
要素
特征
影响
位置
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导致中亚干旱的根本原因
地形
山地比例小,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导致蒸发量增大,助长旱情
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主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南部靠近热带沙漠气候区
加剧旱情
植被
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
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弱
水资源
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湖泊多咸水湖
地面水资源不足,且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
时间
5—6月
7—10月
11月—
次年4月
第一阶段
1999—2008年
2.82
2.35
0.51
第二阶段
2009—2017年
7.36
1.92
0.39
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共20页。
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共22页。
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