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0* 往事依依/于漪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领悟 “往事” 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1)领悟 “往事” 对作者成长的意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精当、语言优美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都有许多难忘的往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看看她的童年往事有哪些,这些往事又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 年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她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她的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等。2019 年,相继获得国家 “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 称号。
三、字词教学
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
徜徉(cháng yáng)浩渺(miǎ)雕镂(lòu)险峻(jùn)
水泊(pō)狼狈(bèi)慷慨(kǎi)逃窜(cuàn)
镌刻(juān)婵娟(chán)眼花缭乱(liá)
解释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如刚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 “身临其境”。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强调多音字:
率:shuài(率领)、lǜ(效率)
泊:pō(梁山泊、湖泊)、bó(停泊、漂泊)
晃:huàng(摇晃)、huǎng(晃眼)
角:jué(角色)、jiǎ(角度)
四、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几件往事。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第一部分(1):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 - 7):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三部分(8):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 “我” 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五、细读课文
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请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明确:
作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 “读书” 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
六、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请找出来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示例:“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
明确:“雄伟险峻”“烟波浩渺” 形象地写出了梁山的雄伟和水泊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示例:“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明确:“搜索枯肠” 和 “历历在目” 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衬托 “几件事” 印象非常深刻。
示例:“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 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明确:作者将《水浒传》中的图景与家乡焦山一带进行联想,使自己如临其境。“好像就是”“不知不觉”“犹如身历其境” 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 “我” 借助眼前的景物解读梁山泊背景的读书趣事。
第 5 段中的 “雕镂” 和 “镌刻” 在词典中都解释为 “雕刻”,为什么不用同一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
二者表达的情感及程度不同。“雕镂” 写出了老师的讲课对 “我” 的影响之深,让 “我” 永不忘记;“镌刻” 则指 “我” 对诗歌的深刻印象。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作者通过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深留恋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读书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往事依依》,了解了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以及这些往事对她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品味文章的情感和写作手法。
二、深入探究
对两位国文老师的描写
作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分别诵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的《南归》的情境,感染了大家,也令作者难以忘怀。结合资料,请用原文回答这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启发。
明确:
《南乡子》: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部浪漫主义话剧,作者运用浪漫的想象,童话般地描写了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倦于现实人生的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剧作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着坚决的反抗。
生于 1929 年的于漪在炮火连天中辗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学校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一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第 5 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明确: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运用动作描写,写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运用神态描写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凝注” 从正面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学生的 “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 从侧面表现出了国文老师的朗诵使学生身临其境。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明确: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 “我” 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缕缕情思。你能体会这种感情吗?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明确:
体会情感:
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
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
听国文老师上课:写聆听朗诵、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
作者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文章结尾 “金色的回忆” 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金色的回忆” 一语包含着 “我” 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这些往事对 “我” 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 “我” 奋进,是 “我” 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 一语也包含着 “我” 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三、写作手法探讨
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围绕 “读书” 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选材精当,且各有侧重,展现了读书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如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 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一些典雅凝练的四字短语,如 “心旷神怡”“津津有味” 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四、拓展延伸
你在学习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你最受感染的一个课堂片段。
明确: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总是充满激情。她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词中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记得在学习《望岳》时,她声情并茂地朗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她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在她的讲解下,我不仅理解了诗词的含义,更感受到了诗人杜甫的豪情壮志。从那以后,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一说: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或哪些事给你影响最大,让你受益无穷?
明确: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给我影响最大。那次活动中,我帮助了一位老人,看到他感激的笑容,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从那以后,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学会了关爱他人,也明白了奉献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精当、语言优美等。希望同学们能从作者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不断成长。
六、布置作业
背诵《千家诗》中你喜欢的诗句。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回忆自己往事的文章,题目自拟。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启发 “我” 的形象思维
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 “我” 课外阅读的兴趣,使 “我” 一生受用不尽
不同点
相同点
老师
正式国文老师、代课国文老师
都是国文老师
所教内容
宋词(古)、现代诗(今)
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的感受
都被深深感动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对 “我” 产生的影响
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我” 都牢记所讲内容,且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于漪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9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往事依依/于漪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语言赏析,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春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教学过程,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075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狼教案</a>,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