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1. 如图是为了纪念老红军谢宝金而立的铜像。在长征途中他背着一台68kg的发电机走完全程,创造了长征路上的奇迹。以下与这台发电机质量最接近的是( )
A. 一支铅笔B. 一本物理教科书C. 一个篮球D. 一名中学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支铅笔的质量约在10g,与68kg相差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在200g,与68kg相差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50g,与68kg相差较大,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最接近68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安全用电是每一位公民必备素养。在家庭电路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更换灯泡时不需要断开开关B.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需接地线
C. 电路着火可以立即用水扑灭D. 湿抹布可擦拭工作中的台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更换灯泡或维修电路时,应断开电源,才能避免出现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题意;
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使用三脚插头,通过三孔插座,金属外壳才能与地线相连,可及时将金属外壳上的电导走,避免触电事故,故B符合题意;
C.电路着火如果立即用水扑灭,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电灯,由于湿抹布比较容易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 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 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琴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按压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因此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为运动员撑杆跳高的场景。他通过助跑将撑杆压弯后起跳,越过横杆,松手后撑杆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助跑时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 压弯撑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C. 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松手后运动员仍然受撑杆的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助跑时运动员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压弯撑杆,撑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
C.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错误;
D.松手后,运动员不再接触撑杆,因此不再受撑杆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5. 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因此应戴近视眼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A。
6. 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车、拉环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紧急刹车,公交车的速度减小,拉环的上部随公交车一起速
度减小,由于惯性,拉环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拉环向右摆动,由图示可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逐渐增多。为增加供电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调节。研究发现可利用“深井拉铁”技术储存电能,还能实现废旧矿井的再利用。如图所示,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用电低峰时,重物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能储存的电能越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风能和太阳能都是自然界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重物上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重物下降,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重物被提升的高度越大,重物具有的机械能越多,能储存的电能越多,故D正确。
故选D。
8. 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 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 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B.高压泵压缩CO2,此时对气体做功,因此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B错误;
C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小明从电动玩具上拆下一块电池。为了确定该电池的正负极,他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电笔是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的,由于测电笔内部高阻的特点,无法辨别电池正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的亮或灭,可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而不能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也就不能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由此也可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故C符合题意;
D.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只可以证明有磁性,无法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海鲜保存常要求温度低于-18℃。小明为海鲜市场的冷库设计了温度自动报警器,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均为3V保持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乙图为热敏电阻R随温度
变化的图像。冷库温度等于或高于-18℃时,工作电路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冷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变大
B. 工作电路报警时,衔铁被吸下,灯亮铃不响
C. 冷库温度为-18℃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0.03A
D. 冷库温度降低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当冷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故A错误;
B.根据图甲,当衔铁被吸下后,电铃接通,灯泡断路,则铃响灯不亮,故B错误;
C.冷库温度为-18℃时,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控制电路中电流为
故C正确;
D.冷库温度降低时,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阻值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根据可知控制电路中电功率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物理部分
八、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31小题4分,32小题9分,33小题4分,34小题3分,35小题4分,共24分)
11. 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思路: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_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先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通过是否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
(3)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点燃蜡烛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答案】 ①. 玻璃板 ②. 距离 ③.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④. 虚
【解析】
【详解】(2)[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因此当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4)[3]实验中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单次试验结果造成的偶然性,使用多次实验让结论具有普遍性。
(5)[4]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如果透过玻璃板观察,有可能会把蜡烛的像误认为在光屏上成像,因而需要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从而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2. 实验室里有一个标识不清的定值电阻,小亮设计实验进行测量(电源为两节干电池)。
(1)根据公式___________可知,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测出导体的电阻。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_______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及各接线处均完好,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A,则
电阻为___________Ω。小亮把该数据作为本实验的最终结果,请你做出评价或建议: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断开 ④. B ⑤. 定值电阻断路 ⑥. 0.30 ⑦. 8 ⑧. 只测量一次数据就得出了未知电阻的阻值,误差较大
【解析】
【详解】(1)[1]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然后通过公式计算电阻的阻值。
[2]测量电阻的阻值时,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流表串联,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3][4]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处,由图可知,滑片应置于B端。
[5]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
(3)[6]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因此示数为0.3A。
[7]因此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8]只测量一次数据就得出了未知电阻的阻值,误差较大,因此应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多组数据,对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3. 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选取体积相同、___________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实验过程:
(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N,并计算出物体B所受的浮力;
实验结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密度 ②. 1.2 ③. 2.8 ④. 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
【解析】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当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A和B,然后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2)[2]根据称重法,由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F浮A=F1-F2=3N-1.8N=1.2N
[3]由乙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因此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2.8N。
(3)[4]根据称重法,由乙图中可知物体B所受的浮力为
F浮B=F3-F4=4N-2.8N=1.2N
因F浮A=F浮B,可知体积相同而不同密度的物体A和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
14. 小亮发现进入电梯后手机信号会变弱,老师告诉小亮这是因为密闭的电梯对手机信号有屏蔽作用。小亮想知道不同材质的密闭容器对手机信号是否都有屏蔽作用,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步骤一:收集纸盒、塑料盒、木盒、装茶叶铁盒、铝质饭盒和锡箔纸做成的密闭盒子。
步骤二:将一部手机分别放入密闭盒中,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该手机并记录现象如下表。
盒子材质
纸
塑料
木头
铁
铝
锡箔
步骤三:从铁盒、铝盒和锡箔纸盒中拿出手机,手机立刻打通。
(1)手机是用_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通过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
(2)过量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小亮调查发现很多地方需要进行电磁波屏蔽,如:为减少微波泄漏,微波炉玻璃门上安装有致密的细金属网;医院CT室为防止射线泄漏,房门用含有铅板夹层的厚钢板制成。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不同材质的密闭容器对手机信号的屏蔽效果不同 ③. 电磁波屏蔽效果与材料有关吗
【解析】
【详解】(1)[1][2]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纸盒、塑料盒、木盒对手机信号没有屏蔽作用,而铁盒、铝盒和锡箔纸盒对手机信号有屏蔽作用,所以可得出初步结论:不同材质的密闭容器对手机信号的屏蔽效果不同。
(2)[3]根据题中的信息,可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电磁波屏蔽效果与材料有关吗?
15. 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是为了探索给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因此可设计实验:
(1)实验准备:选取体积相同的三块冰,给其分别盖上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
(2)实验过程:将他们放在太阳底下,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的熔化情况。
(3)实验结论:冰熔化最慢的其所盖的那个颜色的纳米纤维布最适合。
九、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36、37、38小题各4分,39小题2分,40、41小题各6分,共26分)
能否打通
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16. 小明在成长笔记中记录了如下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
【答案】 ①. 计算所得的省力杠杆的动力大于阻力 ②. 把阻力作用点到动力所在作用线的距离当做动力臂 ③.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计算所得的省力杠杆的动力大于阻力。
[2]解题时错把阻力作用点到动力所在作用线的距离当做动力臂l1了,在杠杆中,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动力臂的距离应为
[3]解:如图将踏脚的左脚看作省力杠杆,抬脚跟时脚烧支点O转动,动力为F1,阻力为F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得小腿肌肉拉力
错题记录
错题改正
站立地面踏脚跟是中国传统文化“八段锦”的第八式。如图为踏脚跟时左脚的一些相关数据,当脚跟抬离地面时,请你计算小腿肌肉拉力F1的大小。
解:如图将左脚看作杠杆,抬脚跟时脚烧支点O转动,动力为F1,阻力为F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小腿肌肉拉力
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_______________
正确解答: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1756年,德国医生菜顿弗罗斯特在一把烧红的铁勺上滴了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能持续30s,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如图甲所示。由于蒸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气垫”很快将沸腾抑制住。液滴悬浮在“气垫”上,在液滴重力的作用下,“气垫”中的气体从四周无规则逸出,“气垫”就会拖着液滴在高温物体表面几乎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四处滑动。
(1)如图甲所示,“气垫”的形成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与__________(选填“磁悬浮列车”或“轮滑鞋”)相同;
(2)如图乙所示,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是利用__________(选填“液氮”或“汗液”)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用普通铁锅不放油煎鸡蛋,若要鸡蛋不粘锅,以下两种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
A.先打入鸡蛋再烧热铁锅 B.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
【答案】 ①. 汽化 ②. 磁悬浮列车 ③. 液氮 ④. B
【解析】
【详解】(1)[1]由题意可知,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因此“气垫”的形成是液体汽化形成的。
[2]“气垫”是使液滴与高温物体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磁悬浮列车是使接触面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轮滑鞋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因此与“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相同的是磁悬浮列车。
(2)[3]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液氮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因此汽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4]由上述题意可知,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因此应当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从而鸡蛋才能不粘锅。
故选B。
18. 在消防安全教育中,消防员在讲解如图所示的警示图片时强调:落水汽车车门所处深度平均按1m算,车门很难被打开。正确的方法是立即解开安全带,用安全锤等尖锐物品破窗进行自救。有的同学很疑惑:落水汽车车门离水面仅有1m深,为什么很难打开呢?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车门很难打开的原因。(提示:用数据解释更有说服力,g取10N/kg)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当落水汽车车门所处深度为1m时,此时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1m=1×104Pa
车门的面积约为0.8m2,则车门受到的压力
F=pS=1×104Pa×0.8m2=8000N
此时车门受到水的压力远大于人的推力,因此车门很难被打开。
19. 杂技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力量与柔韧完美结合的传统艺术。如左图所示,是杂技演员正在表演的情景。请你在右图中画出演员A被托举且静止时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演员A被托举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平衡力,所以演员A受到的重力与演员B对她的支持力平衡,如图所示:
20. 在项目化学习中,科技小组的同学给旧电吹风加装两根塑料管改装成湿鞋烘干器,如图所示,可实现冷风吹干和热风烘干两种功能。其内部电路是由一个发热电阻()、一个电动机()和两个开关组成的并联电路。发热电阻正常工作时功率为440W,且不能单独工作出现“干烧”现象。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在虚线框内画出烘干器内部电路图;
(2)使用时发现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想要把发热电阻的功率减小到原来的一半,需要购买一个多大的电阻替换原发热电阻。
【答案】(1)(2)220Ω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知,内部电路是由一个发热电阻、一个电动机和两个开关组成的并联电路,且发热电阻不能单独工作出现“干烧”现象,因此发热电阻与电动机并联,一个开关在干路控制整个电路,另一个开关与发热电阻串联,控制发热电阻,如图所示:
(2)将发热电阻的功率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则更换后发热功率为220W,根据可知,此时发热电阻的阻值为
答:(1)烘干器内部电路图,如图所示:
(2)需要购买一个220Ω电阻替换原发热电阻
21. 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暑假期间小明一家从平遥古城自驾前往五台山,进行古建筑研学旅行。平遥古城到五台山全程约360km,驾车前往大约需要4h。(汽油的热值q取4.5×107J/kg,汽油的密度ρ取0.8×103kg/m3)
(1)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2)汽车全程消耗汽油25L,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3)若汽车发动机全程的平均功率为25kW,求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90km/h;(2)9×108J;(3)40%
【解析】
【详解】解:(1)汽车的平均速度
(2)全程消耗汽油的体积为
V=25L=0.025m3
汽油的质量为
m=ρV=0.8×103kg/m3×0.025m3=20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20kg×4.5×107J/kg=9×108J
(3)汽车全程所做的有用功为
W=Pt=25×103W×4×3600s=3.6×108J
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1)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0km/h;
(2)汽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9×108J;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精品解析:2024年新疆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新疆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
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