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 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 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2.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①CuSO₄溶液②稀 H₂SO₄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 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CO₂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 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 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 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5. 某固体混合物由 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 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6%
B. 20%
C. 25%
D. 40%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瓦斯爆炸 B. 海水晒盐 C. 潮涨潮落 D. 干冰升华
7. “书香”含有糖醛 C₅H₄O₂,测定糖醛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糖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₂和 H₂O B. 糖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C. 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6 D. 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5%
8. 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 Ⅰ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D
鉴别 NaCl溶液、Na₂SO₄溶液和(NH₄)₂SO₄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 分别滴加 Ba(OH)₂溶液, 观察现象
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 X,搅拌。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₄NO₃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 为浓 H₂SO₄,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实验室制取少量氯化钙固体的相关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10.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 B. 溶解性 C. 可燃性 D. 导电性
11. 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 SO₂、NO₂等污染物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形成酸雨。某发电厂处理NO₂的反应原理为 CH₄+2NO₂=CO₂+X+2H₂O,则X的化学式是
A. NO B. N₂ C. CO D. NH₄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个小题,每小题7 分,共28分)
13. “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①上述物质中 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 (选填“元素”、 “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疾病。(填字母)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含有金属的元素符号为 ,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14. 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 t₂℃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₁°C时,100g水中放入50g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t₂°C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 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的取值范围是 。
④ 将t₂℃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₁℃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B. t₁℃时溶质质量: 甲=乙
C. t₁℃时溶剂质量: 甲>乙 D.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5.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 。(写化学式)。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填写序号)。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子变多了 C 水分子不停地运动 D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CaCO₃,可用家中厨房里的 除去。 (填写序号)
A 白酒 B 酱油 C 食醋 D 食盐
16. 能源、材料、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空:
(1) 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了压缩天然气(CNG) 作为燃料,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 (填“合成材料” “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 NO、 NO₂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NO+NO₂+2NaOH=2X+H₂O。。X的化学式为: 。
(4) 为了合理膳食,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有 (任写一种)。
(5) 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 乙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燃料,将乙炔在纯氧气中燃烧后进行以下实验,已知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形成 CO₂,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 CuSO₄粉末遇水变蓝色:
(1) 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纯氧气,为控制反应速率应选下面发生装置中的 (填序号)。
(2) 将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 A-F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 进行验证:若交换 A、B装置的后果是 。
(3)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该实验中乙炔燃烧的产物是 ,实验过程中除去(CO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 加热实验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 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为确定某硫酸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该固体混合物 12.4g加入2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气体2.2g。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b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B
【解题分析】
根据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可用作建筑材料, 可以推断 D 是碳酸钙;根据C和D 可以相互转化, 则C 为二氧化碳; 根据A 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 A~G 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 A 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 根据D 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 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 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 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 H 是盐酸,则G 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 G 是稀硫酸合理。
【题目详解】
A、根据题意 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 A 是氧气,是单质。根据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选项 A 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 B 不正确;
C、 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 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 C 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 D 正确。故选 B。
2、 C
【解题分析】
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 A 正确;B、首先根据颜色来判断出硫酸铜,能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稀硫酸,剩下的为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选项 B 正确;
C、 因为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氯化氢气体,也会将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 C 不正确;
D、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 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气体,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选项 D 正确。故选 C。
3、 A
【解题分析】
A、 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量集气进入鼻腔,闻药品气味,故选项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故选项错误;
D、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溶液 pH 值,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溶液,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4、 B
【解题分析】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 分子、 离子,故正确;
B、 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
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
D、清除油污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 (如洗涤剂)、溶解 (如干洗剂)、化学反应 (如氢氧化钠),故正确;故选 B。
5、 C
【解题分析】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 82.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24g 24/ 12 0100%4.8g , 硫酸根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19.2g 96 /98 100%19.6g ,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 19.6%=100g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 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8g 16/98 100× 1.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 bg 。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8g100%25%。故选 C。6、A
【解题分析】
A、瓦斯爆炸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潮涨潮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A。
7、 B
【解题分析】
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题目详解】
A、糖醛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₂和H₂O,故A 正确;
B、糖醛中碳、 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 12):(1 4) 15:1 , 故B 不正确;
C、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 12+1 4+16 2=96 , 故 C 正确;
D、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129b100%=b2.5%,故D 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质量 原子个数 100%
相对分子质量
8、 B
【解题分析】
⊙NaCl 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②NaOH 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的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试管中无晶体析出,故错误;③NH,NO,晶体溶液水温度降低,故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正确; ③浓 H₂SO₁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 B。
9、D
【解题分析】
A、取碳酸钙固体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化学药品,故错误;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错误;
D、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正确;故选: D。
10、C
【解题分析】
A、颜色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溶解性需要通过溶解操作进行表现,而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 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进行表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D、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本题选 C。
11、 B
【解题分析】
反应前含有 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现有1个碳原子, 4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应该还有 2个氮原子,所以组成为N₂,故选B。
【题目点拨】
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领域解释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12、 C
【解题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的原则,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符合题意;
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点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 4个小题,每小题 7分,共28分)
13、 牛肉 元素 b Fe 吸附 煮沸
【解题分析】
①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故填:牛肉;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含有元素,所以碘盐中的“碘“是指元素,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 故填:元素、 b;
③不锈钢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既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又能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煮沸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故填:Fe、吸附、 煮沸。
14、 甲 140 甲 ≤37.5% AD
【解题分析】
根据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根据t₁℃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根据 t₂℃时,甲、 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解答;
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①由图可知,t₁℃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0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b0g,故t₁℃时,甲、 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
②ti℃时, 乙物质的溶解度 40g, 故 t₁℃时, 100g水中放入 50g乙,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140g;
③t₁℃时,甲、 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故t₁℃时,甲、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 a₄,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 由于 t₁℃时,甲、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 a%,又甲的溶解度较大,故a%的最大值即为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0q100b09100%0=31.5x。 故a%的取值范围是≤37.5%。
④A. 将t₇℃等质量的甲、 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₁℃,甲、 乙均有固体析出且均为饱和溶液。又t₁℃时甲、 乙溶解度相同,故t,℃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B. 将t₁℃等质量的甲、 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i℃,由于t₁℃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溶解的甲物质比乙多,需要溶剂的质量比乙少。故t₁℃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
C. 由B 知, 该选项错误;
D. 将t₁℃等质量的甲、 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i℃,由于 t₁℃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溶解的甲物质比乙多,故析出固体的质量比乙多。 因此正确。故选 A。
15、 (1) 氧气或者0, (2) D (3) 2.5; 10; 2H₂O=通电=2H₂↑+O₂ᵗ ( 4) 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 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氧气或者 O₂ (2)一壶水烧开了, 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故答案为 D (3) 电解一定量的水,因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因此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 5ml 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2.5mL 或10mL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 (4) 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CaCO ₃,可用家中厨房里的食醋除去,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 故答案为 C
考点:氧气的用途; 电解水实验;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b、CH4+20点燃CO1+2H2O 金属材料 NaNO 2 糖类 (或淀粉) 用湿抹布扑盖
【解题分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CO2+2H2O;
(2) 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金属材料;
3NO+NO₂+2NaOH=2X+H₂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NaNO₂;
(4) 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里做成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维生素等;
(5)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题目点拨】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③ 无法检验H₂O H₂O、CO₂、CO CO₂+2NaOH=H₂O+Na₂CO₃
【解题分析】
(1)装置③中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纯氧气,为控制反应速率应选下面发生装置中的③;
(2) 从B中出来的气体带有水蒸气,将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 A-F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 进行验证:若交换A、B装置的后果是无法检验 H₂O;
(3) 白色无水 CuSO₄粉末遇水变蓝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的水生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溶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由此推断该实验中乙炔燃烧的产物是 H₂O、CO₂、CO。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过程中除去 CO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₂+2NaOH=H₂O+Na₂CO₃。
AE 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解题分析】
(1) A. 组装好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
B. 用剩的药品要放在老师指定的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原药品,故B 错误;
C. 加热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来,防止引起火灾,故C 错误;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
(2) 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 A; 氧气不易溶于水,要制备较纯的氧气需要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E收集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试管口的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故答案为:
(1) AD;
(2) AE;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 5.3g; (2) 6.8%
【解题分析】
(1)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 y,
H₂SO₄+Na₂CO₃=Na₂SO₄+H₂O+CO₂↑
106 142 44
x y 2.2g
106x=142y=442.2g
x=5.3g,y=7.1g
(2)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钠的质量为 12.4g=5.3g+7.1g=14.2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0g-2.2g×100%=6.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2,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