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提高朗诵水平。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
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情怀。
【教学难点】
感悟苏词感情激荡、气势雄壮的主旋律,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千古流传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才华横溢的天才: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二)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无法掩盖。元丰五年,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借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题目解读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字音、节奏
浪淘(tá)尽 垒(lěi) 公瑾(jǐn)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qiáng lǔ)
早生华(huā)发 还酹(huán lèi)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欣赏“经典咏流传”,感受诗歌
(五)整体感知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情感基调)是什么? 上下片在咏叹的对象上有何区别?
情感基调:壮阔、豪迈
上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写景)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抒情)
(六)文本研读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指历史的长江,拓展了空间。“千古”让人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史的长江,拓展了空间千古 让人想到了悠久的历史, 从古到今,扩大了时间概念。
这句话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奠定了全词的豪放基调, 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词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乱”——写出岩石的险怪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美的景象。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片的抒情。
小结:上片中这些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比喻
作用:营造了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气势, 表现了赤壁之景雄奇的特点。为下片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也表达了作者博大和豪迈的气概。
(5)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年轻有为
英俊儒雅
侧面描写:小乔初嫁→年轻得意
正面描写: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下片描写周瑜时为什么要插“ 入小乔初嫁了”这一情节?
1) 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2) 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3) 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外托君臣之义, 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1、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苏轼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了比较?
(1)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词人47岁,周瑜24岁)。 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原因之所在。
周瑜 苏轼
年龄:20几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2、此句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早生华发——慨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
3、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明确:第一种更好些。因为就全诗而言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有感动,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想想自己,年华老大,而功业少成。可人家周瑜,仅三十岁,就已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自己能与周瑜比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当然,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七)总结
(八)拓展延伸
了解“怀古诗”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部编高教版(2023)第六单元三 公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三 公输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无衣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