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目标,获取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新课引入,例题讲解,课后作业,同号两数的和,探究点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也会遇到有理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收支情况表 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要计算3-(-3),18.5+(-6.5),12.0+(-15.2).本章我们将在上一章以及小学已学的数的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从而初步感悟数系扩充的完整过程,并认识运算在数学中的价值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章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1.理解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1.负数的运算与小学学习过的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进行有理数的运算需要注意什么?3.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4.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还适用?
在本章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持续思考以下问题: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难点)
五袋白糖以每袋5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称量记录如下:+4.5,-4,+2.3,-3.5,+2.5.
问题1:如何列式计算这五袋白糖共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
(+4.5)+(-4)+(+2.3)+(-3.5)+(+2.5)
问题2:如何求出这几个数的和?
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个数的和.
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如,将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O,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问题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O,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问题3:通过以上两个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的和
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3)+(+5)=2.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0,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问题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3+(-5)=-2.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0,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法则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的和
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5)+(+5)=0.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0,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法则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问题2:通过以上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1:如果物体第1秒沿着一条直线向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那么两秒后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5)+0=-5.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0,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法则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问题2:如果物体第1秒沿着一条直线向右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那么两秒后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5)+0=5.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0,则这个算式可以用数轴表示为:
解:(1)(-3)+(-9)=-(3+9)=-12; (2)(-8)+0=-8; (3)12+(-8)=+(12-8)=4; (4)(-4.7)+3.9=-(4.7-3.9)=-0.8;
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
解题反思: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中,怎样计算才能快速准确?
1.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1)温度由-4℃上升7 ℃;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
解:(1)(-4)+7=+(7-4)=3.
2.口算:(1)(-4)+(-6); (2)4+(-6); (3)(-4)+6;(4)(-4)+4; (5)(-4)+14; (6)(-14)+4;(7) 6+(-6); (8) 0+(-6); (9)(-8)+0.
(1)-10;(2)-2;(3)2;(4)0;(5)10;(6)-10;(7)0;(8)-6;(9)-8.
(2)(+7)+(-5)=+(7-5)=2.
4.请你用生活实例解释(-3)+2=-1,(-3)+(-2)=-5 的意义.
解:(1)15+(-22)=-(22-15)=-7; (2)(-13)+(-8)=-(13+8)=-21; (3)(-0.9)+1.5=+(1.5-0.9)=0.6;
答:(1)在东西方向上,先向西运动3米,再向东运动2米,则最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1米处.(2)在东西方向上,先向西运动3米,再向西运动2米,则最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5米处.
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数与和的关系
问题1: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2:任何一个数加上0,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3: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加上0,相当于从表示这个数的点既不向右、也不向左运动,所以所得的和与原来的数相等.
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相当于从表示这个数的点向右运动,所以所得的和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相当于从表示这个数的点向左运动,所以所得的和比原来的数小.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大于原来的数;任何一个数加上0,和等于原来的数;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和小于原来的数.
问题4:根据以上讨论,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某潜水艇所在的海拔高度是-50米,在它的上方20米处有一只海豚,则海豚所在的海拔高度是( )A.-60米B.-30米C.30米D.60米
3.下列各数中,与-23的和为0的是( )A.-23B.23 C.-32 D.32
2.计算(-3)+(-4)的结果等于( )A.1 B.-1 C.-7 D.7
1. 5+(-2)的结果是( )A.-7 B.-3 C.7 D.3
5.如图,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 ) A.-1 B.0 C.1 D.2
解:-3+|-12|=-3+12=9.
6.计算:-3+|-12|.
解:∵|x|=5,|y|=3,∴x=±5,y=±3,∵x<y,∴x=-5,y=-3或x=-5,y=3,∴x+y=-8或x+y=-2.
7.已知|x|=5,|y|=3,若x<y,求x+y的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说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引入,同号两数的和,探究点1,获取新知,归纳总结,探究点2,探究点3,一个数与0的和,探究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b互为相反数,a+b0,巩固练习,﹣14,不一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背景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相反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