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第1页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第2页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12电化学的综合应用含解析答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
    (2023·浙江卷(6月))
    2.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溶液
    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
    (2023·辽宁卷)
    3.某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高选择性催化剂可抑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端电势高于a端电势B.理论上转移生成
    C.电解后海水下降D.阳极发生:
    (2023·新课标卷)
    4.一种以和为电极、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为正极
    B.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
    D.充电阳极反应:
    (2023·全国乙卷)
    5.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S8+e-→S,S+e-→S,2Na++S+2(1-)e-→Na2S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S8+2e-→Na2S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2023·全国甲卷)
    6.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时,采用高浓度的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析氢反应发生在电极上
    B.从电极迁移到电极
    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
    D.每转移电子,阳极生成气体(标准状况)
    (2023·浙江卷(1月))
    7.在熔融盐体系中,通过电解和获得电池材料,电解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A的电极反应:
    C.该体系中,石墨优先于参与反应
    D.电解时,阳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
    (2022·天津卷)
    8.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接通电源后,用碳棒(、)作笔,在浸有饱和NaCl溶液和石蕊溶液的湿润试纸上同时写字,端的字迹呈白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为负极
    B.端的字迹呈蓝色
    C.电子流向为:
    D.如果将、换成铜棒,与碳棒作电极时的现象相同
    (2022·重庆卷)
    9.硝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采用“成对间接电氧化”法合成。电解槽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惰性电极2为阳极B.反应前后WO/WO数量不变
    C.消耗1ml氧气,可得到1ml硝酮D.外电路通过1ml电子,可得到1ml水
    (2022·福建卷)
    10.一种化学“自充电”的锌-有机物电池,电解质为和水溶液。将电池暴露于空气中,某电极无需外接电源即能实现化学自充电,该电极充放电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自充电时,增大
    B.化学自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自充电时,锌电极反应式:
    D.放电时,外电路通过电子,正极材料损耗
    (2022·辽宁卷)
    11.如图,c管为上端封口的量气管,为测定乙酸溶液浓度,量取待测样品加入b容器中,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电极反应:
    B.实验结束时,b中溶液红色恰好褪去
    C.若c中收集气体,则样品中乙酸浓度为
    D.把盐桥换为U形铜导线,不影响测定结果
    (2022·湖北卷)
    12.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为甲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电子
    B.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在电解过程中向铂电极移动
    D.电解产生的中的氢元素来自于
    (2022·辽宁卷)
    13.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
    B.放电时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中迁移
    C.放电时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吸收
    D.充电过程中,溶液浓度增大
    (2022·海南卷)
    14.一种采用和为原料制备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b电极上,被还原
    B.金属Ag可作为a电极的材料
    C.改变工作电源电压,反应速率不变
    D.电解过程中,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不断减少
    (2022·浙江卷(6月))
    15.通过电解废旧锂电池中的可获得难溶性的和,电解示意图如下(其中滤布的作用是阻挡固体颗粒,但离子可自由通过。电解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
    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浓度保持不变
    D.电解结束,可通过调节除去,再加入溶液以获得
    (2022·湖南卷)
    16.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2022·广东卷)
    17.科学家基于易溶于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溶液的减小
    C.放电时溶液的浓度增大
    D.每生成,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
    (2022·全国乙卷)
    18.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
    (2022·全国甲卷)
    19.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
    B.Ⅰ区的SO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
    C. 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
    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Mn2++2H2O
    (2022·浙江卷(1月))
    20.pH计是一种采用原电池原理测量溶液pH的仪器。如图所示,以玻璃电极(在特制玻璃薄膜球内放置已知浓度的HCl溶液,并插入Ag—AgCl电极)和另一Ag—AgCl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电池,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E-常数)/0.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玻璃薄膜球内电极的电势低,则该电极反应式为:AgCl(s)+e-=Ag(s)+Cl-(0.1ml·L-1)
    B.玻璃膜内外氢离子浓度的差异不会引起电动势的变化
    C.分别测定含已知pH的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的电池的电动势,可得出未知溶液的pH
    D.pH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021·重庆卷)
    21.CO2电化学传感器是将环境中CO2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YSZ是固体电解质,当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工作时,在熔融Li2CO3和YSZ之间的界面X会生成固体Li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迁移方向为界面X →电极b
    B.电极a上消耗的O2和电极b上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电极b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O-4e-=O2↑+2CO2↑
    D.电池总反应为Li2CO3=Li2O+CO2↑
    (2021·江苏卷)
    22.通过下列方法可分别获得H2和O2:①通过电解获得NiOOH和H2(如图);②在90℃将NiOOH与H2O反应生成Ni(OH)2并获得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B.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Ni(OH)2+OH--e-=NiOOH+H2O
    C.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2H2O2H2↑+O2↑
    D.电解过程中转移4ml电子,理论上可获得22.4LO2
    (2021·福建卷)
    23.催化剂(Ⅱ)的应用,使电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电池结构和该催化剂作用下正极反应可能的历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可使用有机电解液
    B.充电时,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和C都是正极反应的中间产物
    (2021·海南卷)
    24.液氨中存在平衡:。如图所示为电解池装置,以的液氨溶液为电解液,电解过程中a、b两个惰性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a电极的反应为
    C.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K+浓度减小D.理论上两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021·湖北卷)
    25.Na2Cr2O7的酸性水溶液随着H+浓度的增大会转化为CrO3。电解法制备Cr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时只允许H+通过离子交换膜
    B.生成O2和H2的质量比为8∶1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OH-的浓度增大
    D.CrO3的生成反应为:Cr2O+2H+=2CrO3+H2O
    (2021·辽宁卷)
    26.如图,某液态金属储能电池放电时产生金属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
    B.放电时,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
    C.充电时,M电极的质量减小
    D.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
    (2021·辽宁卷)
    27.利用(Q)与电解转化法从烟气中分离的原理如图。已知气体可选择性通过膜电极,溶液不能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电源负极B.溶液中Q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在M极被还原D.分离出的从出口2排出
    (2021·天津卷)
    28.如下所示电解装置中,通电后石墨电极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渐溶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是电源的负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红色
    C.随着电解的进行,CuCl2溶液浓度变大
    D.当完全溶解时,至少产生气体336mL (折合成标准状况下)
    (2021·浙江卷(6月))
    29.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电子时,薄膜电解质损失
    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
    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021·广东卷)
    30.钴()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均增大
    B.生成,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
    C.移除两交换膜后,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不变
    D.电解总反应:
    (2021·全国甲卷)
    31.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
    C.制得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2021·河北卷)
    32.K—O2电池结构如图,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片。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膜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
    B.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为阳极
    C.产生1Ah电量时,生成KO2的质量与消耗O2的质量比值约为2.22
    D.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消耗3.9g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0.9g水
    (2021·湖南卷)
    33.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先进的水溶液电解质电池,广泛应用于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备用电源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极为正极
    B.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ZnBr2的浓度不断减小
    C.充电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
    (2021·全国乙卷)
    34.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氧化生成的反应
    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
    C.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2021·浙江卷(1月))
    35.镍镉电池是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L 为小灯泡,K1、K2为开关,a、b为直流电源的两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断开K2、合上K1,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
    B.断开K1、合上K2,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中KOH浓度不变
    D.镍镉二次电池的总反应式:Cd+ 2NiOOH+2H2OCd(OH)2+2Ni(OH)2
    参考答案:
    1.B
    【分析】该储能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则多孔碳电极为正极,正极上Fe3+得电子转化为Fe2+,充电时,多孔碳电极为阳极,Fe2+失电子生成Fe3+,PbSO4电极为阴极,PbSO4得电子生成Pb和硫酸。
    【详解】A.放电时负极上Pb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附着在负极上,负极质量增大,A错误;
    B.储能过程中,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放电时,右侧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
    D.充电时,总反应为PbSO4+2Fe2+=Pb++2Fe3+,D错误;
    故答案选B。
    2.B
    【详解】A.电极A是氯离子变为氯气,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电解池阳极,因此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电极B为阴极,通入氧气,氧气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右室生成氢氧根,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左边的钠离子进入到右边,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溶液,故C正确;
    D.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氧气的量,提高了电极B处的氧化性,通过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D
    【分析】根据图示,钛网上海水中Cl-、H2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HClO、O2,钛网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l-+H2O-2e-=HClO+H+,钛箔上生成H2,钛箔上生成H2的电极反应为2H++2e-=H2↑,钛箔为阴极,高选择性催化剂PRT可抑制O2产生,电解的主要总反应为Cl-+2H2OHClO+H2↑+OH-,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正极,b电极为负极,则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A错误;
    B.右侧电极上产生氢气的电极方程式为:2H++2e-=H2↑,则理论上转移生成,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电解的主要总反应为Cl-+2H2OHClO+H2↑+OH-,电解后海水中OH-浓度增大,pH上升,C错误;
    D.由图可知,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中Zn为负极、为正极,电池的总反应为。
    【详解】A.由题信息可知,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发生了还原反应,则放电时为正极,A说法正确;
    B.Zn为负极,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则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说法正确;
    C.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则其在充电时的总反应为,C说法不正确;
    D.充电阳极上被氧化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A
    【分析】由题意可知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电池负极。
    【详解】A.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电时,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
    B.放电时Na在a电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硫黄粉在b电极上得电子与a电极释放出的Na+结合得到Na2Sx,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B正确;
    C.由题给的的一系列方程式相加可以得到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
    D.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的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
    故答案选A。
    6.C
    【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IrOx-Ti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铜电极为阴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乙醇等,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2CO2+12H++12e−=C2H5OH+3H2O,电解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
    【详解】A.析氢反应为还原反应,应在阴极发生,即在铜电极上发生,故A错误;
    B.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Cl-不能通过,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铜电极为阴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乙醇等,电极反应式有2CO2+12H++12e−=C2H4+4H2O,故C正确;
    D.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每转移1ml电子,生成0.25mlO2,在标况下体积为5.6L,故D错误;
    答案选C。
    7.C
    【分析】由图可知,在外加电源下石墨电极上C转化为C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则电极A作阴极,和获得电子产生电池材料,电极反应为。
    【详解】A.在外加电源下石墨电极上C转化为C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选项A错误;
    B.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选项B错误;
    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体系中,石墨优先于参与反应,选项C正确;
    D.电解池中石墨电极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电极A移动,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8.B
    【详解】A.根据实验现象,a'端呈白色,即生成了氯气,即氯离子失去电子,为阳极,即a为正极,A错误;
    B.b'端为阴极,水得到电子放电的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遇石蕊变蓝,B正确;
    C.电子只在导线内移动,a为正极,b为负极,方向为,C错误;
    D. 如果换成铜棒,铜做阳极放电,现象与碳作电极时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惰性电极1,1ml氧气得到2ml电子生成1ml H2O2,则惰性电极1为阴极,惰性电极2上Br-失去电子被氧化为Br2,为阳极,WO/WO循环反应,WO/WO数量不变,然后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解答。
    【详解】A.惰性电极2,Br-被氧化为Br2,惰性电极2为阳极,故A正确;
    B.WO/WO循环反应,反应前后WO/WO数量不变,故B正确;
    C.总反应为氧气把二丁基-N-羟基胺氧化为硝酮,1ml二丁基-N-羟基胺失去2mlH原子生成1ml硝酮,氧气最终生成水,根据氧原子守恒,消耗1ml氧气,可得到2ml硝酮,故C错误;
    D.外电路通过1ml电子,消耗0.5mlO2,根据C选项分析消耗1ml氧气,得到2ml电子生成2mlH2O,因此外电路通过1ml电子,可得到1ml水,故D正确;
    选C。
    10.A
    【详解】A.由图可知,化学自充电时,消耗O2,该反应为O2+2H2O+4e-=4OH-,增大,故A正确;
    B.化学自充电时,无需外接电源即能实现化学自充电,该过程不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化学自充电时,锌电极作阴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C错误;
    D.放电时,1ml转化为 ,消耗2ml K+,外电路通过电子时,正极物质增加0.02ml K+,增加的质量为0.02ml×39g/ml =0.78g,故D错误;
    故选A。
    11.A
    【分析】本装置为电解池,左侧阳极析出氧气,右侧阴极析出氢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左侧阳极析出氧气,左侧电极反应:,A正确;
    B.右侧电极反应2CH3COOH+2e-=H2+2CH3COO-,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CH3COO-,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为红色,B错误;
    C.若c中收集气体,若在标况下,c中收集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10-3ml,转移电子量为0.5×10-3ml×4=2×10-3ml,故产生氢气:1×10-3ml,则样品中乙酸浓度为:2×10-3ml ÷10÷10-3=,并且题中未给定气体状态不能准确计算,C错误;
    D.盐桥换为U形铜导线,则铜导线构成了电解池的一部分,左侧铜导线为阴极,右侧铜导线为阳极,生成的铜离子影响溶液酸碱性,影响测定结果,D错误;
    答案选A。
    12.D
    【详解】A.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P4→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石墨电极为阳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则生成,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电子,A错误;
    B.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应该得电子,为阳极发生的反应, B错误;
    C.石墨电极:P4→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应该向阳极移动,即移向石墨电极,C错误;
    D.由所给图示可知HCN在阴极放电,产生和,而HCN中的H来自,则电解产生的中的氢元素来自于,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放电时负极反应:,正极反应:Cl2+2e-=2Cl-,消耗氯气,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充电时阳极:2Cl--2e-=Cl2,由此解析。
    【详解】A. 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故A正确;
    B. 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
    C. 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正极:Cl2+2e-=2Cl-,理论上释放,故C错误;
    D. 充电过程中,阳极:2Cl--2e-=Cl2,消耗氯离子,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由装置可知,b电极的N2转化为NH3,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b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3H2O+6e-=2NH3+3O2-,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得,b电极上N2转化为NH3,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N2被还原,A正确;
    B.a为阳极,若金属Ag作a的电极材料,则金属Ag优先失去电子,B错误;
    C.改变工作电源的电压,电流强度发生改变,反应速率也会改变,C错误;
    D.电解过程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3H2O+6e-=2NH3+3O2-,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因此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O2-不会改变,D错误;
    答案选A。
    15.C
    【详解】A.由电解示意图可知,电极B上Mn2+转化为了MnO2,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电极B为阳极,电极A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由电解示意图可知,电极B上Mn2+失电子转化为了MnO2,电极反应式为:2H2O+Mn2+-2e-=MnO2+4H+,B正确;
    C.电极A为阴极, LiMn2O4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LiMn2O4+6e-+16H+=2Li++4Mn2++8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解池总反应为:2LiMn2O4+4H+=2Li++Mn2++3MnO2+2H2O,反应生成了Mn2+,Mn2+浓度增大,C错误;
    D.电解池总反应为:2LiMn2O4+4H+=2Li++Mn2++3MnO2+2H2O,电解结束后,可通过调节溶液pH将锰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然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从而获得碳酸锂,D正确;
    答案选C。
    16.B
    【分析】锂海水电池的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M极上L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同时氧气也可以在N极得电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详解】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为电解质溶液,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N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和反应O2+4e-+2H2O=4OH-,故B错误;
    C.Li为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的作用是防止水和Li反应,并能传导离子,故C正确;
    D.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故D正确;
    答案选B。
    17.C
    【详解】A.由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可知,充电时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a是阴极,则电极b是阳极,故A错误;
    B.放电时电极反应和充电时相反,则由放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可知,NaCl溶液的pH不变,故B错误;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反应后Na+和Cl-浓度都增大,则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故C正确;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m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g/ml2ml=46g,故D错误;
    答案选C。
    18.C
    【分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据此作答。
    【详解】A.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
    B.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
    C.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答案选C。
    19.A
    【分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和题目所给信息可知,Ⅲ区Zn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Ⅰ区MnO2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4H+=Mn2++2H2O;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两个离子选择隔膜没有指明的阳离子隔膜还是阴离子隔膜,故两个离子隔膜均可以通过阴、阳离子,因此可以得到Ⅰ区消耗H+,生成Mn2+,Ⅱ区的K+向Ⅰ区移动或Ⅰ区的SO向Ⅱ区移动,Ⅲ区消耗OH-,生成Zn(OH),Ⅱ区的SO向Ⅲ区移动或Ⅲ区的K+向Ⅱ区移动。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Ⅱ区的K+只能向Ⅰ区移动,A错误;
    B.根据分析,Ⅰ区的SO向Ⅱ区移动,B正确;
    C.Mn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C正确;
    D.电池的总反应为Zn+4OH-+MnO2+4H+=Zn(OH)+Mn2++2H2O,D正确;
    故答案选A。
    20.C
    【详解】A. 如果玻璃薄膜球内电极的电势低,则该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还原反应,A错误;
    B.已知: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E-常数)/0.059,则玻璃膜内外氢离子浓度的差异会引起电动势的变化,B错误;
    C.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E-常数)/0.059,则分别测定含已知pH的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的电池的电动势,可得出未知溶液的pH,C正确;
    D. pH计工作时,利用原电池原理,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答案选C。
    21.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在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正极;在电极b上熔融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所以金属电极b为负极,然后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正极;在电极b上熔融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所以金属电极b为负极。CO会向负极区移动,故CO迁移方向为界面X →电极b,A正确;
    B.在电极a上发生反应:O2+4e-=2O2-,在电极b上发生反应:2CO-4e-= O2↑+2CO2↑,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电极a上消耗的O2和电极b上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错误;
    C.电极b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O-4e-=O2↑+ 2CO2↑,C正确;
    D.负极上熔融的Li2CO3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O2、CO2气体,反应式为Li2CO3(熔融)=2Li++;2CO-4e-=O2↑+2CO2↑,正极上发生反应:O2+4e-=2O2-,根据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正、负极电极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Li2CO3=Li2O+C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2.B
    【详解】A.阴极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Ni(OH)2失电子生成NiOOH,电解过程总反应为,电解后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故A错误;
    B.电解时阳极Ni(OH)2失电子生成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e-=NiOOH+H2O,故B正确;
    C.阴极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Ni(OH)2失电子生成NiOOH,电解过程总反应为,故C错误;
    D.电解过程中转移4ml电子,生成4mlNiOOH,根据,生成1ml氧气,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
    选B。
    23.D
    【详解】A.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应使用有机电解液,故A正确;
    B.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阳离子由阳极向阴极移动,则由正极(电池中标注“+”,实际阳极)向负极(电池中标注“-”,实际阴极)迁移,故B正确;
    C.由装置可知,该原电池的正极为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C单质,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由正极的反应历程图示可知,C为最终的产物,不是中间产物,故D错误;
    故选:D。
    24.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b电极上产生N2,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b电极为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A错误;
    B.电极a上产生H2,H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产生,使附近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增大,为维持溶液电中性,阳离子K+会向阴极区定向移动,最终导致阴极附近K+浓度增大,C错误;
    D.每反应产生1 ml H2,转移2 ml电子,每反应产生1 ml N2,转移6 ml电子,故阴极产生H2与阳极产生的N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3:1,D错误;
    选B。
    25.A
    【分析】根据左侧电极上生成,右侧电极上生成,知左侧电极为阳极,发生反应:,右侧电极为阴极,发生反应:;由题意知,左室中随着浓度增大转化为,因此阳极生成的不能通过离子交换膜。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电解时通过离子交换膜的是,A项错误;
    B.根据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相同,由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知生成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其质量比为8∶1,B项正确;
    C.根据阴极反应知,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
    D.电解过程中阳极区的浓度增大,转化为,D项正确。
    故选A。
    26.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M极由于Li比Ni更活泼,也比N极上的Sb、Bi、Sn更活泼,故M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3Li++3e-+Bi=Li3Bi,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Li-e-=Li+,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故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B正确;
    C.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e-= Li,故电极质量增大,C错误;
    D.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D错误;
    故答案为:B。
    27.C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M极发生的是由Q转化为的过程,该过程是一个还原反应,故M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故与M极相连的a电极为负极,N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e-=+2H+,b极为电源正极,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电源负极,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溶液中Q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整个过程CO2未被还原,在M极发生反应为CO2+OH-=,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M极上CO2发生反应为:CO2+OH-=被吸收,向阳极移动,N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H2O+CO2↑,故分离出的从出口2排出,D正确;
    故答案为:C。
    28.C
    【分析】通电后石墨电极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渐溶解,说明石墨电极Ⅱ为阳极,则电源b为正极,a为负极,石墨电极Ⅰ为阴极,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是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
    B.石墨电极Ⅱ为阳极,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和氢离子,所以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红色,故B正确;
    C.随着电解的进行,铜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CuCl2溶液浓度变小,故C错误;
    D.当完全溶解时,消耗氢离子为0.06ml,根据阳极电极反应式,产生氧气为0.015ml,体积为336mL (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故D正确;
    故选C。
    29.B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充电时得电子成为Li嵌入电极A中,可知电极A在充电时作阴极,故其在放电时作电池的负极,而电极B是电池的正极。
    【详解】A.由图可知,集流体A与电极A相连,充电时电极A作阴极,故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A说法正确;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l电子时,内电路中有a ml 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B说法不正确;
    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可表示为,C说法正确;
    D.电池放电时,嵌入在非晶硅薄膜中的锂失去电子变成,正极上得到电子和变为,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本题选B。
    30.D
    【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石墨电极为阳极,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Ⅰ室中阳离子电荷数大于阴离子电荷数,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钴电极为阴极,钴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钴,电极反应式为C2++2e-=C,Ⅲ室中阴离子电荷数大于阳离子电荷数,氯离子过阴离子交换膜由Ⅲ室向Ⅱ室移动,电解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2++2H2O2 C +O2↑+4H+。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阴极生成1ml钴,阳极有1ml水放电,则Ⅰ室溶液质量减少18g,故B错误;
    C.若移除离子交换膜,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移除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电解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2++2H2O2 C +O2↑+4H+,故D正确;
    故选D。
    31.D
    【分析】该装置通电时,乙二酸被还原为乙醛酸,因此铅电极为电解池阴极,石墨电极为电解池阳极,阳极上Br-被氧化为Br2,Br2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双极膜中间层的H+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OH-移向阳极。
    【详解】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除作电解质外,同时还是电解过程中阳极的反应物,生成的Br2为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中间产物,故A错误;
    B.阳极上为Br-失去电子生成Br2,Br2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故B错误;
    C.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均生成乙醛酸,1ml乙二酸生成1m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ml,1ml乙二醛生成1m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m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m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1ml,因此制得2ml乙醛酸时,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2ml电子,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双极膜中间层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即H+移向铅电极,故D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32.D
    【分析】由图可知,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单质钾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钾离子,电极反应式为K—e-=K+,b电极为正极,在钾离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超氧化钾;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金属性强的金属钾易与氧气反应,为防止钾与氧气反应,电池所选择隔膜应允许通过,不允许通过,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为阳极,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成1ml超氧化钾时,消耗1ml氧气,两者的质量比值为1ml×71g/ml:1ml×32g/ml≈2.22:1,故C正确;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反应消耗2ml水,转移2ml电子,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耗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水的质量为×18g/ml=1.8g,故D错误;
    故选D。
    33.B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N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溴离子,电极反应式为Br2+2e-=2Br-,M电极为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溴离子进入左侧,左侧溴化锌溶液的浓度增加;充电时,M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阴极,N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N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溶液中有Zn2+与Br-生成,通过循环回路,左侧储液器中溴化锌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充电时,M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阴极,锌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锌,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放电或充电时,交换膜允许锌离子和溴离子通过,维持两侧溴化锌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34.D
    【分析】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大量的Na+、Cl-、Mg2+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海水,阳极区溶液中的Cl-会优先失电子生成Cl2,阴极区H2O优先得电子生成H2和OH-,结合海水成分及电解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阳极区海水中的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Cl2,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Cl2与阴极区生成的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正确;
    C.因为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阴极区生成的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正确;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会使海水中的Mg2+沉淀积垢,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Mg(OH)2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错误。
    故选D。
    35.C
    【分析】根据图示,电极A充电时为阴极,则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负极上Cd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d(OH)2,负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电极B充电时为阳极,则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正极上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i(OH)2,正极反应式为2NiOOH+2e-+2H2O=2Ni(OH)2+2OH-,放电时总反应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断开K2、合上K1,为放电过程,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A正确;
    B.断开K1、合上K2,为充电过程,电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B正确;
    C.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i(OH)2-2e-+2OH-=2NiOOH+2H2O,则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此时为充电过程,总反应为Cd(OH)2+2Ni(OH)2Cd+2NiOOH+2H2O,溶液中KOH浓度减小,C错误;
    D.根据分析,放电时总反应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则镍镉二次电池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D正确;
    答案选C。

    相关试卷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02化学用语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02化学用语含解析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BCl3水解反应方程式为,下列符号表征或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下列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01化学与STSE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022-2024)专题01化学与STSE含解析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电化学及其应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电化学及其应用(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5gZn,理论上转移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