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中]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不得错位、越界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水螅、水母都属于腔肠动物。它们体表特有的结构是( )
A. 鳞片B. 刺细胞C. 贝壳D. 黏液层
【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详解】腔肠动物具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独具的特殊细胞,遍布体表。腔肠动物具有2种基本形态,即水螅型和水母型,分别适应不同的生活。水螅型适应于固着生活,水母型适应于漂浮生活。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一样,都是由两胚层细胞组成,辐射对称,具触手、刺细胞、口、消化循环腔、口面和反口面等。
故选B。
2. 我国云南的个旧盲高原鳅眼睛高度退化,用鳃呼吸,具有鳍,个旧盲高原鳅属于( )
A. 昆虫B. 软体动物C. 环节动物D. 鱼类
【答案】D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个旧盲高原鳅具有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与其在肠道中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
A. 体表有角质层B.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生殖能力强D. 感觉器官发达
【答案】D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ABC.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道简单;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ABC不合题意。
D.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消化道简单,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而不是感觉器官发达,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如图为白头叶猴,属于我国一级珍稀濒危动物,是广西特有的物种。该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据此可知,白头叶猴属于( )
A. 两栖动物B. 爬行动物
C. 鸟类D. 哺乳动物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详解】A.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A错误。
B.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错误。
C.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错误。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由题干“白头叶猴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可知,白头叶猴是哺乳动物,D正确。
故选D。
5. 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鸡是变温动物B. 蚯蚓的身体分节
C. 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D. 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
【答案】A
【分析】小鸡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
【详解】A.小鸡属于鸟类,鸟类为恒温动物,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蚯蚓为环节动物,典型特征为身体分节。B不符合题意。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能增加土壤肥力。C不符合题意。
D.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红唇棘蜥和长翅目昆虫长腹新蝎蛉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能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 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
C. 长腹新蝎蛉的体温不恒定而红唇棘蜥的体温恒定
D.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卵生,都用肺呼吸
【答案】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详解】A.红唇棘蜥属于爬行类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长腹新蝎蛉属于长翅目昆虫,不属于陆生脊椎动物,A错误。
B.它们的体表都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红唇棘蜥体表覆盖角质鳞片,长腹新蝎蛉体表有外骨骼,均可防止水分蒸发,B正确。
C.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体温均不恒定,均属于变温动物,B错误。
D.长腹新蝎蛉和红唇棘蜥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其中红唇棘蜥用肺呼吸,而长腹新蝎蛉用气管呼吸,D错误。
故选B。
7. 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大熊猫和扬子鳄的共同特征是( )
A. 体温恒定B. 有脊椎骨C. 体表被毛D. 用鳃呼吸
【答案】B
【分析】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约占5%,它们的体内有脊柱: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约占95%,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详解】大熊猫是哺乳动物,扬子鳄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共同点是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故选B。
8. 蛔虫的以下特点中,能说明其比涡虫更高等的是( )
A. 有口有肛门B. 生殖器官发达
C. 消化管结构简单D. 感觉器官退化
【答案】A
【分析】(1)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由三胚层组成,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体壁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3)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详解】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故该项能体现蛔虫比涡虫更高等,A正确。
BCD.蛔虫营寄生生活,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感觉器官退化,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相适应的特点,不能体现蛔虫比涡虫更高等,BC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软体动物用足运动,大多具有贝壳
B.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
C. 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
D.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详解】A.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缢蛏、牡蛎、鲍等,A正确。
B.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该类动物的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见,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不分节的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结合分析可知,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腔肠动物比扁形动物更低等,D错误。
故选D。
1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与诗中动物不相符的描述是( )
A. 有喙无齿
B. 体表被覆羽毛
C. 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 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分析】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详解】A、燕子属于鸟类,有喙无齿,故A正确。
B、燕子的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故B正确。
C、燕子的骨骼轻、薄、坚固,利于减轻飞翔时体重,故C正确。
D.燕子飞行所需的能量由线粒体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提供,故D错误。
故选D。
11. 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 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 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 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
【答案】A
【分析】如图可知甲到乙的逻辑关系是:甲属于乙,或者乙包含甲。
【详解】A.甲蝙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此甲不属于乙,与图示关系不符,A符合题意。
B.甲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因此乙包含甲,与图示关系相符,B不符合题意。
C.甲鱼类生活在水中,属于乙水生生物,与图示关系相符,C不符合题意。
D.甲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乙脊椎动物,与图示关系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地生活,A错误。
B.蟑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B正确。
C.蛔虫属于线性动物,营寄生生活,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可防止身体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C正确。
D.蚯蚓的身体成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能使其躯体运动灵活,D正确。
故选A.
13. 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行“休渔期”,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B. 利用水蛭提取的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
C. 捕杀野生鳄鱼,能获得鳄鱼皮制作价格昂贵的皮包
D. 导盲犬能为盲人日常出行提供帮助
【答案】C
【分析】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有重要的作用,动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和渔业;有的还能制药;有些动物是医学,生物的实验对象,如小白鼠、果蝇等因此我们要保护自然界的动物。
【详解】A.休渔期的设立可以让鱼类有足够的时间繁殖,从而保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A正确。
B.蛭素是一种已知的抗凝血物质,可以从水蛭中提取,并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C.捕杀野生鳄鱼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而且不利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错误。
D.导盲犬经过专业训练,能够帮助视障人士避开障碍物,安全地进行日常活动,D正确。
故选C。
14. 动物运动主要与特定的运动结构有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鹭飞行依靠双翼B. 草鱼游动依靠鳞片
C. 乌龟爬行依靠四肢D. 草履虫运动依靠纤毛
【答案】B
【分析】鸟的飞行器官是翼,鱼的运动器官是鳍,爬行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草履虫的运动靠纤毛的摆动。
【详解】A.白鹭的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它的飞行器管,A正确。
B.草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的鳞片覆盖在体表,有保护的作用,B错误。
C.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依靠四肢进行爬行,C正确。
D.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动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正确的是( )
A. 蝗虫——体壁B. 鲫鱼——鳃
C. 青蛙——皮肤D. 家鸽——气管
【答案】B
【分析】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不一样。
【详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故A错误。
B.鲫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故B正确。
C.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故C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16.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下列哪种行为与“蜻蜓点水”属于同一类型( )
A. 飞鸽传书B. 惊弓之鸟C. 公鸡报晓D. 老马识途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飞鸽传书”、“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公鸡报晓”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你一定见过起舞的蝴蝶、飞翔的家燕、奔跑的猎豹、畅游的金鱼、显微镜下的草履虫……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燕完成飞行动作时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
B. 动物都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C. 草履虫能趋利避害既是先天性行为也属于非条件反射
D. 黑长尾猴通过叫声与同伴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D
【分析】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A.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因此,家燕完成飞行动作时胸肌两端会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如:胸骨和翼骨,故A错误。
B.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来进行运动,比如鱼类靠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而能运动的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则没有器官层次,故B错误。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能趋利避害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应激性,而反射需要神经系统参与,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能趋利避害不属于非条件反射,故C错误。
D.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黑长尾猴通过叫声与同伴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故D正确。
故选D。
18. 头部前倾的“手机脖”会对颈椎和斜方肌造成极大的负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肌肉组成
B. 颈椎具有支撑头部的作用
C. 抬头时斜方肌呈收缩状态
D. 头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
【答案】A
【分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出现颈部不适、疼痛、僵硬,以及头痛、头昏等症状,称为“手机脖”。
【详解】A.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故A错误。
B.颈椎连接头部和躯干部,具有支撑头部的作用,故B正确。
C.抬头时,斜方肌会收缩,故C正确。
D.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19. 运动护膝可依靠坚实的包裹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受伤。护膝的作用类似关节结构中的( )
A. ①④B. ②C. ③D. ⑤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关节软骨,②关节囊,③关节头,④关节腔,⑤关节窝。
【详解】运动护膝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因过度弯曲而受伤。因此,护膝与关节结构中的②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因为关节外面有关节囊的包绕,关节囊内侧和外侧有韧带,可以牢固地将关节头固定在关节窝中,不容易脱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某实验小组探究三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丙→甲→乙
【答案】C
【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详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由表格信息可知: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12次),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130次),所以甲最低等。因此,三种动物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最可能是:丙→乙→甲。
故选C。
21. 霉菌最容易生长的环境是( )
A. 干燥的皮鞋B. 潮湿的沙地
C. 潮湿的粮食堆D. 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答案】C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干燥的皮鞋上缺乏水分,故霉菌不容易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潮湿的沙地,缺少营养,故霉菌不容易生长,故B不符合题意;潮湿的粮食堆上既有水分和空气又有营养物质,故霉菌最容易生长,故C符合题意;煮沸但密封的肉汤缺乏充足的空气,故霉菌不容易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 下列一定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
A. 表面光滑黏稠B. 菌落较大,褐色
C. 菌落比较小D. 表面粗糙干燥
【答案】B
【分析】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详解】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所以,选项中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菌落较大,褐色”。
故选B。
23. 在食堂、操场等不同的地方打开灭菌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盖子封好,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A. 培养B. 灭菌C. 接种D. 配制培养基
【答案】C
【分析】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有:制作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A.培养是指把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环境中进行培养,A错误。
B.灭菌是通过高温杀灭杂菌,避免培养基中杂菌对实验的影响,B错误。
C.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相当于接种,C正确。
D.用琼脂(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固态的物质)和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混合在一起可以配制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24. 夏天,将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进冰箱冷藏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水分蒸发B. 保持菜肴性状
C. 防止营养流失D. 抑制细菌繁殖
【答案】D
【分析】食品保存中的重要问题就是反止腐败。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如下:
【详解】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 )
A. 列文虎克B. 巴斯德C. 弗莱明D. 林奈
【答案】A
【分析】列文虎克(Antnie van Leeuwenhek):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是第一个用显微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巴斯德(Luis 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苏格兰生物学家,是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对抗生素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林奈(Carl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创建了生物分类学,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详解】A.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细菌,A正确。
B.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微生物只能来自其他微生物,而非自然发生,且他的发现是在列文虎克之后,B错误。
C.弗莱明是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对抗生素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但与细菌的首次发现无关,C错误。
D.林奈的主要贡献在于生物分类学,与细菌的发现无关,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搜救犬是为人类工作的狗狗中的一类,主要负责搜索与救援任务。作为救援的第一线,它们为挽救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争取宝贵时间。搜救犬的工作在所有工作犬中,仅次于警犬,备受人们尊敬和赞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
(1)当两只搜救犬相遇时,首先打量对方,然后通过闻屁屁来获取有效信息,这种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
(2)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爪咬、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3)搜救犬准备尿尿的时候,通常都会在这个地方一直闻嗅气味,以此来确认这个地方是否又被其他狗狗尿过,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
(4)要想完全掌握搜救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掌握搜救技巧,这种行为能使它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 )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分析】(1)两只搜救犬相遇时,首先打量对方,然后通过闻屁屁来获取有效信息,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2)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抓咬,趴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题干表述错误。
(3)搜救犬准备尿尿的时候,通常都会在这个地方一直闻气味,以此来确认这个地方是否又被其他狗狗尿过,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故题干表述错误。
(4)要想完全掌握搜救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掌握搜救技巧,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加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题干表述正确。
27. 动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体表的结构连线。
A.蚯蚓 a.鳞片
B.蝗虫 b.刚毛
C.鲤鱼 c.外骨骼
D.野鸭 d.羽毛
【答案】A--b;B--c;C--a;D--d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大相径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动物的结构相适应的,同时,它的运动方式必须要一定的结构作基础。
【详解】A蚯蚓腹部有b刚毛,靠肌肉的收缩舒张和刚毛的辅助完成运动。
B蝗虫体表有坚韧c外骨骼,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C鲤鱼体表有a鳞片,起到保护作用。
D野鸭身体被覆d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28.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鸟类的身体呈___________型,可减少飞行中的空气阻力;前肢变成_________,可振翅高飞;以_________为呼吸器官,[ ] ___________辅助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2)图二中,④和⑤分别是家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其中图④是______的牙齿,判断的依据:比较图④与图⑤,图④中没有________,这与它的植食性生活有关。
(3)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__________肠,这是与兔的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家兔和鸟的体温都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它们都是___________动物。
【答案】(1)①. 流线 ②. 翼 ③. 肺 ④. ③气囊
(2)①. 家兔 ②. 犬齿
(3)盲 (4)恒温
【分析】图一中:①气管,②肺,③气囊。图二中:④具有门齿和臼齿,是草食性动物的牙齿;⑤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
(1)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搏击空气,让它振翅高飞。图二鸟类的身体内有独特的③气囊与肺相通,可以辅助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2)图④只有门齿和臼齿,它们没有犬齿,因此是家兔的牙齿,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适于切断食物的牙齿是门齿。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这些与家兔的食草生活相适应。
(3)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盲肠在消化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植物物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家兔和鸟的体温都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29. 9月30日,男女百米“飞人大战”,我国的谢震业、葛曼棋在杭州亚运会上以9.97秒和11.23秒的成绩,双双加冕“亚洲飞人”。请回答问题:
(1)运动员要完成运动要依赖于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肌肉组成的。
(2)图一中谢震业左手做出的动作,此时图二中的[_____]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
(3)运动员如果在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则容易出现脱臼现象,即图三中的[ ] _____________从关节窝中滑落出来。而关节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在于上述两个结构的表面都包着[①]_____________以及[③]___________内的滑液。
(4)跑步时需要不断的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着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5)比赛枪声响起,运动员快速起跑,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以及_________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1)①. 骨 ②. 关节
(2)①. a ②. 收缩
(3)①. ②关节头 ②. 关节软骨 ③. 关节腔 (4)③④①② (5)呼吸、消化
【分析】图一:左手处于屈肘状态;图二表示屈肘动作,其中a是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图丙是关节的结构,其中①关节软骨,②关节头,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囊。
(1)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肌肉组成。骨连结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半活动的连接,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由图可知,谢震业的左手处于屈肘状态,因此其上臂的②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
(3)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脱臼是指图三的②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图三所示结构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在于②关节头和④关节窝的表面包着一层白色的结缔组织,即图三中的①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的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以及③关节腔内的滑液(由关节囊内壁分泌),减少了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跑步时,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故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
(5)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有机物和氧气,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0. 《狮子王》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辛巴和它父亲的对白,请根据对白回答问题:
辛巴:“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是呀,我来跟你解释一下: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的养料,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1)请写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_____。
(2)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羚羊吃了,会在羚羊体内被更快分解,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不变”、“先上升后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
(4)《狮子王》 中看到切叶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在运输树叶,那么切叶蚁具有_____行为,在群体内形成组织并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5)辛巴父亲所说的:“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的养料”。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动物遗体会经过_________者的分解作用,变为无机物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答案】(1)草→羚羊→狮子
(2)物质循环 (3)①. 生态平衡 ②. 先上升后下降 (4)社会
(5)分解
【分析】(1)由分析可知,材料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草→羚羊→狮子。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很快在羊的体内分解,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的数量先会因为天敌的减少而增加,再因为种类竞争的加剧而减少,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
(4)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的一系列群体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切叶蚁具有社会行为,在群体内形成组织并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5)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动物遗体会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为无机物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丁是___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生殖,并能够形成休眠体_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2)甲、乙、丙三种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其中两项),由于[_________]细胞具有不成形的细胞核,故称为原核细胞。
(3)甲细胞有特有[ ] ___________结构,因而能够进行________,制造有机物,它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
(4)甲、乙、丙、丁都能够进行____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①. 单 ②. 分裂 ③. 芽孢
(2)①. 细胞膜##细胞核 ②. 细胞质 ③. [ 丁 ]
(3)①. [ 3 ] 叶绿体 ②. 光合作用 ③. 生产者
(4)呼吸作用
【分析】甲植物细胞、乙动物细胞、丙酵母菌、丁细菌,四种细胞都非常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图甲: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图乙:2细胞膜、4细胞核、6细胞质;图丙:1细胞壁、2细胞膜、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图丁:1细胞壁、2细胞膜、6细胞质、7纤毛、8荚膜、9DNA。
(1)丁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在不良环境中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甲、乙、丙三种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丁是单细胞生物,构成身体的唯一一个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称为原核细胞。
(3)甲植物细胞具有[ 3 ] 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甲、乙、丙、丁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探究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解剖盘上4滴清水离蚂蚁稍近,3滴浓糖水离蚂蚁稍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
(2)向解剖盘中除了滴加浓糖水外,还要滴加4滴清水,目的是__________。解剖盘中的清水的位置相对靠前,这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若蚂蚁在更容易接触清水的前提下,依然选择浓糖水,就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3)实验中,用4滴清水和3滴浓糖水,而不用1滴清水和1滴浓糖水的目的是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_____________行为。蚂蚁过群居生活,相互间可以通过触角的碰触来______________。
【答案】(1)蚂蚁喜欢吃甜食吗
(2)①. 进行对照实验 ②. 蚂蚁喜欢吃甜食 (3)进行重复实验
(4)①. 先天性 ②. 信息交流
【分析】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是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验证假设。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学习行为则是通过环境因素和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蚂蚁通过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如寻找食物、交配等。
(1)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是探究蚂蚁对甜食的喜好,因此提出的问题就是“蚂蚁喜欢吃甜食吗?”。
(2)通过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可以比较蚂蚁对清水和浓糖水的行为反应,从而验证蚂蚁是否偏好甜食。所以,向解剖盘中滴加清水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如果蚂蚁在清水更易接触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浓糖水,说明蚂蚁对甜食有偏好,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蚂蚁喜欢吃甜食。
(3)增加滴加的滴数可以减少单次实验结果的偶然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因此,用4滴清水和3滴浓糖水的目的是进行重复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蚂蚁对甜食的偏好是一种本能行为,通常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蚂蚁喜欢吃甜食是先天性行为。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传递信息,如寻找食物的位置、危险警告等。说明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进行信息交流。
选项
动物种类
形态结构
功能
A
蜥蜴
具有鳞片
维持体温恒定
B
蟑螂
具有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C
蛔虫
体表有角质层
防止消化液的侵蚀
D
蚯蚓
身体分节
躯体运动灵活
动物
甲
乙
丙
成功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30
50
12
[生物][期末]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中]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中]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试题(解析版)(1):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试题(解析版)(1),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