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期末]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传统文化)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能充分反映百姓生活内涵,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地域特征鲜明。读下列剪纸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剪纸中的民居可能位于( )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2. 剪纸所示民居特点与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木制结构—轻巧易装B. 临河建造—人口密集
C. 多层结构—冬暖夏凉D. 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3. 剪纸所示地区( )
A. 河湖众多,水网密布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 地表坦荡,一望无垠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1.图中水多,出行工具为船,为江南水乡特色,位于南方地区,故选B。
2.南方地区植被丰富,民居采用木头建造,是因取材方便;临河建造是因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且沿河生产生活用水便利,水运便捷;采用多层结构是因当地降水丰富,且河边较为潮湿,一层可存放物品,不住人;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故选D。
3.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地表坦荡,一望无垠为内蒙古高原的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为青藏高原的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特征,由上述分析可知,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该平原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A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比重图(老龄化是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图反映了( )
A. 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城乡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B. 经济发达的省市城乡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C. 大多中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农村低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镇明显
5. 我国近年来人口政策调整频繁,逐步施行“全面二孩”乃至“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B. 人口基数越来越小,人口严重不足
C.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
D.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养老负担较重
【答案】4. C 5. D
【解析】4.由材料可知,老龄化是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读图,大多数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并未全部进入老龄化阶段,如青海、新疆等,A错误;经济发达的省市并未全部进入老龄化阶段,如广东,B错误;大多中西部地区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农村低,如贵州、青海、甘肃、四川、湖南、江西等,C正确;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大于农村,D错误;故选C。
5.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负担较重。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D正确;与人口性别比例无关,A错误;目前我国人口基数依然较大,B错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C错误。故选D。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9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比2023年提前32天,进一步凸显快递业的澎湃活力和强劲动力,折射出我国经济正延续恢复性增长、回升向好的态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促使快递行业蓬勃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劳动力廉价B. 市场广阔C. 政策支持D. 资金充足
7. 家住安顺的一位市民网购了辽宁丹东梭子蟹,商家运输梭子蟹的主要交通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B. 内河航运C. 海洋运输D. 公路运输
8. 快递业务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
①增加就业岗位②造成交通拥堵③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 ②③B. ①②C. ①④D. ③④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6.快递行业属于服务业,其发展受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影响。促使快递行业蓬勃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广阔,B正确;快递行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A错误;政策支持不是最主要原因,C错误;快递行业资金需求量不大,D错误。故选B。
7.梭子蟹属于海鲜类,保质期较短,需要及时运输;贵州安顺到辽宁丹东距离远,故适宜采用航空运输,A正确;贵州安顺到辽宁丹东没有河流直接连通,且内河运输速度慢,不适宜用内河运输,排除B;贵州安顺属于内地城市,不靠近海洋,排除C;贵州安顺到辽宁丹东距离较远,不适宜采取公路运输,排除D。故选A。
8.快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能够增加就业岗位,①正确;快递业是由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存储、等功能集合而成的服务行业,其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正确;快递采取集中运送,不会造成交通拥堵现象,②错误;快递包装繁琐,会增加固体废弃物的排放,③错误;综上,ABD错误,C①④正确。故选C。
2022年6月新疆和若铁路建成运营,全长825.47千米,其中约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沙漠,为此,工程师们采用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条带等防沙模式,部分路段还以桥代路。图示意和若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铁路部分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途跨越众多河流B. 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 方便居民桥下通行D. 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10. 修建和若铁路过程中,铁路工人面临的困难有( )
①寒冬酷暑 ②高寒缺氧 ③强风沙尘 ④狂风暴雨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1. 和若铁路沿线采用由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条带建设方式,其主要作用是( )
A. 防风B. 固沙C. 美化D. 绿化
【答案】9. B 10. C 11. B
【解析】9.读图结合材料,风沙是影响当地列车运行的主要危害,为了防止风沙掩埋铁路,我国创造了草方格沙障的治沙方法,和若铁路沿线气候较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风沙活动较强,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在风沙流动较强的路段留出风沙通道,可以有效避免风沙掩埋铁路和影响列车行驶,B正确;“约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沙漠”说明沿途跨越河流很少,A错误;“约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沙漠”说明当地人口稀少,因而“方便居民桥下通行”不是该铁路部分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C错误;和若铁路位于新疆南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沿线野生动物很少,以桥代路方式显然主要目的不是保护野生动物,D错误。所以选B。
10.修建和若铁路过程中,铁路工人面临的困难有:酷暑寒冬、强风沙尘等,该路线所在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冬冷夏热,①③正确,④错误;高寒缺氧通常是在高海拔地区修建铁路时会遇到的困难,比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就面临着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②错误。故选C。
11.读图结合所学,和若铁路在沙漠地区修建和运行,风沙是影响列车运行的主要危害,在铁路两侧栽种乔木和灌木,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如果单纯防风,应更多采用乔木防风效果更佳,而灌木比乔木低矮,且多呈丛状,阻拦沙粒被风吹起(固沙)效果比乔木好,因此和若铁路沿线采用由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条带建设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固沙,A错误,B正确;美化和绿化不是主要的作用,CD错误。故选B。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当日,地球大致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13. 这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 自北回归线向赤道B. 自赤道向北回归线
C. 自南回归线向赤道D. 自赤道向南回归线
【答案】12. A 13. B
【解析】12. 4月25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与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a处,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选A。
1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2024年4月25日,往后几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太阳直射点正往北移,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北回归线,故选B。
近年来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各地游客纷纷到哈尔滨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哈尔滨通过发展冰雪相关产业促进经济振兴,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图示意哈尔滨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夏季气温较低,旅游不易中暑
B. 降水集中在冬季,积雪深厚
C. 冬季寒冷漫长,冰雪不易融化
D. 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15. 哈尔滨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②人工降雪,打造全年雪景
③利用耕地建设冰雪游乐园④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16. 哈尔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发展冰雪产业可以( )
①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③促进当地工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C 15. D 16. C
【解析】14.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哈尔滨冬季寒冷漫长,冰雪不易融化,这是该地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C正确;冰雪旅游多在冬季进行,A错误;哈尔滨降水集中在夏季,B错误;基础设施完善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错误。故选C。
1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加大宣传力度均有助于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①④正确;打造全年雪景成本过高,利用耕地建设冰雪游乐园会造成耕地资源破坏,②③均不合理,D正确,故选D。
16.哈尔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发展冰雪产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进而提高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①说法不准确,②正确;冰雪产业发展并不能促进当地工业发展,③错误;冰雪产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④正确。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沙市是海南省辖地级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面积20多平方千米,陆海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当地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淡水资源短缺曾制约三沙市发展。截至2021年末,三沙市常住人口2300人,城镇人口比重100%。图示意三沙市地理位置。
(1)分析三沙群岛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指出三沙群岛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3)请为三沙市发展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三沙群岛位于南海海域之上,土地面积小,河流短、少,地形起伏大,降水容易顺势流入海洋,不利于淡水储存;另外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作用强,使得淡水资源短缺。
(2)兴修水库、海水淡化、淡水输入、节约用水等等。
(3)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旅游业等。
【解析】(1)淡水资源是指可用于人类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水资源,而不包括海洋、咸水湖泊和河流等咸水资源。而三沙群岛位于南海海域之上,土地面积小,河流短、少,地形起伏大,降水容易顺势流入海洋,不利于淡水储存;另外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作用强,使得淡水资源短缺。
(2)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方面:兴修水库、海水淡化,从岛外运送淡水等;节流方面:节约用水等。
(3)生态优先: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应严格遵守生态优先原则,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资源综合: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渔业、海洋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和海洋旅游等,同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三沙市的海岛风光和海洋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吸引投资,同时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干扰等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且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作为全球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还是其应用和出口大国。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包括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浪费,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重复建设,出口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监管,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图示意我国稀土资源分布。
(1)概括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稀土矿产开发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3)请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轻稀土主要分布于北方,重稀土主要分布于南方;北方集中分布于内蒙古和山东,南方分布较分散。
(2)增加就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体现大国担当,提升国际地位。
(3)提升稀土开采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出口总量,提高稀土价格;促进稀土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方内蒙古和山东占比80%以上,南方分布在南方七省以及四川省,占比较少,分布比较分散;结合图例可知,轻稀土主要分布于北方,重稀土主要分布于南方。
(2)稀土矿产开采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稀土资源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可以运用于多种重要军事产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体现了大国担当与责任,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从科技方面看,采取提升稀土开采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做法;从政府角度出发,可以控制出口总量,提高稀土价格,保护生态环境等。从企业角度出发,可以促进稀土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上的溶蚀作用。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地下水穿过石灰岩等溶蚀性岩层,溶解掉其中的钙化合物,逐渐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洞穴、天坑、地下河等地貌景观。其中,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龙宫等景点都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之作。在开发和保护喀斯特地貌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地质安全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因素,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的平衡。图示意贵州喀斯特地貌及其分布。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点和地势特征。
(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请给出保护喀斯特地貌的措施。
【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水资源;地势起伏大,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岩石类型。
(3)综合治理、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治理等。
【解析】(1)读图可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等高线数值大、东部数值小,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等高线数值数值变化大,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布。
(2)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明显,降水丰富,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水资源;地势起伏大,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岩石类型。
(3)贵州省可以通过高效节地型生物处理技术,将城市污水转化为第二水源,为河道提供生态补水,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贵州省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针对石漠化问题,通过规划小流域治理、种植经济作物、政策支持等方式,推进山区发展脱贫致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安顺市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