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测站位于南半球B. 两个测站所属的温度带相同
C. 降水的年际变化甲大于乙D. 降水的季节变化乙大于甲
2. 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地河流夏季含沙量变大B. 甲地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
C. 乙地河流初冬有凌汛现象D. 乙地河流结冰期长于甲地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可知,甲乙两测站都是1月气温最低,位于亚欧大陆,说明甲乙测站均位于北半球,A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约接近-5℃,在0℃以下、属于温带,乙地最冷月气温约10℃,大于0℃而小于15℃、属于亚热带,B错误;甲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0-20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大,乙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10-13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小,D错误;甲测站雨热同期位于温带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更大,乙测站雨热不同期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风相对稳定,故降水年际变化更小,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由上一题分析可知,甲地对应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故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B正确;乙地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流速慢,含沙量变小;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更不会出现凌汛,ACD错误。故选B。
商品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途经其他国家,对途经国来说,即为过境贸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下图为万象至横滨港的海铁联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中老铁路通车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
B. 深圳港装卸效率比曼谷港高,因此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
C. 货运时间缩短完全归因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
D 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
4. 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以下关于中老铁路对老挝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
B. 增强老挝本国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
C. 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
D. 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5. 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老挝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项最为复杂且不易直接显现( )
A. 降低老挝货物的运输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B. 促进老挝沿线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C. 增强老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D. 加剧老挝国内地区间经济不平等,引发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可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D正确。不能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A错误;从万象经深圳港岛横滨比曼谷港海上运输距离短,因此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与装卸效率关系不大,B错误;货运时间缩短与铁路运输距离增长,海运距离大大减少有关,不能完全归因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可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同时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促进经济发展,A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中老铁路增强了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B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5题详解】
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比较直接显现的影响包括:能够促进老挝沿线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降低老挝货物的运输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加剧老挝国内地区间经济不平等,引发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ABD不符合题意;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和技术主要由中国提供,对老挝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影响不明显,C错误,故选C。
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充电、集中监测,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车电分离),完成下面小题。
6. 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的目标,主要为应对何种环境问题( )
A. 水资源短缺B. 全球变暖
C. 酸雨污染D. 土地荒漠化
7. 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的目的是( )
A. 本地化生产B. 跨国并购
C. 开拓市场D. 技术创新
8. 在新能源汽车的两种续电模式中,换电模式相较于充电模式的优势包括( )
①提高出行效率②提升电池安全性③使用自主性更高④降低购车成本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的目标,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与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无关,AD错误;相对全球变暖,酸雨分布范围更小,不是主要的目的,C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说明挪威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较高,因此,选择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有助于开拓当地市场,C正确;与本地化生产、跨国并购、技术创新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材料换电模式是“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充电、集中监测,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车电分离”可知,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进行电池更换,用时少,可提高出行效率,①对;换电模式实现电车分离,运营公司对电池进行集中监测、管理与养护,比用户更专业,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②对;换电模式实现了车电分离,用户可以租用动力电池,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④对;换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训中型充电站及电池配送站的数量及分布,充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充电桩的数量及分布,目前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③错。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选项中,不是20世纪60年代大城市病对东京中心城区的影响( )
A.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B. 房价飙升,居住条件恶化
C. 企业用工压力大,成本高D. 公共服务设施超负荷运转
10. 属于“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对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是( )
A. 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以一、二产业为主
B. 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突出
C. 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
D. 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11. 依据1966—2010年东京与周边7县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东京中心城区衰退与周边地区兴起此消彼长
B. 该时期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C. 人口和产业的扩散必然导致区域均衡发展
D. 东京的转型与周边地区的崛起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
【答案】9. C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由题意“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可以判断,此时东京是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东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作用显著,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出现大城市病,所以大城市病对东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有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房价飙升,居住条件恶化;公共服务设施超负荷运转,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结合以上分析20世纪60年代“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所以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企业用工压力不大,成本不高,C符合题意,C对。故选C。
【10题详解】
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A错;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变差,BD错;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C对。故选C。
【11题详解】
依据1966—2010年东京与周边7县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的变化趋势(“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可知,“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利于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会降低其经济中心地位,所以东京中心城区衰退与周边地区兴起此消彼长说法不合理,A错;由题意“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可以判断,1966—2010年日本国内经济发展不会陷入停滞,所以该时期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说法不合理,B错;人口和产业的扩散不会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而是会导致区域协同发展,C错;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核多圈层结构。通过东京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紧凑的城市空间网络。所以东京的转型与周边地区的崛起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说法合理,D对。故选D。
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的可行性,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蓝冰在南极地区形成过程中,其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升高,冰层融化B. 降雨增多,冰层加厚
C. 积雪压实,冰晶重排D. 冰川流动,杂质流失
13. 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选择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永久机场可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该地区降雨量大,蓝冰资源丰富B. 靠近中山站,便于科考队员运输
C. 地处冰盖边缘,冰层运动相对稳定D. 蓝冰纯度高,承载能力强
14. 下列关于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小B. 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小
C. 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大D. 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大
【答案】12. C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可知,蓝冰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降雪、粒雪化、成冰,积雪被压实,孔隙中的空气逸出,冰晶重排、质地坚硬,C正确;蓝冰形成过程气温降低,积雪累积,冰层变厚,A错误;南极地区降水少,主要由于酷寒,积雪累积冰层变厚,B错误;气温低,不会出现冰川流动,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南极地区降水少,由于酷寒、积雪累积,蓝冰资源丰富,A错误;靠近中山站,便于科考队员运输不是主要原因,在恶劣环境下,自然条件才是主要原因,B错误;地处南极冰盖边缘,温度相对较高,冰层运动相对不稳定,C错误;蓝冰纯度高,硬度大,作为跑道的基础层,承载能力强,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是由于南极冰盖内部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压,冰盖边缘气温相对高,形成低压,风由南极冰盖内部吹出,在冰盖边缘受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故风向稳定,风速因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有显著的变化,C正确,排除ABD。故选C。
萨瓦伊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澳大利亚大陆约3500千米,周边珊瑚礁众多,鱼群资源丰富,令游客大饱眼福。该岛还拥有世界上将水吹得最高的风洞——塔加风洞,风洞是连接海底和熔岩岩石的地方,当海浪拍打岩石,挤压空气,就将海水吹到了空中,海浪越大,吹的高度也就越高。下图为该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萨瓦伊岛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是( )
A. 火山岛板块张裂B. 火山岛板块碰撞
C. 大陆岛地壳垂直运动D. 大陆岛地壳水平运动
16. 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生物栖息地B. 平衡生物的密度
C. 增加海水盐度D. 促进海水对流
17. 据材料,推测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 )
A. 火山活动导致岩石破裂
B. 冰川融化后,水流冲刷岩石
C. 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
D. 地下水位升高,岩石层被顶起
【答案】15. B 16. A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萨瓦伊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澳大利亚大陆约3500千米”结合图形可知,该岛位于南太平洋中,距离大陆较远,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岛屿海拔较高,面积较大,整体大致呈圆形,地势呈阶梯状由中部向四周降低,为典型的火山岛,B正确,A错误;大陆岛一般距离大陆较近,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材料“周边珊瑚礁众多,鱼群资源丰富”可知,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鱼群聚集,A正确;会导致生物密度往往分布不均,B错误;海水盐类物质来源于陆地入海河流以及海底岩浆喷发,近地面风带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此处珊瑚礁与海水盐度及海水对流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由材料“当海浪拍打岩石,挤压空气,就将海水吹到了空中,海浪越大,吹的高度也就越高”可知,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是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所形成,C正确;材料中未有火山活动及地下水位的相关信息,AD错误;当地纬度较低,山峰海拔1858米,没有冰川分布,B错误。故选C。
东山湾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区,由于过度养殖再加上水交换条件差,网箱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海水中氮、磷大幅超标,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迫在眉睫。在生物修复物种的比选中,海马齿进入科研人员的视线,为其量身打造了“住处”——生态浮床和生态浮岛。海马齿可美化景观、净化水质,也可作为海水蔬菜食用并具药用价值,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浮床上种植海马齿的调节服务功能是( )
A. 提供美丽风光B. 维持生物多样性
C. 改善生态环境D. 提供可食性资源
19. 据材料,推测海马齿的生长习性是( )
A. 耐阴凉B. 需肥多
C. 喜湿润D. 耐盐碱
20. 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生物修复的优点是( )
①成本低②见效快
③能耗低④无二次污染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8. C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改善生态环境是调节服务,C正确;提供美丽风光为文化服务,A错误;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支撑服务,B错误;提供可食性资源是供给服务,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选择海马齿在东山湾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由此可知,海马齿适宜在浅海水环境下生长,具有耐盐碱的习性,D正确;沿海地区无遮挡,光照充足,A错误;浅海环境不一定肥力足,B错误;河湖也属于湿润环境,属于淡水环境,不适宜海马齿生长,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物理修复是指利用各种材料或机械对水产养殖环境起到物理作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如水交换、曝气等;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恢复、沉淀、聚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养殖环境中分离或分解成无毒无害的化学形态,如投入水质改良剂、水质消毒剂等;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浓度完全无害化,使污染的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过程。由此可知,生物修复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成本更低、能耗低、无二次污染,①③④正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周期更长,见效慢,但净化彻底,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率是指大棚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 )
A. 科技B. 市场
C. 劳动力D. 政策
22. 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高的原因是( )
A. 我国东部地区净迁移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
B. 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用地面积广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高,经济作物需求量大
D.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租金昂贵
23.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效可行的措施包括( )
①提高粮食丰产技术②降低耕地红线标准
③依赖国际粮食市场④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21. B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科技、劳动力、政策对其影响小,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大棚化”率高。我国东部地区净迁入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但对“大棚化”率高的影响小,A符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用地面积广,农业用地少,为提高农业产出,“大棚化”率高,B不符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高,经济作物需求量大,“大棚化”市场广阔,C不符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租金昂贵,“大棚化”有利于降低大面积租用土地的成本,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题详解】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农业国际合作、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提升粮食调控能力、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提高粮食丰产技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①④正确;降低耕地红线标准,依赖国际粮食市场不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②③错误;故选D。
“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呈黑色。众多国家受“黑冰”影响,交通事故频繁,完成下面小题。
24. 一天中,在“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逆温层开始发展B. 逆温层发育较厚
C. 逆温层开始消散D. 无明显逆温现象
25. 下列哪项不是韩国受“黑冰”影响且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
A. 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B. 应对交通突发事故能力高
C. 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D. 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可知,“黑冰”形成的关键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柏油路面时凝结,柏油路面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黑冰”。夜间由于失去了太阳辐射热源,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开始发展,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不断加厚至最后,地面累积降温幅度最大,路面温度最低,有利于形成黑冰,B正确,A错误;逆温层开始消散,说明地面获得了太阳辐射而升温,不利于“黑冰”形成,C错误;无明显逆温,说明夜晚地面降温慢,温度较高,不利于“黑冰”形成,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由所学可知,韩国三面环海,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再加上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黑冰”,A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行驶车辆多,受“黑”冰影响易发生交通事故,D不符合题意;应对交通突出事故能力高,不属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原因,B符合题意。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低地泛滥平原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水源主要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泛滥程度、大小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推动其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下图示意两河流域主要水坝的分布情况。
(1)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设多个水坝,试分析这些水坝建设的主要目的。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分析该地区灌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为实现该地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相应建议。
【答案】(1)调节径流,控制洪水泛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蓄水发电,提供清洁能源;调节河道流量,保证下游用水的需求。
(2)水资源短缺(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灌溉用水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水质污染(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加剧,影响灌溉水源的质量。污染物可能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损害。耕地面积下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需的城镇用地增多,占用耕地。
(3)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壤盐碱化和侵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容易受到土耳其东部积雪融化的影响,发生洪涝灾害,修建水坝可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洪水危害农业生产;水坝修建后,大坝上游方向蓄水,水位升高,落差增大,可以利用大坝发电,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满足电力需求;修建大坝后,可以调蓄河流水量,丰水期蓄水,枯水期向下游供水,满足供水需求。
【小问2详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占用城镇周边的部分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小,影响农业发展;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聚集,二三产业、生活用水量增大,影响灌溉用水的供给,使得灌溉用水需求可能难以得到满足;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增多,使得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下降,导致灌溉水源水质下降;污染物随灌溉用水进入农田,对农作物、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小问3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灌溉农业容易导致当地的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注意土壤的保护;农业发展可能会破坏湿地、林地等原生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8月起,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镓只能与锌、铝等矿物伴生,镓在铝土矿中含量仅有0.001-0.01%,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我国产业一直处于出口粗镓产品占比过高、进口核心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尴尬境地。下图为2019-2022年我国镓产量变动情况示意图。
(1)分析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国家从我国进口粗镓的主要原因。
(2)比较2020年和2021年我国镓产量增长率的差异,并推测差异的成因。
(3)从国家安全角度,阐述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的有利影响。
【答案】(1)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环境污染大,且该类国家环保要求高;粗镓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该类国家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且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我国金属镓产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2)差异:2021年较2020年镓产量增长率高。原因:2021年金属镓下游产业发展迅速;镓勘探技术发展快;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且产量少。
(3)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缓解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可知,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在冶炼过程会严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高,进口可保护本国环境;镓矿在富镓铝土矿中含量极低,“仅有0.001-0.01%”,需要在铝冶炼中获得,单独冶炼成本极高,导致粗镓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由材料“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可知,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金属镓的需求更大,因此此类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进口粗镓还可以减少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由材料“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可知,我国金属镓产量大,出口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2020年镓产量增长16.3(372.9-356.6)吨,增长率为4.6%(16.3/356.6);2021年镓产量增长149.1(522-372.9)吨,增长率为40%(149.1/372.9),故2021年较2020年镓产量增长率高。原因:由材料“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可推测,2021年金属镓下游产业发展迅速,对镓的需求量增加;镓的用途广泛,刺激了镓勘探技术的发快速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受阻,主要的生产国镓生产量大幅减少。
【小问3详解】
国家安全可以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生态安全等角度来作答。镓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实施镓及关联产品出口管制,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有利于提升精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促进镓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为技术研发提供经济条件,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开采矿产会造成表土及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有利于缓解稼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伦河是锡尔河上游及正源,源出中天山冰川,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两国提供丰富的、依赖性的资源。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消耗的纳伦河河水仅占其总径流量的10%,对水质干扰少,绝大部分淡水资源被下游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所消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在纳伦河下游相继建成了5座梯级水库,其中T水库是最大水库,且具有蓄水和发电功能。
(1)结合材料,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纳伦河成为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纳伦河下游修建梯级水库可能对锡尔河水文产生的影响。
(3)对于T水库什么季节放水,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试推断两国主张的放水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补给。
水量支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流快,下渗少。
(2)含沙量变少;流量变小;结冰期缩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冬季气温低,需要水库放水发电取暖。
乌兹别克斯坦: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是农作物生长季,需要大量淡水灌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从水量收入和支出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夏季多高山冰川融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由图可知,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加之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补给。
水量支出: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蒸发量小;地形较陡,水流快,下渗少。
【小问2详解】
纳伦河汇入锡尔河,河流梯级开发,修建水库,可以拦截河水和泥沙,所以导致锡尔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都减少;水库底层的水水温较高,冬季水库泄水,结冰期缩短;水库可以调节径流,所以锡尔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小问3详解】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国家,水资源缺乏。吉尔吉斯斯坦,冬季气候寒冷,生活需要取暖,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会增多。而此时河流水量减少,导致发电量下降。为增加发电量,吉尔吉斯斯坦为了保证冬季发电用水需要在夏季大量蓄水,在冬季时放水。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纳伦河主要作用在于为其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水量增大,需要大量淡水灌溉,需要夏季放水。
[地理][期末]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试卷页数11页,对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气候类型④的分布规律是,“空巢青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试卷页数共12页, 该村的发展模式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