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安徽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94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均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棉衣服使用合成纤维制成,所以穿着舒适
B. 适量饮用牛奶可补充锌元素,预防骨质疏松
C. 燃着的煤炉旁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棉衣服使用天然纤维制成,所以穿着舒适,故A错误;
B、适量饮用牛奶可补充钙元素,预防骨质疏松,故B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则在燃着的煤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错误;
D、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2.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对环境不友好的是( )
A. 乘坐公交、地铁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B.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
C.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大力开采金属矿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乘坐公交、地铁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采金属矿物资源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加重环境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等用品中。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B.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锂的元素名称为Li D. 锂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A正确;
B、锂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锂的元素符号为Li,故C错误;
D、锂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4. 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其性质实验时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倾倒过氧化氢溶液B.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C. 检验氧气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过氧化氢溶液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示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氧气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5. 如图是某品牌保温杯的结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硅胶提手抗撕、耐拉B. 塑料盖受热不易熔化
C. 不锈钢作外层是因为其硬度大D. 内层外镀铜层的目的是散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硅胶提手抗撕、耐拉,可以用来提保温杯,故A说法正确;
B、该保温杯为塑料盖,塑料盖受热不易熔化,故B说法正确;
C、不锈钢是铁合金,不锈钢作外层是因为其硬度大,故C说法正确;
D、内层外镀铜层的目的是保温,达到保温效果,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6. 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结构观:CO、CO2均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B. 微粒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变化观:不同条件下CO2和CaCO3可以相互转化
D 守恒观:2g镁和2g氧气反应生成4g氧化镁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和CO2分别是由一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认识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项认识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即在不同条件下CO2和CaCO3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认识正确;
D、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为(2×24):32:(2×24+16×2)=3:2:5,则2g镁和2g氧气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小于4g,故选项认识错误;
故选:C。
7. 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熟石灰溶液显碱性,与酸性土壤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解释正确;
B、燃气灶火焰呈黄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没有充分燃烧,因此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该选项解释正确;
C、铁生锈需要铁制品同时接触氧气和水,可以通过在铁制品表面刷漆、隔绝氧气和水的方式延缓铁制品生锈,该选项解释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8. 如图是某碳酸氢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该化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铵中含有四种非金属元素
B. 碳酸氢铵中氨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 该化肥属于纯净物
D. 该化肥中所含氮气质量为8.6k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氢、碳、氧四种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则碳酸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该化肥属于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该化肥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不是氮气,故D错误。
故选A。
9. 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下图是我国科学家设计的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中氧原子数目减少
B. 反应Ⅱ的反应物是水和氧化铁
C. 1个Fe3O4分解可得到3个FeO
D. 反应中1个水分子分解得到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反应I中氧原子数目不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Ⅱ的反应物是水和氧化亚铁,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铁原子的数目不变,则1个Fe3O4分解可得到3个FeO,故C正确;
D、反应中2个水分子分解得到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10. 燃放烟花时,通过点燃快速引线引燃底部的推进火药,从而使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礼花弹快速飞向空中,此时礼花弹的延时引线快速燃烧,会点燃礼花弹中的火药而爆炸。快速引线和延时引线的作用是( )
A.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 使温度达到火药的着火点
C.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 提供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点燃快速引线引燃底部的推进火药,从而使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礼花弹快速飞向空中,此时礼花弹的延时引线快速燃烧,故快速引线和延时引线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火药的着火点,故选B。
11. 证据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标准。下列有关认识的证据可靠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故选项有关认识的证据可靠,符合题意;
B、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不能说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因为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也会产生气体,故选项有关认识的证据不可靠,不符合题意;
C、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比铁钉快,不能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故选项有关认识的证据不可靠,不符合题意;
D、测得铁粉和硫粉混合后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因为铁粉和硫粉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故选项有关认识的证据不可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先向乙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U形管中左侧红墨水液面升高;再向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观察到U形管中左侧红墨水液面降低,某一时刻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持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中气体分子数目增加,瓶内压强增大,左侧红墨水液面升高
B. 甲中气体分子间隔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左侧红墨水液面降低
C. 当红墨水液面左右持平时,说明甲、乙中压强增加值相同
D. 将生石灰换为硝酸铵固体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原实验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乙装置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加,瓶内压强增大,左侧红墨水液面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是甲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隔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左侧红墨水液面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当红墨水液面左右持平时,说明甲、乙中压强增加值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使周围温度降低,气体分子间隔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左侧红墨水液面升高,实验现象与原实验不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食盐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物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海盐的一种制作工艺为:“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如图是海水中含量较高的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现代生产精盐广泛采用真空制盐法。该技术可以把敞锅煎盐蒸气再用来加热卤水,通过设计密闭容器多效蒸发,把蒸气收集在一定容器内,再使蒸气的温度高于卤水的沸点,运用减压蒸发的原理,形成真空,促使卤水蒸发、结晶成盐。
(1)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工开物》中提到“半日晒出盐霜”,该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要除去所制“食盐”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镁,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将卤水在100℃时恒温蒸发溶剂至恰好有晶体析出,得到150g溶液,其中含有100g水、39.8gNaCl、7.65 g MgCl2及2.55g其他成分。再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析出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此时,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
(5)对比古代制盐与真空制盐,真空制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2)蒸发结晶
(3)将“食盐”加水溶解后,向“食盐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合理即可)
(4)①. 3.8 ②. 没有
(5)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即可)
【解析】(1)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钠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即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
(2)《天工开物》中提到“半日晒出盐霜”,该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3)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则要除去所制“食盐”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镁,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食盐”加水溶解后,向“食盐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故填:将“食盐”加水溶解后,向“食盐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合理即可);
(4)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只能溶解36.0g氯化钠,故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氯化钠析出;没有氯化镁析出,因为10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3.0g,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故填:3.8;没有;
(5)结合题中给出的信息,对比古代制盐与真空制盐,真空制盐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故填: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即可)。
14.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将一定质量的甲烷通过装置A完全转化为CO2和水蒸气后,再将混合气体通过装置B、C(已知:装置B、C中分别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中的一种),通过测量装置B、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氧化铜会被甲烷还原成铜,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根据装置B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可直接计算出甲烷中_____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
(4)有同学认为,撤除装置_______________(填“B”或“C”)同样可以测量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浓硫酸
(2)
(3)氢
(4)①. C ②. 甲烷只含碳元素、氢元素,通过装置B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后,再根据甲烷质量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
【解析】(1)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为需要通过装置B、C的质量变化确定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所以需要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以免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带出额外的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导致浓硫酸吸收的水蒸气与反应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不一致。所以装置B盛放的是浓硫酸。
(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B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后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源于甲烷,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直接计算出甲烷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
(4)甲烷中只含碳元素、氢元素,通过装置B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后,再根据甲烷质量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因此可撤除装置C。
15. 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反应后蚀刻废液的主要成分是FeCl2、CuCl2,经过处理后,可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相关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操作I是过滤操作 B. 步骤①表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也可用稀盐酸蚀刻铜箔 D. 步骤②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黄色
(3)在金属残渣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FeCl2溶液。
(4)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AD
(3)稀盐酸 (4)化合反应
【解析】(1)步骤①发生反应为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A、由图可知,操作I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即为过滤操作,故A正确;
B、步骤①发生的反应为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表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故B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的后面,所以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不能用稀盐酸蚀刻铜箔,故C错误;
D、步骤②中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可观察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黄色,故D正确。
故选AD;
(3)金属残渣中含有未反应的铁粉,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填:稀盐酸。
(4)步骤②中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16.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此展开如下探究。
【二氧化碳排放和温室效应】
(1)近几十年来,人类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的利处与危害
利处: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危害:温室效应加剧会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二氧化碳的吸收】
(3)小组同学向等体积的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发现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4)20℃时,小组同学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测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请结合下表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关数据分析: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溶液pH从12以上变化到A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②C点pH小于7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深度探究】
(5)①图中溶液的pH从A点到B点是因为碳酸钠和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
②小组同学发现向质量分数为7.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2)导致南北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或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合理即可)
(3)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比饱和石灰水大,吸收的CO2更多(合理即可)
(4)①. ②. 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5)①. 二氧化碳、水(或CO2、H2O) ②. 生成的碳酸氢钠不能全部溶解而析出
【解析】(1)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2)温室效应的加剧必然导致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或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合理即可。
(3)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说明二氧化碳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被吸收的更多,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比饱和石灰水大。
(4)①溶液pH从12以上变化到A点是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通入的二氧化碳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反应完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pH小于7。
(5)①碳酸钠与水喝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
②碳酸钠与水喝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到达到水中溶解度时,生成的碳酸氢钠不能全部溶解而析出。
17.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需在衣橱中使用除湿剂。小组同学取7.8g除湿剂CaCl2·xH2O放置于敞口的坩埚中充分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其完全反应后测得坩埚内固体质量为5.55g。
(1)计算该除湿剂CaCl2·xH2O中x的数值________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若小组同学取用的除湿剂中x的实际值为2,请分析上述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解得:
答:该除湿剂中x的值为2.5。
(2)敞口加热坩埚过程中有晶体溅出(合理即可)
【解析】(1)详见答案;
(2)若小组同学取用的除湿剂中x的实际值为2,产生误差的原因是敞口加热坩埚过程中有晶体溅出,导致测得生成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填:敞口加热坩埚过程中有晶体溅出(合理即可)。
选项
生活问题
解决方法
化学知识
A
土壤呈酸性
加适量熟石灰
酸碱中和
B
燃气灶火焰呈黄色
调大灶具进风口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C
铁制围栏易锈蚀
刷油漆
隔绝氧气和水
D
饮用水出现异味
用活性炭净水器处理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选项
认识
证据
A
分子能分裂成原子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B
某物质中含有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
C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比铁钉快
D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测得铁粉和硫粉混合后质量不变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在水中的溶解度
20℃时为21.8g
20℃时为9.6g
酸碱度
饱和溶液的pH约为11.6
饱和溶液的pH约为8.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5,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白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4,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白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94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