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16页。


    知识积累1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
    古代诗歌的对仗
    知识积累2 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七类常见的诗歌意象
    (1)送别类意象
    (2)思乡类意象
    (3)爱情类意象
    (4)愁苦类意象
    (5)高洁类意象
    (6)军事类意象
    (7)闲适类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知识积累3 古代诗歌的语言
    炼字
    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且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某句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歌中的眼目,是整首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具有揭示作者情感和统领全篇的作用,这是整体的诗眼,称为篇中眼。
    篇中眼在诗歌中的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位于诗歌题目中。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李白《蜀道难》中的“难”字。
    (2)位于诗歌的开头部分。如李商隐《无题》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前者写两人相聚的不易,后者写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统领全篇。
    (3)位于诗歌的中间部分。如杜甫《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
    (4)位于诗歌的结尾部分。如柳宗元《江雪》尾句“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
    诗(词)人作品的代表性语言风格
    知识积累4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等。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如《孔雀东南飞并序》。此外,在律诗中也会出现,如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便记叙了诗人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往事。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发表意见。如2020年全国Ⅲ卷,《苦笋》中的“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两句,通过议论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需要经受风雨磨炼。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知识积累5 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类别
    内涵
    特点

    古体诗
    指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及“近体诗”产生以后诗人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作,“歌”“行”“引”“吟”等皆属古体诗。
    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等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大致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在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调有定格,句有定式,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其中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还有的词分三段、四段,分别称三叠、四叠。

    指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盛行于元代。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即开篇。紧承标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绝句首句、律诗首联为“起”。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对后面的内容起铺垫和蓄势的作用。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为“承”。

    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

    即诗歌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从内容上说,“合”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
    正对
    上下两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事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变化、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
    上下两句在意义上互相对立。如杜甫《春夜喜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将田野小路的黑沉与船上灯火的明亮进行对比,十分鲜明。
    串对
    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逻辑关系。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句写“烧不尽”,下句即写“吹又生”,前后顺承,为承接关系。
    形象类别
    示例
    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形象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品质,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狂士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作者大志空落,又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刻画了一个悲怆、忧郁、壮志难酬的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惧风雨、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旷达之士的形象。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的形象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辛勤耕种、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
    羁旅他乡、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游子形象。
    寂寞愁苦、零落漂泊的形象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描绘了一个孤苦无依、悲哀愁闷的形象。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伤感的形象。
    情感真挚、依依惜别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夸张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同情百姓、厌恶战争的形象
    杜甫的《兵车行》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李广的英勇善战,并表达了对李广那样的守边良将的渴盼。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屈原的《离骚》展现了一个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杨柳
    表惜别怀远等情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长亭
    表依依惜别之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南浦
    表凄凄别离之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有解愁绪、表祝福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月亮
    表思乡之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鸿雁
    指书信,表思乡怀亲的伤感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鲤鱼
    指书信,表思念之意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莲子
    借以表达爱情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连理枝、
    比翼鸟
    喻夫妻恩爱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芭蕉
    象征孤独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流水
    象征绵绵的愁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猿啸
    象征悲伤愁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杜鹃
    象征凄凉哀伤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斜阳
    象征凄凉沉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梧桐
    象征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菊花
    象征高雅淡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梅花
    象征不屈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松柏
    象征坚贞不屈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象征坚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冰雪
    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楼兰
    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细柳营
    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请缨
    喻杀敌报国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杜甫《岁暮》)
    羌笛
    表征人思乡之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五柳
    隐者的代称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东篱
    表隐居生活或闲情逸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三径
    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孟浩然《田园作》)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丽清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萧疏凄寂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静谧美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清冷幽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情景关系
    特点及举例
    以乐景
    写乐情
    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喜悦心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描摹初春景色,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诗人面对绚丽春景的愉悦心情。
    以哀景
    写哀情
    哀景与哀情相互衬托,则哀景更令人感到伤心,哀情更令人感到悲戚。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人设想亡妻在凄冷夜晚的孤寂心境,场景的凄清寂寥与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以乐景
    写哀情
    用欢乐喜庆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描写清新美好的怡人景色,透露出思归的感伤。
    以哀景
    写乐情
    用苍凉悲凄之景来反衬乐观愉悦之情,以哀景写乐情,更见其乐。如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后两句又说此时正是硕果累累、丰收的时节,诗人以此勉励友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词类
    作用
    示例
    动词
    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感。注意挖掘动词本身表现的动作与状态。
    如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个“举”字将荷花亭亭玉立的形态描绘得生动自然。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活用现象等。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字状沙漠之广阔;“孤”字状烽烟之醒目;“直”字突出烽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的特点;“长”状诗人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圆”则表现落日雄浑。
    数词
    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一枝”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开得“早”。
    叠词
    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可描摹各种声音,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次,渲染了春意闹的情趣;“恰恰”为拟声词,写出了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生动形象。
    色彩词
    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繁华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眼前的荒凉。“青青”所表现出的凄凉色彩更能突出作者对今昔变化的感慨。
    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虚词运用恰当,可以达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与“便下”串起四个地点,两句紧连,一气贯注,烘托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拟声词
    把抽象无形的声音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弦声的沉重舒长和小弦声的轻细急促。
    风格
    特点及举例
    平实
    质朴
    通常使用白描等表达方式,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委婉
    含蓄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即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于词句之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常使用双关、象征等手法。如王维《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清新
    雅致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心情。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之感。如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简洁
    明快
    语言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雄浑
    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多呈现此种风格。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豪迈
    奔放
    情感表达得直率而有气势。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飘逸
    绚丽
    其特点是色彩缤纷、景象绮丽,有着奇幻的情思和绚烂的文采,语言洒脱灵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沉郁
    顿挫
    语言深沉,笔力遒劲,情感凝重。杜甫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三吏”“三别”及《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沉郁顿挫风格的力作。
    悲壮
    慷慨
    其特点是情感悲壮、出语高昂,或叹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或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词)人
    语言风格
    诗(词)人
    语言风格
    张若虚
    清丽自然
    陈子昂
    古朴雄浑
    王勃
    雄放刚健
    孟浩然
    闲静淡远
    王维
    闲适恬淡
    王昌龄
    自然雄浑
    王之涣
    清朗雄健
    高适
    雄厚浑朴
    岑参
    雄奇瑰丽
    李白
    清新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明快
    韩愈
    古朴奇险
    刘禹锡
    清新豪丽
    柳宗元
    明净幽峭
    李贺
    奇丽诡诞
    杜牧
    俊爽明快
    李商隐
    委婉含蓄
    温庭筠
    精巧艳丽
    韦庄
    清丽疏淡
    李煜
    凄婉柔丽
    晏殊
    和婉明丽
    欧阳修
    清新舒畅
    梅尧臣
    朴素平淡
    秦观
    清丽典雅
    柳永
    伤感缠绵
    王安石
    雄健高峻
    苏轼
    豪放旷达
    黄庭坚
    瘦硬新奇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游
    慷慨悲凉
    辛弃疾
    沉郁豪放
    姜夔
    峭拔雅丽
    篇章
    结构
    举例
    特点
    作用
    开门
    见山
    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开门见山,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
    诗歌开头就
    进入正题,
    不拐弯抹角。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照应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后写“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开始,又有大江作结,首尾呼应。
    诗歌首尾的内容相互照应,或是诗歌内容与标题相照应。
    使作品结构严谨,内容更完整。
    重章
    叠句
    《蒹葭》通过反复咏唱,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表现抒情主人公执着追求的精神。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
    ①渲染气氛,深化诗歌主题。②回环反复,增添韵律感。
    卒章
    显志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豁达胸怀。
    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抒发感情。
    增强诗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以景
    结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中,“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不同,前三句以乐声来抒情,这一句则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使读者有意犹未尽之感,从景象中体味诗意,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
    分析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以白雪比喻万里平沙,以弯钩比喻当空明月,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奇特雄壮的边塞风光。
    拟人
    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霜禽落在梅枝上之前,会先偷偷打量一番梅花。这把霜禽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十分灵动。
    夸张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借代
    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分别代指“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作者的感伤情怀。
    对偶
    (对仗)
    从形式上看,使句子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使意思集中含蓄。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上句写王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她葬于异乡不能回归故土,两句对仗工整,表现了王昭君的不幸。
    设问
    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一问三叠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反复
    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凄清愁苦的氛围中。
    排比
    有强调内容、增强气势、加深感情的效果。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明快,勾勒了一幅明丽轻快的图画。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兼有两种意思,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其中谐音双关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同音,以晴雨的“晴”暗指感情的“情”。
    互文
    一种修辞手法,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从而表达完整意思。互文可以使诗歌言简意赅、句式整齐。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前句以“秦”“汉”二字互文,统领“明月”和“关”,合起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展现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乱不止、士卒代代戍边的历史事实。
    用典
    常通过借用历史故事、引用前人的作品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达到语意丰富而含蓄的表达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恢复中原的决心。
    列锦
    指诗歌句子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具有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等作用,从而使诗歌句子产生凝练美、简约美、含蓄美。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由九个名词排列为三组,每组都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所述景物虽然平常,但经过作者的艺术组合,便渲染出浓重的凄凉萧瑟的氛围。
    描写方式
    内涵
    举例
    作用
    正面
    描写
    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动作)等,所以又叫直接描写。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句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可以使读者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特点或作者的情感。
    侧面
    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对象,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对象,又称间接描写。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通过侧面描写凸显了战事的紧张。
    通过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感情抒发更加充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白描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对草原景象的描写,简洁有画面感,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真实具体,言简意真,突出主体。
    细描
    抓住生活中具体的细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一个“才露”,一个“早有”,前后接续,把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和谐情景形容尽致。
    生动地描绘景物,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虚实
    结合
    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现实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等结合起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是实写,“共剪西窗烛”是设想将来之景,虚实结合,更显诗人的孤寂与对亲友的思念。
    ①可使诗歌中的意象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明,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②可形成对比或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或强调某种情感。
    动静
    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第二句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月出”“鸟鸣”则是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夜晚的静谧及春山的空寂,衬托出作者心境的闲适。
    ①使描写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②使描写对象更加有声有色。③增强画面感和现场感。
    多种
    观察
    角度
    结合
    综合运用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角度来描写景物。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全篇七句,一句一景,远近高低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可使描绘的画面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令读者获得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绘声
    绘形
    绘色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描写景物,使景物绚丽多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赋予画面色彩美。黄鹂居柳上而“鸣”,白鹭飞翔“上”天,富有动感。视觉、听觉方面的描写共同构成了绚丽生动的图景。
    使描写的对象更真实、立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或使所写之景如在眼前。
    抒情方式
    内涵
    举例
    作用
    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一吐心中郁闷之气,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
    使感情表达酣畅淋漓,往往在诗歌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以沉郁凄迷的景象,表现作者的满怀愁绪。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深远,深切动人。
    托物言志
    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使个人抽象的“志”表达得更巧妙、更含蓄、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借古讽今
    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诗歌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时的奢靡景象,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深沉蕴藉,发人深思。
    表现
    手法
    内涵
    举例
    作用
    对比
    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强化语言表现力。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今昔形成强烈对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历史思考。
    通过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重点,给读者以深切的感受。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耐人寻味。
    衬托
    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相异的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用桃花潭水之深衬托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使所描绘的对象更加突出、形象。
    渲染、
    烘托
    渲染指从正面着意描写,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写俯仰之间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
    营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象征
    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为自己的象征,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使人获得意味无穷的感觉。
    联想
    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的“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作者由纷纷下垂、婀娜多姿的柳枝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特点,会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生动。
    想象
    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的“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是主观创造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想象自己的兄弟在家乡登高,在插茱萸时却少了一个“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创设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抑扬
    结合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都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先扬后抑,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低之意,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后两句写“夜半虚前席”却是为了“问鬼神”,讽刺辛辣,感慨深沉。
    可以使诗歌内容错落有致、曲折波澜。
    以小
    见大
    指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歌围绕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惜命人千里飞送荔枝一事,讽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见微知著,含蓄深刻,内涵丰富。
    点面
    结合
    广角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蓑笠翁”是诗的主体,“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二者结合突出了人物孤单寂寥、清高孤傲的形象。
    ①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描写对象的形象状态。②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类别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忧国
    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民生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杜牧《泊秦淮》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昔盛今衰的伤感
    姜夔《扬州慢》
    建功
    报国
    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的伤怀
    李商隐《贾生》
    功业难成的悲愤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虽遭谗被害,仍一心报国的坚贞
    屈原《离骚》
    思乡
    怀人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别离
    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雨霖铃》
    积极向上的劝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我心志的坦陈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贬谪
    失意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厌倦官场,寄情山水
    黄庭坚《登快阁》
    生活
    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春天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听闻胜利消息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相关教案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共10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场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共13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精品教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积累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