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语文上册 大单元整体教学同步备课系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学习任务单)2024统编版
- 六上语文《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大单元教学 同步备课(统编版) 学案 0 次下载
- 六上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六上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学案 0 次下载
- 六上语文 第三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六上语文 第三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大单元教学 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六上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上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共21页。
统编版六上第一单元测试要点e梳理高频e考点1.比喻句常见的考查题目形式:①判断句子是不是比喻句;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草原》一课的第1自然段,常以重点语句填空和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3.《丁香结》一课的第1—3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4.《古诗词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察。5.《花之歌》一课含有分号的句子较多,注意对重点句子的标点符号的考查。6.第一单元作文,注意对想象类作文的考查。单元e检测一、基础检测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斗室(dǒu dòu) 拘束(sù shù) 参差(chā cī) 蒙古包(méng měng) 妩媚(wǔ fǔ) 衣襟(jīn jīng)烟渚(zhǔ zhě) 冠冕(guān guàn) 虚拟(nǐ nì)2.读拼音,写词语。才艺展示开始了,身子dān bó的女孩子们略带羞涩,给大家表演了模仿明星走红 dì tǎn的情境;看起来bèn zhuō的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jū shù,十分sǎ tuō,他们敞开yī shang,为大家表演了中国式摔跤的精彩招式……同学们都露出了huì xīn的wēi xiào。3.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1)下列关于路名、地名或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路BeijingLU 李华LIHUA B.西湖XIHu 刘逸 LIU yiC.驸马府 FU mafu 胡青 HU Qing D.丝绸路SICHOULU 李思 Li Si(2)下列诗句中的“见”字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字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唯见长江天际流 B.风吹草低见牛羊C.但悲不见九州同 D.空山不见人(3)将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里树木葱茏,碧草如茵,清静 ,景色宜人。②她举止大方,谈吐 ,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闺秀风范。音金升医③这家餐厅装饰古朴 ,独具东方文化特色。④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 ,很受读者的欢迎。A.幽雅 优雅 典雅 高雅 B.幽雅 优雅 高雅 典雅C.典雅 高雅 优雅 幽雅 D.高雅 典雅 幽雅 优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柳树伫立于青砖瓦房旁。B.烈日炎炎,没有一丝儿风,柳树婆娑起舞,仿佛被晒得没了精神。C.你的孤芳自赏会让你故步自封,也会让你失去更多的朋友。D.黄昏像一块硕大无朋的海绵,将白昼的炎光,慢慢地吮吸渐尽。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1)我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地笑了。( )(2)花儿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 )(3)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4)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5.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结:A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B.条状物打成的疙瘩;C.凝聚,凝结;D.结束,了结E.发生某种关系;结合。(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2)冬天到了,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3)过年了,公园里张灯结彩,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4)李奶奶和张奶奶总是结伴去赶集。( )(5)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 )二、积累运用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一填。一碧( )( ) ( )( )馥郁 ( )( )欲流婆娑( )( ) ( )( )自怜 ( )( )自赏上面的词语中,表示“绿”的意思的是 、 。由“绿”你想到了什么?试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一填。2.选择正确的答案。(1)下面句子中的分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春天,细雨绵绵;夏天,炎热似火;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风刺骨。这是四季的魅力。(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恰当的是( )。巨大的树冠宛若一朵绿云,飘浮在小树的上空。微风吹来,片片树叶仿佛万千扇动翅膀的绿色蝴蝶翩翩起舞。最令人陶醉的是槐花飘香的时节,“满树玉玲珑,芳香十里浓”。繁茂的树叶间缀满雪白的槐花,花中透着淡黄,不争百花艳,愿挽柳烟重。淡淡芳香,沁人心脾,醉了看花人。无数小蜜蜂绕着槐花,悠然飞舞,自在欢唱。A.槐树树冠 B.槐花飘香 C.槐花淡黄 D.槐树情思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以“河流”为题,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① ② (2)用一组排比句,写一写你眼中的课间活动。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一样。( )(4)《花之歌》这篇课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课文中把花儿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和“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令人印象深刻。( )5.背诵和积累。(1)老舍先生的《草原》主要围绕 和蒙汉情深描绘了草原之行的三幅画面: 图、 图、 图。(分别用4个字概括)(2)《丁香结》是宗璞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视觉和 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形象,通过联想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3)《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 。在这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中,作者以第 人称塑造了花 的鲜明形象。(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①蒙汉情深何忍别, 。②野旷天低树, 。③ ,还来就菊花。 ④ ,听取蛙声一片。⑤黑云翻墨未遮山, 。三、课内阅读(一)(2024·海南省 怀化市 通道县·六年级期末)课内阅读。草原(节选)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疾”在“群马疾驰”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积劳成疾”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疾恶如仇”中应选第 种解释。2.选文中说“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请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3.“一百五十里”在选文中接连出现了三次,这样写的目的是 。用“ ”画出选文中和它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5.“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句中把 比作 ,反映了蒙古族人民 的特点和渴望 的心情。(二)(2024·昆明市 官渡区·六年级期末)课内阅读。丁香结(节选)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1.对于第1自然段引用诗句的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诗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B.为了进一步写出丁香的美丽。C.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D.有助于理解内容,领悟丁香结的内涵。2.[教材核心题]从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可以看出,丁香具有 的特点,作者由此联想到了 。3.[语文要素]作者由花的“结”联想到心的“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结合自己的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是“结”。B.告诉我们人生会遇到很多磨难,让人感到忧伤。C.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都不平淡。四、拓展提升(一)(2024·郑州 荣阳市期·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好一朵木槿花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接下来该是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是外来户,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瞧过它。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②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原来,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③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①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⑤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1.对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面比作绿色的波浪,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绿草丛生的画面。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木槿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紫花娇嫩的姿态。C将木槿花瓣比作蝉翼,在小园中显得奇特另类,暗含作者对木槿花的轻视态度。D.表现了作者在小园中初见紫色木槿花时的欣喜和对它由衷的喜爱之情。2.阅读全文,作者对木花态度变化的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A.轻视→欣赏→惊喜→期待 B.惊喜→轻视→期待→欣赏C.轻视→惊喜→欣赏→期待 D.惊喜→轻视一欣赏→怀念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B.都表现了木槿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C.用前后对木槿的认识和情感作对比,表现出木槿平凡朴实、乐观自得的品质。D.令文章情感变化曲折有致,增强读者阅读兴趣。4.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5.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文题深层含义的解。 (二)(2024·浙江 丽水市 莲都区·六年级专题练习)古诗阅读。桃花溪[唐]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①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②飞桥:高桥。③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④尽日:整天,整日。⑤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1.解释词语:飞桥: 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 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 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 ,追求 的心情。3.翻译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三)(2024·辽宁 大连 中山区·六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燕子来时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④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1.请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3.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 (2分) 4.请简要分析第⑦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B.文章第③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C.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D.纵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四)(2024·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六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连绵起伏: (2)心旷神怡: 2.用“ ”在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3.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 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 的西湖。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5.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顺序来写的? 6.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2024·浙江 丽水市 莲都区·六年级专题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国旅游日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用30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3.假如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答案一、1.dǒu shù cī měng wǔ jīn zhǔ guān nǐ2.单薄 地毯 笨拙 拘束 洒脱 衣裳 会心 微笑3.(1)D (2)B (3)A (4)B 4.(1)会意 (2)摇摆 (3)潇洒 (4)回忆5.(1)B (2)C (3)A (4)E (5)D二、1.千里 芬芳 翠色 起舞 顾影 孤芳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示例:青翠欲滴 绿树成荫 绿草如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环保、希望等。2.(1)B(2)D3.(1)示例:①远远望去,长长的河流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②河流唱着欢快的歌向远方奔去。(2)示例:下课了,操场上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打篮球;有的同学打排球;有的同学打羽毛球……开心极了!(3)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4)而这些哲理,难道人类已经完全领悟了吗?(5)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刹那间吹散了满天的乌云。站在望湖楼上往下看去,西湖上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4.(1)× (2)√ (3)√ (4)×5.(1)草原风光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2)嗅觉 积极豁达(3)纪伯伦 一 向往光明,和万物和谐相处(4)①天涯碧草话斜阳 ②江清月近人 ③待到重阳日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三、(一)1.④ ① ③2.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3.突出强调草原的辽阔 草原上行车十分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4.惊喜5.穿着各色衣裳欢迎远客的蒙古族同胞 一条彩虹 热情好客 赶快见到远方客人(二)1.B2.妩媚 印象派的画3.C四、(一)1.C 2.C 3.B4.在布满砖块钢筋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木槿花竟然还能顽强地生长,作者被这种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轻易屈服的精神震撼到了,感到钦佩。5.木槿花奇特,不娇气,生命力顽强,无论是在荒园中,还是在重压下,都能顽强生存,不畏艰难,开出薄如蝉翼的花瓣。文题中的“好”字,既体现了木槿花花开的美丽,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它的肯定和赞美之情。(二)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 渔人 世外桃源 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三)1.①美丽、优雅;②傍人而居,小鸟依人;③给人希望。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眼睛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3.燕子越来越少,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也许将不复存在。4.结尾对燕子越来越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点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许将成为过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惋惜与忧虑,深化了主题。5.BD(四)1.(1)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 (2)心情愉快,精神舒畅。2.(1)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3.阳光下 月光下4.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令人心旷神怡。5.作者是按照先总后分的行文顺序来写的。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五)1.在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2.示例:该主题提倡我们不仅要多读书,也要多出去旅行,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3.示例:暑假里,我打算带上一本名著,跟着父母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