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3.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52450/0-17260144276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3.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52450/0-17260144277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3.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52450/0-17260144277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精品讲义(学生版+解析)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3.3元素(学生版+解析) 学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3.4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解析) 学案 3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4.1水资源及其利用(学生版+解析) 学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4.2水的组成(学生版+解析) 学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4.3.1物质组成的表示(上)(学生版+解析) 学案 2 次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2.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以再分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增大压强可使氧分 子变小
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不带电
D.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因为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整个原子带正电
C.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5.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铜B.干冰
C.氯化钠D.金刚石
6.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
7.下列符号中,能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2CB.NeC.ND.H2
8.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9.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B.
C.D.
10.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
11.南海新成立的三沙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元 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钠、氯元素属于同一族
C.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D.钠原子、氯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2.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一个R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A.40B.22C.18D.20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利用如图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14.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5.下图是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和⑤是同种元素B.①和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和③都是阴离子D.②和④属于阳离子
16.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它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B.C.D.
1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①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18.有一种碳原子,其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为.另一种原子质量为,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A.B.C.D.
19.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3)NaCl 中含有的阴离子 ;
(4)三个氮原子: 。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通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宇宙射线由宇宙天体所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它们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就会“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了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科学家利用碳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植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1)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 。
(3)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龄”
21.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应填 ,②应填 ,③应填 ,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 。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 。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2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②C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③由图Ⅰ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④若图Ⅱ表示的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微粒符号是 。
2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24.元素组成万物,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
(1)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3+
D.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E.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
②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物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 。
③原子半径的大小与核电荷数有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除零族(最右纵行)元素外,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铝和硅原子半径比较大的是 。
25.“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由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由第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
(5)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2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3)第9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 N2 C.SO2和 CO2 D.PO43-和SO4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研究人员检测了我国13个品牌的香烟,得到了以下数据:每克香烟平均包含0.82微克砷、3.21微克镉、2.65微克铅,这里的“砷、镉、铅”是指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答案】D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研究人员检测了我国13个品牌的香烟,得到了以下数据:每克香烟平均包含0.82微克砷、3.21微克钢、2.65微克铅,这里的“砷、镉、铅”是指元素,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以再分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增大压强可使氧分 子变小
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详解】A、水通电分解可证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重新组合,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分子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D、通常情况下,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是由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不带电
D.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大
【答案】B
【详解】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则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A错误;
B、通过上述实验,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能说明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
C、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说明原子核的电性与电子相同,故C错误;
D、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因是α粒子在运动中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能说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因为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整个原子带正电
C.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详解】A、不是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原子中没有中子,故A错误;
B、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且质子的正电荷总量和电子的负电荷总量相等,故整个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故B错误;
C、电子自身所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故C正确;
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氡原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5.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铜B.干冰
C.氯化钠D.金刚石
【答案】C
【详解】分析各个选项可知氯化钠的结构中含有两种微粒,且微粒间紧密排列,故其为阴阳离子构成。故选择C项。
6.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
【答案】C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C。
7.下列符号中,能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2CB.NeC.ND.H2
【答案】B
【详解】A、2C只能表示2个碳原子,不符合题意;
B、Ne可以表示氖气、一个氖原子、氖元素,符合题意;
C、N可以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D、H2可以表示氢气、一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答案】B
【详解】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点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微粒的种类可判断物质的种类。
9.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B.
C.D.
【答案】C
【详解】A、质子数为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1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性质稳定,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质子数为2的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C正确;
D、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0.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分析】
【详解】Mg、Mg2+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量近似相同、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的特点;故判断不正确的为D电子层数相同。
11.南海新成立的三沙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元 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钠、氯元素属于同一族
C.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D.钠原子、氯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详解】A、氯元 素的原子序数为17,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都处在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不处在同一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原子、氯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一个R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A.40B.22C.18D.20
【答案】D
【详解】根据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原子中所含质子数为18+2=20,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一个R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40-20=20。
故选:D。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利用如图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答案】D
【详解】A、实验二加热会导致试管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说法正确;
B、实验二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所以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说法正确;
C、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所以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说法正确;
D、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在不停地运动,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也会变红,说法错误。
故选D。
14.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B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下图是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和⑤是同种元素B.①和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和③都是阴离子D.②和④属于阳离子
【答案】B
【详解】A、④和⑤质子数不同,故不是同种元素,错误;
B、①和⑤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正确;
C、②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③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错误;
D、②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错误。
故选B。
16.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它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B.C.D.
【答案】C
【详解】设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为b,由题意可知,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为,所以它的阳离子中带有个电子;而阴离子与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即,故选C。
1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①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A、①是水蒸气状态,③是冰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故错误;
B、状态①的温度较高,在状态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②,故正确;
C、状态③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错误;
D、①→②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状态时的性质以及间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
18.有一种碳原子,其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为.另一种原子质量为,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A.B.C.D.
【答案】B
【详解】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B。
19.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3)NaCl 中含有的阴离子 ;
(4)三个氮原子: 。
【答案】(1)H2O
(2)Al
(3)Cl-
(4)3N
【详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表示为:H2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铝元素符号为:Al;
(3)NaCl 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
(4)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3个氮原子的符号为3N。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通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宇宙射线由宇宙天体所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它们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就会“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了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科学家利用碳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植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1)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 。
(3)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龄”
【答案】(1)
(2)中子数不同
(3)植物的光合作用
(4)AB
【详解】(1)
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3)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先被植物吸收,因此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4)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A说法正确;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B说法正确;
C、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故C说法错误;
故选AB。
21.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应填 ,②应填 ,③应填 ,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 。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 。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答案】 原子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8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①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①氯离子最外层应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x的值为8。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相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名称)。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②C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③由图Ⅰ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④若图Ⅱ表示的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微粒符号是 。
【答案】(1)氧分子
(2) CE 三/3 19.00 O2-
【详解】(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2)①微粒A、B、C、D、E中,CE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②C所表示的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由图Ⅰ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④若图Ⅱ表示的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微粒的质子数是8,该微粒是氧离子,符号是O2-。
2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答案】 烧杯 试管 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
【详解】(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24.元素组成万物,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
(1)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3+
D.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E.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
②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物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 。
③原子半径的大小与核电荷数有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除零族(最右纵行)元素外,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铝和硅原子半径比较大的是 。
【答案】(1)不属于同种元素,两种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
(2) CE 31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铝
【详解】(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这两种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2)A、表中元素不都是金属元素,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I3+,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所以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E、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E;
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因为和锗元素在同一周期,即有四个电子层,又因为和铝元素在同一族,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
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由题干可知,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为铝原子核电荷数是13,硅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4,所以铝和硅原子半径比较大的是铝。
25.“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由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由第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
(5)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答案】(1)14
(2) 失 金属
(3) 离子 原子
(4)c
(5)Ne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14号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2)12号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是金属元素镁。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NaCl,其由Na+和Cl-构成。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金属镁,其由原子构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Be和He不是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故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b.B和C不是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故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c.C和Si是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对。
d.F和N不是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故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故选c。
(5)钠为11号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小于4,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与10号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点睛】熟练掌握微粒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2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3)第9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 N2 C.SO2和 CO2 D.PO43-和SO42-
【答案】 BC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MgF2 S2- BD
【详解】(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C。(2)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3)第7号元素是氮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3价,第12号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4)x-y=8,即x=8+y,是原子得到了2个电子,故该粒子的符号为S2-(5)A.NO和O2,不是等电子体,错误;B.CO和N2,都是一个分子中有2个原子,每个分子中有14个电子,正确;C.SO2和 CO2,不是等电子体,错误;D.PO43-和SO42-,每个离子中都有5个原子,每一个离子中都有50个电子,正确。故选BD。
所含微粒
微粒种类
物质种类
纯净物或混合物
A
1
1
纯净物
B
3
3
混合物
C
1
1
纯净物
D
1
1
纯净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各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专项训练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24pdf、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24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项提升卷03 物质构成的奥秘.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提升卷03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提升卷03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