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01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02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共14页。

    命题点1 翻折问题
    例1 [全国卷Ⅲ]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
    图 1图2
    解析 (1)由已知得AD∥BE,CG∥BE,(位于“折痕”同侧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
    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变)
    又BC∩BE=B,BC,BE⊂平面BCGE,故AB⊥平面BCGE.
    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如图,作EH⊥BC,垂足为H.因为EH⊂平面BCGE,平面BCGE⊥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CGE=BC,所以EH⊥平面ABC.
    由题设知,菱形BCGE的边长为2,∠EBC=60°,可求得BH=1,EH=3.
    以H为坐标原点,HC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1,1,0),C(1,0,0),G(2,0,3),CG=(1,0,3),AC=(2,-1,0).
    设平面ACGD的法向量为n=(x,y,z),则CG·n=0,AC·n=0,即x+3z=0,2x-y=0,
    所以可得平面ACGD的一个法向量为n=(3,6,-3).
    易知m=(0,1,0)为平面BCGE的一个法向量,
    则cs<n,m>=n·m|n||m|=32.
    由图可知二面角B-CG-A为锐角,因此二面角B-CG-A的大小为30°.
    方法技巧
    1.一般地,位于“折痕”同侧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而位于“折痕”两侧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注意 利用折叠前的平面图计算长度.
    2.(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常用于翻折后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
    训练1 已知矩形ABCD中,AB=2,BC=22,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翻折到△A'BD的位置(A'不在平面ABCD内),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BD与直线A'C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BC与直线A'D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CD与A'B”“A'D与BC”均不相互垂直
    解析 翻折前、后的图形如图1、图2所示.在图1中,过点A作AE⊥BD,垂足为E,过点C作CF⊥BD,垂足为F,由边AB,BC不相等可知点E,F不重合.在图2中,连接CE.
    对于选项A,若A'C⊥BD,因为BD⊥A'E,A'E∩A'C=A',所以BD⊥平面A'CE.因为CE⊂平面A'CE,所以BD⊥CE,与点E,F不重合相矛盾,故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CD,因为A'B⊥A'D,A'D∩CD=D,所以A'B⊥平面A'DC.因为A'C⊂平面A'DC,所以A'B⊥A'C,由A'B<BC可知存在这样的三角形,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此时A'B=A'C=2,故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若A'D⊥BC,因为DC⊥BC,A'D∩DC=D,所以BC⊥平面A'DC.因为A'C⊂平面A'DC,所以BC⊥A'C,又BC>A'B,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故选项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故选B.
    训练2 [2023昆明市模拟]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B=AD=12CD,∠ADC=120°,E为CD的中点,将△ADE沿AE翻折,使点D落到点P的位置,如图2.
    图1图2
    (1)证明:PB⊥AE.
    (2)当二面角P-AE-B等于90°时,求PA与平面PE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如图,取AE的中点O,连接PO,BO,BE.
    由题意及题图1知,DA=DE=AB=BE,
    又PA=DA,PE=DE,所以PA=PE.
    所以PO⊥AE,BO⊥AE,
    又PO∩BO=O,所以AE⊥平面POB.
    因为PB⊂平面POB,所以AE⊥PB,即PB⊥AE.
    (2)因为二面角P-AE-B等于90°,
    所以平面PAE⊥平面ABCE,
    又平面PAE∩平面ABCE=AE,PO⊥AE,所以PO⊥平面ABCE,所以OA,OB,OP两两垂直.
    以O为坐标原点,OA,OB,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B=2,由已知得∠APE=120°,所以OP=OB=1,OA=OE=3,
    则P(0,0,1),A(3,0,0),C(-23,1,0),E(-3,0,0),PA=(3,0,-1),EP=(3,0,1),EC=(-3,1,0).
    设平面PEC的法向量为n=(x,y,z),
    则EP·n=0,EC·n=0,即3x+z=0,-3x+y=0,
    令x=1,则y=3,z=-3,所以平面PEC的一个法向量为n=(1,3,-3).
    设PA与平面PEC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s<PA,n>|=|232×7|=217,
    即PA与平面PE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
    命题点2 探索性问题
    例2 [2021全国卷甲]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和CC1的中点,D为棱A1B1上的点,BF⊥A1B1.
    (1)证明:BF⊥DE.
    (2)当B1D为何值时,平面BB1C1C与平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
    解析 (1)因为F为CC1的中点,
    所以CF=12CC1=12BB1=1,BF=BC2+CF2=5.
    如图,连接AF,由BF⊥A1B1,AB∥A1B1,得BF⊥AB,于是AF=BF2+AB2=3,
    所以AC=AF2-CF2=22.
    则AB2+ BC2=AC2,所以BA⊥BC,
    故以B点为坐标原点,AB,BC,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
    则B(0,0,0),E(1,1,0),F(0,2,1),BF=(0,2,1).
    设B1D=m(0≤m≤2),则D(m,0,2),
    于是DE=(1-m,1,-2).
    所以BF·DE =0,所以BF⊥DE.
    (2)易知平面BB1C1C的一个法向量为 n1=(1,0,0) .
    设平面DFE的法向量为n2=(x,y,z),则DE·n2=0,EF·n2=0,
    又DE=(1-m,1,-2),EF=(-1,1,1),
    所以(1-m)x+y-2z=0,-x+y+z=0,令x=3,得y=m+1,z=2-m,
    于是,平面DFE的一个法向量为n2=(3,m+1,2-m),
    所以cs<n1,n2>=n1·n2|n1||n2|=32(m-12)2+272.
    设平面BB1C1C与平面DFE所成的二面角为θ,
    则sin θ=1-cs2<n1,n2>,
    故当m=12时,平面BB1C1C与平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为33,即当B1D=12时,平面BB1C1C与平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
    方法技巧
    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一般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方程(在规定范围内)是否有解”的问题.
    2.借助空间直角坐标系,引进参数,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是解决探索性问题的常见方法.
    训练3 [多选/2023重庆名校联盟联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分别为AD1,B1C上的动点,且满足AP=B1Q,则( ACD )
    A.存在PQ的某一位置,使AB∥PQ
    B.△BPQ的面积为定值
    C.当PA>0时,直线PB1与直线AQ一定异面
    D.无论P,Q运动到何位置,均有BC⊥PQ
    解析 对于A,当P,Q分别是AD1与B1C的中点时,AB∥PQ,故A正确.
    对于B,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当P在A处,Q在B1处时,△BPQ的面积为2,当P在AD1的中点,Q在B1C的中点时,△BPQ的面积为2,故B错误.
    对于C,当PA>0时,设直线PB1与AQ是共面直线,则AP与B1Q共面,矛盾,所以直线PB1与直线AQ是异面直线,故C正确.
    对于D,当P与A重合或P与D1重合时,易证BC⊥PQ.当P不与A,D1重合时,设点P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为M,点Q在平面ABCD内的摄影为N,连接PM,QN,MN,PQ,由AP=B1Q知,AM=BN,则BC⊥MN,又QN⊥BC,MN∩QN=N,所以BC⊥平面PMNQ,因为PQ⊂平面PMNQ,所以BC⊥PQ,故D正确.故选ACD.
    训练4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D⊥CD,AD∥BC,PA=AD=CD=2,BC=3.E为PD的中点,点F在PC上,且PFPC=13.
    (1)求证:CD⊥平面PAD.
    (2)求二面角F-AE-P的余弦值.
    (3)设点G在PB上,且PGPB=23.判断直线AG是否在平面AEF内,说明理由.
    解析 (1)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
    又AD⊥CD,AD∩PA=A,AD,PA⊂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2)过点A作AD的垂线交BC于点M.
    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AM,PA⊥AD.
    以点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M,AD,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B(2,-1,0),C(2,2,0),D(0,2,0),P(0,0,2).
    因为E为PD的中点,所以E(0,1,1).
    所以AE=(0,1,1),PC=(2,2,-2),AP=(0,0,2).
    所以PF=13PC=(23,23,-23),AF=AP+PF=(23,23,43).
    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n=(x,y,z),
    则n·AE=0,n·AF=0,即y+z=0,23x+23y+43z=0,
    令z=1,则y=-1,x=-1.
    于是n=(-1,-1,1)为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
    易得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p=(1,0,0),
    则cs<n,p>=n·p|n||p|=-33.
    由题知,二面角F-AE-P为锐二面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直线AG在平面AEF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在PB上,且PGPB=23,PB=(2,-1,-2),
    所以PG=23PB=(43,-23,-43),AG=AP+PG=(43,-23,23).
    由(2)知,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所以AG·n=-43+23+23=0.所以直线AG在平面AEF内.
    学生用书·练习帮P345
    1.[多选/2023浙江名校联考]如图,矩形ABCD中,AD=2,AB=3,AE=2EB,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A1DE,若M为线段A1C上的点,满足CM=2MA1,则在△ADE翻折过程中(点A1不在平面DEBC内),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BD )
    A.BM∥平面A1DE
    B.点M在某个圆上运动
    C.存在某个位置,使DE⊥A1C
    D.线段BA1的长的取值范围是(5,3)
    解析 如图所示,过点M作MN∥A1D交CD于N,连接BN.因为MN⊄平面A1DE,A1D⊂平面A1DE,所以MN∥平面A1DE.因为CM=2MA1,所以CN=2ND,又AE=2EB,易知BN∥DE,又BN⊄平面A1DE,DE⊂平面A1DE,所以BN∥平面A1DE.又MN∩BN=N,所以平面BMN∥平面A1DE,又BM⊂平面BMN,所以BM∥平面A1DE,所以选项A正确.
    由选项A可知,平面BMN∥平面A1DE,连接AC交DE于点G,交NB于点K,连接A1G,MK,则平面A1GC∩平面A1DE=A1G,平面A1GC∩平面BMN=MK,所以A1G∥MK,所以MKA1G=MCA1C=23,所以MK=23A1G,为定值,所以点M在以K为球心,23A1G为半径的球面上运动,点A1在以G为球心,A1G为半径的球面上运动.取ED的中点H,连接HA,HA1,AA1,则DE⊥AH,DE⊥A1H,又AH∩A1H=H,所以DE⊥平面AA1H,所以点A1在过A且与DE垂直的平面上,所以A1在某个圆上运动,所以点M在某个圆上运动,所以选项B正确.
    连接HC,在△A1DE中,DE⊥A1H,假设DE⊥A1C成立,因为A1H,A1C⊂平面A1HC,A1H∩A1C=A1,所以DE⊥平面A1HC,又CH⊂平面A1HC,所以DE⊥CH.在△DHC中,DH=2,DC=3,CH=5,所以∠DHC≠π2,故DE⊥CH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选项C错误.
    以DE的中点H为坐标原点,分别以HA,HE所在直线为x轴,y轴,过点H且垂直于平面ABCD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22,322,0).设∠A1HA=θ(0<θ<π),则A1(2cs θ,0,2sin θ),所以|BA1|=2csθ+7∈(5,3),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ABD.
    2.[多选/2024贵阳市模拟]一块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铁片上有四个以O为顶点的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1),将这4个等腰三角形裁下来,然后将余下的四块阴影部分沿虚线折叠,使得A,A'重合,B,B'重合,C,C'重合,D,D'重合,P1,P2,P3,P4重合为点P,得到正四棱锥O-ABCD(如图2).则在正四棱锥O-ABCD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BD )
    图1图2
    A.平面OAC⊥平面OBD
    B.AD∥平面OBC
    C.当AP=2 cm时,该正四棱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65π cm2
    D.当正四棱锥的体积取到最大值时,AP=4 cm
    解析 如图,对于选项A,连接OP,∵在正四棱锥O-ABCD中,AC⊥BD,OP⊥平面ABCD,∴OP⊥AC.又BD∩OP=P,∴AC⊥平面OBD.又AC⊂平面OAC,∴平面OAC⊥平面OBD.故选项A正确.
    对于选项B,∵AD∥BC,AD⊄平面OBC,BC⊂平面OBC,∴AD∥平面OBC,故选项B正确.
    对于选项C,设BC的中点为F,连接PF,OF,则OF⊥BC.由题图1知,OP3=52,故折叠后, OF+PF=OP3=52,∵AP=2,∴AB=22,∴PF=2,∴OF=42,∴OP=30.设正四棱锥O-ABCD的体积为V,表面积为S表,内切球半径为r,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则V=13S·OP=13×8×30=8303.∵S表=4×12×22×42+8=40,∴r=3VS表=83040=305,故内切球的表面积S球=4πr2=24π5(cm2).故选项C错误.
    对于选项D,设PF=x,则x∈(0,522),AP=2x,AB=2x,OF=52-x,OP=(52-x)2-x2=50-102x,故正四棱锥O-ABCD的体积为13·50-102x·(2x)2=4103x4(5-2x).令f(x)=x4(5-2x),x∈(0,522),则f '(x)=5x3(4-2x).当x∈(0,22)时,f '(x)>0,f(x)单调递增;当x∈(22,522)时,f '(x)<0,f(x)单调递减.故当x=22时,正四棱锥体积最大,∴当AP=4 cm时,正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ABD.
    3.[2023大连市双基测试]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DC=2π3,E为对角线AC上一点,AE=3.将△ABD沿BD翻折到△A'BD的位置,E移动到E'且二面角A'-BD-A的大小为π3,则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21 ,过E'作平面α与该外接球相交,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 9π .
    解析 因为∠ADC=2π3且四边形 ABCD为菱形,所以△CBD,△A'BD均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取△CBD,△A'BD的重心M,N,过M,N分别作平面CBD,平面A'BD的垂线,且垂线交于一点O,O即三棱锥A'-BCD 的外接球球心,如图所示.记AC∩BD=O',连接CO,OO',因为二面角A'-BD-A的大小为π3,所以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2π3,且A'O'⊥BD,CO'⊥BD,所以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为∠A'O'C,所以∠A'O'C=2π3.因为O'M=O'N,所以cs∠MO'O=cs∠NO'O,所以∠MO'O=∠NO'O=π3,又BC=6,所以CO'=A'O'=6sin π3=33,所以MO'=NO'=3,所以OM=O'M·tanπ3=3,又CM=23CO'=23,所以OC=CM2+OM2=21,所以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1.连接OE',当截面面积取最小值时,OE'垂直于截面,又截面是个圆,设截面圆的半径为r,外接球的半径为R,又NE'=13A'O'=3且ON=OM=3,所以OE'=ON2+NE'2=23,所以r=R2-OE'2 =3,此时截面面积S=9π.
    4.[2023成都七中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A⊥BC.
    (1)若BA=BB1,求证:AB1⊥平面A1BC.
    (2)若BA=BC=BB1=2,M是棱BC上的一动点,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2.
    解析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所以BB1⊥BC,BB1⊥BA.
    因为BA⊥BC,BA∩BB1=B,所以BC⊥平面BAA1B1,所以BC⊥AB1.
    因为BB1⊥BA,BA=BB1,所以四边形BAA1B1为正方形,所以AB1⊥A1B.
    因为A1B∩BC=B,A1B,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
    (2)解法一 易得VB-A1B1C=VC-A1B1B=13·CB·S△A1B1B=13×2×12×2×2=43.
    因为S△A1B1C=12·A1B1·B1C=12×2×22+22=22,所以点B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所以要使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2,则点M为BC的中点.
    解法二 由(1)知,直线BA,BB1,BC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直线BA,BB1,BC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因为BA=BC=BB1=2,所以B(0,0,0),A1(2,2,0),B1(0,2,0),C(0,0,2),
    设M(0,0,t)(0≤t≤2),则MC=(0,0,2-t),A1B1=(-2,0,0),B1C=(0,-2,2).
    设平面A1B1C的法向量为n=(x,y,z),则n·A1B1=0,n·B1C=0,即-2x=0,-2y+2z=0,则x=0,y=z,取y=1,则z=1,所以平面A1B1C的一个法向量为n=(0,1,1),
    所以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d=|MC·n||n|=|2-t|0+1+1=|2-t|2,
    又已知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2,所以|2-t|2=22,解得t=1,t=3(舍去),
    所以当点M为棱BC的中点时,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2.
    5.[202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第二中学模拟]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上的动点,且满足DE∥BC,记DEBC=λ.将△ADE沿DE翻折到△MDE的位置,并使得平面MDE⊥平面DECB,连接MB,MC,得到图2,其中点N为MC的中点.
    图1图2
    (1)当EN∥平面MBD时,求λ的值.
    (2)随着λ值的变化,二面角B-MD-E的大小是否改变?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改变,请求出二面角B-MD-E的正弦值.
    解析 (1)如图1,取MB的中点P,连接DP,PN.
    因为MN=CN,MP=BP,所以NP=12BC,NP∥BC.
    又DE∥BC,所以NP∥DE,即N,E,D,P四点共面,
    又EN∥平面MBD,EN⊂平面NEDP,平面NEDP∩平面MBD=DP,
    所以EN∥PD,即四边形NEDP为平行四边形,图1
    所以NP=DE,则DE=12BC,即λ=12.
    (2)取DE的中点O,连接MO,则MO⊥DE.因为平面MDE⊥平面DECB,平面MDE∩平面DECB=DE,且MO⊥DE,
    所以MO⊥平面DECB.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BC=2,则M(0,0,3λ),D(λ,0,0),B(1,3(1-λ),0),
    所以MD=(λ,0,-3λ),
    DB=(1-λ,3(1-λ),0).
    设平面BMD的法向量为m=(x,y,z),则图2
    MD·m=0,DB·m=0,
    即λx-3λz=0,(1-λ)x+3(1-λ)y=0,即x=3z,x=-3y,
    令z=1,则x=3,y=-1,则m=(3,-1,1)是平面BMD的一个法向量.
    又平面EMD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即随着λ值的变化,二面角B-MD-E的大小不变,
    所以cs<m,n>=m·n|m||n|=-15=-55,则sin<m,n>=1-15=255.
    所以二面角B-MD-E的正弦值为255.
    6.[2024浙江名校联考]如图,已知四棱锥E-ABCD中,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DC,AB=4,AD=DC=2,BE=4,△ADE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平面ADE⊥平面ABCD.
    (2)是否存在一点F,满足EF=λEB(0<λ<1),使直线AF与平面BDE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DM,则BM=12AB=2,又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DC=2,所以DC?BM,所以四边形BM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M=BC=2,故DM=12AB,得BD⊥AD,则BD=AB2-AD2=42-22=23.
    因为△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AD=2.
    由BD2+DE2=16=BE2,得BD⊥DE, 又AD∩DE=D, AD,DE⊂平面ADE,所以BD⊥平面ADE,
    又BD⊂平面ABCD,所以平面ADE⊥平面ABCD.
    (2)解法一 存在点F满足题意.证明如下:
    由(1)知,BD⊥平面ADE,又BD⊂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DE.
    如图1,作AH⊥DE,垂足为H,连接HF,则H为DE的中点,EH=1,AH=3.
    由AH⊥DE,平面BDE⋂平面ADE=DE,AH⊂平面ADE,得AH⊥平面BDE,则∠AFH即直线AF与平面BDE所成的角,且∠AFH=60°.
    在Rt△AHF中,由AH=3和∠AFH=60°,得FH=1.
    在Rt△BDE中,易得∠DEB=60°.
    由EH=FH=1,∠HEF=60°,得△HEF为等边三角形,FE=1,又EB=4,所以λ=14,故存在点F满足题意,且λ的值为14.
    解法二 存在点F满足题意.证明如下:
    以点D为坐标原点,DA所在直线为x轴,DB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2,0,0),B(0,23,0),E(1,0,3),
    得DB=(0,23,0),DE=(1,0,3).
    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n=(x,y,z),
    由n·DB=0,n·DE=0,得23y=0,x+3z=0,则y=0,不妨令z=-1,则x=3,故n=(3,0,-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AE=(-1,0,3),EB=(-1,23,-3),EF=λEB=(-λ,23λ,-3λ),
    所以AF=AE+EF=(-1,0,3)+(-λ,23λ,-3λ)=(-λ-1,23λ,3-3λ).
    故|cs〈AF,n〉|=|AF·n|AF||n||=23216λ2-4λ+4=sin 60°=32,
    解得λ=0(舍去)或λ=14.
    故存在点F满足题意,且λ的值为14.
    7.[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已知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直径AB=2,圆周上有C,D两点.如图1,OC⊥AB,∠AOD=π6,点P是BD上的动点,沿AB将纸片折为直二面角,并连接PO,PD,PC,CD,如图2.
    (1)当AB∥平面PCD时,求PD的长;
    (2)当三棱锥P-COD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O-PD-C的余弦值.
    图1图2
    解析 (1)因为AB∥平面PCD,AB⊂平面OPD,
    平面OPD∩平面PCD=PD,所以AB∥PD.
    又∠AOD=π6,
    所以∠ODP=∠OPD=π6,可得∠POD=2π3,
    又OD=OP=1,所以PD=3.
    (2)由题意知OC⊥平面POD,而S△DOP=12·OD·OP·sin∠DOP,所以当OD⊥OP时,三棱锥P-COD的体积最大.
    解法一 易知OC,OD,OP两两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OC,OP,OD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1,0,0),D(0,0,1),P(0,1,0),则PC=(1,-1,0),DP=(0,1,-1).
    设平面PDC的法向量为n1=(x,y,z),图1
    则PC·n1=0,DP·n1=0,即x-y=0,y-z=0,取y=1,得x=1,z=1,
    由此得平面PDC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1).
    易知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为n2=(1,0,0).
    由图可知,二面角O-PD-C为锐角,设其平面角为θ,
    则cs θ=|n1·n2||n1||n2|=33.
    所以二面角O-PD-C的余弦值为33.
    解法二 如图2所示,取PD的中点M,连接OM,CM.
    因为OD=OP,CD=CP,
    所以OM⊥PD,CM⊥PD,
    即∠OM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PD中,可得OM=22,而OC=1,
    所以在Rt△COM中,CM=OM2+OC2=62,
    cs∠OMC=OMCM=2262=33,
    于是二面角O-PD-C的余弦值为33.
    8.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求平面PAC与平面DAC夹角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出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析 (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知SO⊥平面ABCD,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OS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底面边长为a,则OB=OC=OD=22a,SO=SC2-OC2=(2a)2-(22a)2=62a,
    可得O(0,0,0),S(0,0,62a),D(-22a,0,0),C(0,22a,0),B(22a,0,0).
    于是OC=(0,22a,0),SD=(-22a,0,-62a),
    则OC·SD=0,故OC⊥SD,从而AC⊥SD.
    (2)由题设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DS=(22a,0,62a),
    平面DAC的一个法向量为OS=(0,0,62a),
    则cs<OS,DS>=OS·DS|OS||DS|=32,
    所以平面PAC与平面DAC夹角的大小为30°.
    (3)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理由如下.
    由(2)知DS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且DS=(22a,0,62a),
    设CE=tCS(0≤t≤1),又CS=(0,-22a,62a),BC=(-22a,22a,0),
    则BE=BC+CE=BC+tCS=(-22a,22a(1-t),62at).
    若BE∥平面PAC,则BE·DS=0,则-a22+0+64a2t=0,
    可得t=13,
    故当SE∶EC=2∶1时,BE∥平面PAC.
    因此在棱SC上存在点E,使得BE∥平面PAC,此时SE∶EC=2∶1.
    相关教案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1 球的切、接问题: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1 球的切、接问题,共13页。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2 空间几何体的截面(交线)问题: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2 空间几何体的截面(交线)问题,共8页。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3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3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共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5年高考数学精品教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突破4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探索性问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