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含解析)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章热点专题系列(一)关于图像问题的四类常考题型与解题技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章热点专题系列(一)关于图像问题的四类常考题型与解题技能(含解析),共6页。
热点概述:运动学图像是高考常考内容,理解基本图像及其斜率、截距、交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并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直线运动规律等进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类常考题型如下。
[热点透析]
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如何变化,由此构建物体运动的情景。
(2020·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上期末)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C.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
D.0~2 s内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第1 s内和第3 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该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内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C正确;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第1 s内物体的位移x1=eq \f(1,2)×1×1 m=0.5 m,第4 s内物体的位移x4=-eq \f(1,2)×1×1 m=-0.5 m,则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B错误;0~2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1.5,2) m/s=0.75 m/s,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1.5,4) m/s=0.375 m/s,D错误。
答案 C
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像
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情景分析透彻,然后根据情景分析图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直接将图像与题目所描述的情景相对照,看是否吻合,进行判断。
(2020·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二调)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各处粗糙程度相同)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若用x、v、a分别表示滑块下滑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的是( )
解析 根据题意,滑块下滑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其vt图线是一条斜向下的直线,at图线与时间轴平行,故A、B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得:veq \\al(2,0)-v2=2ax,解得:v=eq \r(v\\al(2,0)-2ax),所以滑块下滑过程中,其vx图线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图像间的转换
图像转换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注意合理划分运动阶段,分阶段进行图像转换。
(2)注意相邻运动阶段的衔接,尤其是运动参量的衔接。
(3)注意图像转换前后核心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图像转换的依据。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解析 由at图像知,0~0.5T时间内的加速度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对应时间内的vt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正负不同,可得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应用图像巧解物理问题
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图像,由于图像能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展现得更清楚,当用其他方法较难解决时,常能从图像上找到灵感,另辟蹊径。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
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
解析 可以利用vt图像(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x)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图像中作出p、q的速率—时间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图线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使路程相同(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同),则tq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九章专题强化十三电场中功能关系及图像问题(粤教版新教材),共1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6章限时规范专题练(二)《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问题》(含详解),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6章热点专题系列(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含详解),共11页。